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需结构性失衡
icon
搜索文档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有何不同|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13 10:07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的相似点 - 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显著下降 供给侧改革前期从2013年四季度的76.8%降至2016年的72.9% 反内卷前期从2021年四季度的77.4%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74.0% [7] - 工业品价格大幅下跌 供给侧改革时期PPI负增长持续54个月 反内卷时期PPI负增长持续34个月至2025年7月 [9] - 企业利润下滑 供给侧改革时期2015年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3% 利润率降至5.76% 反内卷时期2025年前7个月利润同比下降1.8% 利润率降至5.15% [12] -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供给侧改革前期GDP增速从2012年四季度的8.1%回落至2015年四季度的6.9% 反内卷时期GDP增速中枢降至5%左右 [14] 宏观经济环境差异 - 供给侧改革时期需求仍有韧性 房地产经历去库存后进入上行周期 2016年初房地产投资触底反弹 基建投资维持15%-20%高增速 全球经济复苏带动2017年出口增长7.9% [18] - 反内卷时期需求不足问题更严重 2025年1-7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2.0% 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4.0% 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下降4.6% 均连续40个月以上负增长 美对华实际关税税率达40% [22] 行业特征差异 - 供给侧改革集中在中上游传统行业 钢铁、煤炭、水泥等领域国企占比达53.2%-74.0% 国有企业承担70%-80%去产能任务 [25][33] - 反内卷覆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 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计算机电子制造业 并向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新三样"扩散 [27][28][31] - 民企成为反内卷主力 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民企占比超90% "新三样"行业民企占比63%-88% [33] 形成原因差异 - 供给侧改革主要源于"四万亿计划"退坡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 2009年基建投资增长42.2% 2010年房地产投资增长33.2% 刺激上游行业产能过度扩张 [36] - 反内卷受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深度调整拖累上下游行业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带来摩擦性失业 技术创新跳跃式发展导致非主导技术产能过剩 新兴产业集中度提升过程引发恶性竞争 [36][37][38] - 平台算法机制加剧行业恶性竞争 餐饮外卖市场规模仅占餐饮收入的22.6% 平台通过压价、延长付款周期等方式转嫁成本 某头部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109天延长至2025年上半年141天 [41][42] 实施路径差异 - 供给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 采用行政手段强制去产能 要求3年内停止审批新建煤矿 5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煤炭产能退出5亿吨 [45][48] - 反内卷侧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科技创新 通过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市场竞争 工信部修订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提高准入门槛 光伏玻璃厂集体减产30% [46][49] - 更注重长效治理机制构建 包括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 优化地方政绩考核体系 分类施策进行供给侧引导 [50]
罗志恒: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都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和讯· 2025-09-10 09:35
以下文章来源于粤开志恒宏观 ,作者罗志恒 粤开志恒宏观 . 在这里,一起解读中国与世界。立足中国,全球视野;宏大叙事,微观关怀。 罗志恒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黄羽 高级宏观分析师 市场上有观点认为"反内卷"就是新一轮供给侧改革,称其为"供给侧改革2.0"。反内卷背后的核心矛 盾是供需结构性失衡,由此引发的产能利用率下行、价格下跌、企业利润收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 现象,与上一轮供给侧改革的背景确实有相似之处。那么本轮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相比有何不同,它 是供给侧改革的重演还是具有新的趋势特征? 01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的相似点 反内卷和供给侧改革背后的核心矛盾都是供需结构性失衡,两者的相似点主要体现在供需结构性失衡 引发的产能利用率下降、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共同现象。具体而言: 一是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显著下降。 供给侧改革前期,我国产能利用率从2013年四季度的76.8% 降至2016年的72.9%(历史次低点,仅低于疫情初期)。反内卷前期,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从 2021年四季度的77.4%震荡下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74.0%。 二是工业品价格大幅下跌。 供给侧改革时期,产 ...
国内房价为什么这几年开始跌了?
搜狐财经· 2025-08-08 03:59
国内房价近年下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核心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关键层面: 四、城市分化加剧市场脆弱性 房价下跌本质是"高杠杆扩张+人口红利消退+政策纠偏" 的历史性结果7 。 。 。 一、供需结构性失衡 1. 供给严重过剩 新房库存高企: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5亿平方米7 ,广义库存需5.7年才能消化7 ; 二手房激增:重庆、武汉等城市挂牌量突破20万套7 ; 空置率畸高:全国住房空置率约15%(对应380亿平方米)7 ,三四线城市尤为严重(如鹤岗套户比达17)5 1. 需求持续萎缩 城镇化放缓:城镇化率达65.2%,增速从年均2000万降至1000万人口7 ; 主力购房人口减少:25-44岁人群较2015年减少6000万7 ; 婚育需求锐减:生育率降至1.09(低于日本)7 ,2024年结婚人数预计跌破500万7 。 二、政策与金融环境剧变 1. "房住不炒"政策深化 限购、限贷、限售政策抑制投机需求,投资购房占比从23%降至11%7 ; 保障房分流市场:深圳保障房价格比周边低40%5 1. 金融风险暴露 房企高杠杆危机:开发商依赖银行融资扩张(如恒大负债2.4万亿)7 ,房价下跌引发资金链断裂; 居民负 ...
迎峰度夏沿海煤炭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新华财经· 2025-07-16 11:51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走势 -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63元/吨 环比上涨1元/吨 创近两个月新高 [1][2] - 沿海煤炭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主要受夏季耗煤高峰特征显现和煤炭采购增加支撑 [1] - 供需结构性失衡为价格上涨提供持续性支撑 个别港口已出现船等货现象 [1] 需求端分析 -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 入夏以来我国电力负荷两次创历史新高 10个省级电网负荷22次创新高 [1] - 沿海电厂煤炭日耗连续13天运行高于200万吨以上 电煤消费增加带动采购需求持续释放 [1] - 迎峰度夏消费和采购旺季特征显现 支撑市场情绪偏向乐观 [1] 供应端分析 - 煤炭主产地产销活动受安监 环保压力及局地降雨影响 区域煤矿货源紧俏 [1] - 主产地煤矿价格不断探涨 出现捂货惜售情况 环渤海港口到港量震荡减少 [1] - 供应受限及优质货源结构性短缺 支撑贸易商看涨情绪升温 [1] 后市展望 - 随着主产地煤矿恢复正常生产 沿海供应将有序增加 [2] - 全国大范围降雨降温将减少电煤消耗 供需结构性问题有望缓解 [2] - 沿海市场或将进入僵持博弈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