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素养

搜索文档
「不会用电脑」,逼疯00后职场新人
36氪· 2025-09-27 13:34
以下文章来源于Vista看天下 ,作者尹晗 Vista看天下 . 一个永远理解你的朋友 一觉醒来,全世界电脑水平下降一百倍...... 文 | 尹晗 来源| 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封面来源 | unsplash 当"90后"还在调侃自己是"互联网遗老"时,一条有关"00后"和电脑的知乎提问已悄然收获了近千条回答: 可能乍一看还以为问的是中老年人,结果没想到,"不会电脑"和"00后"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竟然同时出现在一句话里。 而今又恰逢一年秋招季,互联网上也涌现了不少对年轻人咋不会基础电脑办公的吐槽。 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还没来得及撕去"清澈愚蠢"的标签,正舒展筋骨准备一展拳脚之时,却发现自己卡在了重要一步: 不会解压文件。 图源:《少年时代》 现在的年轻人,好像越来越不熟悉电脑了。 "小的时候大人不会用电脑,大了的时候小孩不会用电脑。"有90后的网友感慨道。 即使同为"数字原住民",职场老人和新人还是在工位上面面相觑:为啥能把手机玩出花的年轻人,却被一台电脑给难住了? 是"数字原住民"还是"电脑小白"? 压缩包是什么包,能吃吗?图源:@想下班的驴 以为下载了就能用, ...
阿联酋:人工智能进入职场后,六成员工需接受再培训
商务部网站· 2025-09-22 17:08
海湾时报9月18日消息,随着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政府、医疗、教育和经济领域,员工再培训需求激 增。阿联酋政府发展与未来事务国务部长奥胡德·本特·哈利法·阿尔鲁米指出,到2027年全球44%劳动者 面临技能淘汰风险。生成式AI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使用率已从2023年的19%升至61%。雇主愈发重视技术 与软技能结合,数字素养、适应力、领导力及多语言能力尤为关键。在阿联酋,强调AI熟练度、可持 续发展意识和问题解决力的简历更具竞争力。 (原标题:阿联酋:人工智能进入职场后,六成员工需接受再培训) ...
新职业为劳动者开辟新赛道
经济日报· 2025-08-16 21:50
新职业发布概况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第七批新职业 涵盖景区运营管理师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 养老服务师等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 [1] - 自2019年起人社部累计发布6批共93个新职业 [1] - 新职业集中在新兴产业 绿色低碳和现代服务业领域 呈现数智化 绿色化与生活化特征 [1] 产业变革与技术融合 - 新职业涌现反映产业变革与技术进步深度交融 拓宽就业领域 [1] - 新技术 新产业和新业态催生大量新职业 [1] - 新职业要求从业者提升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终身学习锤炼本领 [1] 从业者能力要求 - 学习能力是适应新职业变化的重要保障 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2] - 通过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线上线下结合提升技能 参与企业实训和行业竞赛紧跟技术迭代 [2] - 数字素养是关键 新职业呈现数字化+专业化特征 需培养数字思维和参与数字技能培训 [2] - 跨学科深度融合要求创新能力 需尝试新技术新模式 打破学科壁垒拓展知识边界 [2] 职业发展机遇 - 新职业为劳动者开拓广阔职业发展空间 [1] - 从业者可实现从技能劳动者向创新工匠的飞跃 [2] - 新职业助力拓展新天地和实现人生价值 [3]
创新“四维联动”模式 探索应用型经济类人才培养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8-14 03:13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探索出"课赛融合、校地协同、数智赋能、思政铸魂"四位一体的经济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实践能力薄弱、数字素养欠缺等结构性问题 [1][2] - 该模式通过系统性重塑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实践机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济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2] 课赛融合教学改革 - 重构课程体系推动专业竞赛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鼓励学生参与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并斩获180余项奖项,通过PBL教学法和多元考核方式激发学习主动性 [3][6] - 采用灵活评价体系降低期末考试权重至50%以下,增加课堂讨论(占比20%)、调研报告(占比15%)等多元考核维度 [3] 校地协同实践体系 - 与20余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建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智库平台,获批山东省示范性实习基地,累计获得校外资助500余万元 [4][7] - 定制化培养方案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通过企业项目研发、技术咨询等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助力合作企业创收上亿元 [4][7] 数字素养培养举措 - 将数字素养设为通识必修模块,新增"Python经济建模"等6门数字课程,建设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泛能源数据库,外购专业数据库强化数据应用能力 [5] - 专业课增设"人工智能概论""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前沿内容,数字经济相关课程占比提升至专业课程的30% [5] 改革实施成效 - 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20余项,考研率从10%提升至20%,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6] - 建成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培育3个省级青创科技团队,主持10余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形成"专业引导、课程支撑"的学科格局 [6]
守护“夕阳红” 向数字“坑老”亮剑
消费日报网· 2025-07-28 02:33
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开展全国范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 [1] - 监管重点从线下会销转移至私域数字渠道 包括微信企业微信群 网站平台小程序直播间等 [1] - 违法行为呈现高度组织化特征 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 导致发现追踪取证查处难度增加 [1] 欺诈手段 - 主播伪装专家身份 使用精心设计话术和虚假实验鼓吹产品功效 诱导线上订单或线下消费 [1] - 通过私域流量构建信任闭环 创建信息茧房屏蔽外界质疑声音 [1] - 利用老年人健康需求 权威信赖及数字平台认知局限 捏造包治百病逆转衰老等虚假宣传 [1] 社会危害 - 导致老年人可能停用正规药物 依赖无效保健品 贻误治疗时机造成病情恶化 [2] - 消耗老年人成千上万元存款用于购买保健品理疗器械 引发家庭矛盾 [2] - 对老年群体身心健康与财产安全造成远超普通消费欺诈的严重侵害 [2] 平台责任 - 网络平台需加强私域流量入口管理 抖音微信企业微信等应升级技术手段识别监控异常群组 [2] - 电商平台和小程序服务商需对老年人健康产品直播间进行严格前置审核与动态巡查 [2] - 建立快速下架封停机制 特别警惕养生讲堂健康咨询等敏感名称直播间 [2] 监管协同 - 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需深化协同 建立涉老网络欺诈专项情报共享与联合执法机制 [3] - 提升电子证据固定分析能力以应对快闪战术 重罚商家并追究技术支持支付通道提供方责任 [3] - 优化老年人网络举报渠道 开发一键举报和语音举报等简便功能 [3] 社会共治 - 子女需承担数字反哺责任 帮助父母识别网络风险并解释常见骗术 [3] - 社区老年大学公益组织应开展银发族数字素养与防骗知识普及活动 [3] - 通过监管严查 平台尽责 社会共治 家庭关爱等多维度措施构建防护网络 [3]
扒下恶意APP的“马甲”
经济日报· 2025-07-17 22:19
行业监管动态 - 当前中国APP生态已从野蛮生长阶段转向规范有序发展 近期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用户权益保护合规管理指南》全面梳理法规要求 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并强化用户权益保护 [1] - 监管治理体系持续完善 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更坚实基础 但仍有恶意APP能绕过监管通过非正规渠道传播 [1] 恶意APP传播特征 - 恶意APP伪装成正规应用 通过窃取隐私 盗取存款 偷取数据等方式侵害用户利益 手法隐蔽且危害严重 [1] - 主要传播路径为"渠道失守" 包括不明链接 诱导性二维码和APK安装包等非正规渠道 避开应用商店审核 [1] 用户行为分析 - 部分用户因数字素养不足 容易被"福利""回报"等诱惑 主动关闭手机安全检测功能 成为恶意APP突破的关键 [1] - 用户安全意识薄弱为恶意APP提供了滋生土壤 需提升对虚假应用和诈骗套路的识别能力 [1][2] 行业解决方案 - 职能部门持续打击网络黑产 同时通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等活动加强公众教育 已连续举办三届 [2] - 需构建用户数字安全能力 使其能主动拒绝不明链接 二维码和安装包 从根本上切断恶意APP传播路径 [2] 行业发展前景 - 数字生活成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部分 提升数字素养是享受数字生活的前提条件 [2] - 当用户形成安全判断力 共同构筑数字防线后 恶意APP主要传播路径将被彻底切断 [2]
教育早餐荟 | 教育部明确中小学教资考试将考察数字素养;青岛大学针对“宿管人员离世”发布情况说明
北京商报· 2025-07-08 01:38
教育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 - 教育部启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 通过6项重点任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将数字素养纳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察范畴 [1] - 目标为3至5年内使教师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学成为课堂新常态 将修订教师专业标准 出台数字素养提升指南 [1] 北京市艺术类专业统考 - 2026年北京市艺术类统考维持6个类目 包括音乐类 舞蹈类 表(导)演类 播音与主持类 美术与设计类 书法类 [2] 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情况 - 国科大2025年度毕业典礼举行 1.5万余名学生毕业 其中6000余名毕业生来自110余家培养单位 1万余名亲友参加典礼 [3] 烟台南山学院宿舍改造 - 烟台南山学院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线路改造和宿舍空调安装 以应对高温天气 此前有学生因高温被热晕送医 [4] 青岛大学工作人员离世事件 - 青岛大学浮山校区一物业工作人员在值班室被发现异常 经急救确认已离世 公安机关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5] 中国高科职业教育战略 - 中国高科回应投资者提问称已制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具体内容参见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相关章节 [6]
@全体教师 想要提升数字化教学水平? 国家给你安排上了!
央视新闻· 2025-07-07 05:34
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 - 教育部启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 包含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发展模式数字转型 教师发展数字资源供给 教师发展数字治理和数字教育教师国际合作六大行动 [1] 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体系 - 完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体系 制定教师智能素养标准 中小学书记校长数字能力标准 高校教师数字能力框架 建立分类分级能力体系 [2] - 修订教师专业标准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制定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指南 分类指导地方和学校开展数字素养培训 [2] - 依托国培计划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培训 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人工智能 数字素养专题 开展教师校长人工智能专项培训 [2] 数字环境建设 - 支持地方 学校建设数字校园 升级教师智能研训室和智慧教育中心 助力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 数字化学习 [2] - 协同企业 科研院所研发数字化工具 推动教师教学理念 方法和模式转型 推广数字应用先进经验 [2] 师范生培养与教师培训数字化 - 将数字教育内容纳入师范生必修课程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师范生诊断课堂教学行为 指导改进 [3] -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教师精准推送学习资源 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积分应用机制 [3] - 开发人工智能教师读本 多模态数字教材 学科知识图谱 沉浸式师训系统等新型资源 [3] 教师发展数字治理 - 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立教师教育大模型 优化教师教育专业设置 加强师范专业规范管理和动态调整 [3] - 数字素养将成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考察项 对教师的评价以数据为支撑 [3] 国际合作 - 建好全球教师发展学院平台 开展教师人工智能培训 数字化协同教研和人机共育国际合作 [4] -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 贡献中国数字教育智慧 [4] 实施保障 - 建立分区域专家指导机制 强化针对性研究 指导 跟踪和督促 [5] - 推进百区千校万师建设 推出百个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特色区 千所数字化赋能教师特色校 万名数字化发展名师 [5]
教育如何为未来人才铺路?建立少儿综合能力测评体系势在必行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05:03
教育创新与产业升级 - 教育创新是城市创造动力的关键推动力 产业升级浪潮下教育需要为未来人才铺路 [1] - 北京举办"从教育创新到产业升级"研讨会 探讨AI时代人才培养核心命题 [1] - 产业升级需要实现"产业链 供应链 创新链 资金链 人才链"五链深度融合 [2] AI时代的人才需求变革 - AI引发全球职业革命 重塑职场结构和人类对工作的认知 [2] - 生成式AI和元宇宙技术推动"人机共生"新时代 数字素养成为青少年必备生存技能 [2] - 人才衡量标准趋向国际化 技能需求多学科整合 强调问题解决与创新等底层素养 [2] - 跨文化传播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成为全球化必备能力 语言能力尤为重要 [2] 教育市场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非学科教育市场规模达6463亿元 STEAM教育和素养类教育增速显著 [3] - 北京2023年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4.2万元 小学生均经费3.4万元 财政投入向素质教育倾斜 [4] - 69%企业高管优先招聘具备跨界技能的核心素质型人才 最看重问题解决能力 适应力和协作能力 [4] 教育模式转型 - 教育模式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由被动学习升级为主动探索式学习 [4] - 教育评价体系向多元综合测评转变 构建更全面科学的综合能力测评体系 [4] - 素质教育需要社会多方共同推动 实现少儿综合能力培养落地 [4] 教育强国建设方向 - 教育强国建设重点是为拔尖创新人才开辟通道 为产业需求输送应用型人才 [5] - 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 培养孩子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5]
被手机控制的这代孩子,可能会因为图被p丑而自伤
虎嗅· 2025-06-01 23:58
手机式童年对青少年的影响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提出"手机式童年"正在取代"玩耍式童年",Z世代成为社会实验对象 [1] - 8岁儿童日均使用电子设备4.5小时,至18岁累计耗时4.8年 [1] - 全球10-19岁人群中14%患有精神障碍,与数字设备使用相关 [1] - 精神科临床案例显示手机使用与家庭危机、抑郁焦虑存在关联 [1]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 - 网络霸凌普遍存在于微信群等平台,涉及集体辱骂、丑照传播等行为 [4] - 遭受霸凌的青少年中67%出现抑郁焦虑情绪,衍生厌学、自伤行为 [6][7] - 进食障碍案例激增,社交媒体算法强化"白幼瘦"审美标准 [8][9] - 青少年通过标签化认知自我,50%体象障碍案例与社交媒体内容相关 [13][14] 数字产品设计机制分析 - 应用程序采用"无限滚动刷屏"和间歇性点赞机制,模仿老虎机奖励模式 [22] - 产品设计包含"暗黑模式",90%青少年用户无法自主控制使用时长 [23][25] - 青少年前额叶发育未完善,对多巴胺刺激的依赖度是成人的3倍 [24][26] 干预措施与社会结构影响 - 临床建议设立无手机区域,要求家长同步遵守规则 [30] - 地铁场景中成人手机使用率达90%,反映全社会依赖现状 [31] - 疫情后网课使儿童日均屏幕时间增加2.8小时,加剧家庭冲突 [35] - 社会原子化导致70%家庭缺乏扩展支持系统,育儿压力集中 [37] 代际差异与解决方案争议 - 数字原住民面临不可逆的神经发育影响,属代际公正问题 [27][28] - 立法禁手机措施存争议,60%专家主张提升数字素养而非隔离 [32][34] - 原生家庭解释论存在局限,需考虑996工作制等结构性压力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