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竞争力

搜索文档
【环球财经】美关税政策给土耳其汽车业带来多重风险
新华社· 2025-09-04 13:49
新华财经伊斯坦布尔9月4日电(记者许万虎王昊)"推升成本""现金流承压""出口疲软"……记者近期走 访土耳其汽车产供链多环节,感受到该国汽车业因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业内人士警 告,持续上升的供应链成本和通胀压力,将削弱土耳其汽车产业竞争力,加剧中长期风险。 汽车业连续多年是土耳其第一大出口行业,去年出口额同比增长6.3%至372亿美元。目前,美国对土耳 其汽车及零部件维持25%的关税。土耳其对美出口汽车不多,但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对全球整车厂订单布 署具有"信号放大"作用,给土汽车业带来三重风险。 首先,成本多层传导加重利润侵蚀。梅塞汽车零部件公司是土耳其一家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是众 多品牌授权经销商和出口商之一,其位于伊斯坦布尔的服务点主要承担仓储与物流管理、销售与市场拓 展等业务。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关税在全球范围内推高了成本,挤压供应商利润,而产品经由 美国进入其他整车体系时,成本还可能被进一步传导。 过去一年土耳其本币里拉对美元持续贬值,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最终传导至 民生领域,侵蚀本国消费者购买力,进一步拖累土耳其车市行情。伊斯坦布尔一家主营本土品牌汽车的 ...
我国汽车产业多领域竞争力领跑全球 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
央视新闻· 2025-08-05 00:36
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2025)核心发现 - 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电池领域竞争力全球领先 [1] - 通过5个一级指标和19项二级指标评价体系显示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全球第一 [1]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以大幅优势位居世界首位且核心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 产业链重点领域竞争力分析 - 动力电池竞争力全球领先 [2] - 电驱系统、智能座舱及氢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2] 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本土新车市场但产业结构需优化 [1] - 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及海外专利布局需加强 [1] - 未来将聚焦薄弱环节技术攻关、产业结构升级和出海服务体系完善 [3] 极端高温性能检测结果 - 首批参与检测新能源车型在甲醛暴晒释放、空调极速降温、高温充电续航项目表现显著优于往年 [4] - 检测采用3大维度9个项目模拟场景评价能耗及车内空气质量等消费者关注问题 [5] - 新增紫外线阻隔能力测试场景并引入全方位紫外线检测仪等创新装备 [6] 数据积累与应用 - 积累近千款车型实测数据用于优化产品并为消费者提供购车用车参考 [7]
我国汽车产业多领域竞争力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1 00:06
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 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电池领域竞争力全球领先 [1] 高温性能检测结果 - 首批参与检测的新能源车型在极端高温环境下整体表现良好 [3] - 甲醛暴晒释放、空调极速降温、高温充电续航等项目水平较往年显著提升 [3] - 测试涵盖3大维度、9个项目,聚焦能耗和车内空气等消费者关注问题 [5] 检测技术与标准创新 - 首次引入全方位紫外线检测仪等新装备,新增紫外线阻隔能力测试场景 [7] - 技术积累和用户需求分析驱动检测内容与装备创新 [7] - 积累近千款车型实测数据,助力企业优化产品并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参考 [9]
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全球领先
快讯· 2025-07-31 23:16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重庆发布《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2025)》,报告显示我国智能网联新能 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电池等领域竞争力领跑全球。报告通过5个一级指标和19项二级指标评 价体系,显示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全球第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位居世界首位,核心技术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专家指出,我国汽车产业拥有全球最大的本土新车市场,但产业结构优化、研发效率和海 外专利布局仍需加强。同时,报告分析产业链六大重点领域竞争力,我国动力电池竞争力全球领先,电 驱系统、智能座舱及氢燃料电池汽车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央视新闻) ...
专家解读《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2025)》:全球格局下的中国机遇与突破路径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31 10:23
研究框架与指标体系 - 构建"1+1+N"立体评价框架:第一个"1"聚焦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第二个"1"专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N"针对动力电池、电驱系统、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座舱、基础软件、汽车芯片六大产业链关键环节[2] - 指标体系结合波特钻石模型与PEST分析,形成五大评价维度:科技创新竞争力(技术驱动核心)、产业体系竞争力(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发展环境竞争力(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撑)、经济发展竞争力(市场规模与增长拉动)、汽车社会竞争力(文化与生态成熟度)[2] - 各重点领域采用定量数据(研发投入、专利数量)与定性评估(前瞻技术布局、政策支持力度)相结合的专属指标体系[3] 全球竞争力格局 - 2023年全球汽车产业竞争力梯队排名:欧盟与日本为第一梯队,美国和中国为第二梯队,韩国紧随其后[4] - 欧盟优势体现在全方位均衡:拥有大众、奔驰、宝马等全球领军车企及博世、大陆等核心零部件巨头,产业生态协同紧密[4] - 日本优势在于技术深耕与全球化布局:丰田本田混动技术积累深厚,电装爱信零部件全球市占率领先,海外产量占比超60%[4] - 美国强在创新爆发力:特斯拉引领电动化,Waymo主导自动驾驶,英伟达高通汽车芯片领先[4] - 中国优势集中在规模与转型速度:产业规模与本土新车市场规模全球首位,政策支持力度全球领先,动力电池等自主关键技术实现全球化应用[4] - 韩国受限于本土市场规模较小与产业生态单一[5] 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竞争力 - 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显著优势位居全球第一,得益于25年战略定力、协同政策体系及超大规模市场牵引[6]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连续10年全球第一),约占全球销量规模2/3;2024年上半年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6] - 动力电池与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均排名全球第一:前者产业规模与技术领先且供应链自主可控,后者应用场景广泛且产业链完备度优势显著[7] - 智能座舱与美国同属全球第一梯队,凭借超高市场渗透率、优质交互体验及AI大模型融合布局[8] 产业短板与挑战 -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自主品牌全球认可度待提升,海外高价值专利布局不足,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偏低[8] - 基础软件、汽车芯片等关键环节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产业生态完整度、底层架构与技术自主性需强化[8] 未来产业变革趋势 - 话语权向新赛道倾斜:203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超50%,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电池/芯片/算法技术主导竞争话语权[9] - 供应链区域化强化:欧美推动制造业回流,中国/东南亚/拉美形成新产业集群,全球产业链向区域化协同转型[9] - 新质生产力重构驱动范式:数据/算力/大模型成为产业升级核心要素,传统车企硬件思维面临价值链边缘化风险[9] - 中国需聚焦五大方向:强化技术创新供给、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巩固扩大国内市场、完善产业链出海服务支撑体系、丰富汽车文化建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