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搜索文档
银保监会:完善险企偿付能力监管标准
新华网· 2025-08-12 06:19
偿付能力监管规则(II)实施成效 - 规则II自2022年起实施 提高监管指标风险敏感性和有效性[2] - 第二季度末行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0.8%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48.1%[2] - 大幅优化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管理体系 提高行业抵御风险能力[3] 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政策 - 对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农业保险等给予多项支持政策[4] - 专业科技保险公司保险风险最低资本按90%比例计量 二季度末为科技领域多提供风险保障21亿元[4]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长寿风险最低资本按90%比例计量 二季度末实现保费约22亿元[4] - 政策性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最低资本按90%比例计量 二季度末支持多提供风险保障约2400亿元[5] 资本市场投资支持措施 - 对投资银行股、大盘蓝筹股和公募REITs给予优惠政策[1][6] - 沪深300成份股投资最低资本按95%比例计量 二季度末投资规模约7900亿元 节约最低资本138亿元[7] - 公募REITs投资最低资本按80%比例计量 二季度末投资规模约70亿元 占市场总规模13% 节约最低资本7.2亿元[7] - 银行类长期股权投资满足条件可豁免减值要求 支持长期持有上市银行股票[7] 未来监管方向 - 将持续完善偿付能力监管标准 研究制定偿付能力优惠政策[1] - 研究制定商业养老金业务偿付能力优惠政策 降低资本占用[2] - 研究明确国家战略投资资产的界定标准及优惠政策 降低最低资本要求[2]
上半年6家保险公司获批增资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24
行业资本补充趋势 - 2024年保险公司通过增资和发债补充资本达692.13亿元 同比增长95% [1] - 偿二代二期工程实施导致资本认定趋严 多家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需补充资本 [2] - 监管部门延长偿二代二期规则过渡期至2025年底 并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以优化资本监管 [3] 增资案例详情 - 中邮人寿注册资本增加39.8亿元至326.43亿元 中华联合人寿增资12亿元至41亿元 [1] - 年内至少6家险企获批增资 合计增资额达88.53亿元 包括平安人寿及国联人寿等公司 [1] - 鼎和财险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 从46.43亿元增至60亿元且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2] 发债融资动态 - 12家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 合计规模603.6亿元 [1] - 平安人寿等公司发债规模已超2024年总量 [1] - 中国平安发行117.65亿港元零息可转换债券 融资成本较低且转股后可增强资本实力 [2] 资本补充方式创新 - 行业出现资本公积金转增等非传统资本补充方式 提升资本补充灵活性 [2][3] - 可转换债券等工具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并提供业务发展资金支持 [2] - 险企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元化资本补充手段以提升效率 [3] 中长期战略方向 - 短期内险企需利用监管过渡期优化资本结构 中小公司尤其需要争取外部资金 [3] - 长期应调整业务结构 重点发展资本消耗较低的资产负债业务 [3] - 提升盈利水平和可持续造血能力是实现业务扩张与风险平衡的根本途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