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

搜索文档
跨境资金“高速路”,海南EF账户结算超千亿|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4:02
海南自贸港EF账户制度安排 - EF账户是海南自贸港内银行机构在原有本外币账户体系外搭建的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 根据开户主体不同分为EFE账户、EFN账户、EFF账户、EFU账户四类 分别对应自贸港内注册机构、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境内外金融机构[3] - 账户遵循"一线放开、二线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账户跨二线有限渗透"原则 与境外账户资金划转更高效 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水平[3] - 企业通过EF账户办理经常项目跨境资金收付仅需收付指令 办理证券投资以外资本项下业务不受投注差外债、全口径跨境融资等额度及审批限制 降低业务门槛与成本[3] EF账户功能特点 - 账户支持本外币一体化 兼容美元、欧元、日元等多个可自由兑换外汇币种 使用离岸汇率结算 企业可自主选择在岸或离岸汇率进行风险管理[4] - 应用场景覆盖跨境贸易结算、即期与远期结售汇、外汇买卖、贷款、贸易融资、境外放款、外债、外商投资等多元领域[4] - 企业可实现线上"无感式""一站式"跨境结算 无需线下单据审核 资金处理时间从1-2个工作日缩短至2-3小时[6] 账户实施成效 - 截至2025年8月末 元诚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跨境结算业务量较去年同期翻倍增长 离岸转手买卖业务规模达8.20亿美元[6] - 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为61家境内外市场主体开立EF账户 累计办理资金汇划601笔 金额合计279.29亿元[6] - 全省银行系统开设500余家EF账户 一年多来收付规模超1700亿余元[6] 未来发展定位 - EF账户是封关运作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为金融高水平开放和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提供制度安排[4] - 账户将持续为封关后更高水平开放提供金融支撑 通过动态调整政策规则 沿贸易链、投资链、产业链拓展应用场景[7] - 助力打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满足企业国际经贸活动中多样化金融需求[7]
跨境资金“高速路”,海南EF账户结算超千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4:02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作为跨境资金流动"高速路" 显著提升企业跨境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水平 为封关运作提供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支撑 [1][2][4] EF账户制度设计 - EF账户是海南自贸港内银行机构在原有本外币账户体系外搭建的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 根据开户主体分为EFE EFN EFF EFU四种类型 [1] - 采用"一线放开 二线按照跨境管理 同名账户跨二线有限渗透"原则 实现与境外账户资金划转高效化 [1] - 支持本外币一体化 兼容美元 欧元 日元等多个可自由兑换外汇币种 使用离岸汇率结算 [2] 业务便利化特征 - 经常项目跨境资金收付仅凭收付指令即可完成操作 资本项下业务(除证券投资)不受投注差外债 全口径跨境融资 境外放款额度及审批限制 [2] - 实现线上"无感式""一站式"跨境结算 无需线下逐笔单据审核 业务办理时间从1-2个工作日缩短至2-3小时 [3] - 企业可自主选择在岸或离岸汇率进行结算 有效管理汇率风险并节约财务成本 [2][3] 应用场景与实施成效 - 应用场景覆盖跨境贸易结算 即期与远期结售汇 外汇买卖 贷款 贸易融资 境外放款 外债 外商投资等多元领域 [2] - 截至2025年8月末 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为61家境内外市场主体开立EF账户 累计办理资金汇划601笔 总金额279.29亿元 [3] - 全省银行系统开设500余家EF账户 一年多来收付规模超1700亿元 [3] - 元诚科技跨境结算业务量较去年同期翻倍增长 其中离岸转手买卖业务规模达8.20亿美元 [3] 未来发展定位 - EF账户将持续为封关后更高水平开放提供金融支撑 通过动态调整政策规则拓展贸易链 投资链 产业链应用场景 [4] - 助力满足企业国际经贸活动多样化金融需求 进一步打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4]
海南自贸港首批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落地——金融开放政策“众木成林”渐成生态
海南日报· 2025-09-22 01:20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政策落地 -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政策于2023年5月底首批认定3家机构 7月底进一步扩容至4家 标志着金融开放核心政策落地[1] 政策功能与定位 - 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是在海南自贸港注册并实质运营的独立法人机构 负责集中管理跨国公司境内外本外币资金 需符合多项认定条件[3] - 该中心成为跨国企业贯通境内外资金循环的关键节点 通过EF账户办理境外放款 对外投资 跨境资金归集调拨等业务[2][5] 企业案例与效益 - 海南橡胶作为首批认定企业 拥有全球27%天然橡胶贸易量(年销售414万吨) 业务覆盖15个国家 涉及多币种结算 政策助力其全球资源整合[4] - 企业可享受"双15%"税收优惠(所得税和高端人才个税均15%) 免征新增境外直投所得税 跨境资金便利等政策红利[4][5][6] - 政策解决企业资金存放境外安全性问题 提升跨境资金流动便捷性 优化跨境投融资和资金回流安排[5] 金融基础设施与业务发展 - 海南自贸港EF账户体系采用"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模式 截至2023年7月28日 10家银行开立EF账户483个 累计资金收支1726亿元人民币[7] - EF账户支持资金结算 汇兑 信贷 跨境投资及资金保值增值业务 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可依托该体系提升资金调配效率和周转能力[7] 政策协同与生态建设 - 政策叠加"双15%"税收优惠 落地奖补 境外直投所得税免征等多重优势 与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等制度创新形成协同[6] - 跨境资产管理试点等政策为跨国企业境外资金投资提供新渠道 推动EF账户业务拓展和使用场景丰富 加速构建跨境金融生态[7][8]
交通银行连续四年助力海南省政府成功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7 02:26
债券发行概况 - 海南省政府在香港发行总额50亿元人民币离岸债券 包括3年期25亿元可持续发展债券 5年期15亿元蓝色债券及10年期10亿元航天主题债券[1] - 债券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募集资金投向海洋保护 民生保障及航天领域相关科研和基础设施项目[1] - 本次发行获得峰值订单规模228亿元 认购倍数超4.5倍 显示市场高度关注[1] 定价与收益率 - 3年期 5年期和10年期债券最终定价分别为1.73% 1.83%和2.10%[1] - 较初始价格指引分别大幅收窄47 52和50个基点 反映强劲需求推动定价优化[1] 交通银行角色 - 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联动香港分行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 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财务代理人[1] - 交通银行连续第四年给予基石投资 承销份额位列全球协调人首位[2] - 通过EF账户进行债券资金交收 澳门分行通过EF账户参与投资创新拓展账户投资属性[1][2] 战略合作与背景 - 交通银行自2023年4月与海南省政府签订战略协议后积极投身自贸港建设[2] - 本次是海南省第四次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1] - 2025年海南自贸港将封关运作 交通银行作为重要承销机构推动金融开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