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

搜索文档
7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规模达3000亿元 央行延续数量型工具操作强度
新华财经· 2025-07-25 03:12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人民银行25日开展7893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和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当日有1875亿元逆回购和2000亿元MLF到期,全口径实现净投放8018亿元 [1] - 本周公开市场全口径合计实现净投放1295亿元 [1] - 本月MLF净投放额度达到1000亿元,7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规模达3000亿元,与上月的3180亿元基本持平 [1] 流动性管理分析 - 24日短期资金利率站上1.6%,25日MLF超额续做后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跌逾10BP至1.5%附近,DR007加权平均利率基本与前日持平 [1] - 中期流动性持续净投放主要由于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快和信贷投放加快,货币政策需配合财政政策形成合力 [1] - 央行延续数量型工具操作强度,释放货币政策仍偏支持性信号,为信用扩张提供有利环境 [1] 货币政策展望 - 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 [2] - 预计央行将通过质押式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2] - 短期内降息降准概率不大,但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在扩内需、稳增长方向进一步发力 [2] - MLF有望保持加量续做,结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持续注入中期流动性 [2] - 下半年央行可能适时恢复国债买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长期流动性支持政府债券发行 [2]
央行重磅发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09:06
货币供应量 -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 [2] - 狭义货币(M1)余额113.95万亿元,同比增长4.6% [2] - 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上半年净投放现金3633亿元 [2] 人民币贷款 - 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3] -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3] - 住户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7万亿元 [3]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5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17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64亿元 [3]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331亿元 [3] - 6月末外币贷款余额5609亿美元,同比下降10.6%,上半年外币贷款增加188亿美元 [4] 人民币存款 - 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20.17万亿元,同比增长8.3% [5] - 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7.94万亿元 [5] - 住户存款增加10.77万亿元 [5] - 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77万亿元 [5] - 财政性存款增加1.25万亿元 [5]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55万亿元 [5] - 6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0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1.7%,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1655亿美元 [6] 银行间市场 - 6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1.46%,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1.5% [7] - 上半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成交974.04万亿元,日均成交8.12万亿元,同比下降4.4% [7] - 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4.7% [7] - 现券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9% [7] - 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下降3.6% [7] 外汇储备与汇率 - 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32万亿美元 [9] - 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1586元人民币 [9] 跨境人民币结算 - 上半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8.3万亿元 [10] - 货物贸易6.38万亿元 [10] - 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1.92万亿元 [10] - 上半年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4.11万亿元 [10] - 对外直接投资1.46万亿元 [10] - 外商直接投资2.65万亿元 [10] 货币政策方向 - 央行将落实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 [11] - 总量方面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 [11] - 结构方面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 [11] - 传导方面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防范资金空转 [11] - 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11]
央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快讯· 2025-07-14 07:27
货币政策方向 - 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抓好已出台政策的执行 [1] - 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1] - 结构上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强化政策协同联动 [1] - 传导上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维护银行业市场竞争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 - 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 [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总量环境 [1] - 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 - 防范资金空转,把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自身健康性的平衡 [1] 政策沟通机制 - 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1]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提振消费是关键点,央行最新发声!这份报告释放新信号
北京商报· 2025-05-09 16:01
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 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4%和7.0%,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65.4万亿元 [3] - 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50个和60个基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 [3][9] -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3月末对美元中间价为7.1782元,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3] 货币政策工具调整 - MLF招投标机制改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淡化政策利率色彩 [8][9] - 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合并为支农支小再贷款,创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年利率1.5% [5][13] - 央行阶段性暂停公开市场买入国债,未来将视市场供求择机恢复操作 [10][11] 政策导向变化 - 货币政策表述从"择机调整优化"变为"灵活把握",强调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和社会融资成本 [3][4] - 金融支持重点从"五篇大文章"转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4] - 宏观政策思路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专栏聚焦提振消费和物价回升 [12][13] 债券市场动态 - 2024年末债券市场余额177万亿元,国债余额超30万亿元,年成交量110万亿元 [9] - 2025年初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6%,长期国债利率敏感性较高导致波动放大 [10] - 债券融资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0%,国债流动性接近发达市场水平 [9] 消费金融支持 - 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覆盖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及养老产业 [13] - 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完善,政策推动供给端升级 [12][13] -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较强,总资产占GDP的166%,未来将倾斜养老、医疗等消费领域 [14] 外部环境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全球金融秩序,宏观政策积极应对并稳定外贸 [6] - 地缘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支撑经济长期向好 [6]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加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