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搜索文档
中国首部AI概念国风音乐剧《心安东坡》发布
海南日报· 2025-08-16 01:27
核心观点 - 中国首部AI概念国风音乐剧《心安东坡》将于11月8日全球首演 作为第三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开幕式演出及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献礼作品 [1] 演出安排与推广 - 首演地点为澄迈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 并通过数字媒体向全球同步直播 [1] - 即日起开通全球观演预约通道 [1] - 全国巡演计划已制定 文旅融合营销同步推进 [1] 主创团队与艺术特色 - 主创团队集结国内一线艺术家 包括导演赵京生 作曲家张渠 王艳梅 导演蒙麓光等 [2] - 通过四幕戏剧冲突展现苏东坡贬谪海南期间完成"海南三书"的历程 聚焦其"以民为本"的士大夫理想 [1] - 艺术表现融合现代叙事 音乐语言与舞台创意 以流行音乐剧为基调 融入宋式意境 海南元素 交响乐及儋州调声等多元音乐形式 [3] 技术创新与内容创新 - 引入人工智能与穿越叙事:通过00后程序员穿越北宋与东坡互动的剧情线 构建AI东坡2.0升级版故事 [3] - 角色塑造突破传统 将苏轼还原为具温情 挣扎与信念的"老顽童"形象 [3] - 舞美设计以"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为主视觉意象 结合海南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构建诗意舞台空间 [3] 文化内涵 - 展现苏东坡"好好活着 不负人生 惟我心安"的生命哲学 强调其在逆境中完成文化使命的担当 [2] - 通过现代语境实现与历史人物的对话 引发观众共情 [2]
两岸青少年上海共赴“国漫之约”
新华社· 2025-06-24 00:59
活动概况 - 第二届"同契之光"海峡两岸动漫时尚设计周于6月23日启动作品征集 聚焦"国风、国潮"主题 [1] - 活动由上海市黄浦区台办和上海市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 [1] - 设计周设置七大板块活动 包括动漫绘画与时尚设计大赛、产业论坛、招聘会、作品展、周边产品市集、COSPLAY时装秀及设计研习营 [1] 时间安排与参与规模 - 作品征集期为6月23日至9月末 通过海民会微信公众号接收两岸参赛作品 [2] - 获奖名单将于11月1日公布 系列活动于11月7日至16日集中举办 [2] - 8月20日将举行两岸团队COSPLAY首场展示演出并参与"两岸青年汇"活动 [2] - 预计总参与人次超过2000 其中包括200多位台湾动漫从业者与爱好者 [2] 活动目标与新增机制 - 旨在打造两岸动漫文化产业交流专业平台 发掘青少年动漫设计人才 [1] - 通过创作与交流促进两岸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领略及彼此了解与融合 [1] - 新增成果转化促进委员会 推动优秀作品向市场转化并提供创业就业契机 [2] - 活动强调"助你成长"理念 期待提升两岸年轻人创作水平并在上海找到发展道路 [2]
从苎麻到夏布
人民日报· 2025-05-11 22:30
苎麻种植与生产 - 双林镇苎麻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3] - 苎麻一年可收三季 头茬麻在谷雨时节产量最大 二茬麻在7月 三茬麻在初秋[2] - 从苎麻到夏布需经历剥离纤维层 漂白 撕片成缕 梳成细丝 捻接纤维 卷纱团及洗浸 绩纱 织布等十几道工序[2] 夏布历史与文化价值 - 夏布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织布工艺源自夏朝 与华夏文明相关 或因夏季穿着透气凉爽[2] - 苎麻被称为"中国草" 是棉花传入前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 使用历史早于丝绸且覆盖贵族与平民阶层[3] - 双林夏布产业始于唐末 盛于清乾隆年间[3] 产品特性与应用 - 苎麻纤维具有长而强韧的特性 面料呈现静谧植物染效果及透气肌理[2][3] - 夏布应用场景从传统衣帽扩展至家居领域 包括灯罩 茶旗 隔帘等产品[3] - 苎麻植株全利用率极高 叶片可食用(苎麻粑) 茎秆可作燃料 落叶秸秆转化为土壤有机质 种子具药用价值[1][2] 现代市场定位 - 手工织布工艺成为年轻人追求的"国风"体验[3] - 夏布被视为现代人穿着"自然"的象征 其静慢特质对抗快节奏生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