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值税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楼继伟: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面对七个问题
和讯· 2025-08-26 10:34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框架 - 系统提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基本框架 旨在解决当前财政实际问题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财政体系 [2][3] - 改革需重点关注七个核心问题 包括提高财政收入占比 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优化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等 [2]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 2023年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6% 其中税收占比仅14.4% 低于同等收入国家30%水平 更低于发达国家35%以上水平 [4][6] - 广义财政收入计算需扣除四本预算交叉重复项 如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对社保基金补贴2.5万亿元不能重复计算 [4] - 土地出让收入中净收入占比从2017年45%降至2023年30% 部分地区仅10% 2023年土地出让净收入约1.9万亿元 [5] - 人口老龄化加剧财政需求 2035年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需提高财政收入占比 [6] 财政收入增长路径 - 社保基金收入已达11万亿元(含2.5万亿财政补贴) 缴费标准已处高位(养老保险24% 医疗保险10%) 提高空间有限 [7] -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可延长缴费年限 缓解社保基金压力 [7] - 土地收入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制约 虽有限购放开等政策 但难以回到高增长状态 [8] - 增值税基准税率从1994年17%降至2019年13% 导致年财政收入减少约5万亿元 国际增值税平均税率为20% [9] - 企业所得税25%税率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重点应清理碎片化优惠政策 [10] - 个人所得税改革困难 实际纳税人不足三成 其中60%适用3%最低税率 综合税制改革需调整基本扣除额(现行5000元 vs 国际标准1000元) [10][11] 地方税收体系改革 - 地方收入过度依赖共享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分享) 缺乏独立税种 [13] - 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下划地方效果有限 高档商品消费税仅400亿元规模 且增加征管复杂度 [15] - 烟酒车辆燃油四大消费税若下划地方 可能加剧地区不平衡和负外部性 [16] - 房地产税作为理想地方税种 因利益关系复杂和市场低迷 推行难度大 [17] 中央地方财政关系 - 202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比46% 支出占比不足12% 转移支付规模达10.3万亿元 超过中央自身收入 [18][19] - OECD国家中央收入占比超60% 支出占比平均61% 中国中央支出占比明显偏低 [19] - 共同事权转移支付达3.67万亿元 但划分标准模糊 如养老保险应属中央事权却由地方管理 [20] - 中央公务员占比仅6% 远低于OECD国家41%平均水平 [21] 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 -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应作为中央事权 目前正向中央统收统支过渡 [20][23] - 跨地区司法应中央统一管理 现行属地管理导致执法不公 需建立巡回法院制度和中央直属执法力量 [23][24] 财政政策调整 - 建议2025年财政赤字率提高至5%(2024年为3%) 通过中央增赤转移支付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25][27] - 超长期特别国债应支持"两重两新"项目 专项债扩大投向领域和资本金范围 [26] - 化债工作目标包括置换2万亿元隐性债务 支付8000亿元地方政府应付账款 节约2000亿元利息支出 [26] - "金税四期"可实现精准补贴中低收入家庭 同时遏制地方乱收费 [27] 增值税制度优化 - 消费型增值税配合留抵退税是最优税制 但多档税率影响产业链创新 [29] - 增值税五五分成导致留抵退税实施困难 欠发达地区退税能力不足 [30] - 2022年留抵退税2.4万亿元 中央承担92% 但期末留抵存量近3万亿元问题仍存 [31] - 解决方案包括将征收环节调整至销售环节 或回调基准税率至17%实行即征即退 [31] 结构性改革配套 -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改革重点 户籍制度改革可释放2亿进城农民消费潜力 边际消费倾向可提高30%以上 [28] - 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需中央上划事权 相应减少转移支付 短期可通过赤字融资解决 [28]
与普通人相关的“增值税改革”,我们划了五个重点
吴晓波频道· 2025-08-22 00:30
增值税法实施条例改革背景 - 增值税是我国头号税种 2024年收入达6.57万亿元 占全国税收总额38% [4] - 改革源于国际通行立法模式需求及国内税制复杂化问题 1994年起施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法律层级较低且存在模糊性 [10] - 针对数字经济与跨境交易等新领域进行增补 如数字化产品归类问题 [11][12] 核心改革内容 - 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分界点为年应税销售额500万元 新规禁止一般纳税人转回小规模纳税人 [15][16] - 明确不得抵扣进项税情形 涵盖贷款服务/非应税交易/交际应酬/集体福利等个人消费 [19] - 强化数字化流程 异地项目预缴增值税可通过电子税务局线上办理 [21] - 明确跨境业务判定标准 境外消费无需缴税 境内展示需按6%税率缴纳增值税 [22] - 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更新免税清单 正规教育/保育/养老机构服务免征增值税 [23] - 企业混合用途长期资产以500万元为临界点 以下设备全额抵扣 以上先全额抵扣再逐年调整 [24] 受益行业与影响 - 制造业受益于500万设备抵扣规则优化 可释放沉淀资金用于升级研发 例如车企成本降低可能使终端售价下调数千元 [26][27] - 跨境电商因境外消费场景清晰界定而受益 出口服务证明境外使用可享零税率 例如1亿元广告费对应1150万元增值税可全额退还 [28][29][30] - 金融业需面对贷款手续费进项税不可抵扣问题 倒逼减少隐性收费并优化服务效率 [35] - 不动产租赁行业需按实际用途精细核算进项税 例如混合自用与出租的资产需按年计算比例 [36] - 个体户需区分免税初级农产品与应税加工品 例如同时销售新鲜牛肉与火锅底料需分开记账 [37] 新兴机会与创新模式 - 催生跨境税务架构师/资产经纪人/数字化税务顾问等新兴职业 [37] - 行业跨界合作机会出现 例如SPA会所与盲人按摩机构合作探索政策优惠 [37] - 出现创新税务筹划模式 如奶酪厂与牧民成立合作社 通过租赁免税与低价采购组合降低税负 [38]
“十四五”税制改革稳中求进,“十五五”重点何在?|“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 2025-06-16 13:36
"十四五"税制改革进展 - 增值税改革进展最快,2022年实施超2.4万亿元留抵退税新政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制造业等行业受益明显[5] - 2023年针对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企业出台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5] - 2023年底增值税完成立法,为税制稳定奠定基础[5] - 房地产税立法暂缓,因涉及面广、区域差异大、征管难题待解[5][6] - 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扩围、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移等改革进展较慢[5] "十四五"税改特点 - 减轻微观主体税负的改革进展快,如增值税留抵退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7] - 对宏观经济影响大的改革进展慢,如房地产税立法、清理税收优惠[7] - 改革体现"先易后难、急用先行"原则,增值税因前期经验积累多而推进快[7][9] - 直接税收入占比从2020年至2024年略微下降[8] "十五五"税改方向 - 重点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和税收自主权[1][11] - 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今年将加快部分品目改革[8][12] - 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合并地方附加税并授权地方调整税率[10] - 完善个税制度,逐步将经营所得、财产所得纳入综合所得[10][13] - 强化对直播等新经济活动和娱乐明星等高收入群体的征管[13] 个税改革建议 - 维持免征额不变,逐步扩大个税收入规模[13] - 统一劳动性所得征税标准,解决"工资税"局限[13] - 规范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堵塞偷逃税漏洞[14] - 加大教育、养老等专项附加扣除力度[14] 消费税改革建议 - 先从高价值消费品如汽车、珠宝等入手推进征收环节后移[12] - 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以数治税",完善征管体系[12] - 协调央地财力分配,避免区域财力差距扩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