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折叠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传苹果(AAPL.US)正寻求对可折叠iPhone进行试生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2:41
尽管存在一些相关问题,但苹果似乎对可折叠 iPhone 的销售前景充满信心。郭明錤补充称,该公司最 近将该款设备2026年的出货量预测从之前的600万- 800万台上调至800万-1000万台。此外,该公司目前 预计2027年的出货量将在2000万至2500万台之间,而此前的预测为1000万至1500万台。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今年推出的 iPhone Air 产品正在为下一代可折叠版 iPhone 的问世奠定基础,预计 该款产品将于 2026 年发布。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悉,苹果(AAPL.US)正在考虑对可折叠 iPhone 进行试生产。据报道,该公司已在 中国台湾与多家供应商进行了商谈。知情人士称,如果测试进展顺利,这家科技巨头及其制造合作伙伴 可能会在 2026 年的某个时候在印度开始大规模生产可折叠版 iPhone 。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近日表示,可折叠iPhone将采用超薄玻璃。超薄玻璃"对边缘的裂纹、微粒 和应力非常敏感",因此比传统智能手机玻璃更难制造,而且成本也更高,可能比传统玻璃高出两到四 倍。 ...
国元证券每日观察-20250918
国元香港· 2025-09-18 03:11
货币政策与利率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点阵图预计2025年将再降息两次[4] - 加拿大央行降息25个基点[4] - 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4.99个基点至3.545%[4] - 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6.77个基点至3.652%[4]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6.12个基点至4.089%[4] 经济数据与指标 - 美国8月建筑许可季调后折年率131.2万户,低于预期[4] - 中国1-8月税收收入同比微增0.02%,非税收入同比增1.5%[4] - 中国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251亿元,同比增226%,环比增66%[4] - 美元指数报97.04,涨0.41%[6] - 伦敦金现报3658.89美元/盎司,跌0.83%[6] 金融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涨1.78%至26908.39点[6] - 恒生科技指数涨4.22%至6334.24点[6] - 纳斯达克指数跌0.33%至22261.33点[6] - 道琼斯工业指数涨0.57%至46018.32点[6] - 上证指数涨0.37%至3876.34点[6] 企业动态与行业 - 美联储正在裁员10%[4] - 中国拟推新能耗标准,多晶硅不达标企业须关停[4] - 苹果公司探索可折叠iPhone的试生产可能性[4] - 哈啰旗下Robotaxi业务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4] - 迷你拉布布隐藏款二手价跌56%[4]
苹果考虑在中国台湾试产可折叠iPhone,最终在印度量产
凤凰网· 2025-09-18 01:42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8日,据《日经亚洲》报道,苹果公司已与供应商进行洽谈,探讨在中国台 湾地区建立一条可折叠iPhone试生产线的可能性,目标是在印度量产该设备,明年发布。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的目标是在2026年把总手机出货量提升10%,并认为推出一款备受期待的可折叠 机型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知情人士称,苹果与供应商进行讨论背后的想法是,借助中国台湾供应商的工程资源与产业生态,建立 一条小型试点生产线,以验证设备,并对制造可折叠 iPhone所需的参数和工艺步骤进行微调。 一旦这些环节全部敲定,该流程将被复制到印度,用于可折叠iPhone的大规模量产。知情人士称,这种 做法将缩短苹果在生产可折叠版iPhone上的学习曲线,并有助于确保印度的量产能够顺利展开。苹果规 划的"中国台湾—印度"生产战略,旨在缓解风险和物流障碍。 知情人士称,苹果供应商已经看上了中国台湾北部城市的一块地,用于规划中的试产线,但他们补充 说,该计划尚未最终敲定,仍可能有所变动。他们还指出,即使只是试产线,中国台湾在iPhone生产方 面依然面临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有限等挑战,而一条试产线大约就需要1000名操作员。 知情人士对 ...
华尔街大行:iPhone Air亮相为可折叠手机铺路 苹果(AAPL.US)有望迎来强劲换机潮
智通财经· 2025-09-11 00:41
产品发布与市场反应 - iPhone 17发布会未带来太多惊喜 但新款iPhone Air的推出为明年可折叠机型奠定基础[1] - 苹果股价在发布会后下跌约3% 但历史数据显示股价通常在发布后数周至数月内回升[1] - 公司同时公布了最新款AirPods和Apple Watch的新功能[1] 机构评级与目标价 - 花旗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股价定为245美元[1] - 高盛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股价定为266美元[1] - Wedbush维持跑赢大盘评级 目标价定为270美元[2] 产品技术规格亮点 - iPhone Air最大电池容量达27小时 比基础款少3小时 表现优于预期[2] - iPhone Air搭载A19 Pro芯片 优于高盛预期的A19芯片[2] - iPhone 17基础款后置摄像头升级为双4800万像素镜头 优于预期的4800万+1200万像素组合[2] - 引入苹果自研N1 Wi-Fi芯片 增强供应链独立性[2] 市场机遇与用户基础 - 全球iOS设备安装基数达24亿部 iPhone安装基数达15亿部[2] - 约3.15亿iPhone用户过去4年未更换手机 存在巨大换机需求[2] - 中国市场被特别强调为升级机遇的重中之重[2] - 公司通过产品重新设计和功能创新 为未来12-18个月超级增长周期做好准备[2]
分析师:iPhone 17售价将上调,部分基础款取消
第一财经· 2025-09-04 03:34
苹果iPhone定价趋势 - iPhone 17平均售价预计上涨50美元 [1] - iPhone Pro入门级版本可能取消 起售价或为1099美元 [1] - iPhone 16基础款起售价从799美元涨至829美元 [3] - iPhone 15 Pro Max起售价从1099美元涨至1199美元 [3] 智能手机行业价格动态 - 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上涨8% 同期出货量下降3.4% [4] - 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预计增长5% 销量同比增长1% [4] - 行业涨价趋势覆盖所有地区和品牌 [4] 新产品形态创新 - iPhone Air主打轻薄设计 机身厚度5.5毫米 比Pro版薄至少2.0毫米 [5] - iPhone Air重量约145克 预计下半年产量1000万至1500万部 [5] - 轻薄机型起售价预计899美元 存在涨价可能性 [5] - 首款可折叠iPhone预计2026年发布 出货量800万至1000万台 [6] - 2027年可折叠iPhone出货量预计2000万至2500万台 [6] 技术升级方向 - 生成式AI 可折叠外形和摄像头功能推动高端化进程 [4] - 苹果计划推出AI驱动网络搜索工具 集成至Siri语音助手 [6] - OEM持续投资轻薄化制造技术 [4]
苹果可折叠iPhone采用屏下指纹?郭明錤否认
凤凰网· 2025-09-01 02:20
台媒报道称,为了降低机身厚度,可折叠iPhone将采用高通屏下指纹识别方案,让已经近十年未在 iPhone上使用的指纹识别技术强势回归。同时,鸿海集团旗下触控模组大厂GIS-KY将承接指纹识别模 组订单。 郭明錤称,立讯预计将成为可折叠iPhone侧边按键Touch ID模组的供应商。(作者/箫雨) 郭明錤曾在今年3月预测称,iPhone将会采用侧边按键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现在他依旧坚持这一 观点。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日,天风国际证券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今天表示,苹果可折叠iPhone不 大可能会采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我在6个月前预测可折叠iPhone将会采用侧边按键的Touch ID。目前市场上有传言称可折叠iPhone将采 用屏幕下方的超声波指纹识别,但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实现。"郭明錤在X上发帖称。 ...
超越iPhone 4,iPhone 17有望打破尘封15年的纪录
36氪· 2025-08-28 06:50
iPhone 17销售周期预测 - iPhone 17预计销售周期约550天或18个月 将打破iPhone 4保持15年的477天(约15.7个月)旗舰机型销售纪录 [2][3] - 苹果计划将iPhone 18推迟至2027年春季发布 通过错开基础款与Pro系列发布时间实现延长销售周期 [3] 历史iPhone销售周期对比 - iPhone 4销售周期为477天(约15.7个月) 因发布周期从夏季调整至秋季而创下原纪录 [2][3] - iPhone 11 Pro销售周期为399天(约13.1个月) 因疫情导致iPhone 12推迟发布而成为第二长销售周期 [2][3] - 初代iPhone销售周期为378天(约12.4个月) 属于早期产品迭代周期 [3] 产品策略演变 - Pro系列与可折叠iPhone将在此期间发布 避免出现类似iPhone 4到4S升级时的硬件更新"干旱期" [4] - iPhone SE系列迭代周期超四年 属于非旗舰机型的刻意产品安排 [2] 最短销售周期机型 - iPhone X主力销售地位仅维持10个月 因2017年11月才正式开售且次年9月被iPhone XS取代 [6] - iPhone 12到13周期仅11个月 因疫情导致发布延迟后节奏调整 [5]
精研科技(300709):折叠屏+散热业务弹性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8-18 02:38
核心观点 - 公司专注于金属注射成型(MIM)技术 产品覆盖消费电子 汽车 智能家居等领域 品牌客户包括苹果 三星 小米等知名企业[1] - 公司卡位折叠屏手机核心组件制造 为折叠屏转轴提供MIM零部件及组件 为折叠屏手机提供铰链组装业务 已实现安卓系折叠屏手机规模化应用[1] - AI算力带动冷却需求 公司提供风冷模组 液冷模组 液冷板等散热产品 部分散热项目已量产 正配合充电桩 服务器等客户开发和验证[2] - 公司开发铜合金MIM技术 较传统银/锌合金散热方案实现散热效率大幅提升[2] - 预计2025-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26.16亿元 32.64亿元 39.21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0.23倍 24.66倍 19.93倍[3] 折叠屏业务 - 2025年可折叠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980万台 市场渗透率维持在1.6%左右[1] - 2026年可折叠手机销量将同比增长40%~60%[1] - 公司为折叠屏转轴提供MIM零部件及组件 为折叠屏手机提供铰链组装业务[1] - 公司已实现金属零部件及转动结构件在安卓系折叠屏手机中的规模化应用[1] 散热业务 - 预计到2028年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将达到168.7亿美元 年均增速18.4%[2] - 液体冷却渗透率将从2024年17%提升到2028年33%[2] - 公司散热产品包括风冷模组 液冷模组 液冷板以及模组子件热管 VC等[2] - 应用于储能 边缘计算服务器等领域的部分散热项目已实现量产[2] 技术研发 - 公司深耕MIM行业十多年 2021年11月荣获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 - 金属板块助力传动板块完成高强钢系列材料开发 提升材料强度和表面耐磨程度[2] - 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产品结构设计 助力散热板块完成均温板等产品性能升级[2] - 积极开发铜合金MIM技术 较传统散热方案实现散热效率大幅提升[2]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26.16亿元 32.64亿元 39.21亿元[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0.23倍 24.66倍 19.93倍[3] - 公司近期发布股权激励 进行可转债融资[3]
传三星显示为苹果首款折叠手机打造专用生产线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1 05:43
三星显示为苹果筹备可折叠OLED生产线 - 三星显示正在其A3工厂筹备一条专用于苹果可折叠产品的生产线 该工厂已于去年下半年启动设备更换 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1] - 该工厂产能为每月3.5万片(以第6代玻璃基板计算) 换算成7英寸可折叠OLED标准 年产能为1500万片 月产面板125万块 [1] 苹果可折叠手机计划 - 苹果计划明年推出旗下首款可折叠手机(内折式) 预计该机型将与iPhone 18同步发售 [3] - 业界预计苹果将在2026年生产600万至800万部可折叠iPhone [3] - 苹果计划后续每年发布一款折叠手机 三星显示已为后续将量产的机型做好准备 [3] 三星显示与苹果的合作关系 - 三星显示已与苹果签订了一份为期数年的折叠式OLED独家供应合同 [4] - 由于三星显示拥有领先的量产和供应可折叠OLED的经验 合同到期后可能仍由其独家供货 [4] - 三星显示成为苹果折叠OLED屏独家供应商的原因在于其率先实现可折叠OLED制造并积累了成功量产的技术与专业知识 [4] 市场影响 - 随着可折叠iPhone问世 三星显示预计将迎来一位体量与三星电子Galaxy Z系列(年产量约600多万台)相当的大客户 [4]
酷赛智能赴港上市,卖500元的智能手机,超6成收入来自海外
格隆汇· 2025-06-29 10:58
公司概况 - 酷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1] - 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历史可追溯到2006年,专注于智能手机及主板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4] - 截至2024年底,已开发超过526款智能手机及印刷电路板组件型号,以及超过46种其他智能设备[4] - 2024年营收超27亿元,主要靠卖均价500元的智能手机等产品[1] - 截至2025年6月20日,陈凯峰通过Coosea Holding Company Limited控制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3%,为控股股东[4] 业务模式 - 为本土品牌提供产品定义、研发、供应链管理、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8] - 主要客户为全球本土品牌及电信运营商,销售网络覆盖超过73个国家或地区[4] - 智能设备业务营收占比约70%,其中消费类智能手机营收占比超65%[11] - 2024年出货量为600万台,在全球智能手机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八,在本土品牌中排名第二[2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13亿元、23.02亿元、27.17亿元[15] - 同期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9.2%、21.9%、22.3%[15] - 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2.03亿元、2.07亿元,2024年增速明显放缓[15] - 五大客户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8.4%、44.1%及42.8%[12] 产品与价格 - 消费类智能手机平均销售价从2022年572元降至2024年500元[11] - 三防手机销售价从2022年1246元降至2024年1054元[11] - 其他物联网产品2024年平均售价为1012元[11] 市场与行业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020-2024年从13.23亿台下降至13.13亿台[16] - 发达地区市场趋于饱和,新兴市场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16] - 预计2029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4.75亿台,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17] - 全球品牌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服务于小米、华为等全球品牌,本土品牌提供商客户粘性较高[20] 海外业务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占总收入60%以上[13] - 美国市场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8.2%、20.9%及24.9%[13] - 面临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风险[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