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

搜索文档
土地上“长出来的礼物”(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3 22:11
农业发展 - 农业现代化通过自主育种、南繁北育提升瓜果优质品种和单产 [1] - 技术赋能和生态涵养使戈壁滩变为西瓜田 电商与冷链布局加速瓜果从地头到餐桌配送 [1] - 农业生产规模"大""小"并存 形态上跨界融合 与文旅、康养、电商结合赋予农业新活力 [2] 农业技术推广 - 菌草技术作为中国特有技术已推广到107个国家 被称为"幸福草" [2] - 中国农业技术为全球减贫作出贡献 从本土到世界展现延展性 [2][3] 工业与基建发展 - 中国从"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拥有完整工业体系 智能制造水平提升 [4] - 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港口群 实现"铁路梦" [4] - 新能源汽车技术从学习西方到引领"未来出行" 展现技术出海能力 [4] 国际合作与贡献 - 共建"一带一路"和提供全球荒漠化治理方案展现中国行动力 [4] - 中国农业技术为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作出贡献 成为全球发展的"确定性绿洲" [3][4]
壹佳科技果蔬保鲜技术获突破 以绿色包装创新助力农业现代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3 03:24
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菌涂层保鲜技术与环保石塑包装取得重要进展,为破解农业流通领域"白色污染"与果蔬损耗难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1] - 以天然无机粉体与高分子复合材料为基础,开发出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的石塑包装产品,生产过程无毒无害,支持100%物理回收循环利用 [1] - 集成生物基抗菌涂层技术使包装箱体实现三重功能创新:安全缓释植物源抑菌成分及乙烯裂解物质、优化箱内温湿度及气体环境、提升阻隔性能 [2] 性能优势 - 技术可使特定品类果蔬货架期延长30%-50%,显著降低流通环节损耗 [2] - 材料从原料到回收环节均符合国家"禁塑限塑"政策要求,为包装行业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替代方案 [1] - 保鲜技术突破直接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与附加值,有效解决"最先一公里"采后处理与"最后一公里"终端保鲜难题 [2] 行业影响 - 石塑包装的全链条低碳特性为包装行业落实"双碳"目标提供实践路径 [2] - 技术成为支撑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技术节点,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保障供应品质 [2] - 公司正与科研院所、大型农业基地、生鲜电商平台及物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技术迭代与标准化应用 [3] 发展战略 - 公司以"绿色包装与智慧保鲜集成服务商"为定位,持续探索环保材料与保鲜技术的融合创新 [3] - 未来将让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方案服务更广袤的农业产区与消费市场 [3]
稳产优供 扛牢首要担当
辽宁日报· 2025-07-23 00:58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 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1] -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1] 粮食生产 -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5386.3万亩,同比增加20余万亩,超出国家下达任务[2] - 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476万亩,创历史新高[2] - 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在30个产粮大县实施单产提升项目[2] - 组织3.3万个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应用高产技术,更新农机具2.6万台(套),其中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占比达40%[3] - 落实种粮普惠补贴84亿元[2] 设施农业与养殖业 - 全省新建改造新型日光温室和冷棚4.5万亩,同比增长10%[4] - 改造升级规模养殖场200个[4] - 依托4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项目开工建设,推广立体生态养殖[4] 特色产业与农产品加工 - 重点打造海参、草莓、樱桃等10个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个[6] - 获批建设国家级草莓特色产业集群和5个特色产业强镇[6] - 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6] - 农产品出口额159.3亿元,同比增长6.8%[6] 休闲农业与乡村建设 -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新增城乡环卫一体化县3个,覆盖率提升到60%[7] - 实施64类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年度总投资471.7亿元[7]
7月22日周二《新闻联播》要闻23条
快讯· 2025-07-22 12:08
7月22日周二《新闻联播》要闻23条 17、俄称在多地击落上百架乌无人机 乌称袭击俄导弹炮兵部队设施 俄媒称俄乌新一轮直接谈判将于24 日举行; 智通财经7月22日电,今天《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有: 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2、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农村公路条例》; 3、赵乐际会见马达加斯加参议长; 4、王沪宁会见马达加斯加参议长; 5、【"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我国残疾人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6、【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安徽无为:传承红色基因 绘就富民兴业新画卷; 7、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展现较强韧性和活力; 8、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9、十四届全国政协原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原副主任齐扎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10、多地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 11、上半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2.92万亿元; 12、1至6月全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亿人次; 13、2024年我国霾和沙尘天气继续减少; 14、《中国节约用水报告2024》发布; 15、EAST望远镜辅助监测系统在青海启动建设; 18、巴称加沙城附近难民营遭以军袭击 致14人死亡; 19、联合国警告称 ...
振兴乡村也要从城里找答案
经济日报· 2025-07-21 22:14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导向 - 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 1%提升至2024年的67%,城镇人口由7 2亿增至9 4亿,显示城乡结构加速转型[2] - 中央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强调需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1][4] - 政策要求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益,保障其城乡双向流动的灵活性[2] 城乡发展现存问题 - 城市面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肥胖病",乡村存在空心化、兼业化等"失血病"[2] - 部分地区出现耕地保护违规现象,工业化城镇化挤压农业空间,需执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3] - 错误城镇化实践导致强迫农民上楼、拆除农房等问题,政策强调尊重农民自主选择权[3] 城乡协同发展路径 - 城市需匹配资源环境承载力,保留农用地和生态用地,避免无序扩张[3] - 乡村建设需保持特色功能,避免同质化城市改造,重点改善原有村庄形态的生活条件[3] -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成为核心机制,需强化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衡布局[4] 城乡人文生态保护 - 城市发展需保护历史文脉与自然景观,乡村建设强调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3] - 政策提出"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原则,维护山水乡愁的城乡共同价值[3][4]
专家建言“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强化联通协同,提升产业韧性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2:58
农业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 - 2025年"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研讨会在新疆石河子召开,汇集全国4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名专家,聚焦农业政策对接、农产品贸易、粮油安全、科技合作等议题 [1] - 专家共识认为需以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农业国际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构建稳定、可持续、韧性强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1] - 中国已与多个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覆盖政策对接、技术推广、投资建设等多维度的农业合作机制,尤其在中亚地区形成集中合作布局 [1] 中亚地区农业合作 - 中亚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与中国在技术、装备、市场等方面存在显著互补性 [2] - 建议加快农业示范区建设、产加销一体化布局及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提升,打造稳定可控的产业协作平台 [2] - 推动中亚农业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强化区域产业协作 [2] 粮油安全保障 - 中国口粮保障有力,但食用植物油对外依赖度仍较高 [2] - 新疆作为西部粮仓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具备发展油料产业的区位与资源优势,花生产业基础良好、机械化潜力大、生态效益突出 [2] - 建议以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为抓手,打造国家级粮油安全保障基地,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 [2] 农业供应链韧性 - 全球农业供应链面临气候变化、贸易壁垒等多重压力,提升敏捷性和韧性成为共识 [2] - 建议以数字技术、智能系统为支撑,推动农业供应链从线性向网络型转变,构建灵活、高效、可追溯的供应体系 [2]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注重发挥小农组织功能,通过农地改革、农业协同机制、"一村一品"等制度安排支撑农业转型与农村活化 [3] - 日本经验为中国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有益启示 [3]
这张网,稳稳兜住粮食安全
人民日报· 2025-07-16 08:02
水利基础设施与粮食生产 - 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超10.8亿亩,灌排条件大幅改善,2024年耕地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 [1] - 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形成完善的蓄水、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网络体系 [1] - 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引水、供水、排水一体化调度,黄河水有效保障粮食生产 [1] 现代化灌区建设与改造 - 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工程为崇左市提供稳定水源,保障粮食和"双高"糖料蔗生产 [2] - 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完工后,年节水量2125万立方米,粮食产量将从164万吨提高到180万吨 [2]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沟渠整治,加快修复灾毁农田及灌排设施 [2] 节水技术与农业生产方式 - 推广水肥一体化设备,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推动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3] - 推广节水抗旱品种,新品种需水少且抗病虫害、品质优 [3]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全面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3] 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我国以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全世界近20%的人口 [3] - 推广旱作农业、雨养种植,实现水资源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3] - 坚持节水优先,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花溪科技20250521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花西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环境**:2024年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农机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农民收益降低,购买机器欲望低迷,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厂家内卷,产品价格受冲击[1][5] - **公司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驱动增长,扩展产品矩阵;加速海外扩展,重点布局印度及俄语系国家;降本增效,加强精细化管理;坚持高端化产品战略,推动制造装备智能化和管理数字化,深化内部管理模式[2][7] - **应对困难举措**:营销创新,聚焦关键区域和客户,主抓大项目落地;开辟辅助产品营销新渠道,鸽台销量和营业收入大幅增长[6] - **未来业绩增长点**:改进老产品,提高大方块和小方块可靠性;进行产品创新迭代,推出效率翻倍小方块和研制中性高密度方块机;加快全球化进程,提高海外销量,与苏迪企业合作[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花西科技先后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北京证券交易所首家农机上市公司,历时三年研发的大型高密度六道绳方捆打捆机填补国内空白[3] - 花西科技产品高端化铸就国内独有的打捆机系列产品,形成较为齐备的大中小型打捆机产品矩阵;装备智能化升级涵盖高精尖设备,拥有智能化程度最高且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的生产线[4]
【商界】潍坊银泉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青女士
搜狐财经· 2025-07-15 04:17
公司概况 - 潍坊银泉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以自主品牌"AGRI TRACKING"为核心,专注于20-300马力拖拉机及零配件的研发与制造 [4] - 公司总部位于潍坊,市场覆盖欧洲、大洋洲、非洲、美洲四大区域中心,产品出口至全球60多个国家 [4] - 年销售整机超3000台,出口额达2000万美元 [4] 技术实力 - 公司在传动、液压及智能控制系统方面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4] - 核心产品70-260马力拖拉机取得国家农机推广鉴定证书,可享受购机补贴 [7] - 全系产品采用自主研发技术,如"可快拆快换动力输出传动机构"和"同步器传动装置" [7] - 累计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及2项外观专利 [7] 服务体系 - 公司借助运行数据进行工况分析,预判设备维护需求 [5] - 提供多语种操作手册、全球配件速递及现场技术支援 [5] - 推出以旧换新和能效优化方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5] 市场战略 - 公司实施"1+5"全球化战略,包括德国技术协同、俄罗斯及中亚渠道深耕、南美市场定制化服务及东南亚本地化生产 [7] - 目标成为"小而精、小而强"的国际化领军企业 [7] 资质与荣誉 - 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欧盟E-MARK认证、OECD认证、EMC认证等国际认证 [7] - 获评"AAA级信用企业"、"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先进单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 [7] 发展理念 - 公司秉承"诚实守信、精益创新、质量第一、互惠共赢"的理念 [7] - 融合德日精密制造工艺,以技术迭代为核心驱动,持续优化产品性能与服务网络 [7] - 发展方向为"打造智能互联机器,让生活跃向未来" [5]
金融业要尽快补上助力种业振兴短板
证券日报· 2025-07-13 15:44
行业重要性 - 种业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 [1] - 种业振兴被国家高度重视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行业特点与挑战 - 种业发展具有周期长、投入高、不确定性大的特点 [1] - 创新型种业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1] 金融支持现状 - 金融行业通过多种创新形式为种业振兴提供资源配置支持 [1] - 金融支持已覆盖种业产业链各环节 包括基础研发、品种选育、保险保障和市场推广 [1] - 银行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解决企业研发投入大的问题 [1] - 保险机构设计专门育种风险保障方案 应对育种周期长的风险 [1] - 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金融支持 满足扩繁和销售环节资金需求 [1] 金融支持效果 - 全链条金融支持打破种业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1] - 金融助力使企业更专注于核心技术突破和优良品种培育 [1] - 金融支持提升我国种业整体竞争力 为粮食安全构筑防线 [1] 现存短板 - 现有金融产品不足以满足种业企业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2] - 金融机构缺乏既懂金融又懂种业的专业人才 [2] - 对种业项目科技含量和研发潜力的评估能力不足 [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2] - 金融与种业深度融合将持续推动农业芯片发展 [2] - 金融支持将在农业现代化转型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2] - 金融活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