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服务

搜索文档
潍坊市中医院入选全国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研究项目单位
齐鲁晚报网· 2025-09-19 02:44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医疗机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研究项目单位名单。经过层层遴选与严格评审,潍坊市中医院入选项目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设立医疗机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研究项目,旨在通过项目单位建设,完善医疗机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健全多 学科协作机制、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强化社会教育与患者管理,提炼总结科学、高效、可复制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形成 可供借鉴的典型经验和案例,推动医疗机构体重管理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带动区域内医疗机构体重管理工作共同发展。 潍坊市中医院体重管理中心简介 体重管理中心由内分泌科牵头,联合临床营养科、针灸推拿科、胃肠外科、康复科、心理科专家构成诊疗团队,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从评估到干预、从治疗 到巩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患者重塑健康体魄。 | 42 |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 --- | --- | | 43 |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 44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 45 | 江西省人民医院 | | 46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47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 ...
国家级认证!泰安市中心医院成功入选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研究项目单位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08:32
| 42 |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 --- | --- | | 43 |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 44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 45 | 江西省人民医院 | | 46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47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 48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 | 49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 50 | 泰安市中心医院 | | 51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2024年4月份,为了加强体重管理工作,泰安市中心医院成立全市首家医学减重中心,整合各院区减重门诊及成立一站式体重管理中心并建设成一个封闭 式减重强化训练营,这比国家卫健委联合16部门下发健康体重管理年文件还要提前两个月。1年来,减重中心就诊量达2000多人次,共为450余名减重患者 建立健康减重档案,减重强化训练营纳入110人,患者年龄分布在9-62岁之间。累计减重2400Kg,人均减重5.3Kg,体重下降5%以上的患者占87%,超10% 的患者占50.1%,内脏脂肪面积下降总数为2150cm ,体脂含量下降960.5Kg。 近日,国家卫健委医院管 ...
推动体重管理规范化建设 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2025-08-09 00:31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体重管理 - 泉州市卫健委提出将体重管理融入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局 强调预防为主方针 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1]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过体重综合管理项目提供专业化 个性化 一站式解决方案 并重塑多学科协作模式 [2] - 公立医院牵头开展体重管理具有医疗专业性强 多学科协作完善 费用合理等优势 有助于提升全民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5] 医保政策与慢病管理创新 - 泉州市医保局推进从"保疾病"向预防疾病 健康管理和长期护理延伸 开展慢病用药保障和疾病谱监测分析 [2] - 泉州市成立区域体重管理中心和协作单位 推动慢病管理与医保治理协同创新 促进"三医"联动 [12][13] 体重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策略 -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加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 监测评估及科研转化 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与技能 [3] - 国家卫健委研究所提出"全链管理 精准评估 多元干预 数智驱动"策略 构建六位一体医防融合健康体重管理体系 [3] - 医院需建立规范化流程和多学科协作机制 整合专科资源 提供全程连贯的健康管理服务 [4] 体重管理中心建设与学科发展 - 体重管理中心建设对促进专业学科发展 提高医院社会声誉具有显著作用 内分泌主导的松散型是目前主流形式 [4] - 潍坊市人民医院通过一站式多学科诊疗模式构建体重管理中心 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 [5] 行业交流与案例征集 - 启动"2025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健康体重管理创新案例"征集展示 旨在发掘和推广优秀实践经验 [7][8] - 多家医院专家围绕科学减重全流程管理 一站式多学科诊疗模式 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等议题展开探讨 [13]
沈阳实施五大专项行动遏制超重肥胖流行
辽宁日报· 2025-08-08 01:04
专项行动规划 - 沈阳市将在2026年底前通过五大专项行动遏制超重肥胖流行并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包括体重管理队伍能力提升 科普推广 支持性环境建设 肥胖干预诊疗服务及重点人群体重管理 [1] - 计划构建市-区-基层三级体重管理网络 建立12个部门联动机制 实现所有街道乡镇专业服务全覆盖 [1] - 推进11类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包括健康单位 健康学校 健康食堂 健康超市等 并建设15分钟健康生活圈 [1] 医疗服务体系 - 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设立体重管理门诊 建立联合诊疗机制 针对不同肥胖程度人群实施个性化干预 [2] - 为0-6岁儿童建立健康档案 将体重管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 培养学生科学饮食和运动习惯 [2] -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群提供体重测量 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服务 [2] 科普与推广机制 - 开展科普宣教六进行动 实现科普内容一次创作全网传播 [2] - 推广三减食品和健康工具 普及健康饮食模式 [1] - 组织万步有约等活动促进群众运动便利性 [1]
首个“体检筛查、多学科诊治、全程管理”的体重管理中心成立,上海长征医院打造肥胖及慢性病防控新标杆
江南时报· 2025-06-25 07:00
行业转型与创新 - 上海长征医院体重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肥胖防控从单一诊疗向全程管理转型,其多学科协作模式与全周期服务理念或将成为未来慢性病防控的行业标杆 [1] - 该中心是医院在长期慢性病防控及减重门诊开展四年后为应对我国严峻肥胖问题的创新举措,旨在为患者提供科学、全面、持久的健康管理服务 [1] - 当前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34.3%、肥胖率16.4%,成年肥胖症患者超1.82亿 [1] 多学科协作模式 - 上海长征医院体重管理中心打破传统学科界限,由健康管理中心牵头联合营养科、普外科、中医科、生殖中心五大科室资源构建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全链条服务 [2] - 该模式以多学科协作为核心,涵盖风险预警、代谢干预、外科治疗、体质调理及生育力维护等环节形成肥胖与慢性病防控全周期管理体系 [2] - 中心特色在于兼顾科学性与人文关怀,提供体重相关的一站式、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健康管理中心牵头起草《上海市健康体检机构成人超重或肥胖筛查质量控制规范(试行)(2025年)草案》,助力提升上海市体检机构超重/肥胖筛查的同质化水平与服务能力 [2]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主任科员王利江等对长征医院在肥胖及慢性病防控领域的积极探索表示高度肯定,希望进一步深化三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协作模式 [2] - 该中心是对国家体重管理年活动的积极响应,更是推动慢性病防控政策措施落地实施的重要举措 [3] 临床实践与挑战 - 肥胖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目前肥胖症的阶梯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三个阶段 [3] - 尽管临床工作者对肥胖症的认知率超过90%,但公众仍然缺乏对疾病和并发症危害的认识 [3] - 四年多的减重门诊诊治发现只有多维度的综合干预才能防止体重反弹、达到持久减重效果 [3] 战略意义 - 该中心依托长征医院学科优势推动肥胖相关多系统疾病的综合防控研究探索更精准的干预方案 [3] - 中心将成为我国慢性病防控体系中的关键示范节点为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3]
北京119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 占比超四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05:54
健康体重管理政策推进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制定《北京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 [1] - 北京市体育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北京市教委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健身时间 [1] -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发挥中医药技术支撑作用,各部门协同推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 [1] 健康体重服务体系建设 - 北京现有119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占比44.91%,76家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相关服务,占比21% [1][2] - 计划新增3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9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 [2] - 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整合多学科资源开设体重管理中心或门诊,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2] 健康科普与专业支持 - 组建100余名专家组成的健康科普专家库,涵盖营养、运动、内分泌等专业领域,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普及健康体重知识 [2] - 重点针对"小胖墩""节日胖"等体重问题提供科学指导 [2] - 北京中医医院成立首个中西医结合诊疗肥胖平台,整合7个国家级重点专科资源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3] 中医药特色干预措施 - 建成13个社区中医症状(肥胖)门诊,累计培养100名基层中医非药物疗法体重干预专业骨干 [3] - 2024年计划再培养100名基层中医骨干,滚动建设社区中医症状门诊 [3] - 发布《肥胖症中西医协同防治方案》,强化针灸、康复等传统疗法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 [3]
北京119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
新京报· 2025-04-28 09:52
北京市体重管理服务现状 - 北京市44.91%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19家)提供体重管理服务,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21%(76家)[1][2] - 2024年计划新增3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9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体重管理服务[2] - 医疗机构通过整合营养、内分泌、中医、心理等资源开设体重管理中心,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3] 精神疾病相关体重管理 - 北京安定医院开设体重管理与营养多学科联合门诊,针对精神疾病患者药物副作用导致的代谢异常[4] - 门诊主要服务三类群体:精神疾病相关代谢综合征患者、进食行为障碍患者、精神疾病复发高危人群[5][6] 政策与公共卫生行动 - 北京市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印发《北京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体重管理目标及分工[7] - 2024年4月启动"营养专家入社区"项目,计划开展100场科普讲座推广健康生活方式[7] - 国家卫健委联合16部门启动全国"体重管理年"活动,目标三年内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8] 体重管理门诊设置标准 - 国家卫健委鼓励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在2025年6月底前实现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9] - 门诊需配置儿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医师团队,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可设肥胖防治中心[9][10] 医学减重服务特点 - 体重门诊通过医学检查诊断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提供个性化减重处方[11] - 医疗机构可开展药物处方、减重手术(如袖状胃切除)及科学生活方式干预[11][12] - 服务按BMI分级:BMI28以上需医学治疗,BMI>37.5推荐减重手术[13]
北京已有近200家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
快讯· 2025-04-28 06:32
北京市体重管理服务扩展 - 北京市已有195家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 [1] - 今年还将有128家医疗机构增设相关服务 [1] - 改扩建4个体育公园 [1] - 新建或更新60处足球、篮球等运动场地 [1] 体重管理健康科普 - 北京市组建了由100余名专家组成的体重管理健康科普专家库 [1] - 4月起启动营养专家入社区工作 [1] - 开展以"健康体重防慢病 营养知识进社区"为主题的科普讲座 [1] - 今年预计开展100场类似科普讲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