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周期反转

搜索文档
光伏大厂半年报,暗藏拐点密码
36氪· 2025-08-25 10:5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212.21GW 同比增长107% 分布式光伏成为装机增长主力[2] - 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品均价较年初分别下降约10%、20%、15%、2% 行业主要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2] - 7月产业链价格有所修复 反内卷力度加大 或带动下半年业绩改善[1][7] 隆基绿能业绩 - 营业收入328.13亿元 同比下滑14.83% 归母净利润亏损25.69亿元 同比减亏26.61亿元[3] - 硅片出货量52.08GW(对外销售24.72GW) 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 国内组件销量同比增超70%[3] - 参股公司云南通威亏损10.19亿元 持股49%拖累业绩[4] 通威股份业绩 - 营业收入405.09亿元 同比下降7.51% 归母净利润亏损49.55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4] - 多晶硅销售16.13万吨 全球市占率约30% 电池销量49.89GW 组件销售24.52GW[4] 晶澳科技业绩 - 营业收入239.05亿元 同比下滑36.01% 归母净利润亏损25.80亿元[5] - 电池组件出货量33.79GW 海外出货占比45.93% 第二季度亏损环比收窄[4][5] - 资产减值损失从2024年底31.54亿元降至3.20亿元 信用减值损失1.15亿元[6] 天合光能业绩 - 营业收入310.56亿元 同比下滑27.72% 归母净利润亏损29.18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6] - 受组件价格持续下降影响 若下半年供需矛盾加剧可能继续业绩下滑[6] 行业周期展望 - 7月多晶硅价格回升带动产业链价格上涨 但周期反转仍为时尚早[7] - 光伏协会倡议抵制低于成本价竞争 优化招投标规则 降低价格权重[7] - 行业需合理排产 抵制盲目扩产 盈利改善或需等到明年[7]
费控提效驱动Q2环比减亏超40%,晶澳科技现金流稳步改善,三重举措蓄力复苏
证券之星· 2025-08-23 02:15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营收239.0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5.8亿元,但分季度呈现明显向好趋势,经营改善态势逐步显现 [1] - 公司通过全链条布局、极致费控与高效资金管理构筑抗周期韧性,并推出股权激励、股份回购与转债下修三重资本举措,目标2025年减亏5%、2026年净利润转正 [1] - 行业底部信号渐显,光伏主链产品价格触底反弹,行业从"低价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公司蓄力把握周期反转机遇 [1][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39.05亿元,归母净利润-25.8亿元 [1] - 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3.9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2.54%,毛利率改善明显 [2] - 二季度期间费用率优化至5.23%,环比下降2.6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32%,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6.82% [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连续三个季度改善,二季度单季净流入37亿元,上半年超45亿元 [2] - 连续15年保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3] 成本与费用控制 - 销售期间费用率2024年6.59%、2025年一季度7.84%,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 通过内部协同降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摊薄固定成本 [2] - 费用控制能力显著,二季度期间费用率5.23% [2] 资本举措 - 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以2024年净利润为基数,2025年减亏不低于5%,2026年净利润转正 [4] - 拟斥资2亿元至4亿元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4] - 可转债转股价格由38.22元/股下修至11.66元/股,加速债转股进程,降低持有人成本 [4][5] - 转股后资产负债率预计下降至70%以下,资本结构持续改善 [5] 行业环境 - 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发力,光伏主链产品价格触底反弹,多晶硅、硅片及电池片价格明显回升,组件价格小幅上涨 [6] - 2024年组件价格从超过1元/W下行至0.6元/W以下,2025年价格温和回升 [6] - 行业从"低价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对高效组件的集中采购支持技术升级 [6] - 光伏底部信号已现,预计带来价格修复、技术溢价、行业整合三重利好 [6] 公司优势与布局 - 具备硅片、电池、组件全链条自主生产能力,组件产能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分别达组件产能80%和70%以上 [7] - 2025上半年出货33.79GW,全球累计出货量近300GW [7] - 全产业链布局使公司在价格回升周期中更快享受各环节盈利修复红利 [7] - 具备成本、技术、资金三重优势,在行业集中度提升和N型技术渗透率攀升背景下更易成为周期反转赢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