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三保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实现财政增收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经济日报· 2025-09-01 00:04
财政收入总体表现 - 前7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 同比增长0.1% 为年内首次正增长[1] - 7月份财政收入增幅创年内最高 呈现逐步回升态势 从年初下降1.6%转为正增长[1] - 税收收入月度增幅自4月起由负转正后持续回升 非税收入增幅持续回落[2] 行业税收表现 - 装备制造业税收表现良好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 计算机通信设备 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保持较高增速[2] - 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显著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文化体育娱乐业保持较高增速[2] 政策与经济互动 - 宏观政策实施带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生产供给稳定提升 消费投资保持增长[1] - 财政支出大力支持"两新"政策实施 推动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水利电力投资快速提高[1][2] - 超长期特别国债 专项债券 财政贴息等工具将围绕提振消费 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强支持[3] 财政收入结构 - 非税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地方多渠道盘活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借收入增加[2] - 财政收入对非税收入依赖度下降 反映财政收入结构改善[2] 财政支出重点 - 基层"三保"支出需优先保障 包括保基本民生 保工资 保运转[3] - 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各地需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并强化动态监测[3] - 隐性债务置换工作持续推进 以减轻还本付息压力 腾出资金用于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3]
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新华网· 2025-08-22 23:55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安排 - 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103415亿元 同口径增长8.4% [2] - 均衡性转移支付安排27340亿元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安排4795亿元 [2] - 上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 占年初预算89.8% 进度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2] 地方财政执行情况 - 北京市对区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下达1719.7亿元 同口径增长8.3% [3] - 河南省县级"三保"支出累计达1738.7亿元 同比增长16.2% 高于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 [3] - 辽宁省修订2025年省级"三保"保障清单 落实六项长效机制 [3] 民生领域支出增长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37亿元 同比增长3.4% [4]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 教育支出增长5.7% 卫生健康支出增长5.3% [4]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至99元/年 [4] 民生政策实施 - 育儿补贴制度按每孩每年3600元标准实施 中央财政安排预算900亿元 [4] - 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4] -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全国总体2%比例提高 [4] 制度保障机制 - 建立财政运行监测机制 设立9类27项监测指标 [3] - 山东省制定"三保"清单 明确保障范围及标准 [6] - 河南省实施"三保"标识管理 县级月度支出调度管理 [6]
审计署:9省违规新增隐性债用于政府投资、偿还债务补充财力
搜狐财经· 2025-07-09 06:21
税收征管问题 - 审计发现税务和海关部门征收"过头税费"等889.97亿元 [4] - 28省市税务部门向631户企业多征收或提前征收耕地占用税、增值税等税费及滞纳金331.89亿元 [4] - 14省市地方政府通过将无偿划拨土地变有偿划拨等方式多收取土地出让收入等558.08亿元 [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 - 重点审计的9省2023年3月以来违规新增隐性债务59.09亿元主要用于政府投资、偿还债务、补充财力等 [4] - 5个地区指定国企垫资建设、承诺由财政资金偿还等新增政府隐性债务59.09亿元 [4] - 11个地区15户融资平台等通过发行非标金融产品、借款等方式新增隐性债务1.5亿元 [5] - 福建晋江融资平台向9家公益组织借款15.02亿元部分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等形成隐性债务 [5] - 6个地区通过直接修改债务台账、将政府债务转为企业债务等方式虚假化解政府债务23.2亿元 [5] 资金挪用问题 - 多笔资金被错用、挪用于地方基层"三保"支出、偿还地方债务和补充地方财力等 [7] - 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超过10万亿元但仍存在局部地区"三保"压力增大的情况 [7] - 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 [7] 审计建议 - 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其他财政资金的统筹衔接 [8] - 加强对地方专项债券的穿透式监管严格审核地方化债成效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 [8]
加大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经济日报· 2025-05-11 21:59
基层"三保"政策部署 - 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财政最基本的职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强调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1][2] - 中央财政已建立较完善的"三保"制度机制,但局部地区保障压力仍较大 [1] 财政保障措施 - 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重点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 [3] - 增加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引导地方提高发展质量 [3] - 地方需通过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税源,优先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 [3] 体制机制建设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拓展地方税源并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 [3] - 加快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 [3] - 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 [3] 就业与民生联动 - 坚持就业优先,用足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 [4] - 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促进充分就业 [4] -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2][4] 动态监测与执行 - 强化对基层"三保"状况的动态监测,加强预算执行管控 [1][4] - 需及时提醒提示风险并进行妥善处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