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证券日报· 2025-08-21 06:19
期货市场发展成效 - 期货市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成效显著 市场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 [1] - 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1] - 48个主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 [1] - 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 [1] 品种与工具创新 - 去年底以来新上市多晶硅 铸造铝合金 纯苯 丙烯等重要期货品种 [1] - 商品期货和期权中84个为工业品 占比达64% [1] - 将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2] - 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 扩大期货及衍生工具覆盖面 [2] 对外开放进展 - 豆油 橡胶等品种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接续"走出去" [1] - 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 [1]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 [2] - 稳步增加特定品种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2] 产业服务深化 - 引导龙头企业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稳定生产经营 [2] - 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 产业服务商开展风险管理 [2] - 持续改善企业开展套期保值的制度环境 [2] - 面向不同阶段 类型 行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2] 研究能力建设 - 以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为契机汇聚各方研究合力 [3] - 面向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要开展深入研究 [3] - 针对期货市场创新发展前沿领域开展研究 [3]
护航实体 “链”动全球(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
搜狐财经· 2025-08-21 03:34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于8月19日至20日在郑州举行 聚焦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机遇 汇聚行业精英探讨风险管理创新路径 [6][7] - 论坛设置主论坛及对外开放 产业企业风险管理 农产品(油脂油料) 工业品(聚酯)四个分论坛 [7] - 参与主体广泛 包括期货公司 交易所 产业客户 金融科技公司及国际机构 新资源与新思想持续汇入行业发展 [7] 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占全球总量超60% 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12] - 国内商品期货和期权上市品种达131个 可服务国民经济领域更加广阔 [8] - 2024年全期货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参与套期保值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保持增长 [8] - 郑州商品交易所已上市27个期货和20个期权品种 其中全球独有品种13个 品种数量居市场首位 [20][21] 对外开放进展 - 2018年中国期货市场开启国际化 郑商所2023年1月推进油脂油料板块对外开放 引入菜籽油 菜籽粕 花生期货和期权境外交易者 [5][12] - 截至目前近800名境外客户在郑商所开户 [12] -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有助于完善参与者结构 优化市场规则体系 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12][13] 品种创新与研发 - 去年年底以来国内期货市场新上市多晶硅 铸造铝合金 纯苯 丙烯等重要品种 [8] - 郑商所将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注册 有序推动钢坯 水泥 鸡肉等品种研发 探索推广更多短期期权 [10] - 持续深化国际化品种研发 落地PTA保税交割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力争实现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 [10] 产业服务与赋能 - 郑商所构建"点链面"立体服务矩阵 系统助力企业破解参与障碍 提升市场服务质效 [15] - 扩宽产业"期权+"服务范围 推进"保险+期货" "糖业无忧"项目 优化"商储无忧"业务模式 [10] - 聚酯板块成为期货市场中产业链品种全 市场规模大 功能发挥好 产业认可度高的明星板块 覆盖PTA 短纤 对二甲苯 瓶片四大品种 [18][19] 特定板块功能 - 农产品板块聚焦提升农业供应链韧性 油脂油料期货助力行业应对贸易变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6][17] - 工业品聚酯论坛探讨化工产业链风险管理创新 PTA期货上市开创聚酯产业链风险管理新纪元 [19] - 期货工具有效帮助企业稳定经营利润 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8]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丨从郑州出发——护航实体 链动全球
河南日报· 2025-08-20 23:30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于8月19日至20日在郑州举行 聚焦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和赋能实体经济[3][4] - 论坛设置主论坛及对外开放、产业企业风险管理、农产品(油脂油料)、工业品(聚酯)四个分论坛[4] - 参与主体包括期货公司、交易所、产业客户、金融科技公司和国际机构 体现行业广泛参与性[4] 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占全球总量超60% 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10] - 国内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达131个 可服务国民经济领域持续扩大[5] - 2024年全期货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参与套期保值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保持增长[5] - 郑商所已上市27个期货和20个期权品种 其中全球独有品种13个 品种数量居市场首位[19] 国际化进程 - 2018年中国期货市场开启国际化 PTA期货率先引入境外交易者[2] - 2023年1月郑商所推进油脂油料板块对外开放 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货期权引入境外交易者[10] - 截至目前近800名境外客户在郑商所开户[10] - 郑商所将落地PTA保税交割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实现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8] 品种创新规划 - 去年年底以来新上市多晶硅、铸造铝合金、纯苯、丙烯等重要品种[5] - 郑商所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注册 有序推动钢坯、水泥、鸡肉等品种研发[8] - 探索推广更多短期期权 拓宽产业"期权+"服务范围[8] 产业服务成效 - 聚酯板块成为期货市场产业链品种最全、规模最大、功能发挥最好的明星板块[17] - PTA期货作为郑商所首个化工品种 建成覆盖PTA、短纤、对二甲苯、瓶片四大品种的完备工具体系[18] - "保险+期货""糖业无忧""商储无忧"等项目持续优化 服务实体经济模式不断创新[8] 行业功能价值 - 期货工具帮助企业稳定经营利润 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5] -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呈现系统化、精细化和全球化趋势 制造业成为套保主力军[12] - 油脂油料期货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全球市场感知中国供需的"晴雨表"[15] - 聚酯期货期权指导企业生产计划 管理价格波动风险 形成原材料到产品的风险管理闭环[18]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举行
期货日报网· 2025-08-20 20:14
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 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数量达131个 可服务广阔国民经济领域 [2] - 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2] - 参与套期保值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保持增长 [2] - 工业品期货期权品种84个 占比达64% 为制造业提供经营保障 [2] 市场开放与国际化进展 - 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 [2] - 豆油、橡胶等品种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实现"走出去" [2] - 郑商所计划落地PTA保税交割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品种范围 [6] - 推动与境外交易所结算价授权合作 提升全球定价影响力 [6] 产品创新与供给规划 - 证监会将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3] - 郑商所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注册 推动钢坯/水泥/鸡肉品种研发 [5] - 探索推广短期期权 围绕能化/盐化产业链扩展衍生工具类型 [5] - 持续完善商品指数体系 扩大期货及衍生工具覆盖面 [3] 产业服务模式深化 - "保险+期货"助农模式与多业态协同融合 助力农户稳收增收 [2] - "商储无忧"项目保障粮食安全 "糖业无忧"项目有序推进 [5] - 支持风险管理子公司引导企业拓展期货应用场景 [5] - 开展"一品一策"合约优化 "一企一策"市场培育活动 [5] 区域市场建设举措 - 河南省重点培育期货经营机构 深化期货现货联动 [4] - 郑州市支持郑商所加快国际化进程 提升"郑州价格"国际影响力 [4] - 郑州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建设金融强市和区域性金融中心 [4] - 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成为全球期货从业者重要交流平台 [4]
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 期货市场持续做好五方面工作
证券时报· 2025-08-20 18:39
产品供给与品种创新 - 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 不断扩大期货及衍生工具覆盖面[1] - 深化储备品种研究 持续推进符合实体经济需求的衍生品研发 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注册 有序推动钢坯 水泥 鸡肉等品种研发 探索推广更多短期期权[2] - 围绕已有优势产业链上下游扩展 持续丰富衍生品工具类型 结合能化 盐化等领域品种禀赋[2] - 去年年底以来国内期货市场新上市多晶硅 铸造铝合金 纯苯 丙烯等重要品种 可服务和辐射的国民经济领域更加广阔[3] 市场开放与国际合作 - 坚定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 稳步增加特定品种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境内期货期权品种范围[1] - 郑州商品交易所共有26个期货期权品种对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 开放品种数量位居国内第二 近170名QFI客户开户 来自中国香港 新加坡 英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4] - 持续深化国际化品种研发 落地PTA保税交割 适时扩大QFI可交易品种范围 力争实现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 稳步推动与境外期货交易所结算价授权合作[4] 产业服务与客户参与 - 持续完善产业服务模式 引导龙头企业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稳定生产经营 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 产业服务商开展风险管理[2] - 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48个主要品种的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 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3] - 95%以上PTA生产企业 90%以上硅铁生产企业 85%以上重点制糖企业集团 80%以上甲醇贸易企业 75%以上玻璃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3] 研究能力与市场发展 - 强化研究驱动发展 充分汇聚各方研究合力 面向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要以及期货市场创新发展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究[2] - 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47个品种 形成聚酯 煤化工 盐化工 油脂油料 软商品和果品等多个品种板块 为相关产业企业提供完备工具体系[3] - 棉花 尿素等多个品种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3]
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司副司长王颖: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证券日报· 2025-08-20 16:47
期货市场服务能力增强 - 期货市场新上市多晶硅、铸造铝合金、纯苯、丙烯等重要期货品种 [1] - 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1] - 48个主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 [1] - 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 [1] 期货价格影响力提升 - 豆油、橡胶等品种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接续"走出去" [1] - 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 [1] 期货市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中84个为工业品,占比达64% [1] - 为制造业相关市场主体稳定经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提供保障 [1] 未来产品供给规划 - 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2] - 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扩大期货及衍生工具覆盖面 [2] 期货市场开放举措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 [2] - 稳步增加特定品种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境内期货期权品种范围 [2] - 着力增强境外客户参与我国期货市场的便利度 [2] 市场服务深化方向 - 持续完善产业服务模式,引导龙头企业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稳定生产经营 [2] - 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产业服务商开展风险管理 [2] - 持续改善企业开展套期保值的制度环境 [2] 行业机构能力建设 - 加大业务和产品创新力度,打造多元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2] - 面向不同阶段、类型、行业的产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2] 研究驱动发展策略 - 以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为契机,汇聚各方研究合力 [3] - 面向国家战略、实体经济需要及期货市场创新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3] - 为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驱动力 [3]
证监会王颖: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8-20 15:46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于8月19日至20日举办 主题为"赋能实体经济 助力强国建设——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机遇" [1] - 论坛由郑州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共同主办 设置主论坛及对外开放、产业企业风险管理、农产品(油脂油料)、工业品(聚酯)四个分论坛 [1] 期货市场服务能力 - 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总数达131个 可服务和辐射的国民经济领域更加广阔 [1] - 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1] - 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保持增长 [1] 期货价格影响力 - 套期保值、期现套利、含权贸易等多种形式被广泛采用 期货价格深度嵌入现货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 [1] -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路径不断丰富 豆油、橡胶等品种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接续"走出去" [1] - 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和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 [1]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 通过"商储无忧"保障粮食安全 "保险+期货"助力农户稳收增收 创新探索多种助农新模式 [2] - 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中有84个工业品 占比64% 为制造业相关市场主体稳定经营提供保障 [2] 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 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 [3] - 稳步增加特定品种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境内期货期权品种范围 [3] - 引导龙头企业直接利用期货市场 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 [3] - 打造多元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3] - 提升期货市场研究能力 面向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要开展深入研究 [3]
赋能实体经济 丰富开放路径 各界共话期货业高质量发展“郑州方案”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11:02
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131个 可服务和辐射国民经济领域更加广阔 [2] - 产业客户参与度持续提升 参与套期保值上市公司数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 [2] - 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境内期货和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 [2] 期货市场功能发挥 - 套期保值 期现套利 含权贸易等多种形式被广泛采用 期货价格深度嵌入现货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 [2] - 期货市场为制造业相关市场主体稳定经营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提供坚实保障 [2] - "郑州价格"以强劲动能服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郑州成为链接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重要枢纽 [3] 期货市场发展规划 - 中国证监会将持续丰富产品供给 坚定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 不断深化市场服务 [2] - 郑商所将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注册 有序推动钢坯 水泥 鸡肉等品种研发 [4] - 郑商所将探索推广更多短期期权 持续丰富衍生工具类型 [4] 国际化发展举措 - 郑商所将持续深化国际化品种研发 落地PTA保税交割 [4] - 适时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力争实现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 [4] - 稳步推动与境外期货交易所结算价授权合作 加强国际市场交流 [4] 市场服务优化 - 坚持"一品一策"优化已上市品种合约及业务规则 "一企一策"开展市场培育活动 [4] - 有序推进"保险+期货""糖业无忧"项目实施 优化完善"商储无忧"业务模式 [4] - 郑州将持续加强与郑商所合作 支持推动更多期货期权品种上市 [3]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开幕
搜狐财经· 2025-08-20 10:50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 聚焦期货市场赋能实体经济与助力强国建设的实践与机遇 [1] - 论坛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共同主办 旨在通过创新品种工具、深化产业服务及扩大开放等路径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 - 论坛主题为"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强国建设——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机遇" 设置主论坛及对外开放、产业企业风险管理、农产品(油脂油料)和工业品(聚酯)四个分论坛 [5]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期货市场已上市131个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 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3] - 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保持增长 期货价格深度嵌入现货企业经营管理 [3] - "保险+期货"等创新模式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84个工业品衍生品为制造业稳定经营提供保障 [3] 监管机构政策导向 - 中国证监会将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扩大商品指数体系并稳步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 [3] - 郑商所将坚守监管主责主业 持续优化市场供给并丰富品种工具 提升市场运行与服务质效 [4] - 郑商所计划深化产业赋能并稳步扩大高水平开放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4] 地方政府支持措施 - 河南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支持郑商所创新发展与优势再造 [3] - 河南加快聚集金融与产业资源 重点培育期货经营机构并引导实体企业深化期现联动 [3] - 郑州市政府支持郑商所推动更多期货期权品种上市 加快国际化进程以提高"郑州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3] 企业实践与需求 - 粮油企业采用"期货+现货"模式平滑经营风险 风控成本较以前显著下降 [5] - 企业期待推出更多区域性特色品种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 [5]
证监会期货监管司副司长王颖:期货市场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重点做好丰富产品供给等五方面工作
期货日报· 2025-08-20 03:34
期货市场服务能力增强 - 品种工具体系日益丰富 自去年年底以来新上市多晶硅 铸造铝合金 纯苯 丙烯等重要品种 目前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达131个[1] - 产业客户参与度持续提升 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48个主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1] - 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保持增长[1] 期货价格影响力提升 - 国内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套期保值 期现套利 含权贸易等多种形式被广泛采用 期货价格深度嵌入现货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2] - 部分品种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定价参考[2] -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路径丰富 豆油 橡胶等品种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接续走出去 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2] 期货市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商储无忧助力保障粮食安全 保险+期货助力农户稳收增收 创新探索多种助农新模式[2] - 深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中有84个工业品占比64% 为制造业稳定经营提供保障[2] - 期货市场需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2] 证监会重点工作方向 - 持续丰富产品供给 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2] - 坚定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 稳步增加特定品种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品种范围[3] - 不断深化市场服务 完善产业服务模式 引导龙头企业直接利用期货市场 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3] - 提升行业机构专业能力 加大业务和产品创新力度 打造多元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3] - 强化研究驱动发展 以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为契机 汇聚研究合力 面向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要开展深入研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