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共同体

搜索文档
珍酒李渡:在白酒深海里,把船头调向下一座灯塔
搜狐财经· 2025-08-24 19: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9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6.13亿元 [1] - 毛利率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59%,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4] - 经调整净利率为24.6%,与去年同期持平 [4] 经营策略与效率 - 通过控量稳价策略使吨酒价格达27.37万元/吨 [4] - 酿酒产能释放、人效比提升及销售费用优化推动经营质量持续向好 [4] - 核心大单品珍酒珍十五和李渡高粱批发价格持续回升 [4] 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 - 6月推出战略级大单品"大珍",以600元价格对标3000元价位产品 [6][8] - 结合非遗酿造、四重防伪、姚安娜代言及产能稀缺性构建差异化文化 [8] - 8月推出高端精酿啤酒"牛市News",通过白酒渠道融合拓展消费场景 [10] 渠道模式变革 - 创新推出"万商联盟"模式,已吸引6100名意向客户考察并签约超2000家 [10] - 通过准入门槛、价格管控和收益分成机制重塑厂商信任链 [10] - 采用"厂商共同体"短链模式破解渠道困境,建立新生态 [8] 行业地位与资本市场反馈 - 营收从2020年23.99亿元增长至2024年70.7亿元 [13] - 多家知名券商给予"增持"和"买入"评级 [13] - 被视为白酒企业资本化样本,为行业注入发展动力 [13][15]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通过超级产品思维打造可饮用的文化IP,连接两代消费者 [12] - 在行业调整期坚持"慢刹车、加速跑"策略,兼顾主动调整与良性增长 [3][4] - 致力于成为新消费时代的行业灯塔而非复制茅台模式 [15]
2025洋河股份阵痛:张联东遗憾谢幕,顾宇当下困境与转型之路
36氪· 2025-08-22 01: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7.96亿元,同比下降35.32%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3.44亿元,同比下滑45.34% [1]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6.16亿元,较期初减少69.85% [16] - 投资亏损0.84亿元,同比减少121.76% [1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减少45.85亿元至168.96亿元,同比下滑17.97% [19]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7月1日张联东因"工作调整"辞去董事长职务 [4][12] - 2025年7月21日顾宇接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4][12] - 2025年7月24日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顾宇 [6] - 2025年上半年杨卫国辞去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 [14] 战略转型举措 - 张联东任期推行"控量保价"策略,暂停第六代海之蓝订单并对梦之蓝M6+实施配额管控 [7] - 建立"一商为主、多商配称"新体系,经销商单瓶利润从不足5%提升至15%以上 [7] - 顾宇提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战略,布局大众市场并通过数字化运营培育年轻消费群体 [4][20] - 推行省内"一市一策"和省外"百亿潜力省"重点市场策略 [20] 产品与品牌表现 - 梦之蓝系列高端产品收入占比从30%提升至40%,2023年营收突破150亿元 [8] - 双沟品牌2023年独立运营后营收达38.23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中高档酒营收126.72亿元,同比下降36.52% [16] - 2025年上半年普通酒营收18.41亿元,同比下降27.24% [16] - 推出"微分子酒"科普短视频和"欣液态"健康酒等年轻化产品 [10] 渠道与区域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内营收71.21亿元,同比下降25.79% [14] - 2025年上半年省外营收73.92亿元,同比下降42.68% [14]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不足3%,覆盖80国但缺乏本土化运营 [14] - 销售量7.82万吨,同比下降32.35% [16] 历史业绩对比 - 2019年总营收231.3亿元,2020年降至211.0亿元 [5] - 2022年营收突破300亿元达301.0亿元,2023年增至331.3亿元 [11] - 2024年总营收288.8亿元,同比下滑12.83% [12] - 2024年归属净利润66.73亿元,同比下滑33.43% [12]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110.7亿元,同比下滑31.88% [12] 组织与治理变化 - 2021年推出10亿元股权激励计划,覆盖5085名员工 [7] - 核心销售团队人均薪酬增长58%,离职率从12%降至6% [7] - 管理层岗位30%开放竞聘,年轻干部占比从15%提升至30% [7] - 2023年12月注册资本由150698.8万元变更为150644.5074万元,减少0.03603% [6]
穿越周期、绵柔蓄力,洋河股份2024年报展现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中金在线· 2025-05-13 01: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88.76亿元 其中中高档酒收入243.17亿元 占酒类总收入86% 占总营收约8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73亿元 [1] - 年度现金分红总额70亿元(含中期分红35.1亿元) 每10股派现23.17元 [1] - 上市16年累计分红563.44亿元 占累计归母净利润72% [7] 行业背景 - 白酒行业处于周期底部 产能从2016年1358.4万千升降至2024年414.5万千升 降幅超60% [2] - 2024年1-3月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103.2万千升 同比下降7.3% [3]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 消费需求收缩 市场竞争白热化等挑战 [2] 产能与储能优势 - 建成20余平方公里酿酒产业园 覆盖江苏 贵州 西藏 湖北等区域 [3] - 原酒年产能超16万吨 储酒能力达100万吨 老酒存量70万吨 [3] - 窖池规模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最大规模白酒窖池群" [3] 市场战略 - 实施"省内精耕+省外突破"双轮驱动策略 [4] - 省内经销商增加39家 省外增加38家 全国总计新增77家 [4] - 海之蓝开瓶率增长8.8% 自点率实现两位数增长 [4] - 重点聚焦江苏 长三角及环苏市场 强化精耕细作 [5] 渠道与经销商管理 - 从深度分销转向精准营销 [4] - 构建"厂商共同体" 通过定期会议 大商议事委员会 反馈平台三大举措强化合作 [4] - 起草《洋河市场监管大法》《洋河经销商保护大法》保障经销商权益 [4] 2025年战略规划 - 坚持"四个聚焦":主导品牌 中端和次高端价格带 省内与省外高地市场 白酒主营业务 [5] - 推进六大举措:品牌焕新赋能 产品优化提质 主导产品控量稳价 稳固重点市场 强化消费者培育 深化渠道拓展 [5][6][7] - 具体措施包括对海之蓝停货 对梦之蓝M6+实行配额管控 推动第七代海之蓝和高线光瓶酒上市 [5] 品牌与产品策略 - 重新细分定位"蓝色经典 梦之蓝 手工班"等子品牌 重塑品牌价值 [5] - 依托产能储能优势推进品质提升 坚持年份化战略 [5] - 深化C端用户运营 细化核心圈层运维 重点突破高端圈层 [6] 渠道拓展 - 强化团购工作 抢占酒店渠道 深耕乡镇渠道 [7] - 通过精细化战略布局对冲行业周期波动 [7]
坚定履行社会责任 茅台厂商共谋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搜狐财经· 2025-04-28 01:29
核心观点 - 茅台集团通过调研河南李寨村及召开七省区经销商座谈会 强调履行社会责任是选择合作伙伴的核心标准 旨在构建厂商命运共同体 共同应对行业调整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1][6][9] - 以经销商亿星集团为典型案例 展示其13年投入2.2亿元帮扶资金 使李寨村人均收入从2700元增长至2.9万元(增长10倍) 村集体资产从零突破1.5亿元 体现茅台对社会责任实践的推崇 [3][4][6] - 公司提出需适应消费逻辑转变 通过情感联结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4年与经销商联合开展21412场市场活动 推动营收与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12][14] - 全球化战略中强调社会责任是品牌国际化的关键 通过消博会等国际活动展现民族品牌担当 [14][15] 经销商管理战略 - 明确合作伙伴标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推进乡村振兴 践行共同富裕理念 [6] - 构建厂商"三大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情感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要求经销商顺应国家大势 [9][11] - 鼓励经销商联谊会发挥区域组织优势 促进经验分享与合作学习 [9] - 将优秀案例编入文化手册《茅台玖章》并授予"社会责任贡献奖" 强化示范效应 [4][6] 行业环境与公司应对 - 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消费趋势转向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12] - 公司需完成客群转型 场景转型 服务转型 提升整体执行力与市场把控能力 [12] - 2024年厂商联合开展12场品牌推广活动 11场茅友嘉年华 50场韶华文化活动 有效应对市场波动 [14] - 公司称自身为"抗风险能力最强企业" 基于历史积淀与品质优势 [14] 社会责任实践 - 亿星集团13年累计投入2.2亿元帮扶资金 实施130余件实事 涵盖农业种植 养殖 加工及就业保障 [3] - 李寨村从国家级贫困村蜕变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 人均收入增长10倍至2.9万元 [3] - 公司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 视其为品牌长久发展的核心要素 [6][15] 全球化发展 - 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如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传递中国品牌传统与创新魅力 [14] - 全球消费者关注企业品行 社会责任实践成为国际化重要途径 [15] - 要求经销商共同推动品牌出海 展现"有责任 有担当 有爱心"的品牌形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