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虚拟现实

搜索文档
和林微纳递表港交所 国泰君安国际及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11:36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已于9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H股主板上市申请 国泰君安国际及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席保荐人[1] - 申请资料已于同日在港交所网站刊登[1] 行业地位与市场排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微纳米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 产品涵盖MEMS微纳米制造元件 半导体测试探针及微型传动系统[1] - 2024年全球MEMS声学模块微纳米制造元件市场收入排名全球第二[1] - 全球半导体最终测试探针市场在中国境内企业中排名第一 全球所有供应商中排名第四[1] - 公司是中国境内唯一向海外市场出口半导体最终测试探针的领先企业 也是中国境内首家实现同轴探针大规模生产的企业[1] 产品应用领域 - MEMS微纳米制造元件用于智能手机 AR/VR头戴设备 医用助听器及蓝牙音箱的声学及压力传感模块 实现语音采集 噪音控制及气压感应功能[2] - 半导体测试探针用于逻辑 存储 模拟 功率及射频器件 为5G智能手机 AI/数据中心计算 网络设备及汽车电子提供支持[2] - 微型传动系统是家用机器人的紧凑型传动系统 满足低噪音运行 耐用性及精确运动控制需求[2] 财务表现 - 2022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88亿元 2024年达到5.69亿元[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4.40亿元[2]
瑞银最新报告:2025 年长期投资该押注哪些方向?这 5 大主题被重点看好
美股研究社· 2025-09-11 07:56
核心观点 - 瑞银CIO报告筛选出5大最具吸引力长期投资主题 包括数字消费者 多元化与平等 赋能技术 金融科技和发掘下一个前沿市场 其中发掘下一个前沿市场首次进入前五 金融科技从第五名提升[5][6] - 报告建议短期减少对基因疗法和医疗科技敞口 因缺乏积极催化剂 但智能出行主题因估值与动量改善可重新关注[6][15][16] - 长期投资底层逻辑基于三大不可逆趋势:人口增长(2050年达97亿) 城市化(2050年占比68%)和老龄化(2050年每6人中有1人≥65岁)[19] 数字消费者主题 - 投资逻辑:Z世代等数字原住民更重体验共享而非实物拥有 数字化增加消费决策触点 AI颠覆传统领域 元宇宙和社交媒体构成核心机会[8] - 入场理由:排名第一 质量优势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表稳健和投入资本回报率高 科技板块反弹带动动量提升 但估值相对较高[8] 多元化与平等主题 - 投资逻辑:全球监管推动企业披露多元化数据 提升多元化可缩小财富鸿沟并拉动GDP增长 股东关注度飙升使多元化企业长期跑赢市场[9][10] - 入场理由:估值合理且质量得分高 跨行业分散兼具防御 价值和成长属性 需警惕美国部分州法律挑战风险[10] 赋能技术主题 - 投资逻辑:生成式AI加速技术融合 重点看好AI AR/VR 大数据 5G和突破性技术 这些技术重构多个行业 软硬件占比高推动低双位数盈利增长[11] - 入场理由:动量突出且估值有吸引力 高度聚焦IT板块 2030年AI市场规模达2.6万亿美元 2024-2030年CAGR为41%[11] 金融科技主题 - 投资逻辑:城市化 年轻群体需求和政策支持推动行业收入从2024年3100亿美元增至2030年5800亿美元 关注头部支付企业 平台型公司及新兴技术颠覆者[12] - 入场理由:动量持续改善 契合看好美国金融板块观点 估值暴跌后业务重构为盈利增长 AI进步和低利率周期优化行业环境[12] 发掘下一个前沿市场主题 - 投资逻辑:新兴及前沿经济体是全球GDP增长核心动力 2024年十大发展中经济体人口占比超50% 部分市场能将经济增长转化为企业盈利增长[13] - 入场理由:美国财政赤字扩大和美元走弱提升吸引力 投资者分散美国资产敞口 利率下降利好新兴市场股票 全球经济韧性提供支撑[13] 短期谨慎主题 - 基因疗法:生物科技行业面临资本约束 融资泡沫破裂后现金流承压 投资者情绪低迷 临床研发与商业化受阻[15] - 医疗科技:估值基于数字颠覆预期而非实际商业模式 需证明盈利与规模化能力 用户增长难转化收益 医保报销和监管障碍导致落地慢[15] - 智能出行:脱离谨慎名单 因估值与动量改善 汽车脱碳为长期趋势 短期利好包括IAA车展展示电动化和自动驾驶进展 行业估值过低[16] 长期趋势 - 人口增长:全球人口从2024年81亿增至2050年97亿 2100年或超100亿 增长主要来自中低收入国家[19] - 城市化:全球城市人口占比从1950年30%升至2018年55% 2050年达68% 90%增长来自亚洲和非洲[19] - 老龄化:2024年每10人中有1人≥65岁 2050年升至每6人1人 发达国家更严重达每4人1人[19] 投资建议 - 分散布局多主题以降低回撤风险[26] - 坚持长期投资避免频繁交易 核心驱动如AI和新兴市场增长为长期趋势[26] - 警惕投资风险 咨询专业顾问[26]
瑞银最新报告:2025 年长期投资该押注哪些方向?这 5 大主题被重点看好
智通财经· 2025-09-10 15:29
核心观点 - 瑞银CIO确定5大长期投资主题为当前最佳入场选择 包括数字消费者 多元化与平等 赋能技术 金融科技和发掘下一个前沿市场 [1][2] - 短期建议减少对基因疗法和医疗科技的敞口 智能出行主题因估值与动量改善可重新关注 [2][9][11] - 长期投资核心支撑来自三个不可逆全球趋势:人口增长 城市化和老龄化 [12] 五大长期投资主题 数字消费者 - 排名第一 核心优势是质量过硬 相关企业资产负债表稳健 投入资本回报率高 [3][4] - 投资逻辑基于Z世代消费习惯重塑 更看重体验共享而非实物拥有 AI颠覆传统领域 [3] - 科技板块反弹带动动量提升 但估值相对较高 [4] 多元化与平等 - 估值合理 质量得分高 跨行业分散 兼具防御 价值与成长属性 [5] - 投资逻辑基于全球监管推动企业披露多元化数据 提升多元化能缩小社会财富鸿沟并拉动GDP增长 [5] - 需警惕美国部分州对平权行动的法律挑战 [5] 赋能技术 - 动量表现突出 估值有吸引力 高度聚焦IT板块 [6] - 投资逻辑基于生成式AI加速技术融合 重点看好AI AR/VR 大数据 5G和突破性技术 [6] - 2030年AI市场规模将达2.6万亿美元 较2024年CAGR达41% [6] 金融科技 - 动量持续改善 与看好美国金融板块观点契合 [7] - 行业收入将从2024年3100亿美元增至2030年5800亿美元 [7] - 企业从追求规模转向盈利增长 叠加AI进步和低利率周期启动 [7] 发掘下一个前沿市场 - 首次进入Top5 因美元走弱和利率下降预期提升吸引力 [2][8] - 投资逻辑基于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GDP增长核心动力 人口占比超50% [8] - 部分市场能将经济增长转化为企业盈利增长 [8] 需谨慎主题 基因疗法 - 定量模型排名靠后 动量和质量得分低 估值吸引力不足 [9] - 生物科技行业面临严重资本约束 早期企业现金流承压 [9] - 临床研发与商业化进展受阻 [9] 医疗科技 - 定量模型排名靠后 估值基于数字颠覆预期而非实际商业模式 [9] - 用户增长难转化为可持续收益 医保报销和监管障碍导致落地变慢 [9] 可重新关注主题 智能出行 - 因估值与动量改善脱离谨慎名单 行业估值过低 [11] - 短期利好包括IAA车展展示电动化和自动驾驶进展 [11] - 长期汽车脱碳是必然趋势 [11] 长期投资底层趋势 人口增长 - 全球人口从2024年81亿增至2050年97亿 2100年或超100亿 [12] - 增长主要来自中低收入国家 [12] 城市化 - 2018年全球城市人口占比55% 2050年将达68% [12] - 90%增长来自亚洲和非洲 [12] 老龄化 - 2024年全球每10人中有1人≥65岁 2050年将升至每6人1人 [12] - 欧美等发达国家老龄化更严重 每4人中有1人≥65岁 [12]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群核科技招股书正式失效
金融界· 2025-08-14 09:48
上市状态 - 群核科技港交所上市申请文件于2025年8月14日因满六个月期限自动失效[1] - 公司需重新递交更新后的招股书文件以维持上市意向[2] - 此前曾于2021年6月申请美股上市 2023年2月终止计划转战港股[2] 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1年 专注空间设计软件领域 以AI技术和专用GPU集群为核心构建物理模拟器[1] - 按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计算为全球最大空间设计平台[1] - 在中国市场以22.2%的收入份额位居行业首位[1] - 旗下产品包括酷家乐、海外版Coohom及群核空间智能平台[1]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6.64亿元 较2022年6.01亿元增长10.5%[1] - 2024年前九个月收入达5.53亿元 较2023年同期增长13.8%[1] - 毛利率从2022年72.7%提升至2023年76.8%[1] - 年度亏损从2022年7.04亿元收窄至2023年6.46亿元 降幅8.2%[1] 业务模式与技术 - 采用订阅模式运营[1] - 为AIGC、具身人工智能、AR/VR、机器人等领域提供虚拟环境训练平台[1] - 与游戏科学、宇树科技等五家公司并称"杭州六小龙" 均来自浙江杭州[2]
2025二季度出海品牌社媒影响力榜单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06:49
出海品牌社媒影响力趋势 - 虚拟空间开辟品牌传播新场域 全球社交媒体平台加速推进AR/VR技术商业化应用 推动品牌与用户互动从单向展示转向双向参与 虚拟空间成为触达年轻群体和深化用户连接的重要阵地 [1] - AI工具模块化发展 AI技术从平台后台走向前台 成为品牌可直接应用的创作利器 降低内容创作门槛 提升跨市场传播效率 [1] - 社群互动深化 社交平台注重社群生态培育 通过功能优化推动用户深度参与 构建品牌与用户的情感纽带 [1] - 搜索智能化升级 搜索功能从关键词匹配向语义理解转变 平台通过AI算法主动挖掘用户需求 重构内容曝光与用户触达逻辑 [2] 榜单背景与覆盖范围 - BrandOS榜单是中国首份专注于海外社交媒体表现的非商业性数据榜单 旨在评估中国品牌在海外社媒的传播表现 体现其国际市场活跃度与适应性 [1][2] - 榜单覆盖消费电子 汽车 家电家居 新能源 智能制造等8个重点行业 [2] - 自2025年起进行体系化升级 联合发布方将继续优化榜单设计 整合全球资源与技术能力 服务企业高质量出海 [2] 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 - 当前中国企业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提升全球传播能力是品牌出海的重要一环 [2] - 榜单发布有助于企业掌握平台变化 优化传播策略 提升国际影响力 [2]
苏大维格(300331) - 300331苏大维格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6
2025-05-16 10:08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060.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5,80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06%;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约20,461.5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21,585.04万元 [1] - 2024年亏损主要因反光材料业务板块经营不及预期亏损约7,648.29万元,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3,138.38万元,合计影响净利润约10,786.66万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734.06万元,同比增长5.99% [2] 盈利增长点 - 拓展微纳光学防伪材料在国家证卡、票据、卡牌潮玩等领域应用,稳固与头部客户关系 [2] - 推动导光材料产品结构优化,提升高端产品占比及业务盈利能力 [2] - 推动柔性透明导电材料在终端设备应用,提升中大尺寸电容触控技术渗透率 [2] - 推动纳米纹理材料与更多头部汽车品牌量产合作,开发国内新能源汽车等车企用户,推进隐藏显示材料在车载显示领域产业化 [2] - 拓展直写光刻等光刻技术和产品在光电子等领域应用,研发高制程掩膜光刻技术 [2] - 拓展光波导等衍射光学材料在AR眼镜等领域应用,推动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合作 [2] 行业对比与业务板块表现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微纳结构产品制造和技术服务商,有微纳光学研发与生产制造基础技术平台体系 [3] - 2024年度微纳光学产品及设备板块经营良好,收入同比增长15.81%;反光材料业务受宏观环境和行业竞争影响,收入下滑28.86% [4] 行业发展前景 - 公司以创新为驱动,聚焦微纳制造底层技术,研发各类光刻设备,构建微纳制造平台 [4] - 公司在多领域布局共性技术,探索微纳结构产品新应用,牵引产业向高端创新发展 [4] - 公司具备微纳光学结构产品全链条技术能力,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应用,储备前瞻性技术 [4] 其他事项 - 关于华日升下一步打算,需关注公司公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