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保障体系

搜索文档
港股收盘 | 科技指数涨超3%领跑三大指数 医药和科技股涨幅居前
新浪财经· 2025-08-13 09:03
港股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涨2.58%至25613.67点 创2025年7月24日以来新高 [2][3] - 科技指数涨3.52%至5630.78点 创7月29日以来新高 [2][3] - 国企指数涨2.62%至9150.05点 [2] 医药行业 - 国家医保局公布2025年药品目录 534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创历史新高 [8] - 商保创新药目录121个药品通过审查 通过率超80% [8] - 北海康成-B涨25.75% 中慧生物-B涨19.45% 维亚生物涨13.37% [5] 消费电子行业 - 鸿腾精密涨11.78% 丘钛科技涨10.78% 瑞声科技涨4.54% [9] - 苹果承诺对美国制造业投资6000亿美元 重点关注芯片及AI服务器生产 [9] - 供应链公司估值较低 看好配套出海带来的情绪修复 [9] 科网行业 - 腾讯音乐-SW涨15.63% 财报大幅超预期 [10][11] - 阿里巴巴-W涨6.09% 腾讯控股涨4.74%且收盘价创2021年2月以来新高 [10][11] - 腾讯控股预计Q2收入同比增长11% 连续三个季度两位数增长 [11] 游戏行业 - 中旭未来涨9.55% 蓝港互动涨7.81% 哔哩哔哩-W涨7.39% [12]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销售收入1680亿元 同比增长14.08%创历史新高 [12] - 游戏用户规模达6.79亿人 同比增长0.72% [12] 加密货币相关 - 新火科技控股涨30% 欧科云链涨26.09% 蓝港互动涨7.81% [13][14] - 特朗普行政命令允许加密货币纳入401(K)退休账户 [14] - 比特币逼近历史高位 以太坊7月涨幅超50% [14] 纸业行业 - 玖龙造纸跌5.10% 晨鸣纸业跌1.01% 理文造纸跌0.33% [15] - 大和指出玖龙纸业三个月涨超70%已脱离基本面 [15] - 花旗重申理文造纸"沽售"评级 因消费疲软制约利润率复苏 [15] 博彩行业 - 银河娱乐跌2.09% 新濠国际发展跌1.99% 美高梅中国跌1.23% [16] - 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下半年博彩总收入增长13% [16] - 预计Q3/Q4的EBITDA增长12%和16% 超过市场预期 [16] 个股业绩 - 阅文集团涨19.62% 中期净利润8.5亿元同比增长68.5% [17] - 花旗指出其授权业务增长及短剧表现稳健 [17] - 晶泰控股涨9.80% 预计中期收益不少于5亿元同比增387% 纯利不少于5000万元 [18] 市场驱动因素 - 中报业绩期成为行情延续关键节点 政策端"反内卷"快速落地 [5]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整体营收增速显著抬升 医疗保健/资讯科技/可选消费为主要贡献领域 [5] - 原材料/工业/地产建筑行业有望实现超10%同比增长 [5]
优化保障体系释放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7-08 22:25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优化保障体系,提升消费意愿,涵盖养老、医疗、护理、旅游等多个领域 [1] 增强居民长期消费信心 - 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符合养老需求、具有长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促进养老财富稳健增值 [2] - 个人养老金制度由36个试点城市扩展至全国范围,带动账户数量快速上升 [2] - 邮储银行服务55岁及以上中老年客户超过2.8亿人,工商银行同类客户规模突破2亿人 [2] -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开户数均实现倍增,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均突破千万 [2] - 第8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公布,产品总数已扩容至35只,产品结构日益多元 [3] - 商业保险年金凭借其长期稳健、结构灵活等优势,正在成为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3] 满足多层次医疗消费需求 - 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加大创新药支持力度 [4] - 商业健康险加快从"单纯赔付型"向"健康管理+医疗支付+家庭医生"一体化保障体系演进 [4] - 平安健康"重疾绿通"服务覆盖全国百余家医院,泰康"尊享健康险"可对接自营养老社区的医疗资源 [4] - 商业健康险对医疗服务体系的补充作用已从"后端理赔"延伸至"前端健康干预" [5] - 珠海市"附加补充医疗保险"项目"大爱无疆"续保率连续5年超过95%,年均参保者年龄约为39岁 [6] - 项目累计赔付支出超7亿元,惠及逾17万人次,个人最高赔付金额达133.2万元 [6] - 投保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升了27个百分点,高额赔付10万元以上的约600人 [6] - 项目自费药目录中共有58种药品,累计赔付达1.5亿元,受益近9000人次,人均赔付达8.14万元 [6] - 恶性肿瘤自费药的实际减负率高达84% [6] 发展老龄化消费新场景 - 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支持发展老年旅游保险,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 [8] - 通过养老金、年金险、护理险等长期保障产品,为家庭筑牢未来生活的底线 [8] - 保险机构不断创新服务路径,推动护理险与家庭照护服务的"打包式"设计 [9] - 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服务对象达177.8万人,协助制定《失能等级评定标准》《照护服务管理规范》等地方性文件 [9] - 打造"专业护理+亲情照护"双轨服务模式,构建标准化、科技化、温情化的护理保险运行体系 [10] - 商业保险有望构建覆盖"健康—养老—照护—出行"全过程的老年保障生态圈 [11]
中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接近万亿,还面临哪些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4-29 11:45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 全国近180家保险公司具备经营商业健康保险业务资质,覆盖寿险、财险、专业健康险及养老险等多个领域,产品数量超过5000款 [1] - 2024年保险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达9774亿元,与2025年2万亿元目标仍有差距但增速可观 [1] - 商业健康险占医疗保障市场20%,赔付额约0.38万亿元占居民医疗费用7% [2] - 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中位数:人身险公司40.3%、财险公司36.5%,低于业界认为的合理区间50%~80% [3] 产品创新与保障范围扩展 - 带病体特病特药保险及非标体医疗险产品逐渐增多,覆盖脂肪肝、甲状腺结节等既往症人群 [1] - 产品功能扩展至涵盖院外药、海外特药及特需医疗费用,与基本医保形成错位保障 [1] - 重疾险占商业健康险半壁江山,但因其长期险特性不能简单用当年赔付/保费计算赔付率 [2][3] - 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成为创新药械主要支付方,支付规模约45亿元占商业健康险支付的37% [6] 数据合作与三医协同需求 - 提高赔付水平需加强产品创新、产业端数据合作及"三医协同"机制 [1][4] - 带病体保险面临数据制约,保司对长期风险认知不足且销售渠道效率待提升 [5] - 药险融合类产品需评估保险杠杆与保障感知,目标人群触达影响产品销量 [6] 政策引导与目录优化 - 丙类目录落地预期将提升惠民保特药赔付规模,探索基于疗效的创新支付方式 [7] - 行业期待高价高值新药在多层次支付体系中获得保障空间,而非单纯追求单层报销额度 [7] - 创新药械需完善多层次保障衔接机制,如从丙类目录向基本医保目录的流转路径 [7] 团险与参保率提升 - 国际经验显示团险占商业健康险市场80%,国内团险仍以职工补充保险为主 [8] - 团险需优化保障责任与价格,地方税优政策如差异化抵税方案可刺激参保率 [8] - 个税优惠可提高医疗保险年度抵税上限,建立家庭成员保障权益共享机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