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博弈

搜索文档
痛心!特朗普政策致美印信任受损,印度何去何从
搜狐财经· 2025-09-16 23:37
对此,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在接受印度《经济时报》采访时,毫不留情地批评了特朗普的这 一政策。博尔顿表示,特朗普的政策实在是太随意了,他的风格就是喜欢搞交易,缺乏长远的规划。博 尔顿指出,特朗普对俄罗斯和中国都没有实施制裁,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也逃过了这一劫,却偏偏 针对印度,这不仅损害了美印关系,还让美国在国际上丢了脸。他还强调,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严重 伤害了美印双边的信任,即使提名塞尔吉奥·戈尔担任驻印大使,也难以弥补这个"窟窿"。 那么,面对特朗普的这种"特殊关照",印度该怎么办呢?博尔顿给印度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如果 你上钩,公开与他交锋,事情不会好起来。"这句话可谓是博尔顿建议的核心。他认为,特朗普这个人 喜欢即时反应,一旦印度公开与他对抗,他就会"上钩",然后拉着印度打嘴仗,这样只会让局面变得更 乱。所以,博尔顿建议印度不要急着公开硬刚特朗普,而是要保持沉默,通过秘密外交渠道来沟通。比 如,可以通过大使馆或者高层私下热线,向美国国务院传话,避免媒体的放大。博尔顿觉得,这种方式 最能对付特朗普这种反复无常的人,因为特朗普注重表面表演,私下操作可以绕过他的冲动决策。而印 度到目前为止的回 ...
专家:“北溪”爆炸事件关注度上升与当前俄乌局势密切相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4 13:37
事件背景与调查进展 -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发生于2022年9月 导致俄乌冲突形势恶化并冲击欧洲与俄罗斯能源联系 [1] - 爆炸事件后丹麦 瑞典和德国分头展开调查 但瑞典和丹麦单方面终止调查 仅德国持续进行调查 [1] - 调查程序不正常 各方披露信息极少 且俄罗斯 乌克兰及欧洲国家将事件作为外交博弈工具 [2] 调查难点与政治博弈 - 事件调查难度高 且与俄乌冲突及各方的激烈博弈直接相关 [2] - 尽管爆炸事件发生已近三年 调查结果迟迟未公开 始终未有明确结论 [2] - 围绕事件的各方博弈并未终结 随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进程变化可能出现新变化 [3] 近期进展与关联因素 - 德国持续调查中锁定乌克兰身份嫌疑人 一名乌克兰嫌疑人被意大利警方抓获并引渡至德国 [3] - 目前信息显示爆炸事件由乌克兰行动小组发动 基本脉络已较清晰但落网嫌疑人不多 [3] - 事件热度上升与当前俄乌冲突政治解决进程密切相关 美国将事件细节曝光作为向乌克兰施压手段 [3]
欧洲干了件以前不敢干的事,让美财长很是恼火,却在中国意料之中
搜狐财经· 2025-08-20 09:27
G7峰会欧美对华关税分歧 - 欧洲国家在G7峰会上拒绝支持美国对中国加征200%关税的提议 现场出现集体沉默 [1][3] - 欧洲汽车行业超过10%的出口依赖中国市场 机械和化工产品对华出口额也位居前列 [9] - 欧洲认为跟随美国围堵中国将牺牲自身经济利益并损害国际合作形象 [9] 美国对华政策动机 - 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转移国内矛盾 包括制造业空心化和就业市场疲软问题 [5] - 美国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挑战其国际地位 试图通过高关税削弱中国商品竞争力 [5] - 美国政客将国内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 加征关税作为对华强硬的政治表演 [5]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市场增强经济韧性 应对外部压力 [13] - 推进对外贸易多元化 与更多国家深化合作建立"防护网" [13] - 美国此前关税威胁未伤及中国经济根本 欧洲不配合使美国围堵计划落空 [13] 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 各国利益深度绑定 不愿为美国霸权买单 [13] - 美国裹挟盟友对抗中国的策略正在失效 [13] - 中国提倡的互利共赢和多边合作获得更多国家认可 [13]
北约秘书长称美俄峰会“考验普京”,博尔顿猛批:特朗普已经犯错了
观察者网· 2025-08-11 13:07
北约秘书长吕特对特普会的立场 - 吕特称8月15日特普会是考验普京停战意愿的机会 希望成为全面谈判进程的重要一步[1] - 谈判涉及领土问题与安全保障 但必须承认乌克兰有权决定自身地缘政治未来和军事力量水平[1] - 称若协议承认俄罗斯控制乌领土 必须是基于实际情况而非政治法理承认[3] - 认为特朗普想结束战争和生命损失 其提高对印度关税及放开对乌武器供应是保持对俄极限施压的证据[7] 美国前国安顾问博尔顿的反对观点 - 博尔顿强烈反对会晤 批评特朗普已犯多个错误包括在美国领土举行及让普京抢先提出和平计划[4] - 臆测普京最想要恢复与特朗普关系而非解除制裁 一对一会晤风险极高[4] - 称美乌可能重回2月椭圆形办公室会面灾难局面 从乌克兰和西方联盟角度看会面风险非常高[6] - 指出过去三年半美北约未制定乌获胜战略 特朗普未承诺持续提供军事援助弹药及关键情报支持[6] - 反驳特朗普吹嘘的调停成果 称印巴停火未实质改变局势且引发印度愤怒 泰国柬埔寨停火靠关税威胁达成但无实际变化[6] - 认为特朗普行动更多为表明渴望诺贝尔和平奖[6] 乌克兰及欧洲方面的反应 - 泽连斯基强调乌美保持全天候多层次接触 但非所有内容公开 乌将坚守立场要求有尊严的和平及可靠安全架构[8] - 马克龙称欧洲必须参与乌克兰危机解决方案 因事关欧洲安全[8] - 英国外交大臣与美副总统将在英与多国及乌代表会议 讨论冲突问题并在特普会前协调立场[10] - 波兰总理图斯克称美承诺会前与欧洲磋商 对会晤既有担忧也有希望[10] - 乌分析人士称许多乌克兰人丧失对特朗普信任 不抱太大希望 指其言行不一[10] - 能源专家称俄美接触让终战可能性不再停留纸面 源于特朗普态度转换[13] 俄罗斯方面的立场与象征意义 - 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称阿拉斯加会晤合乎逻辑 俄方已邀请特朗普在俄举行下次会晤[7] - 俄媒评论指阿拉斯加会晤地点有多重象征意义 包括美俄领土交易历史记忆和暗示俄乌领土交换[10] - 分析称会晤本身预示俄外交胜利 选址表明双方已接近达成满足俄立场利益的共识[13] - 认为会晤可能成为新时代国际政治博弈典型事件 但和平仍面临西方诚意不足、极端民族主义等问题[13] 学者对特朗普动机的分析 -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认为美推动峰会动机明确 特朗普需有效得分以应对执政能力不足恐惧症[14] - 指特朗普希望重新解答乌克兰问题 收获美俄首脑峰会照片以满足个人心理国内政治及国际体系需求[14]
时间不多了,印尼“缴械投降”,未料刚向美国下跪,又迎灭顶之灾
搜狐财经· 2025-07-25 09:23
贸易协议条款 - 印尼取消99%关税壁垒向美国工业科技产品和农产品开放市场 [1] - 美国产品进入印尼享受零关税而印尼货物进入美国面临19%关税 [1] - 协议包含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大宗采购涉及波音飞机、农产品和能源 [1] - 美国宣称协议创造500亿美元市场准入机会但印尼经济难以消化 [3][12] 印尼经济困境 - 美国威胁对印尼商品加征32%关税迫使印尼接受19%的妥协方案 [5] - 印尼国内市场有限计划通过转售美国产品赚取差价弥补关税损失 [5] - 本地农业脆弱面临美国低价农产品冲击可能导致粮食安全危机 [7] - 印尼年进口总额仅几千亿美元难以实现500亿美元美国商品增量 [12] 美国战略意图 - 协议旨在解决美国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产能过剩问题 [9] - 美国通过协议展示国际影响力尤其在东南亚地区象征意义 [9] - 核心目标为获取印尼矿产资源缓解稀土短缺困境 [9] - 全球70%稀土产自中国美国缺乏加工能力难以转化印尼原材料 [9] 行业影响分析 - 印尼农业国属性导致对美国玉米大豆等农产品需求有限 [12] - 印尼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吸收美国高科技产品 [12] - 美国产品大规模涌入将导致印尼本地企业丧失竞争力 [12] - 协议可能引发印尼工厂倒闭和农民失业等结构性问题 [12]
美国又找中国求援,伊朗掐住石油命脉,谁在暗地偷笑?
搜狐财经· 2025-06-28 20:20
全球能源供应链 - 美国寻求中国协助劝说伊朗避免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此举可能引发全球油价飙升并损害中国利益 [1] - 霍尔木兹海峡封锁将导致中国 日本等石油进口国面临运输中断风险 欧美国家将承受物价上涨压力 [1] - 中国能源进口结构已多元化 俄罗斯成为主要供应国 伊朗占比降至不足10% 降低单一依赖风险 [1] 地缘政治博弈 - 伊朗将霍尔木兹海峡作为战略筹码对抗美国制裁 但封锁行为将反噬其油气出口经济 [3] - 俄罗斯借机抬高油价并扩大对欧洲能源出口 成为地缘冲突最大受益者 [5] - 以色列保持观望态度 未直接参与冲突 实际立场模糊 [3] 能源市场影响 - 油价上涨导致印度等需求大国寻找替代油源 东南亚航运公司面临运营中断风险 [3] - 欧洲被迫高价采购俄罗斯石油 形成被动依赖局面 [5] - 新能源产业或受益于传统能源危机 电动车需求可能提升 [5] 经济连锁反应 - 油价飙升推高全球通胀 美联储可能加速加息节奏 [1] -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可能导致裁员 居民实际收入下降 [5] - 供应链中断风险加剧 商品价格普涨形成恶性循环 [5] 主要国家策略 - 中国采取平衡外交 既需维护伊朗关系 又面临美国施压 [3] - 美国对伊朗制裁政策陷入两难 国内政治分歧制约决策 [5] - 俄罗斯通过能源杠杆增强地缘影响力 但面临国际社会反制风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