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周期

搜索文档
付鹏最新演讲:现在对黄金的共识,是对极端情况的一种表达
凤凰网财经· 2025-09-26 13:31
黄金共识与价值体系演变 - 当前市场对黄金的持续追捧反映全球对潜在极端风险的集体担忧及传统信用体系松动 [3][4] - 黄金成为全球价值共识主要于二战后确立 但价值载体随历史演变 从贝壳 青铜器到金银均曾扮演角色 [4][6] - 中国央行及民间持续购入黄金并减持美债 体现对美元信用体系的不信任投票 新秩序重构已开启 [4] 代际价值差异与消费趋势 - 价值共识随代际更迭变化 年轻一代对传统价值载体如红木家具认同度低 而潮流玩具等新品类受青睐 [5][11] - 人口年龄结构驱动消费与投资方向 中老年相关消费品下行 年轻一代偏好领域如潮流玩具及奶茶呈增长趋势 [10][11] - 财富传承与人口周期直接关联资本支出 如年轻一代继承房产后翻新意愿显著高于老年群体 [10][11] 人工智能技术演进与产业影响 - AI技术路径自2022年底至2023年初因ChatGPT应用端出现而明确 标志全球正式进入AI时代 [7][8] - 英伟达等上游算力企业从估值驱动转向收入驱动 2023年后大规模销售收入确认基础设施需求真实性 [8][9] - 投资焦点从上游算力转向下游垂直应用 市场共识已形成且AI成为不可逆转的确定性趋势 [8][9] AI发展阶段与就业替代效应 - 当前AI处于工具阶段 人与AI相互训练协同共生 尚未实现完全自主生产 [9] - 技术下一阶段为AI自主生产及自我维修 将导致就业替代 如机械臂全流程生产替代流水线工人 [10] - 替代效应已显现于编辑 作者及程序员等行业 AI学习速度非线性增长 实际变革可能较预期更快 [10] 人口结构与宏观经济周期 - 个体消费意愿与资本支出能力高度关联年龄阶段 年轻群体驱动新消费趋势而老年群体需求收缩 [10][11] - 全球秩序存在周期性循环 从二战后的融合包容转向2012-2013年保守主义 极端保守可能引发战争 [12] - 战后人口呈现早生早婚特点 与现代生育意愿下降形成对比 人口周期渗透投资 消费及房地产等多领域 [12][13]
付鹏:历史是一个“周期”,人口因素是重要的周期一部分
凤凰网财经· 2025-09-26 05:34
著名经济学家付鹏(左一) 针对全球格局的周期性变化,著名经济学家付鹏在论坛对话环节表示,世界正处在一个重大改变阶段,这实际上是宏观大周期的一个关键节点。他认为,全 球秩序自二战后建立,经历了从融合包容到保守主义的循环,而极端保守主义最终可能导向战争。 "我们全世界这套秩序的建立,应该说以二战战争作为起点,进入到80年代的发展成全球化的融合、包容,但是你也知道融合和包容中间照样会出现失 衡。"付鹏指出,到2012年、2013年,各国内部矛盾的计划使得各国都选择了保守主义,"当然极端的保守主义就又回到战争了,因为战争本质上就是极端的 保守"。 他表示,这种循环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历史很有意思,它就是这样一个Circle(圆圈),打完了可能又好了,又包容了,又融合了,一轮新周期就 来了。"付鹏认为,这个最大的周期会影响下面的小周期,其中包括人口周期。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3-24日,由凤凰卫视、凤凰网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格局·新路径"为主题,汇聚全球政商学界精 英,共同洞察变局脉络、探寻发展新机。 他进一步分析,战争后的人口有一个特点:"波峰比较近,就是早生早婚早孕, ...
A股市场策略分析框架探讨
2025-09-07 16:19
**A股市场策略分析框架与行业研究关键要点** **一 分析框架与模型** * 威尔克模型通过估值 盈利 周期 宏观政策 海外环境和流动性六个维度综合评估市场表现 宏观政策和海外环境主要影响估值和基本面[1] * 宏观流动性关注量 M1 M2 信贷社融 和价 无风险收益率 宽松货币政策和利率下降支持A股市场 M1增速和新增社融增速对股市走势有重要影响[3][20] * 市场预期是影响资产价格的重要因素 通过广泛沟通了解市场一致预期以准确判断后市[4][6] * 中金公司策略组培训框架分为市场研判 行业配置和主题研究三部分 行业配置模型自2013年底建立并运行至今[2] **二 市场趋势与判断** * 2024年9月A股市场见底的主要判断依据是换手率指标达到历史极端位置 日成交量最低降至4700-4800亿 而2025年日成交量在1.7万亿至1.8万亿左右[22] * 2025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强势的原因是指数突破关键成本线 处于赚钱效应较好时期 且市场结束了连续四年的基本面下滑 盈利层面对市场有支撑作用[23] * 2025年市场盈利预期从1%上调至3.5% 需结合政策环境和工业生产数据进行模型分析[1][15] * 外资流入规模相对较低 但北向资金每年均为净流入 外资在中国资本市场仍有很大成长空间[17] **三 行业与企业研究** * 企业生命周期分为萌芽期 扩张期 高成长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 各阶段适用不同估值方法 PS PEG PE和PB[1][10] * 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多处于扩张或高成长期 建议使用PS或PEG指标进行估值 而不是统一用PE指标[11] * 行业配置框架基于GICS四级行业分类 每月从宏观 盈利 行业估值 技术等维度打分形成超配或低配建议 自2013年以来超配行业明显跑赢沪深300[3][27] *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包括传统企业整合以及自动化 智能化 数字化等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显著增强[18] **四 宏观与政策影响** * 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增速和CPI修复程度影响市场及行业配置 若预期下半年物价修复 可能需调整泛消费领域配置[1][12] * 当前货币政策宽松的边际影响减弱 财政政策受到更多关注 若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将对资产价格产生正向支持[14] * 人口周期作为长期维度对中国经济有显著影响 人口增长放缓对收入端带来压力 间接导致A股市场表现平淡[7] * 房地产虽然与经济关联性下降 但仍是影响后续经济及市场盈利的重要变量 需单独跟踪[13] **五 资金与流动性** * A股资金供给可分为三类 大股东及产业资本 高净值个人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 通过跟踪这些领域可有效评估资金面变化[21] * 2024年9月A股见底时 M1同比增长也在同期见底 新增加社融增速从负转正 表明宏观流动性变化对股市具有重要影响[20] * 上市公司利润率出现拐点 ROE在连续14个季度下降后于2023年四季度转平 对市场有一定支撑作用[24] **六 其他重要因素** * 居民资产配置在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后 非金融资产新增占比可能下降 金融资产占比上升 固收和储蓄占比增加 此趋势为中长期影响因素[1][8] * 供给出清通常在物价较低环境下讨论 若行业供给出清情况良好 其未来跑赢大盘概率较大[25] * 大小盘股票研究中 小盘股相对占优与宏观经济预期有关 大盘股与经济关联性较强 小盘科技创新企业与经济关联性相对较弱[26] * 主题研究关注当前热点 如反内卷问题 通过模式分析这些主题是否值得深入探讨[28]
当人口高峰遇见消费高峰:消费格局如何演变?
东吴证券· 2025-05-19 08:35
消费年龄特征 - 2010 - 2022年中国居民消费年龄结构呈倒U型,30 - 40岁为消费高峰,因大宗消费多发生在此阶段,且25 - 45岁为收入高峰[1][7][8][12] - 消费支出倒U型,消费倾向U型,30 - 40岁消费倾向低但收入高,消费支出高;老年人相反[1][15] 各年龄段消费情况 - 2022年20 - 39岁人口占总人口26.7%,占总消费29.1%,是消费最多群体,但未来40 - 59岁或成消费主体[1][20][22] - 2010 - 2018年20 - 39岁人口贡献30.3%消费增长,2018 - 2022年贡献44%左右消费增速降幅,主要因20 - 30岁人口消费下降[1][24][25] 消费结构分类 - 衣着、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和服务消费随年龄增长呈倒U型,20 - 39岁达消费高点[1][36] - 文教娱乐支出呈双峰型,15 - 19岁、40 - 44岁为高峰;居住支出20 - 24岁上升,25 - 29岁达顶点[1][38] - 食品和医疗保健支出在人生后半段较高,食品“两头高、中间低”,医疗保健大致呈U型[1][41] 消费趋势变化 - 过去收入和消费“驼峰”左移,最高收入年龄从1980年代55岁降至2022年25 - 29岁,消费高峰从2010年40 - 50岁移至2022年25 - 29岁[1][48] - 未来最高收入年龄可能右移,消费“驼峰”随之右移,40 - 54岁或成消费支出最高年龄段[1][54][56] 人口与消费关系 - 2025 - 2035年若消费高峰右移与人口高峰重叠,消费总量增速或高于2020 - 2025年,2025 - 2030年40 - 49岁人口比重将从13.8%提至15.9%[1][58] - 人口结构变化使食品、医疗等老年消费占比或上升,部分消费品类在增量人口窗口期表现或更好,消费主体将从40岁以下变为40岁以上[1][70][74] 风险提示 - 数据相对滞后,CFPS调查数据仅更新到2022年,可能不能代表常态消费情况[1][80] - 数据由CFPS调查经计量模型计算得到,细节有误差,样本不能代表整体[1][80] - 报告聚焦人口对消费影响,社会经济等环境变化可能使推导结论产生偏差[1][80]
为什么我长期看好股市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09 13:32
市场表现 - A股和港股逆市翻红,表现超出预期,在全球市场大跌背景下强势上涨 [1] - A股80%以上个股上涨,港股70%以上个股上涨,跌停个股数量快速回落至13只,市场流动性危机解除 [2] - 中证2000开盘跌超7%,但1小时内拉红,国家队未介入小盘股,主要标的仍集中在中证1000 [4] 市场反弹与救市策略 - 市场自发反弹力量强劲,国家队救市策略成功,仅需少量托底即可撬动杠杆资金 [6] - 宽基ETF单日净流入突破1110亿,创历史新高,其中宽基ETF净买入超1000亿 [8] - 南向港股通单日净买入355亿,首次突破300亿,国家队持仓ETF规模达1.04万亿,单日加仓约10% [8] 长期趋势与资金配置 - 人口周期下行导致地产需求下降,资本市场将成为居民财富新蓄水池,股市定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13] - 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吸引力显著,如中海油股息率9%、中移动股息率近10% [18] - 保险、券商等机构在政策松绑下增配权益资产,如互换便利提供2%低成本资金、偿二代延期提高权益比例上限 [20] 行业与板块分析 - 军工板块领涨,国防军工ETF大涨5.6%,修复率达88%,受益于关税脱敏和逆周期调节 [26][28] - 中证红利和上证指数修复率超40%,恒生指数、中证2000、创业板修复率垫底 [32] - 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完全修复,汽车、纺织、电力设备、有色等修复率最低 [33][36] 政策与市场联动 - 救市政策落地周期大幅缩短,地方政府首次组织上市公司支持资本市场,形成全国一盘棋 [16] - 股市涨跌通过自媒体传播影响社会预期,维稳优先级达到历史新高 [15] - 亚洲价值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周边工作会议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新体系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