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值升维
icon
搜索文档
欧洲家电江湖,中国市场的“老套路”不灵了?
钛媒体APP· 2025-09-06 01:33
中国家电行业欧洲市场拓展 - 中国家电行业正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尤其重视欧洲市场[1] - IFA 2025展会成为全球家电品牌竞技舞台 也是中国家电征战欧洲的缩影[1] 欧洲家电市场特征 - 欧洲家电市场历史悠久 拥有众多一线品牌 市场进入难度较高[3] - 西欧地区家电零售额占比达20% 2018-2024年东欧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5.52%[4] - 欧洲包含40多个国家 渠道和消费者习惯差异大 市场复杂度高于国内[4] 中国市场进入策略转变 - 低价策略在欧洲市场失效 欧洲消费者更注重高品质和创新差异化[6] - 直接照搬国内产品会导致水土不服 需要深度本地化运营[8] - 成功企业通过高端创牌和本地化创新获得市场认可[8] 海尔智家成功案例 - 采用自主创牌和高端创牌差异化出海策略[3] - 冰箱价格指数达140(行业平均100) 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品牌第一[9] - X11系列洗衣机比欧洲A级能效标准节能70% 占据当地高端市场10%份额[9] - 在欧洲建立本地制造中心 通过体育赞助提升品牌知名度[11] 海外市场业绩表现 - 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增长11.7% 欧洲市场实现24.07%高增长[11] - 日本市场逆势增长7.17%(行业下降1.4%)[11] - 南亚 东南亚 中东非市场分别增长32.47% 18.29% 65.42%[11] 全球市场地位与创新 - 连续16年保持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12] - 智慧家庭hOn App欧洲注册用户超1000万 全球注册用户突破2000万[12] - 吸引全球可持续发展平台AWorld加入生态体系[12]
李善友:为什么是乔布斯?
36氪· 2025-08-28 12:22
核心观点 - 企业需通过价值升维实现破界创新 避免在巨头主导的维度内竞争[3][7][8] - 建模是关键方法 需识别要素背后的维度并通过维度相乘实现升维[4][10][14] - 乔布斯是典型代表 其通过软硬一体化、人机合一、科技人文结合等二维模型实现创新[17][19][21] 建模方法论 - 要素是基本组成部分 维度是要素运行的先验规定性[5] - 要素相加属于一维创新 维度相乘属于二维创新[10] - 需从经验层面上升到逻辑层面才能识别维度[5][23] 价值升维实践 - 在前人建立的X轴价值基础上增加新Y轴维度[14][16] - 乔布斯案例:将硬件与软件维度结合形成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17] - 乔布斯案例:在计算机维度上增加人的维度创造个人计算机[19] - 乔布斯案例:将科技与人文维度结合形成独特产品理念[21] 模型验证标准 - 逻辑三洽是判断模型有效性的标准:自洽/它洽/续洽[24][25][26][27] - 人类逻辑模型进步三阶段:逻辑自洽→逻辑失洽→逻辑变革[28][29][30] 行业应用启示 - 中国制造业需从白牌维度升级到品牌维度 关注用户情感需求[21][23] - 品牌建设核心是触及用户真实需求而非单纯产品性能[23] - 创新需关注人文精神与用户共鸣而非单纯技术创新[21][23]
李善友:为什么是乔布斯?
混沌学园· 2025-08-28 11:58
核心观点 - 企业必须通过价值升维和二维建模来定义独特价值 避免在巨头主导的维度内竞争 实现破界创新 [3][11][23] - 乔布斯是价值升维的典范 通过软硬一体、人物合一、科技人文结合等二维模型重新定义行业 [25][29][31] - 建模需从经验层上升到逻辑层 通过维度相乘(非要素相加)实现业务升维 并持续通过逻辑三洽验证模型有效性 [9][14][41] 价值定义与建模 - 企业需回答"创造的独一无二价值是什么" 否则即使短期盈利也难以持续 [1][7] - 建模依赖要素(事物基本组成部分)和维度(要素运行的先验规定性如X/Y轴) [9] - 要素只能相加 维度可以相乘 二维模型(X轴×Y轴)可实现大创新 如马车相加无法得到火车 [14][15] - 需为自身业务建模 否则将活在他人定义的维度中丧失自由度 [11][12] 升维方法论 - 升维是在行业现有价值维度(X轴)上增加新维度(Y轴)形成二维结构 非全盘否定旧价值 [23] - 案例:乔布斯在硬件(IBM)和软件(微软)之外构建"软硬一体化"模型 [25] - 案例:在计算机(computer)基础上增加人(person)维度 创造个人电脑(PC)并坚持"人物合一" [29] - 案例:将技术(皮克斯软件硬件)与人文(故事)结合 提出"科技与人文十字路口"理念 [31] - 升维需聚焦关键点:找到行业现有价值维度 并增加一个新维度 一次升维已属重大突破 [27] 模型验证与演进 - 模型有效性通过逻辑三洽判断:自洽(模型内部一致)、它洽(与其他模型无矛盾)、续洽(能容纳新信息) [41][42][43][44] - 人类逻辑模型进步三阶段:逻辑自洽(整顿现有信息)→逻辑失洽(新信息导致旧模型失效)→逻辑变革(建立新模型) [45][48][50] - 建模需在逻辑层而非经验层进行 看不见的维度决定可见要素 [9][39] 行业应用启示 - 中国制造业可基于供应链优势(X轴)增加品牌化(Y轴)维度 通过打动人心实现价值升维 [33] - 品牌需触及用户真实需求(touch真用户) 实现心灵共振而非仅刺激多巴胺 [33] - 英伟达通过软硬结合二维模型构建壁垒 使AMD难以竞争 [26]
如何升维思考?丨善友教授周六新课
混沌学园· 2025-08-22 11:58
核心观点 - 企业必须通过逻辑模型变革和维度创新来定义独特价值并实现长期增长 而非依赖短期红利或行业经验 [2][3][4] - 跨行业交流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维度 打破行业固有思维模式 推动价值创造的根本性变革 [4] - 价值升维和破界创新是企业摆脱低层次竞争、穿越周期的核心方法 需在旧价值基础上加入新维度重构业务基因 [4][8] 二维建模与价值定义 - 企业需明确其创造的独一无二价值 这是长期运营的根本基础 无法定义独特价值的企业即使短期盈利也难以持续 [2] - 思维层次需从经验层提升至逻辑层 看见维度而非仅关注要素 维度决定要素的呈现方式 [2][3] - 业务独特基因的提炼依赖于对价值创造本质的洞察 这是定义业务差异化的起点 [8] 逻辑模型变革与创新 - 人类进步依赖于逻辑模型的层层打破 认知深化会导致模型出现漏洞 需通过破界实现创新而非管理优化 [3] - 科学革命通过范式打破而非继承实现 只有打破旧范式才能看见新世界 这适用于企业创新逻辑 [3] - 认知革命唯一途径是逻辑模型变革 而逻辑模型变革依赖于逻辑奇点的下移 这是根本性创新的机制 [3] 价值升维与维度突破 - 价值升维是在前人价值基础上加入新维度 实现旧价值新组合 从而改变企业基因和增长空间 [4] - 企业需从解决具体问题转向构建新维度模型 使原有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层次 [3] - 通过增加新维度让业务从一维内卷走向二维破局 不断进入更大市场空间实现降维打击 [8] 跨行业交流与破界创新 - 跨行业交流重要性在于打破行业视野局限 其他行业的平常实践可能为本行业带来非比寻常的新维度 [4] - 破界创新需要打破困住企业价值成长的隐性天花板 在困局中找到增长和创新新可能 [8] - 跳出行业与业务惯性有助于聚焦难而正确的战略选择 避免被短期利益和风口带偏方向 [8]
高手如何摆脱低层次的卷?
混沌学园· 2025-08-21 11:58
核心观点 - 企业必须通过逻辑模型变革和价值升维来定义独特价值并实现长期增长 而非依赖短期红利或行业经验[2][3][4] - 跨行业交流能够引入新维度 打破行业固有认知局限 为企业提供破局创新的关键视角[4] - 真正的创新在于打破旧范式并建立新逻辑模型 而非在原有维度进行微优化[3][4] 二维建模与价值定义 - 企业需明确其创造的独一无二价值 否则短期盈利难以持续[2] - 思维需从经验层提升至逻辑层 看见维度而非仅关注要素[2] - 业务独特基因的洞察是价值创造的本质基础[8] 价值升维与破局路径 - 通过旧价值与新维度组合实现价值升维 改变企业基因和增长空间[4] - 从一维内卷转向二维破局 进入更大市场空间[8] - 科技需与人文结合才能产生真正变革 单一技术维度存在局限[2] 逻辑模型与创新机制 - 人类进步依赖逻辑模型打破重建 创新基调是破而非立[3] - 逻辑模型变革是大创新 经验信息增加仅是微创新[3] - 科学革命通过范式打破实现 而非渐进逼近真理[3] 认知变革与维度突破 - 认知革命唯一途径是逻辑模型变革 逻辑奇点下移是关键方法[3] - 看不见的维度和结构决定可见要素 维度突破优于要素优化[3] - 创业是修行过程 需在更高维度建立新模型使原问题无关紧要[3] 跨行业交流价值 - 跨行业交流能发现本行业不可见的新维度 将其他行业平常实践转化为本行业突破性创新[4] - 行业内部经验局限性强 外部视角可提供战略突破机会[4] 长期价值构建 - 聚焦难而正确的战略选择 避免被短期利益和风口带偏[8] - 在前人价值基础之上加入新维度 实现持续降维打击能力[4][8]
江南春:都2025年了,品牌到底该怎么做?
36氪· 2025-06-30 04:17
品牌建设的核心策略 - 面对价格战和流量争夺的挑战,企业需在短期业绩与长期品牌建设间找到平衡,通过创新和精准定位实现长期增长[1] - 价格竞争无出路,企业应通过价值升维提升竞争力,包括品质服务升维、服务价值提升和痛点升维[2][4][5] - 品牌建设的核心是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首选,需开创新品类或特性并通过中心化媒体饱和攻击形成条件反射[6][7] 价值升维的具体方法 - 品质服务升维:白象方便面通过提升质价比(5元售价+老母鸡高汤)实现市场规模从几亿增长至几十亿[2] - 服务价值提升:天猫VIP88用户年均消费5.7万元,2024年用户数从几百万增至4300万,贡献头部品牌50%销量[4] - 痛点升维:泰兰尼斯童鞋(598-1598元)解决学步痛点,名创优品通过IP价值提升均价[4] 品牌护城河的构建 - 品牌需经历规模跃迁、心智固化和资本固化三次跃迁,如喜之郎果冻通过品牌认知建立护城河[7] - 耐克案例显示过度依赖效果广告导致品牌认知淡化,长期增长未达预期[7] - 中国市场面临人口红利消失、线下流量减半等挑战,品牌需赢得消费者心智而非依赖被动推送[8][10] 营销的挑战与破局 - 三大挑战:流量满但品牌弱、内容碎片化、触点过多但关注不足[12][13][14] - 破局三要素:要流量更要留心(品牌自带流量)、要种草更要种树(核心价值深入人心)、要触达更要触动(情感联结)[15] - 长期成功的品牌70%销售来自消费者主动指名购买,仅20%-30%来自短期流量转化[17] 行业标杆案例 - 波司登通过品牌重塑实现营收从六七十亿增至232亿(2024年),净利润30亿[11] - 雪花啤酒高端化战略推动利润从2018年7.99亿增至去年53亿[11] - 格力空调通过"好空调,格力造"的核心技术形象实现渠道变革中的品牌一致性[19] 未来营销建议 - 价值升维:敢于向上突围避免低端竞争[19] - 品牌一致性:渠道变化中保持核心形象如一(如格力案例)[19] - 传播策略:碎片化时代仍需中心化媒体建立社会共识(0-1阶段后)[19]
中国白酒转身,可以向日威学些什么?
虎嗅· 2025-06-26 09:29
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升级是不可逆转的长期趋势,穿透经济周期波动[3][4] - 60、70后消费以实用主义为主,80、90后开始注重品牌文化内涵和个性表达,Z世代更关注社交属性、可持续性和情绪价值[5] - 消费升级以马斯洛金字塔形式演进,从温饱需求逐步向安全、社交、自我实现需求升级[6] - 智能手机从通讯工具发展为衍生出移动支付、在线教育等万亿级市场的平台[7] 消费价值认知升级 - 从"拥有"到"体验"跃迁,年轻世代更愿为无形体验付费[8] - 从"功能"到"情感"深化,设计美学、品牌故事和情绪慰藉成为重要溢价来源[8] - 从"悦己"到"利他"升华,Z世代关注消费行为的社会影响[8] - 从"大众"到"圈层"精准,互联网催生基于兴趣的圈层消费[8] 日本威士忌转型经验 - 消费场景重构:从宴席应酬转向生活仪式,如三得利推出"角瓶Highball"融入日常餐饮场景[13][14] - 产品价值升维:从酒精饮料升华为承载日式美学的"液体艺术品",如山崎12年雪莉桶[15] - 文化叙事赋能:构建独特品牌叙事体系,强调日本风土和匠人精神,获得国际奖项认可[16] - 转型本质是把握消费主权向精神维度迁移的脉搏,实现从"物"到"心"的价值升维[17] 中国白酒行业启示 -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核心消费群体塌陷:少子高龄化、年轻人逃离酒杯、劳动力人口萎缩[20][21][22] - 消费习惯迁移: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增长、居家消费和"一人饮"兴起、健康意识觉醒[23][24][25] - 传统消费场景萎缩,商务宴请等场景减少[26] -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多元区域文化,为创新提供广阔空间[27][28] - 白酒行业需从"面子消费"转向"滋养心灵",借鉴日本威士忌转型经验[29][30][31] 行业转型方向 - 需突破产品功能化框架,融合地域文化基因和现代审美[17] - 深耕品质、拥抱独特文化价值、重塑消费体验的企业最可能成功转型[32] - 日本威士忌转型路线为中国白酒提供观察窗口,两者面临相似的社会代际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