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聚焦吉林:各族人民相亲相爱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人民网· 2025-08-14 00:46
旅游行业增长 - 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4511万人次 同比增长70% [7] - 旅游收入746亿元 同比增长71% 较2015年实现翻倍增长 [7] - 边境村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 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 [12] - 民俗园周边旅拍店从2022年3家增至200余家 [12] 农业与特色产业 - 边境村实施47个农业产业项目 完成投资7.2亿元 [12] - 建成9个种植养殖基地和18个农特产村 [12] - 人均收入1.8万元/年 村集体年收入60余万元 [11] - 发展"6+1"特色农业集群(畜牧业/人参中药材/木耳菌类/水产/民族食品/林产及乡村旅游) [13] 文化建设项目 - 创作墙体绘画2万余平方米 覆盖20余个村庄 [14] - 开展基层宣讲6000余次 组建三支专业宣讲队伍 [15] -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 [15] - 歌舞诗《五彩阿里郎》演出场场爆满 [14] 跨境贸易与交通 - 珲春口岸年入境帝王蟹超150万只 通过"复兴号"列车运往全国 [13] - 推动互市贸易落地加工 带动22个边境村8253名边民就业 [12] - 吉林省持续推进对俄"滨海2号"运输走廊建设 [13] 社会融合工程 - 实施互嵌交融工程 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9] - 邀请全国25城100户家庭体验民族文化 2024年计划扩展至1000户 [7] - 社区组建民族艺术团 开展"民族长鼓""文化汇演"等融合活动 [8]
各族人民相亲相爱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21:50
旅游行业增长 - 2024年延边州接待游客4511万人次同比增长70% 旅游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71% 较2015年实现翻倍增长 [3] - 暑期光东村单日游客量超千人次 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 [3] - 边境村旅游接待能力显著提升 36个边境村具备旅游接待功能 2024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 [9] - 朝鲜族民俗园周边旅拍店从2022年3家爆发式增长至200余家 [9] 特色产业发展 - 东阿拉村通过电商直播销售农产品 村集体年收入60万元 人均年收入1.8万元 [8] - 全州建成9个种植养殖基地和18个农特产村 实施47个农业产业项目总投资7.2亿元 [9] - 发展"6+1"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包括畜牧业、人参中药材、木耳食药用菌等 [11] - 珲春口岸年入境帝王蟹超150万只 通过"复兴号"列车运往全国 [10] 文化融合工程 - 实施"五个一批"文化行动 包括打造非遗传承基地、发掘文物古迹价值等 [14] -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累计创作2万平方米墙体绘画 覆盖20余个村庄 [13] - 组建三支宣讲队伍开展基层宣讲6000余次 包括党政干部和专家学者团队 [13] - 朝鲜族歌舞诗《五彩阿里郎》演出场场爆满 形成文化品牌效应 [12] 基础设施投资 - 2024年边境村新建续建59个农业产业项目 [10] - 推进敬信小镇等9个边境村文旅项目开发 [9] - 加快"滨海2号"对俄运输走廊建设 [10] - 实施十年绿美吉林生态保护修复计划 [11]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三下乡”实践队进行乡村支教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7-14 00:50
支教活动内容 -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实践队于7月6日至12日开展乡村支教活动 设计涵盖党史宣讲、基础学科、艺术素养及体育锻炼的多元课程体系[1] - 党史宣讲课程以中国共产党诞生背景为切入点 结合东阿本地党史脉络及曹植《七步诗》等文化符号 增强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同感[3] - 普通话课程通过趣味问答和情景模拟等互动教学 帮助学生构建普通话知识体系 并开展一对一作业辅导夯实基础知识[5] 艺术与体育教育 - 美术手工课教授刻刀、剪刀、彩纸等媒介的阴刻阳刻技法 引导学生体验传统吉祥纹样和民间故事创作[5] - 体育课程通过趣味游戏提升学生反应速度与专注力 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5] - 音乐课程运用情境创设和游戏互动方式 讲解节奏与强弱等音乐要素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5] 安全教育与成果展示 - 7月8日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绘制主题帆布包增强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7] - 7月12日通过艺术展演汇报支教成果 包括传达乐观态度的合唱《我的纸飞机》、厚植爱国情怀的朗诵《彩色的中国》及展现青春活力的舞蹈《夏天的约定》[9] - 实践队将红色教育与文化浸润有机融合 持续深耕乡村教育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