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

搜索文档
强化主体责任 营造良好生态
期货日报网· 2025-08-19 18:12
监管政策框架 - 国务院及证监会于2023年10月提出强化高频交易全过程监管 并于2024年6月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 自2024年10月9日施行 [1] - 五家期货交易所(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广期所)于2024年8月8日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 新规自2025年10月9日实施 构建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立体化监管体系 [1] 监管核心要求 - 程序化交易实行"先报告后交易"制度 高频交易者需额外报告策略类型、最高报撤单频率及风控措施等核心参数 [3] - 要求程序化交易者保存交易资料20年 交易所对报撤单频率高、报撤单成交比高等异常行为实行实时监控 [3] - 规定施行前已开展程序化交易的机构需在6个月内完成报告义务合规整改 包括报告管理和信息核查 [2] 机构合规管理 - 程序化交易机构需设立专职合规与风险管理责任人 对合法合规性及风险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 推动监管压力从外部惩戒转向机构内生控制 [2] - 量化机构合规成本显著上升 需向交易所报告详细信息 技术系统需通过功能测试 行业整体门槛进一步提高 [4] - 期货公司需建立内部制度、签订委托协议、核查客户信息并定期向交易所报告 强化全过程管理主体责任 [4] 市场影响与转型 - 监管新规推动程序化交易从"速度竞赛"转向"价值创造" 促进行业从单纯交易执行演进为风险管理工具 [2][3] - 产业客户套保环境更稳定公平 程序化交易可通过期现匹配杜绝头寸暴露 助力企业动态优化套保策略 [5] - 高频交易监管实现可量化、可监控、可管理 有效解决"拼速度"和"主机托管资源"等短期行为 促进各类主体公平竞争 [4] 长期发展方向 - 程序化交易将在"合规为基础、服务实体为核心"框架下发展 更好发挥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 [5] - 期货市场交易稳定性与公平性提升 优化参与者结构 为市场稳健运行夯实制度基础 [1]
先报告、后交易,期货高频交易将戴“紧箍咒”,期货公司将面临什么?
新浪财经· 2025-08-17 09:37
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五家期货交易所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 明确"先报告、后交易"要求 涵盖报告管理、系统接入、主机托管、交易监测等细化规定 [1] - 新规将于2025年10月9日正式实施 设置6个月过渡期 存量程序化交易者需在2026年4月8日前完成协议重签与信息报告 [4] 监管对象与标准 - 明确四类必须报告的群体:1秒内10笔以上报撤单且1日内≥10次高频报撤单者 全自动决策者 使用自主研发或定制软件者 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3] - 高频撤单率超过90%将被重点监控 因可能导致市场深度虚假繁荣并加剧闪崩风险 [3] 行业影响分析 - 新规推动期货市场从速度竞争转向策略与合规双轨发展 短期面临成本增加与收入重构 长期利于市场稳定与服务升级 [4] - 规范程序化投资者风险管理与软件管理 强化投资者、期货公司、交易所三方责任义务 设立统一标准促进行业长期发展 [3] 期货公司应对措施 - 瑞达期货采用优先处理高频交易客户与分类测试系统分段处理方式 通过头部公司专项组与行业技术支援完成系统测试 [5] - 南华期货立项开发信息报告系统实现数据采集汇总 联系第三方机构开展程序化评估工作 应对报送资料20年存档的系统改造需求 [6] 技术合规挑战 - 期货公司需在2026年4月8日前与存量程序化客户重签委托协议 明确风控责任 [5] - 需在2025年10月9日前完成技术系统升级并通过压力测试 建立中国期货监控中心报告系统对接核查客户信息真实性 [5]
五大期交所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新规!2025年10月实施,设6个月过渡期
搜狐财经· 2025-08-11 19:15
程序化交易新规发布 - 五家期货交易所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 新规将于2025年10月9日实施 设置6个月过渡期 [1] - 新规旨在落实证监会监管要求 标志着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进入全面从严阶段 [1] - 新规涵盖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 系统接入管理 主机托管和席位管理 交易监测与风险管理 监督管理等方面 [1] 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 - 建立"先报告 后交易"制度 符合特定条件的交易需履行报告义务 [2] - 报告条件包括1日内10次以上1秒内10笔以上报撤单 计算机自动决定交易指令等情形 [2] - 报告内容涵盖账户基本信息 交易和软件信息 包括交易指令执行方式 软件功能等 [2] - 信息发生重大变更需在30个交易日内进行变更报告 期货公司需在5个交易日内核查并上报 [3] 过渡期安排与监管措施 - 过渡期内期货公司需与客户签订委托协议 明确报告管理和风险控制要求 [4] - 自2026年4月9日起 未按规定报告的交易者不得从事程序化交易 [4] - 交易所可要求对高频交易者等技术系统进行测试 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测试 [4] - 违规者将面临改正要求 提示通知 约见谈话 限制开仓等措施 情节严重者按违规处理 [4]
★期货市场迎程序化交易规则 加强全过程监管 重点规范高频交易
证券时报· 2025-07-03 01:56
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核心内容 - 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共7章37条,从制度层面加强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维护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1][2] - 规定明确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的定义,要求不得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和正常交易秩序 [2] - 规定提出对高频交易实施重点监管,密切监测监控高频交易行为变化,及时评估市场影响 [3] 程序化交易报告与接入管理 - 交易者从事程序化交易前需报告信息,经确认后方可进行,期货公司和交易所需定期或不定期核查报告信息 [2] - 加强系统接入管理,要求技术系统具备相关功能并进行测试,明确禁止期货公司将交易信息系统管理权限开放给客户等行为 [2] - 程序化交易者不得利用系统对接非法经营期货业务 [2] 主机托管与席位管理 - 建立主机托管信息报告制度和交易席位管理制度,要求公平分配技术资源 [2] - 期货公司需建立主机托管资源管理制度,对频繁发生异常交易或技术故障的程序化交易客户,不得提供主机托管服务 [2] 交易监测与风险管理 - 期货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实行实时监测监控,重点监控报撤单频率高、报撤单成交比高等异常交易行为 [3] - 交易所可建立报撤单收费、交易限额等制度,并适时调整标准,对高频交易手续费实施差异化管理 [3] -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对程序化交易行为进行监测监控 [3] 监督管理与处罚措施 - 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开展行政监管,期货交易所和期货业协会按业务规则开展自律管理 [2] - 对违反规定从事程序化交易且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或正常交易秩序的,依照《期货和衍生品法》处罚 [3] - 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期货市场禁入措施 [3] 监管背景与后续安排 - 规定是在总结前期监管实践基础上制定,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原则 [3] - 前期已采取程序化交易报备制度、申报收费制度、监测监控指标体系等措施 [3] - 证监会将指导期货交易所和期货业协会制定相关业务细则,做好规定落地工作 [4]
明确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要求 维护期货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金融时报· 2025-06-16 01:40
新规发布背景与原则 - 中国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 自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 旨在加强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 维护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1] - 规定坚持趋利避害 突出公平 从严监管 规范发展原则 总结前期监管实践 加强对程序化交易的全过程监管 [1][2] - 高频交易在全球兴起且发展较快 程序化交易需符合《期货和衍生品法》要求 不得影响系统安全或正常交易秩序 [2] 监管框架与制度设计 - 规定共7章37条 涵盖总则 报告管理 系统接入管理 主机托管和席位管理 交易监测与风险管理 监督管理及附则 [3] - 明确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的定义与特征 高频交易具体标准由期货交易所制定 要求遵循公平原则 [3] - 建立报告制度以降低信息不对称 增强监管灵活性与适应性 明确各方责任 报告路径和核查要求 [3][4] 具体管理要求 - 系统接入管理包括系统外接 系统功能 系统测试及禁止性行为四方面要求 期货公司需将外部接入纳入合规风控体系 [5] - 程序化交易者技术系统需具备异常监测和阈值管理功能 期货公司系统需具备验资验仓 权限控制和异常监测功能 [5] - 禁止期货公司向客户开放交易信息系统管理权限 禁止程序化交易者利用系统对接非法期货业务 [6] 执行与监督机制 - 加强主机托管与席位管理 建立信息报告和席位管理制度 要求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公平分配技术资源 [6] - 要求期货公司和交易者加强风险防控 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期货交易所需做好异常交易监测监控 保障系统安全 [6] - 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开展行政监管 期货交易所和中国期货业协会按业务规则进行自律管理 [6] 适用范围与例外 - 做市商以程序化交易方式从事做市业务 由期货交易所按本规定原则另行规定 [6] -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程序化交易适用本规定 沪深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期权不适用 [6]
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新规公布 自今年10月9日起实施
期货日报网· 2025-06-15 16:05
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核心内容 - 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自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旨在加强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维护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1] 管理规定主要内容 - 明确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定义,要求不得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和正常交易秩序 [2] - 建立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交易者需提前报告信息并经确认后方可进行程序化交易,期货公司和交易所需定期核查报告信息 [2] - 加强系统接入管理,要求技术系统具备相关功能并进行测试,明确接入管理中的禁止性行为 [2] - 建立主机托管信息报告制度和交易席位管理制度,要求公平分配技术资源 [2] - 强化交易监测与风险管理,要求期货公司和交易者加强风险防控,交易所需做好异常交易监测 [2] - 明确监督管理安排,证监会开展行政监管,交易所和期货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 [2] - 做市商程序化交易由交易所另行规定,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适用本规定,沪深交易所ETF期权不适用 [2] 行业影响分析 - 新规将推动期货市场向规范化、透明化发展,有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 [3] - 期货公司需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技术系统测试,数据存储和管理难度增加,但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 [3] - 期货公司将更加注重技术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功能性,可能对现有系统优化升级或采用更先进技术方案 [3] - 新规将为期货交易提供更公平环境,如明确报单撤单比例防止幌骗行为,要求程序化交易报备甚至提交策略源码 [4] - 预计新规将倒逼程序化交易机构完善风控,调整策略类型,高频交易可能减少,中低频策略或成主流 [4] - 新规有助于期货市场稳定运行,为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可靠风险管理工具 [4]
非银金融周报: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新规发布,非上市险企2026年起执行新会计准则-20250615
华西证券· 2025-06-15 13: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2025.6.8 - 2025.6.14)A股日均交易额环比和同比均大幅增加,2025年二季度至今及全年日均成交额较2024年也有显著增长;投行方面本周有新股发行和上市,2025年至今A股IPO上市家数和募集金额与2024年有差异;两融余额环比增加且较2024年日均水平上升 [1] - 本周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上涨跑赢沪深300指数,细分板块表现有差异,部分个股涨幅和跌幅靠前 [2] - 6月13日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新规,加强全过程监管;6月12日两部门通知非上市险企2026年起执行新会计准则,允许部分险企暂缓执行并细化简化处理规定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非银金融周观点 市场及板块行情 - 本周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上涨1.16%,跑赢沪深300指数1.42个百分点,位列一级行业第6名;细分板块中证券、保险等板块有不同涨跌幅,*ST仁东等涨幅靠前,海南华铁等跌幅靠前 [2][13] 券商: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新规发布 - 6月13日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自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目的是落实相关要求,加强监管维护秩序和公平,坚持相关原则加强全过程监管 [3][14] - 《管理规定》共7章37条,明确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定义、报告要求、系统接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后续将指导制定业务细则做好落地工作 [15] 保险:非上市险企2026年起执行新会计准则 - 6月12日两部门印发通知,境内外同时上市等企业继续执行新准则,其他企业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有困难可暂缓并说明原因;通知明确简化处理规定,利于中小险企过渡 [4][7][16] 市场指标 A股成交 - 本周A股日均交易额13,717亿元,环比增加13.5%,同比增加88.1%;2025年二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12,392亿元,较2024年二季度增加49.7%;2025年至今日均成交额13,917亿元,较2024年增加59.9% [1][18] 投行 - 本周发行新股2家,募集资金12.6亿元;上市新股3家,募集资金26.5亿元;2025年至今A股IPO上市48家,募集金额358.6亿元;2024年A股IPO上市100家,募集金额673.5亿元 [1][18] 两融 - 截至2025年6月12日,两市两融余额18,213.19亿元,环比增加0.53%,较2024年日均水平增加16.22%;两市融券余额123.40亿元,占两融比例为0.68% [1][18] 自营业务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25%,中证全债(净价)指数上涨0.20%;上证指数下跌0.25%、创业板指上涨0.22%、科创50下跌1.89%、万得全A下跌0.27% [18] 股票质押 - 截至2025年6月13日,市场质押股数3,117.89亿股,占总股本3.85%,市场质押市值为26,860.89亿元 [19] 行业资讯 - 6月13日证监会发布期货新规加强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 [37] - 6月13日国常会提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相关措施 [37] - 两部门印发措施鼓励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金融市场发展 [38] - 前5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1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显著 [38] - 6月11日上交所组织座谈会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 [38] - 6月以来多家理财公司下调旗下部分理财产品费率 [38]
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迎全过程监管,高频交易将被重点监测
第一财经· 2025-06-15 04:12
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新规发布 - 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自10月9日起实施 [2] - 新规共7章37条,涵盖程序化交易报告要求、系统接入管理、交易监测与风险管理等方面 [2] - 期货交易所需加强跨市场信息共享和监测监控,期货公司需适配技术系统并完成测试 [2] 程序化交易报告要求 - 程序化交易者需真实准确完整报告账户基本信息、交易和软件信息等 [3] - 高频交易者还需额外报告交易策略类型、最高报撤单频率、单日最高报撤单笔数等技术信息 [3] - 期货交易所将定期或不定期核查高频交易者报告信息,重点核查交易策略和报撤单数据 [3] 高频交易监管措施 - 期货交易所将对高频交易实行重点管理,密切监测行为变化并评估市场影响 [3] - 交易所可建立报撤单收费、交易限额等制度,并调整相关标准 [3] - 交易所可对高频交易手续费实施差异化管理 [1][3] 违规处罚措施 - 违规程序化交易影响系统安全或交易秩序的,将按《期货和衍生品法》处罚 [3] - 构成操纵市场或内幕交易的,将按相关法律条款处罚 [4] - 监管工作中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责 [4] 过渡期安排 - 已开展程序化交易活动的需在新规实施后6个月内达到要求 [4]
证监会:加强对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的全过程监管
证券日报· 2025-06-13 16:05
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 - 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自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 [1] - 规定共7章37条,旨在加强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的全过程监管 [2] 程序化交易定义与要求 - 明确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的定义,要求不得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和正常交易秩序 [3] - 交易者从事程序化交易前需报告信息,经确认后方可进行,期货公司和交易所需定期核查报告信息 [3] 系统接入与主机托管管理 - 要求期货公司和交易者的技术系统具备相关功能并进行测试,明确接入管理中的禁止性行为 [4] - 建立主机托管信息报告制度和交易席位管理制度,要求公平分配技术资源 [4] 交易监测与风险管理 - 期货公司和交易者需加强风险防控,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4] - 期货交易所需监测异常交易行为,保障系统安全和市场秩序 [4] 监督管理安排 - 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开展行政监管 [4] - 期货交易所和中国期货业协会按业务规则开展自律管理 [4] 后续工作 - 证监会将指导期货交易所和中国期货业协会制定相关业务细则,确保规定落地 [6]
证监会最新发布!期货市场迎程序化交易规则
券商中国· 2025-06-13 12:56
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核心内容 - 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从制度层面加强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维护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1] - 规定共7章37条,涵盖程序化交易定义、报告要求、系统接入管理、主机托管与席位管理、交易监测与风险管理、监督管理安排及适用安排 [2] - 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原则,加强对程序化交易的全过程监管 [7] 程序化交易定义与报告要求 - 明确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的定义,要求从事程序化交易不得影响期货交易所系统安全和正常交易秩序 [2] - 交易者从事程序化交易前需报告信息,经确认后方可进行,期货公司及交易所需定期或不定期核查报告信息 [2] - 期货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实行实时监测监控,重点监控报撤单频率高、报撤单成交比高等异常交易行为 [4] 系统接入与主机托管管理 - 期货公司及交易者的技术系统需具备相关功能并进行测试,禁止期货公司将交易信息系统管理权限开放给客户 [2] - 建立主机托管信息报告制度和交易席位管理制度,要求公平分配技术资源 [2] - 期货公司不得向频繁发生异常交易或技术系统故障的程序化交易客户提供主机托管服务 [2] 交易监测与风险管理 - 期货公司及交易者需加强风险防控,及时处置突发事件,交易所需保障系统安全并维护交易秩序 [2] - 可建立报撤单收费、交易限额等制度,适时调整收费标准及限额标准,对高频交易手续费实施差异化管理 [4] -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对程序化交易行为进行监测监控,突出对高频交易的重点监管 [4] 监督管理与处罚措施 - 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开展行政监管,期货交易所和期货业协会按业务规则开展自律管理 [3] - 违反规定从事程序化交易且影响系统安全或交易秩序的,按《期货和衍生品法》处罚,情节严重者可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5] 监管背景与发展 - 程序化交易分为高频交易和中低频交易,高频交易近年来伴随信息技术进步发展较快 [6] - 前期已采取程序化交易报备制度、申报收费制度、监测监控指标体系等措施 [6] - 规定在总结前期监管实践基础上制定,后续将出台相关业务细则推动落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