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多元支付

搜索文档
商保医保协同发展,构建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新格局
新华财经· 2025-08-21 10:46
政策支持与行业动向 - 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以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1] - 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制药企业与生态伙伴通过四方协同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下的"健康险-药企价值共生体"[2] -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的推出标志着商保深入参与创新药战略性购买的开端[1] 支付机制创新 - 重新构建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支付体系 通过准入、支付、患者管理及研究四大解决方案形成从研发到支付的全链条支持[2] - 商业健康保险从传统"经济补偿者"转型升级为集健康管理、支付创新与生态整合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2] - 基本医疗保险难以全面覆盖创新药物 商保支付成为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1] 数据应用与风险控制 - 特药相关保险产品采用保司数据、医保数据、药企数据和海外研究数据作为定价基础 并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产品稳定性[3] - 险企和药企需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与价格保密机制 明确数据使用边界以保障可持续合作[3] - 保险公司通过先行先试不断迭代产品 与药企共同探索真实疗效价值以推动创新药可及性与可负担性[3] 行业生态建设 - 构建支撑创新药械发展的多元支付生态被视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1] - 需要凝聚各方智慧构建多层次、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多元支付新格局[1] - 论坛聚焦商业健康保险与创新药械多元支付议题 推动保险行业和医药产业走向融合发展[1]
沸腾了!“牛市旗手”,全面爆发!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04:4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0.56%至3686.34点,深成指涨1.47%至11518.83点,创业板指涨幅达2.81%至2476.99点 [3][4] - 港股恒生指数涨1.87%至25437.55点,恒生科技指数涨2.28%至5562.97点,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表现突出,涨幅达3.64% [7][8] 板块热点分析 券商板块 - 长城证券涨停,国盛金控实现2连板,东吴证券、中银证券、华泰证券涨幅均超5% [10][11] - 行业观点认为券商指数与市场成交额正相关,当前政策密集出台推动情绪回暖,供给侧改革或加速 [12] 创新药板块 - 首药控股20%涨停,海思科涨停,美迪西涨10.68%,昭衍新药涨8.52%,药明康德涨5.09% [14][16] - 政策面催化:国家医保局公示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534个药品通过初审,121个创新药进入商保目录审查 [17] 其他活跃板块 - 工业气体指数涨4.05%领涨概念板块,光模块(CPO)涨3.74%,通信设备板块涨3.10% [6] - 贵金属板块涨1.68%,半导体材料涨2.41%,电子元器件涨1.51% [6] 港股个股表现 - 腾讯音乐大涨15.52%,市值3160亿港元;哔哩哔哩涨5.85%,阿里巴巴涨4.55%,腾讯控股涨3.40% [8] - 舜宇光学科技涨4.33%,快手涨3.35%,百度集团涨3.25% [8] 弱势板块 - 农业板块跌1.09%,煤炭开采跌1.08%,纺织服装跌0.82%,港口板块跌0.90% [6] - 生物育种、动物保健、饲料板块跌幅均超1% [6]
镁信健康携百亿估值闯关港交所 创新药械支付方再迎新玩家
华尔街见闻· 2025-07-24 08:42
公司概况 - 镁信健康科技集团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由高盛、中金及汇丰联席保荐[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采用"互联网+医药险"模式连接药企、险企和患者三方[1] - 累计完成7轮融资,C+轮后估值达116.78亿元,其中2021年B+轮与C轮融资规模达25.95亿元[1] - 股东包括蚂蚁集团、中国再保、上海医药、汇丰集团等知名机构[2] 业务模式 - 主营业务分为智药方案(服务药企)、智保方案(服务险企)和ToC业务三类[7] - 智药业务营收占比59.3%,但毛利率仅10.8%,对整体毛利贡献不足20%[8][9] - 智保业务营收占比不足40%,但毛利率达81.5%,贡献超80%毛利[9][10] - ToC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包括BluePass会员计划和DTC药房[11] 市场机遇 - 2024年中国创新药销售额预计达1620亿元,商业健康险支付覆盖率仅7.7%[4] - 专家预计商业健康险年支付规模需提升至400-500亿元才能将个人自费比降至30%以下[5] - 公司已与90家险企合作,包括2024年保费排名前20的险企,覆盖160个城市惠民保业务[17][18] - 创新药"三除外"政策为商业健康险开辟独立支付通道,利好支付服务商[26] 核心产品 - 一码直付服务已吸引15万注册用户,合作医院超2万家,累计交易量1.7亿元[6][23] - 与支付宝、泰康在线合作推出商保码,实现"先就医后支付"的同步结算模式[23] - 惠民保业务覆盖160城,按保单数量计为国内最大综合服务提供商[18] 财务表现 - 2024年亏损额从2022年的4.46亿元收窄至0.76亿元[13] - 存货从2022年0.1亿元增至2025年4月底4.32亿元,现金等价物从13.54亿元降至1.66亿元[10] - 2023年最后一轮融资规模不足2亿元,较C轮20亿元大幅下降[26][27] 发展战略 - IPO募资计划用于扩展药企及险企服务、推进一码直付平台、强化基础设施及战略并购[27] - 通过飞轮效应实现业务循环:吸引更多药企进入→服务更多患者→提升药企业绩→吸引新药企[28] - 面临同业竞争,思派已上市,圆心曾五次递表[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