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报告、后交易,期货高频交易将戴“紧箍咒”,期货公司将面临什么?
新浪财经·2025-08-17 09:37

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五家期货交易所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 明确"先报告、后交易"要求 涵盖报告管理、系统接入、主机托管、交易监测等细化规定 [1] - 新规将于2025年10月9日正式实施 设置6个月过渡期 存量程序化交易者需在2026年4月8日前完成协议重签与信息报告 [4] 监管对象与标准 - 明确四类必须报告的群体:1秒内10笔以上报撤单且1日内≥10次高频报撤单者 全自动决策者 使用自主研发或定制软件者 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3] - 高频撤单率超过90%将被重点监控 因可能导致市场深度虚假繁荣并加剧闪崩风险 [3] 行业影响分析 - 新规推动期货市场从速度竞争转向策略与合规双轨发展 短期面临成本增加与收入重构 长期利于市场稳定与服务升级 [4] - 规范程序化投资者风险管理与软件管理 强化投资者、期货公司、交易所三方责任义务 设立统一标准促进行业长期发展 [3] 期货公司应对措施 - 瑞达期货采用优先处理高频交易客户与分类测试系统分段处理方式 通过头部公司专项组与行业技术支援完成系统测试 [5] - 南华期货立项开发信息报告系统实现数据采集汇总 联系第三方机构开展程序化评估工作 应对报送资料20年存档的系统改造需求 [6] 技术合规挑战 - 期货公司需在2026年4月8日前与存量程序化客户重签委托协议 明确风控责任 [5] - 需在2025年10月9日前完成技术系统升级并通过压力测试 建立中国期货监控中心报告系统对接核查客户信息真实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