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企业

搜索文档
北京金融法院答本报记者问: 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被执行企业全力回血自救
中国证券报· 2025-09-14 20:2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基于投资银行研究视角的详细分析总结: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 - 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联联合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 引入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多行业19名专家调解员 构建金融法治协同平台 [2] - 截至2025年8月 该机制处理212件案件 涉及标的金额311亿元 实现192亿元资金履行到位 [2] - 通过机制帮助50余家民营企业纾困 保障10余万职工就业 维护230余万投资者权益 [2] 金融司法创新举措 - 法院系统推出8版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 包含45件文件和102项改革举措 [1] - 创新"活封活扣+全力自救+精准评估+投融资他救"工作机制 支持暂时陷入财务困境但具挽救价值的企业 [3] - 执行过程中坚持"物尽其用"原则 允许被执行企业使用查封设备维持正常经营 [4] 产业链与科技创新支持 - 以产业链为抓手引导金融护航产业链韧性 将个体企业保障升级为产业链整体风险治理 [3] - 聚焦新质生产力企业 通过司法保障促进资金流向绿色产能和创新领域 [3] - 建立动态资本匹配机制 适应新质生产力企业长回报周期的特质 [3] 债务重整与资产优化 - 通过行业专家评估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提出专业性纠纷解决方案 [4] - 支持被执行企业加速处置低增值资产 修复信用关系并引入投融资资源 [1][5] - 推动被执行企业债务重整 盘活企业资产实现回血再生 [5] 机制建设成效 -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填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破产前程序子指标空缺 [2] - 入选北京市首批20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和服贸会"北京服务"案例 [2] - 获评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2]
当前中国股市估值合理 投资者对后市普遍乐观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0:23
中国股市估值与表现 - A股自4月低点以来上涨25% H股自1月以来上涨超过35% 但涨幅仍低于历史峰值水平 [1] - 恒生指数预期市盈率为11倍 沪深300指数预期市盈率为14倍 远低于之前峰值 [1] - 市场情绪明显改善 多项在岸流动性指标显示尚未达到2015年水平 [1] 资金流动与配置 - 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达到3.07万亿元人民币 2025年上半年整体呈现净流入态势 [2] - 境内公募与私募对冲基金募资规模扩大 但基金认购量低于往年 仍有进一步增配A股空间 [1] - 港股市场被视为国际资本"再平衡"优先目的地 与中国产业和全球资本深度融合 [2] 投资者情绪与展望 - 外资金融机构认为中国股市估值合理 对后市普遍表达乐观看法 [1] - 境外投资者有充足加仓A股空间 因中国经济复苏和企业盈利增长 [2] - 港股新质生产力企业在政策红利支持下有超预期表现 尽管处于技术高投入期 [2] 市场结构特点 - 中国同时具备稳定国内环境和大战略纵深 在经济和社会层面展现较强韧性 [2] - 港股市场是众多优秀中国企业上市地 与国际接轨程度更高 [2] - 中国居民财富全球化配置需求逐步显现 港股成为可控国际化投资首选目的地 [2]
外资金融机构:当前中国股市估值合理 投资者对后市普遍乐观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08:07
中国股市估值水平 - A股自4月低点以来上涨25% H股自1月以来上涨超过35% 但涨幅仍低于历史峰值水平 [1] - 恒生指数预期市盈率为11倍 沪深300指数预期市盈率为14倍 远低于之前峰值 [1] - 市场情绪明显改善但未达到2015年水平 基金认购量低于往年 仍有进一步增配A股空间 [1] 外资流动与配置 - 境外投资者截至2025年6月末持有A股达3.07万亿元人民币 2025年上半年整体呈现净流入态势 [2] - 境外投资者有充足加仓A股空间 因中国经济复苏及企业盈利增长兑现 [2] - 港股成为国际资本再平衡优先考虑目的地 因与国际接轨程度高且汇聚众多优秀中国企业 [2] 行业投资机会 - 新质生产力企业受政策红利支持 虽处于技术创新高投入期但表现超预期 [2] - 港股市场作为中国产业与全球资本深度融合前沿阵地 是内地资本可控国际化投资首选 [2] - 中国具备稳定国内环境和大战略纵深 在经济和社会韧性方面表现突出 [2]
金融|人行开封市分行辖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新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9-03 07:10
跨境人民币业务推进机制 - 创新构建"目标传导—政策宣介—精准拓户—服务保障"四维推进机制 [1] - 制定差异化发展目标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银行资源倾斜 [1] - 定期开展目标完成情况回顾和业务交流并动态调整任务目标 [1] 政策宣介体系与成效 - 构建人行主办、银行承办、跨单位协作的立体化宣介网络 [2] - 联合政府部门围绕一带一路和跨境电商举办6场宣介活动覆盖128家外贸企业 [2] - 制作《一图读懂跨境人民币》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和银行网点开展常态化宣传 [2] 企业拓展策略与成果 - 分4批形成"首办户"重点拓展名单聚焦头部企业、中小微民企及特定行业领域 [3] - 推动19家新质生产力企业实现跨境人民币业务零突破 [3] - 新增跨境人民币首办户54家同比增长145% [4] 业务发展数据表现 - 跨境人民币收付规模达24.32亿元占涉外收支比重21.05% [4] - 业务覆盖51个国家和地区结算企业增至121家 [4] - 货物贸易结算量21.03亿元占比85.74% [4] 风控与服务保障机制 - 开展跨境人民币非现场监测实现从零散问题到问题台账的闭环管理 [3] - 针对政策咨询24小时内完成解读针对系统问题提供实时远程指导 [3] - 联合银行快速响应企业紧急业务诉求制定可行性解决方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