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暖哇科技上半年营收4.3亿亏损近亿元,冲刺港股能否“续命”?
犀牛财经· 2025-09-23 06:26
此外,2025年上半年营收4.31亿元,毛利为2.2亿元,毛利率为51%,较上年同期的52.5%下降了1.5个百分点;期内亏损为9988万元,上年同期的期内亏损为 1.45亿元。 同时,招股书中还提到了多项风险: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暖哇科技持续净亏损,累计亏损数额较大,毛利率由2022年的57.7%波动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 51.0%。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介于73.6%至92.3%,其中众安在线为主要客户,相关交易占比显著。 在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AI科技企业暖哇洞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暖哇科技")正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寻求更多增长。 9月16日,据香港联交所网站披露,暖哇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大通和汇丰担任联席保荐人。 暖哇科技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的年收入分别为3.45亿元、6.55亿元、9.4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65.5%;毛利率分别为57.7%、58.3%、49.8%。从净利 润看,暖哇科技目前仍为亏损状态,但亏损额总体逐年收窄,在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净亏损2.23亿元、2.4亿元、1.55亿元。 在持续亏损、经营现金流承压的背景下,暖哇 ...
暖哇科技拟赴港上市 连续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6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03:50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9月16日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主要股东包括众安在线和红杉中国 摩根大通和汇丰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以2024年处理的保险案件数量计算 公司是中国保险业最大的独立AI科技公司 以2024年收入计算 公司是中国健康险行业具备全栈风险分析能力的最大独立AI科技公司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解决方案已被90家保险公司采用 覆盖中国前十大保司中的八家 [1] 财务表现与业务发展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3.4亿元 6.5亿元及9.4亿元人民币 复合增长率达65.5% [2] - 2024年毛利率达49.8% 经调整净利润约为5750万元人民币 经调整净利润率达6.1%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已累计促成缴纳首年保费107亿元人民币 服务客户超过4100万人 累计执行超2亿例承保审查及理赔调查案件 [1][3] 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 - 拥有专有技术融合数据分析能力 多智能体系统与云基础架构 开发行业定制专用多智能体系统阿拉莫斯及罗布泊 [2] - 核心优势源于知识飞轮及数据飞轮组成的双引擎系统 推动多智能体系统进行系统性自我强化和持续迭代改进 [3] - AI承保解决方案以阿拉莫斯系统为核心 集成智能模块结合外部大语言模型与垂直模型 实现整个承保流程自动化 [3] 运营指标与行业表现 - 2025年前六个月达成97.5%的保单续保率 协助客户达成63.0%的交叉销售率 远高于15.0%至25.0%的行业平均水平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拦截高风险投保用户超百万人次 将赔付率降低10至23个百分点 风险分析建议可实现秒级响应 [3] - AI理赔方案实现最高80%的自动审核率 2025年上半年协助审核约230万例理赔案件 全自动理赔审核决策准确率达98.0% 全过程耗时最快约1分钟 [4] 业务合作与行业前景 - 2025年6月30日后签订21项全新AI解决方案合作协议 其中8项协议签订方为人寿保险 [4] - 公司自2018年起推出理赔方案 从2020年开始以神经网络模型赋能理赔解决方案 2023年开始将AI技术融入保险交易全生命周期服务 [2] - 在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背景下 掌握核心技术的AI科技公司备受青睐 先发优势有望进一步转化为市场份额增长 [1][4]
国内最大保险AI科技企业暖哇科技拟赴港上市 连续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65.5%
证券日报网· 2025-09-16 09:17
业内分析指出,随着中国保险市场持续扩容、未来保险公司在智能化投入上的不断增加,暖哇科技在保 险AI科技赛道的先发优势,有望进一步转化为市场份额的增长,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迈向更高 阶段。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4年暖哇科技已成为中国保险业最大的独立AI科技公司,也是中国健康 险行业具备全栈风险分析能力的最大独立AI科技公司。在财务表现上,暖哇科技增长迅速,于2023年 实现盈利;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3.4亿元、6.5亿元及9.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65.5%;其中,2024 年,公司毛利率达49.8%,在去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后,经调整净利润约为5750万元,经 调整净利润率达6.1%。 本报讯(记者张文湘)9月16日,国内保险AI科技头部企业暖哇洞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暖哇科技")正 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分析人士认为,在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浪潮下,掌握核心技术的 AI科技公司备受青睐,暖哇科技正式启动港股上市进程,将为国内保险科技赛道增添新的资本化力 量。 资料显示,暖哇科技自2018年起深耕中国保险业AI解决方案市场这一高潜力赛道,以AI技术为保险交 易全生 ...
财险公司分支机构去年净增55家 扭转净退出态势
新华网· 2025-08-12 05:47
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变化 - 2023年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净退出270家 其中退出1337家 新设1067家[2] - 新设分支机构数量远高于2022年162家 主要因瑞众人寿 中汇人寿 海港人寿三家新公司接管原有主体业务 三季度新设1002家分支机构[2][3] - 分支机构退出数量低于2022年1701家 退出速度放缓 反映"清虚"工作空间相对有限[3] - 2023年前11个月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79% 赔付支出同比增长26% 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3] 财险公司分支机构变化 - 2023年财险公司分支机构净增加55家 其中退出723家 新设778家[4] - 财险公司注重下沉市场拓展 因财产险服务线上化程度较低 对物理网点依赖度高[4] - 财险行业发展相对稳健 部分公司为扩大业务覆盖面会加大分支机构布局力度[4] 行业整体趋势 - 2020-2022年全行业分支机构退出数量分别为971家 2197家 3019家 退出速度逐年加快 2023年退出速度放慢[4] - 分支机构变化反映行业优化渠道布局 减少低效益分支机构 提高运营效率的趋势[2][5] - 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发展方向 保险公司注重精细化管理分支机构和数字化转型[5]
人身险业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金融时报· 2025-05-22 03:49
行业转型与政策推动 - 热播剧《蛮好的人生》引发社会对保险行业的关注,剧情反映了行业高速增长时期的痛点和转型过程 [2]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推动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约束和引导 [2] - 国务院印发"新国十条",明确要求加快营销体制改革,行业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管理的趋势明显 [3][4] 代理人队伍改革与提质 - 早期"人海战术"导致代理人门槛降低,存在虚增人力、销售不规范等问题,行业形象受损 [3] - 《通知》提出佣金递延、利益分配向一线倾斜等举措,推动代理人职业化转型 [4] -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推出优增计划,如"种子计划"、"XIN一代"计划,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显著提升 [4] 产品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大型险企布局养老社区建设,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5] - 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利用AI技术核保与定价,通过卫星、无人机等实现精准定价与理赔 [5] - 中国太保启动大康养、"AI+"和国际化三大战略,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入住居民超1.6万人,预计2025年达2万人 [6] 行业定位与客户服务 - 保险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需回归保障本源,提升客户满意度 [6][7] - 行业需以客户为中心,推进代理人队伍专业化转型,探索柔性保险教育方式 [7] - 剧中案例直观体现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如快速理赔80万元"救了一个家",强化行业社会价值 [7]
本月又“消失”15家!泰康人寿陷关停潮,百亿退保黑洞如何填平? | BUG
新浪财经· 2025-05-20 01:18
分支机构撤销 - 今年以来泰康人寿撤销分支机构数量超百家,仅5月就新增15家撤销信息 [2][5][10] - 撤销机构涵盖多地支公司和营销服务部,包括宁夏吴忠盐池支公司、云南文山麻栗坡营销服务部等 [5][10] - 公司回应称撤销是出于优化三、四线城市分支机构布局的战略考虑 [11]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2285.74亿元、2062.66亿元、2388.37亿元、2814.2亿元 [1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8.35亿元、108.95亿元、130.52亿元、142.11亿元 [15] - 2024年营业支出达2670.78亿元,同比增长17.24% [11] 退保与投诉问题 - 2024年退保金额TOP10产品中,公司三款产品退保金额合计111.09亿元 [17] - 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六千条,"夸大宣传"是关键词 [17] - 在头部四大人寿企业中,公司客户投诉量名列前茅 [3][17] 违规处罚 - 江西九江中心支公司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等被罚款15.5万元 [18][20] - 2024年四季度全系统累计受行政处罚10家次,罚款总额272.8万元 [20] 行业转型 - 保险行业加速向线上化、智能化转型,基层营销服务部功能被弱化 [22] - 低利率环境和市场竞争加剧促使行业通过"瘦身"降低成本 [22] - 监管强化迫使险企优化内部管理,裁撤低效分支机构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