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重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体重管理门诊重磅上线!两大部门联合发文推动门诊规范设立与运行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12:00
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设置 - 鼓励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在2025年6月底前实现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 [5] - 门诊需整合儿科、内分泌、营养、心理等多科室资源,并科学安排接诊频次 [5] - 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可建设肥胖防治中心,提供住院体重管理服务 [5] 体重管理服务模式优化 - 建立预约诊疗和转诊机制,针对体重异常人群提供营养、运动、心理等分类服务 [6] - 为重点人群(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设计个性化管理方案 [6] - 推动多学科联合干预,建立诊疗协作网络并优化基层转诊流程 [6] 服务质量提升措施 -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并完善操作规范 [7] - 依据指南开展科学干预,规范药物使用和治疗方式选择 [7] - 利用互联网、AI等技术提升数字化随访和监测能力 [7] 政策支持与保障 - 各地需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健全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以激励医务人员 [8] - 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省级部门需定期调度建设进展 [8] - 国家卫健委将开展全国性工作指导以确保政策落实 [8] 行业背景数据 - 全球肥胖人群规模近9亿人 [11]
“三减三健”聚焦体重管理!慢性病防控宣传专栏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08:39
国家战略与行动背景 - 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 重点推进科学体重管理攻坚战 [1][4] - 体重管理被定位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核心抓手 同时服务于国家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 [5] - 行动目标包括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构建慢性病防控支点 推动健康中国核心工程建设 [5] 体重失衡的健康风险 - 超重与肥胖直接关联五大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 代谢疾病(2型糖尿病) 癌症风险(结直肠癌/乳腺癌) 骨骼问题(骨关节炎) 睡眠障碍(呼吸暂停综合征) [7] - 体重不足导致三重危害:营养性机能衰退 免疫力下降 骨骼及内分泌系统损伤 [7] - 腰围每增加1cm糖尿病风险上升5% 男性腰围超85cm/女性超80cm即进入内脏脂肪危险区 [7][9] 健康体重评估标准 - 采用BMI+腰围双指标体系:BMI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²(m²) 中国成人标准划分为不足(<18.5) 健康(18.5-24) 超标(24-28) 肥胖(≥28) [8] - 腰围作为内脏脂肪核心指标 男性/女性分别需控制在85cm/80cm以内 [9] 科学管理方法论 饮食策略 - 执行"健康一二一"理念: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 每周达25种 建立复合碳水+优质蛋白+丰富蔬果的膳食结构 [12][14] - 保持三餐规律 避免暴饮暴食破坏代谢平衡 [14] 运动方案 - 有氧运动需达每周150分钟(5天×30分钟) 结合每日6000步基础活动量 [16] - 强调抗阻训练重要性 每周至少3次力量练习 老年人需加强平衡训练 [16] 特殊人群管理 - 超重群体应采用渐进式减重(每周0.5-1kg) 同步优化脂肪供能比例 [16] - 儿童青少年需通过饮食调整+行为引导+运动增强的综合方案 避免极端节食 [18]
协和重磅启动健康减重新模式: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体重管理门诊开业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8 10:27
国家政策与行业动态 - 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医疗卫生机构要设立体重管理门诊,由专业医生提供科学指导 [4] - 协和医院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活动,设立体重管理联合门诊,推动从治疗转向健康管理的理念转变 [6] 协和医院体重管理门诊模式 - 联合门诊由临床营养科、内分泌科和中医科三科医生联合出诊,实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全覆盖 [6] - 采用多维度评估分析患者健康状况和肥胖成因,提供营养干预、运动处方、行为调整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个体化方案 [8] - 已帮助47位疑难重度肥胖患者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重获新生 [16] 典型案例分析 - 200多斤的陈女士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通过中药、针灸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方案改善健康 [10] - BMI仅20的小张因胰岛素抵抗和多囊卵巢综合征获得多学科定制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12] - BMI接近50的小王通过疑难重度肥胖症MDT会诊,结合生活方式、药物和手术干预分阶段减重 [14] 行业技术与研究进展 - 协和医院自2000年起开展减重药物研究,2003年成立肥胖诊疗中心,2019年推进"肥胖症多学科诊疗能力建设" [16] - 黎明教授团队建立中国儿童肥胖精准管理新模式,获202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6] - 《柳叶刀》发布4类减重方式和5大体重管理要点,全球近9亿人面临肥胖问题 [23] 行业规范与专家建议 - 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是减重基础 [18] - 专家提醒避免短期暴瘦、药物滥用和不良环境影响,注重长期管理和科学引导 [20]
2025食品行业的理性回归:健康不再是标签,而是产品基因
36氪· 2025-07-07 09:24
药食同源 - 药食同源市场规模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2万亿元,相关注册企业达2900余家,2024年新增400余家[4] - 传统药企、保健品企业和食品企业纷纷加码,产品创新涵盖乳制品、休闲食品、调味品等多个品类,如伊利联合同仁堂推出纾糖奶粉、盼盼推出雪梨枇杷露等[4] - 配方升级聚焦祛湿消肿、控糖、睡眠健康等功能,如玉米须+薏苡仁饮品、桑叶提取物控糖产品、酸枣仁助眠食品[5] - 行业面临法规限制,产品不能做功能宣传,需平衡功效与口感,未来需挖掘106种药食同源物质的创新潜力[6] 超级食品 - 全球超级食品市场规模2025年达2016.3亿美元(约14689亿元人民币),2030年预计3282.8亿美元(约23915亿元人民币)[9] - 国内趋势强劲,天猫618超级食品同比增长246%,巴西莓粉增60%,羽衣甘蓝粉增110%,奇亚籽增120%[10] - 产品覆盖果蔬汁、酸奶、零食等,主打高营养密度和健康功效,如甜菜根降压、姜黄抗炎、奇亚籽富含欧米伽-3[10] - 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和"智商税"质疑,品牌需强化供应链和场景创新[11][12] 体重管理 - 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超50%,政策推动下2025年体重管理市场规模预计3260亿元,功能性食品占比42%[15] - 产品从单一减重转向抑制食欲、增肌等多功能,成分应用包括天然代糖、益生菌、超级食物等[16][17] - 品牌如ffit8、元气森林、盼盼等推出低卡、高饱腹产品,线上线下渠道全面渗透[17] 零添加政策 - 新国标禁止"零添加"等误导性标签,强调食品添加剂合规使用不影响健康[20][21] - 企业需转向科学配方和透明标识,如通过APP推送营养建议,加强消费者教育[22] 商标擦边营销 - 白象"多半系列"、千禾"0"酱油等商标擦边案例引发争议,涉嫌违反《商标法》第十条[24][25] - 此类营销短期吸引流量,长期损害品牌信誉,需监管部门加强审查[25] 认证风潮 - 85%中国消费者关注配料表,清洁标签认证可提升企业营收15%、利润11%、定价18%[28] - 认证乱象频发,部分"销量第一"称号仅基于有限数据或付费获取,削弱公信力[29][30] - 品牌应聚焦技术研发而非过度依赖认证,以实际质量赢得市场[30]
全民“瘦身”行动:三年体重攻坚,引领健康新潮流!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7 07:35
以下文章来源于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作者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 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实"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本账号发布权威资讯 有网友爆料……为应对我国日益突出的肥胖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推出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现将该行动方 案的相关政策文件及数据支撑内容整理如下: ▍文件发布 发布时间:2024年6月 ▍行动目标 自2024年起,计划用约三年时间,全面打造体重管理支持环境,显著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与能力,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力求实现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新格局,让部分人群的体重异常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具体数据与措施 1. 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 • 《2025世界肥胖地图》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将有41%的成年人属于高BMI(身体质量指数)人群,9%的成年人将达到肥胖标准。 发布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等16个相关部门 文件标题:《"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 •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 ...
胖,真能引发百病?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攻坚行动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6 07:11
国家政策与行动 - 国家卫健委联合16个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计划自2024年起用三年时间推动全国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建设[5] - 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宣布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全面推广健康生活理念[3] - 目标包括显著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形成全民参与局面,改善体重异常问题[5] 肥胖现状与定义 - 中国肥胖人口总数已位居全球首位[11] - 中国成年人超重率34.3%,肥胖率16.4%,6-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19%,6岁以下儿童10.4%[11] - 预计2030年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可能达到65.3%[11] - 成年人BMI标准:18.5-24为正常,24-28为超重,28及以上为肥胖[7] - 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9] 肥胖健康风险 - 肥胖被列为全球健康第五大危险因素[12] - 预计2030年中国因超重/肥胖的医疗支出达4180亿元,占全国医疗总费用21.5%[12] - BMI超过35时死亡风险较普通人高30%-40%,肥胖使预期寿命减少6-7年[13] - 肥胖者40-50岁后高血压概率比正常人高50%[14] - BMI超过35者患糖尿病风险高达90%以上[15] - 肥胖增加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17] - 肥胖与多种癌症相关,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19] 科学减重方法 - 减重核心原理是"少吃多动",实现热量负平衡[21] - 科学减肥三原则:安全、有效和综合防控[22] - 合理使用GLP-1类药物有望遏制肥胖增长势头[22]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颠覆认知!低碳水饮食未必能减肥,错误选择或致体重反弹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5 09:51
低碳水饮食研究核心发现 - 哈佛大学研究颠覆传统认知,指出低碳水饮食减重效果取决于食物质量而非单纯碳水摄入量,高质量植物性低碳水饮食显著优于动物蛋白为主的传统模式 [5][7][12] - 研究覆盖12万余名受试者,24年追踪数据显示偏好红肉、加工食品的低碳水饮食者体重增长幅度甚至超过普通饮食人群 [5][7] - 高质量低碳水饮食定义为优先选择植物性蛋白(豆类、坚果、鱼类)、健康脂肪(橄榄油)和全谷类食物 [5][8][12] 饮食效果与体重相关性 - 植物性低碳水饮食对BMI 25-30超重人群效果最显著,能减缓体重增长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10][12] - 对肥胖人群(BMI>30)和正常体重人群(BMI<25)影响有限,凸显个性化饮食方案必要性 [10][12] - 研究局限性:数据依赖自我报告且样本以白人健康专业人士为主,结论普适性需进一步验证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研究推动营养科学从单纯计算宏量营养素转向评估食物质量,预计将重塑全球饮食指导标准 [8][12] - 个性化营养搭配成为趋势,未来研究需聚焦不同种族、职业群体及身体成分(内脏脂肪、肌肉量)的具体影响 [10][12] - 临床实践需结合代谢差异,避免盲目节食风险,强调专业指导的重要性 [12]
京东健康“医+检+诊+药”全链条服务助力科学减重
财经网· 2025-07-04 12:33
创新药物布局 - 公司引入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信尔美(玛仕度肽注射液),该药物通过双靶点作用机制实现体重与代谢指标双改善,并采用无痛感注射技术提升用户体验[2] - 公司与诺和诺德合作全网首发降糖版司美格鲁肽产品诺和泰(注射液)和诺和忻(口服片),其中诺和泰是GLP-1RA类重磅产品,诺和忻为全球首个口服GLP-1RA[3] - 创新药物通过京东APP可实现便捷预约线下医疗机构服务[2] 全链条服务体系 - 公司联合多方发起"科学体重管理生态共建倡议",构建"预防-诊疗-管理"全链条服务体系[4] - 京东互联网医院开设减重门诊,整合三甲医生及营养师团队提供个性化方案,已服务超1万用户且满意度达99%[4] - 推出"司美伴侣用药六联检"到家检测服务保障GLP-1类药物用药安全[4] 智能化技术应用 - 依托"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开发AI医生/药师/营养师等工具,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4] - AI工具可生成个性化饮食运动建议并实时监测调整减重进度[4] 供应链与服务优势 - 公司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创新药物、健康管理服务和AI技术构建全方位减重解决方案[1] - 凭借强大供应链优势持续深化减重领域布局,推动科学减重理念普及[5]
减重上升为“国策”:全民抗慢病的破局之战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4 10:19
肥胖症现状与认知误区 - 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成年肥胖症患者达1.82亿[3] - 公众普遍将肥胖归因于"缺乏自控力、不自律"(84%),仅60%认可基因、环境等客观因素[7] - 肥胖症被WHO认定为疾病(1997年),中国指南明确其为慢性代谢病(2021/2024版)[7] - 肥胖患者就医率仅11%,63%认为"体重不需要就医",14%认为"肥胖不是病"[9] 政策与医疗体系建设 - 国家卫健委要求2025年6月底实现三级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4] - 2024年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推动三年行动计划[11] - 广州暨大附一院推出"1+3+N"诊疗模式,4个月服务1600+患者[12][14] - 广东省将体重管理纳入2025年十大便民惠民举措,建设健康主题公园等设施[14] 诊疗模式与技术发展 - 肥胖诊疗进入3.0时代:从单科主导转向多学科一站式服务[14] - 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药可同时改善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16][18] - 中山医院建立线上管理系统实现院内外数据衔接[18] - 诺和诺德推出数字化患者服务平台"诺和关怀"提升治疗依从性[18] 社会协作与产业动态 - 视频平台成为77%受访者获取肥胖症信息的首要渠道[11] - 诺和诺德与腾讯健康、京东健康合作推进数字化肥胖防控体系[22] - 公司发起"健康城市"等公益项目提升公众健康素养[22] - 《柳叶刀》发布全球肥胖数据及4类减重方式[26]
信达生物减肥新药信尔美 在京东健康全网首发 创新技术实现无痛感注射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07:14
产品发布与渠道 - 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减重创新药物信尔美(玛仕度肽注射液)在京东健康全网首发 该药是全球首个获批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减重药物 [1] - 患者可通过京东APP搜索"信尔美" 通过京东全球找药平台在线联系线下医疗机构进行预约注射 [1] - 京东健康与信达生物合作推动信尔美全网首发 将充分发挥全渠道优势和医疗健康服务能力 [5] 产品特性与优势 - 玛仕度肽作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 其双靶作用机制相较GLP-1单靶药物能增加减重效果并降低内脏脂肪含量 [3] - 临床试验显示玛仕度肽4mg和6mg治疗32周和48周均展示出显著减重疗效 并能改善腰围、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 [3] - 玛仕度肽注射装置笔在便利性和安全性方面有较大提升 采用创新X切面技术实现无痛感注射 [4] 市场需求与潜力 - 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已达51.2% 预计2030年将达到70.5% [3] - 肥胖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风险 [3] - 中国脂肪肝人数已超过2亿 目前治疗药物仍为空白 玛仕度肽可有效改善脂肪肝 [4] 合作与发展前景 - 京东健康与信达生物强强联合将加速玛仕度肽的市场普及 [5] - 随着在脂肪肝、青少年肥胖等领域研究深入 玛仕度肽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5] - 此次合作将为我国科学减重事业贡献重要力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