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减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海淀区通报两起违规开展线下学科培训情况
新京报· 2025-08-20 11:08
监管执法行动 - 海淀区针对违规学科培训开展执法检查并通报两起个人违规案例 范某和张某某分别租赁万柳亿城中心C2座1007室和603室涉嫌组织线下学科培训 [1] - 执法部门已立即叫停违规行为 责令退还费用 拆除教学设施并处理后续问题 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进一步查处 [1] 政策法规背景 -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自2023年10月15日起实施 针对隐形变异和违规培训行为制定处罚措施 [2] - 海淀区将持续加强执法力度 打击隐形变异违规学科培训 保护学生和家长权益并维护教育生态 [2]
北京海淀通报两起涉嫌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情况
北京商报· 2025-08-20 04:20
监管执法行动 - 北京市海淀区双减专班针对违规学科培训密集开展执法检查并核实处置问题线索 [1] - 依法严厉打击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违规学科培训行为 [1] - 范某以个人名义租赁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11号万柳亿城中心C2座1007室涉嫌违规组织线下学科培训 [1] - 张某某以个人名义租赁同地址C2座603室涉嫌违规组织线下学科培训 [1] 处置措施 - 海淀区双减专班立即叫停上述违规行为 [1] - 责令相关责任人退还费用并主动拆除教学设施设备 [1] - 要求妥善处理后续问题 [1] -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将根据教委移交线索依法依规进一步查处 [1]
校内校外双减负 入法加新规并行能解“鸡娃”焦虑?
北京商报· 2025-08-08 06:59
政策框架与监管动态 - "双减"政策正式通过审议 重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2] - 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 严肃查处不符合资质 管理混乱 借机敛财 虚假宣传 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机构 [1] - 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 加强预收费监管 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 [1] - 北京市出台首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 要求按培训周期收费不得超3个月 按课时收费每科不得超60课时 [2] - 北京市通报8家机构存在一次性收取超3个月课时费 低价营销 内容超纲等问题 头部机构在列 [3] - 广东省开展校外培训治理 教育厅督促线上机构完成备案 广州市开展教育培训广告专项执法行动 [3] -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生效 禁止学校占用节假日组织义务教育阶段集体补课 禁止幼儿园及培训机构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5] 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 校外培训机构面临严格资金监管 预收费时间跨度受限 收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2][3] - 学科类培训市场受到直接冲击 超前培训现象被明确遏制 [1][5] - 家长普遍关注政策动向 部分支持减负措施 认为可缓解群体性焦虑和过度竞争 [4][5] 校内教育改革与实施挑战 -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推进 国务院方案提出克服"五唯"顽疾 教育部指南禁止下达升学指标 禁止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6] - 学校需提升教育效能 特别是农村和条件较差学校 需要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均衡发展 [6] - 当前教学内容难度提升 二年级课堂知识相当于过往五年级水平 学生每日作业时间达1-2小时 [6]
以改革破局 以创新提质——常州以综合改革探索“教育强市”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6-11 00:32
教育政策与改革 - 常州成为江苏省首个全域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的设区市 [1] - 常州入选首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2] - 印发《常州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五大中心任务:全面坚持五育并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 教育资源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常州市基础教育阶段共有幼儿园434所,在园幼儿12.19万人;义务教育学校373所,在校学生50.61万人;普通高中43所,在校学生8.09万人 [3] - 2021—2024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90所,竣工164所,新增学位12.15万个,总投资超250亿元 [3] - 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建成常州市"1+1+N"智慧教育云平台 [3] 教育质量提升 - 常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分别达到98.4%、94.6%、48.8% [5] - 全市建成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174所,占比46.6%,覆盖各个区域、兼顾城乡学校 [5] - "十四五"期间,全市共1.1万余名义务教育教师参加交流轮岗 [5] 教育创新与实践 - 解放路小学创新构建"百米资源圈",连接周边30余个单位,开发近60门课程和活动,累计覆盖师生近3000人次 [4] - 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探索馆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开发"悦纳龙城,博广多闻"系列课程,构建"1+N"学科融合模式 [4] - 常州建立"双减"市级联席会议机制,推出"三四三"作业管理模式和"5+2+1"课后服务模式,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100%覆盖 [5] 德育与素质教育 - 建成467个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主题化、系列化组织开展学生教育实践活动 [6] - 全域推进"江南燕·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形成"党建领航、区域协同、五位一体、知行合一"的常州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新路径 [6] - 持续建构完善涵盖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种类的综合性美育课程体系 [6] 劳动教育 - 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2023年出台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地方性法规《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 [7] - 实施劳动教育"百千万工程",建成100个优质示范基地,打造200门精品劳动课程,推行100项学校劳动和家庭劳动任务 [7] - 创新实施学生劳动素养监测,构建小初高一体化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7]
三年服务学生8.7万余人次,北京晒出“五老助双减”成绩单
新京报· 2025-05-30 02:23
北京"五老助双减"工作成效 - 2022年起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在16个区及燕山地区选定试点校开展"五老助双减"工作,试点校从67所拓展至130多所 [1][4] - 累计500余名"五老"参与,开展活动3800余次,指导教师3200余人次,服务学生8.7万余人次 [1][4] - 工作内容包括指导教研教学、课后服务、家庭教育指导、督导把脉问诊等,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4] 北京经验示范意义 - 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指出北京形成系统成熟、操作性强的综合方案,为全国提供示范借鉴 [2] - 北京经验包括明确"五老"政治、经验、专业优势,重点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课后服务质量、科学教育及家校社协同育人 [2] - 北京市教委通过"大减法、小加法"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五老"成为首都教育"银发力量" [3] 未来工作计划与资源储备 - 北京将扩大"五老"队伍,近五年退休校长、书记及骨干教师达1.5万名,计划吸收新退休学科带头人优化队伍结构 [5] - 加强培训指导,将参与教研的"五老"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范围 [5] - 东城区、朝阳区教科院附校等分享经验,西城区、门头沟区退休教师代表交流工作体会 [5] 实地观摩与机制建设 - 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东城区分司厅小学、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等校的"五老助双减"实施情况 [5] - 北京通过调研摸底、制定试点方案、专家培训等机制建设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4]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 这份学生身心健康的“护航手册”该如何操作?
央广网· 2025-05-14 05:56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现状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延续,表现在运动量太少和室内教学时间过长 [1] - 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相比1982年的0.2%增长迅速,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更高 [2] - 高中生平均睡眠仅6.5小时,初中生7.48小时,小学生7.65小时,均低于国际推荐标准 [4] "身心健康二十条"核心措施 - 加强体育运动:增加体育课程比例,确保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其中1小时为中等及以上强度锻炼 [2] - 丰富课外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2次校级展演展示活动,开展合唱比赛、戏剧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 [2] - 加强心理守护: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师生对话日""心灵信箱"等沟通机制,每名学生至少参加1个兴趣小组或社团 [2] - 将体质健康、近视、肥胖、脊柱侧弯和心理健康数据作为评价中小学办学成效的重要依据 [2] 实施与监督机制 - 北京市建立年度覆盖全员的监测体系,跟踪近视率、肥胖率、脊柱侧弯发病率和心理焦虑缓解情况 [3]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平台,在学校公共区域布置心理角、互动墙等设施 [4] 家校协同与教育评价改革 - 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增强家校联系,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 [4] - 倡导家长每天与孩子"倾听一刻钟,活动一小时",增加陪伴时间和质量 [4] - 需构建与学龄、学段相适应的学业进阶体系,推动"双减"真实落地,调整学习内容的丰富度和学科协同 [5] - 教育评价标准需改变,将身体、心理、人格健全放在更高位置,避免单一标准和过度刷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