消费并购

搜索文档
除了红杉,春华也进了星巴克的决赛圈
36氪· 2025-09-12 08:43
星巴克中国的买家进一步锁定了。 据了解,星巴克已将博裕资本、凯雷集团、殷拓集团(EQT)与红杉中国等列为其中国业务出售的最终 候选方。这四家已于上周收到卖方发出的确认函。这笔收购案已在最后一轮谈判阶段,将在10月底前敲 定结果。另外投中网独家获悉,春华资本也是进入本轮的竞购方之一,也有概率与其他机构合作参与。 据了解,此前包括高瓴资本、博裕资本、信宸资本、华润控股、方源资本、美团、春华资本、PAG、凯 雷、KKR、贝恩投资、EQT等国内外机构都曾经与星巴克积极沟通,而红杉中国可能是最低调的那 个,现在一下杀入"决赛圈"让人颇感意外。 目前星巴克中国的估值在50亿美元左右(约合358亿元人民币)。如果这笔交易达成,无疑将成为近年 来全球消费品企业在中国实施业务剥离中金额最高的案例之一。因此,有关意向买家的传闻一直不断。 2月,潜在买家已经开始浮现,除了此前一度传出的华润控股,名单又加上了KKR、方源资本、PAG以 及美团。当时也有消息称,作为股权出售计划的一部分,星巴克可能更倾向于与战略合作伙伴达成特许 经营协议。 6月,又有多家媒体报道,高瓴资本参与了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反向管理层路演,表达收购意向,交易估 值约 ...
独家|除了红杉,春华也进了星巴克的决赛圈
投中网· 2025-09-12 06:49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消费并购迎来明显回暖了。 作者丨 刘燕秋 编辑丨 张楠 来源丨 投中网 博裕资本刚买下了北京最奢华的SKP; 凯雷集团曾收购麦当劳中国、日本KFC等餐饮资产,擅长通过品牌运营和区域协同提升价值; 星巴克中国的买家进一步锁定了。 据了解,星巴克已将博裕资本、凯雷集团、殷拓集团(EQT)与红杉中国等列为其中国业务出售的最终候选方。这四家已于上周收到卖方发出的确认 函。这笔收购案已在最后一轮谈判阶段,将在10月底前敲定结果。另外投中网独家获悉,春华资本也是进入本轮的竞购方之一,也有概率与其他机构合 作参与。 据了解,此前包括高瓴资本、博裕资本、信宸资本、华润控股、方源资本、美团、春华资本、PAG、凯雷、KKR、贝恩投资、EQT等国内外机构都曾经 与星巴克积极沟通,而红杉中国可能是最低调的那个,现在一下杀入"决赛圈"让人颇感意外。 目前星巴克中国的估值在50亿美元左右(约合358亿元人民币)。如果这笔交易达成,无疑将成为近年来全球消费品企业在中国实施业务剥离中金额最 高的案例之一。因此,有关意向买家的传闻一直不断。 2月,潜在买家已经开始浮现,除了此前一度传出的华润控股, ...
始祖鸟投资人赚翻了
盐财经· 2025-09-02 09:31
收购背景与交易结构 - 2019年3月安踏集团联合奇普·威尔逊的投资公司Anamered Investments、方源资本及腾讯组成财团以46亿欧元(约360亿人民币)收购亚玛芬体育[4][7] - 交易后股权结构为安踏集团持股57.95% 方源资本持股21.4% 威尔逊持股20.65% 腾讯通过方源资本间接持股约5.6%[7] - 亚玛芬体育后续引入红杉中国、众为资本等投资机构进行新一轮融资[4] 股东退出与收益情况 - 奇普·威尔逊通过减持亚玛芬体育0.7%股份(400万股)套现1.597亿美元(约11亿人民币) 剩余18%持股对应市值近40亿美元(约286亿人民币) 初始投资额约95.4亿人民币[8][4] - 方源资本出售3500万股套现13亿美元(约93.4亿人民币) 仍保留6.2%股份对应市值近百亿人民币 初始投资额约77亿人民币[9] - 腾讯初始出资约2.6亿欧元 上市后持股4.5% 账面浮盈约50亿人民币[9] - 亚玛芬体育2024年纽交所IPO后市值达218亿美元(超1500亿人民币)[4][8] 亚玛芬体育业务发展 - 旗下拥有13个品牌 核心包括萨洛蒙、威尔胜、始祖鸟 覆盖网球、户外用品、滑雪装备等领域[12] - 始祖鸟于2005年被亚玛芬以4.85亿欧元收购 后成为安踏集团旗下品牌[13] - 被收购前2018年净亏损1.2亿欧元 2022年首次实现盈利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2.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 上半年营收27.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46%)[14] 行业并购趋势与战略 - 安踏集团通过并购培育出多个全球品牌 包括FILA、Kolon、MAIA ACTIVE及近期收购的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16] - 消费领域并购活跃案例:红杉中国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多数股权 德弘资本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博裕资本收购SKP KKR收购大窑饮品[17] - 迪卡侬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安踏出现在竞购方名单中[17] - 并购成功关键因素被强调为投后运营能力而非资产收购本身[17][16]
1300亿,皮爷咖啡母公司要卖了
36氪· 2025-08-28 03:26
并购交易核心 - 美国饮料巨头Keurig Dr Pepper(KDP)以全现金方式收购JDE Peet's 总股权对价达1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1] - 收购溢价显著 KDP支付每股31.85欧元现金 较JDE Peet's 90天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3%[9] - 交易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收购后KDP将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饮料公司Beverage Co(年净销售额超110亿美元)和全球咖啡公司Global Coffee Co(合并年净销售额约160亿美元)[10] 标的公司背景 - JDE Peet's为咖啡和茶饮专营公司 旗下拥有50多个品牌 包括皮爷咖啡(Peet's Coffee)[1] - 皮爷咖啡被誉为"星巴克之父" 1966年由阿尔弗雷德·皮特创立 星巴克创始人为其学徒 首年所用咖啡豆来自Peet's[2] - JDE Peet's于2020年在阿姆斯特丹上市 上市首日市值达156亿欧元(1200亿元人民币) 创当时最快上市纪录(10天完成流程)[3] 中国市场表现 - 皮爷咖啡2017年进入中国 通过与高瓴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实现本土化 首家门店位于上海[4] - 当前皮爷咖啡在中国在营门店数超270家 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4] - JDE Peet's 2024年报显示 皮爷中国有机销售额强劲增长 调整后EBIT有机增长23.8% 拉动母公司全球销售额达88.37亿欧元(同比增长7.9%)[7] 交易推动方与收益 - 德国投资集团JAB Holdings为关键推动方 持有JDE Peet's约68%股权(2023年10月以23亿美元收购亿滋国际所持18%股权后)[8][9] - JAB将从交易中获得超123亿美元(约人民币880亿元)收益 JDE Peet's整体价值在不到一年内增加50亿美元[9] - JAB资产管理规模超700亿美元 同时持有KDP约4.4%流通股 投资版图包括Coty、利洁时等消费品牌[8] 行业并购趋势 - 全球消费并购活跃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吸引高瓴、凯雷、腾讯、京东等超20家投资方关注 估值从50-60亿美元涨至100亿美元[12] - 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拟以150亿欧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估值被高盛收购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亦筹划出售[12] - 贝恩调研显示60%消费品高管预计未来三年出售资产 红杉中国、德弘资本、KKR等机构积极参与消费并购[13][14]
皮爷咖啡宣布卖了
投资界· 2025-08-27 08:18
核心交易 - 美国饮料巨头KDP以全现金方式收购咖啡和茶饮专营公司JDE Peet's 总股权对价达1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 [3] - KDP旗下拥有胡椒博士Dr Pepper 七喜等超过125个饮料品牌 JDE Peet's旗下拥有50多个品牌 包括皮爷咖啡Peet's Coffee [3] - 交易对价为每股31.85欧元现金 较JDE Peet's 90天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3% [13] - 收购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之后KDP将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 Beverage Co年净销售额超110亿美元 Global Coffee Co合并年净销售额约160亿美元 [14] 皮爷咖啡背景 - 皮爷咖啡由荷兰人阿尔弗雷德·皮特于1966年在加州伯克利创办 坚持深度烘焙和手工制作 引发精品咖啡变革 [5] - 星巴克三位创始人曾师从皮特 星巴克首家门店1971年所用咖啡豆来自Peet's 因此皮爷咖啡被称为"星巴克之父" [5] - 1984年星巴克创始人之一鲍德温以400万美元收购皮爷咖啡 1987年霍华·舒尔茨以380万美元单独买下星巴克 两家品牌分道扬镳 [5] - 2012年德国投资集团JAB以9.77亿美元收购皮爷咖啡并实现私有化 [6] - 2019年12月JDE与Peet's Coffee合并成立JDE Peet's [6] - JDE是仅次于雀巢的全球第二大包装咖啡生产商 由荷兰品牌Douwe Egberts和亿滋国际旗下咖啡业务合并而成 [6] 财务与市场表现 - JDE Peet's于2020年在阿姆斯特丹上市 市值达156亿欧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 创下当时最快上市纪录仅用10天 [7] - 皮爷咖啡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国内在营门店数超270家 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7] - JDE Peet's 2024年报显示 皮爷中国有机销售额强劲增长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有机增长23.8% [9] - 母公司JDE Peet's全球销售额达88.37亿欧元 同比增长7.9% [9] - 近两年皮爷咖啡在国内开店速度明显放缓 并陷入大规模关店传闻 [9] 交易推动方与收益 - 德国莱曼家族旗下投资公司JAB Holdings是交易关键推手 资产管理规模超700亿美元 [11] - JAB长期投资消费品企业 旗下拥有科蒂Coty 利洁时Reckitt Benckiser等品牌 [11] - JAB曾为KDP控股股东 目前仍持有KDP约4.4%流通股 [12] - 2023年10月JAB以23亿美元从亿滋国际收购JDE Peet's约18%股权 持股比例升至68% 当时JDE Peet's整体估值约127亿美元 [12] - 本次交易中JDE Peet's整体价值达182亿美元 较一年前增加55亿美元 [13] - JAB以68%持股比例将获得超123亿美元约880亿元人民币收益 [13] 行业并购趋势 - 星巴克正决定出售中国业务股权 估值从最初50-60亿美元涨至100亿美元 吸引高瓴 凯雷 腾讯 京东等超20家投资方关注 [17] - 高盛准备以150亿欧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估值收购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 后者拥有哈根达斯在美 澳 欧等20多国运营权 [17] - 通用磨坊筹划出售哈根达斯中国业务 [17] - 投资公司3G资本以94亿美元收购斯凯奇 [18] - 恒天然以38.45亿新西兰元约160亿元人民币向法国兰特黎斯出售安佳 安怡等20多个消费品牌 [18] - 贝恩调研显示60%消费品高管预计未来三年将出售资产 [19] - 红杉中国 德弘资本 博裕资本 KKR等机构积极参与消费品牌并购 [19]
刚刚,星巴克劲敌要卖了
36氪· 2025-08-25 08:34
公司动态 - 可口可乐正与Lazard合作评估出售Costa咖啡 并与私募股权机构进行初步接触 [1] - Costa咖啡出售标价可能为20亿英镑 较2018年可口可乐收购价39亿英镑折价约49% [1][9] - 星巴克中国业务吸引高瓴 凯雷 信宸资本 春华资本 大钲资本 腾讯 京东等机构竞购 [13][14][15] - 星巴克中国估值从50-60亿美元升至100亿美元 预计四季度完成股权购买协议谈判 [14][15] - 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或被Keurig Dr Pepper以180亿美元收购 计划分拆饮料和咖啡业务 [16] 财务表现 - Costa咖啡2023年收入为12.2亿英镑(约128亿人民币) 较2018年13亿英镑下滑6% [6][10] - 星巴克中国市占率从2019年34%降至2024年14% [14] - Costa咖啡在全球拥有逾4000家门店 其中英国和爱尔兰2700多家 其他市场1300多家 另设约10000个即饮咖啡系统与自助咖啡亭 [6] 市场格局 - 全球咖啡市场竞争加剧 麦当劳 McCafé Tim Hortons等快餐连锁凭借性价比侵蚀市场份额 [11] - 中国咖啡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成为咖啡品牌必争之地 [11][12] - 消费并购活动活跃 红杉中国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 德弘资本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博裕资本收购SKP KKR收购大窑饮品 [19] 历史沿革 - Costa咖啡由意大利兄弟Bruno Costa和Sergio Costa于1971年在伦敦创立 以摩卡意大利拼配咖啡为核心产品 [2] - 1978年在伦敦开设首家门店 采用"优质产品+舒适第三空间"模式 [4] - 1995年被Whitbread以1900万英镑收购 1999年开设首家国际门店 [4] - 2006年通过与江苏悦达合资进入中国市场 在上海开设首家门店 [5] - 2018年被可口可乐以52亿美元收购 [6]
星巴克劲敌要卖了
虎嗅· 2025-08-25 08:04
可口可乐出售Costa咖啡 - 可口可乐正与Lazard合作评估出售Costa咖啡 并与私募股权机构进行初步接触[2] - 当前出售标价20亿英镑(约194亿人民币) 较2018年收购价39亿英镑(约347亿人民币)折价近50%[2][14] - 出售背景为Costa利润率及收入贡献率无法与可口可乐核心汽水业务相比 公司旨在聚焦主业并减少对含糖软饮料依赖[17] Costa咖啡业务概况 - 截至2023年底 Costa在英国和爱尔兰拥有2700多家门店 全球其他市场有1300多家门店 另拥有约10000个即饮咖啡系统与自助咖啡亭 业务覆盖50多个国家[11] - 2023年Costa收入为12.2亿英镑(约128亿人民币)[11] - 中国是Costa全球第二大市场 其在中国通过中粮可口可乐和太古可口可乐两大装瓶商拓展即饮咖啡业务[17] 全球咖啡市场竞争格局 - 咖啡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星巴克保持强势地位 麦当劳McCafé和Tim Hortons等快餐连锁以性价比侵蚀市场份额[17] - 星巴克中国市占率从2019年34%大幅降至2024年14%[21] - 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或被美国饮料公司Keurig Dr Pepper以180亿美元(约1290亿人民币)收购[24] 星巴克中国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出售吸引高瓴、凯雷、信宸资本、春华资本、大钲资本、腾讯、京东等机构参与竞标[20][21] - 估值从最初50-60亿美元升至约100亿美元[22] - 交易进程要求竞标者两周内提交非约束性标书 预计9-10月确定首选买家 四季度完成股权购买协议谈判[23] 消费行业并购趋势 - 消费并购活动活跃 红杉中国以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多数股权 德弘资本以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博裕资本收购SKP百货 KKR收购大窑饮品[28] - 跨国公司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实现战略调整 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27]
刚刚,星巴克劲敌要卖了
投资界· 2025-08-25 07:27
核心观点 - 可口可乐公司正考虑出售Costa咖啡 标价可能为20亿英镑 相比2018年收购价39亿英镑折价近50% [3][11] - 全球咖啡市场进入洗牌阶段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吸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竞购 估值可能达100亿美元 [14][15] - 咖啡行业竞争加剧 头部品牌面临市场份额下滑和战略调整压力 [12][15] Costa咖啡发展历程 - 1971年由意大利兄弟Bruno Costa和Sergio Costa在伦敦创立 通过112次盲测开发出核心产品Mocha Italia配方 [5] - 1978年开设首家门店 采用"优质产品+舒适第三空间"模式 [7] - 1995年被Whitbread以1900万英镑收购 开始全球扩张 1999年开设首家国际门店 [7] - 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 与江苏悦达合资在上海开设首店 [7] - 2018年被可口可乐以52亿美元(39亿英镑)收购 [8] - 截至2023年底在全球拥有超4000家门店(英国爱尔兰2700家+其他地区1300家)及约10000个即饮咖啡系统 覆盖50多个国家 2023年收入12.2亿英镑 [8] 出售背景与原因 - 业绩未达预期:2018年营收13亿英镑 2023年为12.2亿英镑 面临经济环境与通胀压力 [11] - 利润率低于核心业务:无法与可口可乐汽水及即饮饮料业务贡献率相比 [12] - 全球竞争加剧:面临星巴克、麦当劳McCafé、Tim Hortons等品牌竞争 中国市场尤其激烈 [12] - 战略调整:可口可乐旨在聚焦主业并减少对含糖软饮料依赖 [12] 全球咖啡市场动态 - 星巴克中国出售进程:坐拥超7700家门店 市占率从2019年34%降至2024年14% 估值从50-60亿美元升至100亿美元 [15] - 竞购方包括高瓴资本、凯雷投资、信宸资本、春华资本、大钲资本、腾讯、京东等机构 [14][15] - Peet's咖啡母公司JDE Peet's或被Keurig Dr Pepper以180亿美元收购 [16] - 消费并购活跃:红杉中国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 德弘资本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博裕资本收购SKP KKR收购大窑饮品 [17]
迪卡侬也要卖了
36氪· 2025-08-20 09:31
迪卡侬中国股权出售事件 - 法国运动零售巨头迪卡侬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初步估值10-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4] - 交易已进入谈判阶段 多家国际投资机构参与 部分机构提出高于30%股权诉求 但迪卡侬家族倾向保持控股权[4][11] - 若交易达成 将成为迪卡侬近50年历史中罕见的股权转让[7] 迪卡侬发展历程与业务模式 - 品牌起源于1960年代法国穆里耶兹家族成员米歇尔·雷勒克 开创自助式体育零售模式[5] - 1986年通过自产自行车奠定自有品牌模式 同年开启全球扩张[5] - 门店采用仓库式独栋建筑 按运动种类陈列商品 销售模式简约高效[5] 迪卡侬中国业务布局 - 1994年进入中国 在广州设立生产办公室 2003年在上海开设首家零售店[6] - 中国市场拥有完整产业链:4个自有工厂 11个工业采购办公室 约400家合作工厂[6] - 中国工厂采购产品占集团全球市场42.5% 是除法国外少数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海外市场[6] 消费行业并购趋势 - 跨国公司在华业务出售成为消费并购主要方向 交易模式多采用"增资扩股+老股转让"混合方案[10][13] - 近期案例包括星巴克中国(超20家机构竞购)和哈根达斯中国(交易金额约5-8亿美元)[12] - 历史成功案例:中信系20.8亿美元收购麦当劳中国20年经营权 门店从7000家计划扩至1万家[13]
迪卡侬也要卖了
36氪· 2025-08-15 02:48
迪卡侬中国股权出售 - 迪卡侬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初步估值10-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 [1] - 多家国际投资机构已进入谈判阶段 交易采用增资扩股与老股转让混合方案 [1][6] - 迪卡侬家族倾向于保持控股权 部分投资机构提出高于30%股权的诉求 [6] 迪卡侬发展历程 - 1960年代由米歇尔·雷勒克创立 源自穆里耶兹家族商业体系 [3] - 开创自助式体育零售模式 1986年通过自产自行车奠定自有品牌基础 [3] - 1994年进入中国 2003年开设首家线下店 中国供应链占全球采购量42.5% [4] 中国市场战略地位 - 中国拥有4个自有工厂、11个采购办公室及约400家合作工厂 [4] - 除法国外唯一具备完整产业链的海外市场 [4] - 长期依赖家族资金与经营现金流 2015年可转债融资为罕见外部融资案例 [4] 消费行业并购趋势 - 星巴克中国吸引高瓴、凯雷、腾讯等超20家机构竞购 [7] -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出售估值5-8亿美元 含内地所有门店经营权 [7] - 跨国公司中国业务本土化运作成主流 案例包括麦当劳中国7000家门店扩张计划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