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

搜索文档
中考改革,究竟该如何“动真格”?
36氪· 2025-09-25 09:40
近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中考改革等相关议题发表重要意见—— "在基础教育方面,以县中振兴为推动,改变以升学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配合中考改革进行探索,淡化竞争、减少焦虑" 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家长群体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 长期以来,不少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过度围绕升学率展开,这种以升学为导向的模式,客观上加剧了教育竞争和增加了学生压力,整 个社会都陷入了一场疯狂争夺分数的"囚徒困境"。 官方释放出以"县中振兴"破局的明确信号,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方向,即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为过度 焦虑的教育生态降温。这标志着教育改革正迈向一场更深层次的价值观重塑。 有专家指出,要改变以升学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最关键的是要扭转地方政府的升学政绩观,不要围绕着升学来配置学校资源,更 不能以升学率作为标准来奖励学校,或加强对学校的建设。 因此,必须通过严格规范办学,来扭转这样的一个升学政绩观。具体而言,若某地区坚持"唯分数"办学导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乃至 中央层面应据此予以查处,甚至可以调减对地方的一些建设支持,减少扶持经费等。 "不让对方感觉到疼痛,他就没办法 ...
教育告别象牙塔:实践成果可抵论文,学生站上生产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8:00
记者丨 王峰 编辑丨李博 国务院新闻办9月23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 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 "十四五"期间,教育在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高校已经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也为 我国经济保持韧性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当前"双一流"建设的情况如何,职业教育如何支撑产业升级,高校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有 哪些新作为?一系列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发布会上得到了回应。 打破传统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双一流"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也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关键 引擎。 怀进鹏介绍,"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了全国超过50%的硕士、80%的博士,承担了90%以上的 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涌现出一批"挑大梁"的优秀人才。 特别是聚焦卓越工程师这一战略人才力量,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瞄准新质生产力对工程技术 人才的新需求,从平台、制度和机制上落实产教融合培养,由校企共同招生,共出师资,共建 课程,共同面对企业和市场提出的挑战性创新课题,并共享成果,真正实现高校和企 ...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方阵正在加速形成
新京报· 2025-09-23 07:49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方阵加速形成。"9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 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介绍当前"双一流"建设情况时说道,在国 际可比的一些指标当中,中国的高校和学科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这对加快建设中国 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是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拔尖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怀进鹏表示,在"双一流"建设的示范引领下,各地结合区域发展急需以及资源禀赋,还重点支持了400 多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和1300多个优势特色学科。9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对口支援了116所中西部高校, 有效提升了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办学水平。同时,还积极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同时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分类改革和政策研究,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 出新的更大贡献。"怀进鹏说道。 怀进鹏表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成效显著。培养全国超过50%的硕士、80%的博 士,承担了90%以上 ...
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整体跃升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03:40
中新网9月23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 上,有记者提问:我们知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教育强国的鲜明标志。请问当前"双一流"建设的情况 如何? 三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方阵加速形成。社会都很关注在国际几大排名系统当中我国高等教育的方 位。我们不唯排名,但大家也可以看到,在国际可比的一些指标当中,中国的高校和学科在世界上已经 成为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这对我们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奠定了重要基础, 也是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 时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分类改革和政策研究,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 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成效显著。培养全国超过50%的硕士、80%的博士,承担 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涌现出一批"挑大梁"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聚焦卓越工 程师这一战略人才力量,前面我刚才也特别提到,工程硕博士的评价改革。我们在卓越工程师 ...
国务院: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13:50
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 - 全国近60%高中学生在县级中学就读 县中振兴体现提升教育质量的紧迫感 [1] - 科学优化资源配置 加快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多措并举增加学位供给 [1] - 实施教育数字化赋能 完善学校建设标准 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 - 深化教学和评价改革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2] - 需遏制超级高中跨区域掐尖招生 扭转唯升学率教育政绩观 [2] -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关注课程建设 整体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3]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4] - 激发技术要素创新活力 推进土地集约配置 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4] -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增强资本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健全资源环境市场制度 [4] -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价值凸显 [4] - 构建全国统一数据产权登记制度 分层构建数据市场定价体系 打破信息孤岛 [4] - 引导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大胆创新 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5]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强化基层医疗服务功能 [6] - 优化服务内容 加强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能力建设 提高常见病诊治水平 [6] - 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协同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 完善医保支付政策 [6]
挂科也有资格保研 ,多所高校明确不再“一票否决”
第一财经· 2025-08-31 10:36
高校推免政策调整 - 多所高校调整推免政策 取消挂科"一票否决"制 允许必修课不及格记录不超过一门且补考通过 [2] - 南京农业大学明确推免条件为必修课不及格不超过一门 补考或重修后通过考核 [2] - 西安交通大学规定补考与重修累计不超过一次后及格课程门数不超过一门 成绩按60分计算 [2] 具体院校执行标准 - 湖南工商大学要求补考重修课程按首考成绩计分 [3] - 上海交通大学允许一门课程有不及格记录 但须在前三学年重修通过 [3] -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设置GPA不低于3.0 及英语四级460分/六级426分等硬性指标 [4] 政策调整背景与意义 - 政策调整体现教育评价改革导向 破除"五唯"评价体系 关注学生长期发展潜力与综合能力 [4] - 允许阶段性失误 承认学生成长非线性 更有利于选拔多样化人才 [4][5] - 弹性调整考虑主客观因素 有利于发掘在某些科目特别突出的偏科人才 [5] 人才选拔导向变化 - 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特点 选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人才 [5] - 整体综合排名和成绩排名仍是关键 政策调整不意味降低推免准入门槛 [4]
挂科也有资格保研 ,多所高校明确不再“一票否决”
第一财经· 2025-08-31 09:33
高校推免政策调整 - 多所高校调整推免政策 取消挂科一门直接排除资格的规定 允许必修课不及格记录不超过一门且补考或重修通过的学生参与推免 [1][2] - 南京农业大学2026年推免方案明确必修课不及格不超过一门且补考或重修通过 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推免要求补考或重修累计不超过一次且及格课程不超一门 [1] - 湖南工商大学规定推免学生补考重修课程按首考成绩计分 上海交通大学允许一门次课程有不及格记录但必须在前三学年重修通过 [2] 推免选拔标准 - 高校强调推免学生需保持综合排名前列 成绩排名仍是关键硬指标 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要求GPA不低于3.0 英语四级460分及以上或六级426分及以上 [2] - 政策调整不降低准入门槛 仍注重学业优秀和综合能力 英语水平需达到CET-4 460分或CET-6 426分或托福80分或GRE310分或雅思6分 [2] 教育评价改革背景 - 政策调整响应教育评价改革导向 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等评价体系 更关注学生长期发展潜力与综合能力 [3] - 允许学生阶段性失误 承认成长非线性 选拔方式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人才培养需求 例如偏科人才在特定科目突出可被选拔 [3]
回归理性,暑假账单里的“性价比”带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2:03
暑期教育消费趋势 - 大学生家教服务需求旺盛 收费达80元/小时 家长认为性价比高[1] - 学科补习费用高昂 一对一课程收费200-300元/小时 部分家长单科补课支出超1万元[3][7] - 教育服务CPI同比上涨1.1% 反映暑期教育消费市场活跃[3] 托管与培训商业模式 - 培训机构采用"托管+培训"混合模式 单个校区学员达300-700人 业务处于饱和状态[7][8] - 违规学科培训转入地下 存在小区内开展的隐形培训服务[8] - 托管服务时间覆盖不足 主题项目吸引力有限 未能完全满足家长需求[2] 研学旅游市场表现 - 博物馆研学受欢迎 单日费用数百元 广东省博物馆客流同比暴涨963%[5] - 主题研学项目收费1-2万元 清镇恐龙小镇接待游客6.3万人 亲子游占比80%[5] - 旅游CPI环比上涨9.1% 00后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7%[5] 家庭暑期消费结构 - 典型家庭暑期教育支出包含家教/补习/兴趣班/研学 总花费达1-2.5万元[1][3][6] - 高端消费群体存在数万元出国游学项目 与理性消费群体形成分化[1] - 兴趣班费用差异显著 乒乓球私教700元/节 拳击课程2900元/10节[1]
《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指出——广州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激发教育创新发展活力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5:43
教育政策与改革 - 广州市出台协同育人机制行动计划推进家校标准化建设和畅通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1] - 出台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方性法规建立五方协同机制和一体化心理养育机制 [1] -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入选广东省第四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8个列全省首位 [1] 教育成果与排名 - 100%完成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工作调度指标各项数据排名广东省第一 [1] - 38项教改成果入选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排名全省第一 [1] - 入选省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1]
《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5)》指出——广州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激发教育创新发展活力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5:41
教育政策与改革 - 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进家校标准化建设,畅通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1] - 颁布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建立五方协同的"普查、筛查、预警、干预、转诊"一体化心理养育机制 [1] -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入选广东省第四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8个,列全省首位 [1] 教育成果与排名 - 100%完成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工作调度指标,各项指标数据在广东省排名第一 [1] - 入选省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38项教改成果入选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排名全省第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