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 截至2024年底——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证券日报· 2025-08-19 16:4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达10.3% 2023年总规模3.67万亿元 增加值1.49万亿元 [1]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2023年占GDP比重1.15% [1]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1] 产业结构与质量 - 体育服务业占增加值比重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龙头 [2] - 体育制造业提质增效 截至2024年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翻倍 [2] - 碳纤维自行车 智能健身器材等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 [2] 户外运动发展 -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 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2] - 2024年水上运动参与人数突破1.2亿 产业规模4386亿元 同比增长18.7% [3] - 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飞盘玩家约300万人 相关社团超1500个 [3] 基础设施与消费 - 截至2024年底健身步道17.18万条 长度40.75万公里 飞行营地 汽车营地等共2055个 滑雪场地914个 [3]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1] - "村超""浙BA"等群众赛事带动地方消费增长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4] - 赛事活动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 政策将推动赛事成为激活消费 拉动经济的强引擎 [4]
激活消费“强引擎” 赛事经济将迎新政策
北京商报· 2025-08-19 16:16
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2023年达3.67万亿元,增加值1.49万亿元 [3][4]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2023年占GDP比重1.15%,向支柱性产业迈进 [5]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年均增长26.3% [5] 产业结构与政策支持 -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龙头 [1][4] - 体育制造业提质增效,2024年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较2022年翻倍 [4] - 新体育法增设产业专章,出台冰雪经济、户外运动等专项政策,发布84项体育标准 [3][4]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监测511场重点赛事,带动消费超160亿元,场均拉动3000万元 [6] - 杭州亚运会期间周边消费最高增长40%,CBA季后赛单场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 [7]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消费380亿元,"村超"等群众赛事火爆出圈 [7] 产业融合与平台建设 - 推出81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9条户外运动线路及26个滑雪旅游度假地 [4] - 体育用品进出口总额上半年超155亿美元,文体商旅成消费"黄金组合" [4][7] - 赛事与文旅深度融合,"一人参赛全家旅游"模式兴起,天津街头赛单日引流5.8万人次 [7][8] 未来发展方向 - 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强化赛事与产业联动,打造消费"强引擎" [1][8] - 推动"赛事+"融合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化"+赛事"赋能多产业协同发展 [7][8]
“苏超”“村超”火爆出圈背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3:26
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1] - "十四五"以来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 [3]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3]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 [3] 赛事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带动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拉动3000万元 [6] - 杭州亚运会期间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40%以上 [6] - 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 CBA 24-25赛季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1500万 [6]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消费380亿元 [6] - 苏超南京赛期间带动当地酒店入住间夜增长30% 暑期南京五星酒店预订增速同比涨20% [6] 体育产业结构转型 -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9] - 体育制造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翻番 [9] - 碳纤维价格从3000元/公斤降至200元/公斤 国产自行车零配件国产率达80% [10] - 2023-2024年路跑赛事从699场增至749场 参与人次从605万增至704万 [11]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十四五"累计投入56.5亿元支持3370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 [7] - 江苏省地级市普遍配备超大型体育中心场馆 为赛事提供硬件支撑 [7] - 体育总局将出台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同联动 [7] 新兴赛事模式 - "村超""苏超""浙BA"等群众赛事形成现象级传播 获官方明确支持 [5] - 赛事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 推动"三大球"普及发展 [5] - 美团数据显示体育赛事显著拉动旅游消费 形成多场景消费闭环 [6]
激活消费“强引擎” 国家体育总局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北京商报· 2025-08-19 11:37
体育产业总体发展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2023年达3.67万亿元 [2][3]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6% 2023年达1.49万亿元占GDP比重1.15% [3][4]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4] 产业结构与政策支撑 - 体育服务业占比提升 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增加值占比从2020年68.7%增至2023年72.7% [2][4] - 体育制造业提质增效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较2022年底翻番 [4] - 新体育法增加产业专章 出台冰雪经济 户外运动 金融支持等系列政策文件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5] - 杭州亚运会期间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达40%以上 [5]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5] 产业融合与消费促进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4] - 文体商旅融合成为"黄金组合" 国际田联街头挑战赛为天津商圈带来5.8万人次日客流量 [6][7] - 体育用品博览会影响力扩大 2024年上半年体育用品进出口总额超155亿美元 [4] 未来发展重点 - 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2][7] - 推动"赛事+"深度融合 促进赛事进景区 进街区 进商圈 [3][7] - 扩大赛事供给与品牌影响力 激活消费拉动经济 [2][7]
港股体育用品概念股午后走高,安踏特步李宁上涨
第一财经· 2025-08-19 08:41
行业政策与增长前景 - 体育产业近五年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经济转型增添新动力 [2][3] - 政策推动体育产业从单一竞技观赏向"赛事+消费+文旅"全链条转型升级 2014年国务院文件首次定位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 [2] - 预计2025年体育产业总产出达3.6万亿元 2030年突破5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10%以上 [2] 市场表现与企业动态 - 港股体育用品概念股8月19日午后走高 安踏体育领涨超4% 特步国际和李宁跟涨超3% [2] - 特步国际2025年上半年收入68.38亿元同比增长7.1% 归母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21.5% [4] - 特步国际预计2025年报表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 对下半年消费环境持谨慎乐观态度 [4] 细分领域发展 - 冰雪经济与户外运动政策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模式火爆出圈 [3] - 户外运动发展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新活力 [3] - 中信里昂预计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 上半年销售额年增4.2% 国内品牌表现优于国际零售商 [4]
数说“十四五”成就丨体育强国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新华网· 2025-08-19 05:40
全民健身发展 - 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 较"十三五"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 [3] - 2025年全民健身日举办2.2万余场赛事活动 直接参与人次超1100万 [3] - 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参与人次近200万 赛事达6000余场 [3] - 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371万人 经常锻炼人数比例超38.5% [3] - 国家累计投入56.5亿元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3] 竞技体育成就 - "十四五"时期获世界冠军519个 创世界纪录68次 [6] - 奥运会金牌项目由21个增至24个 金牌运动员覆盖20个省份 [6] - 自由式小轮车、艺术体操、花样游泳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6] - 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赛事 [6] 体育产业经济 - 2023年体育产业总规模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8] - 产业增加值达1.49万亿元 [8]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9]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消费380亿元 [9] - 2024年上半年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超3000万元 [9] - 杭州亚运会期间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超40% [9] 青少年体育推进 - "奔跑吧·少年"活动举办14.5万余场 参与青少年1.51亿人次 [12] - 组织50多所高校3200余名志愿者赴12个省区开设体育课超30万课时 [12] - 直接服务学生超150万人次 [12] - 在12个省区市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模式 [12]
利好!赛事经济将迎新政策!
证券日报· 2025-08-19 03:49
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3] - 冰雪经济和户外运动政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3] - 户外运动发展成果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3] - 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新活力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监测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3] - 场均赛事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 [3] - 杭州亚运会期间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达40%以上 [4]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4] 赛事体系与市场表现 - CBA 24-25赛季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 [4] - 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 [4] - "村超""浙BA"等群众赛事活动火爆出圈 [4] - 国际田联街头挑战赛为天津津湾广场商圈带来5.8万人次日客流量 [5] 产业融合与创新模式 - "赛事+"模式推动与文化、商务、旅游等领域融合 [5] -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消费新风尚 [5] - 体育文创产品(吉祥物、徽章、球衣等)扩大体育文化价值 [5] - 潮流赛事(街舞、小轮车、滑板)赋能展会经济 [5] 政策与未来规划 - 体育总局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的政策文件 [5] - 计划提升赛事品牌影响力并强化产业协调联动 [5] - 目标推动赛事成为激活消费、拉动经济的"强引擎" [5]
世运会赛场外,四川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很“忙” 忙洽谈 忙扩能 忙创新
四川日报· 2025-08-10 01:23
体育产业整体发展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3.7万亿元,增加值近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3.9% [5] - 四川省体育制造产业总规模达500亿元,制造及关联企业17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近250家 [5] - 大运会、世运会等赛事带动四川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育消费日益旺盛 [5] 企业动态与战略 涵达体育 - 从足球、排球、篮球转向羽毛球市场,寻找合作伙伴开拓新商机 [4][5] - 原本90%产品出口,近年转向开拓四川及西南本地市场 [5] 伟民体育 - 直营门店从2017年成都1家扩展至绵阳、达州等地10余家,目标覆盖四川21个市州 [5] - 从团购运动服饰转向C端物美价廉品牌,计划在四川本地寻找工厂合作实现"四川造" [5] 宏冠碳纤维 - 开发碳纤维匹克球拍,重量轻、强度高,2023年销量达5万支并保持增长 [6] 南极风羽毛球 - 自主研发羽毛球拍穿线机,重量150斤,价格更低且穿线精度达0.1磅,已获专业订单 [6] - 利用四川养殖资源(鸭、鹅)及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产业优势发展产品 [6] - 穿线机关键部件线夹由成都本地航空铝企业配套,2年迭代数十版本并量产 [7] 政府支持与行业趋势 - 四川政府推动体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育自主品牌、打造产业集聚区 [7] - 计划支持体育用品制造领域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帮助企业拓市场 [7]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匹克球拍等小众运动产品成为新增长点 [6] - 南极风穿线机技术建立"护城河",提升击球性能 [6]
成都世运会今日开幕,“世界赛事名城”效应日益显现
第一财经· 2025-08-07 13:30
赛事举办规模与成就 - 成都举办第12届世界运动会 来自112个国家或地区6679名参与者 其中运动员3942人 规模创历史新高 [2] - 2022-2025年连续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大运会、汤尤杯及世运会等顶级赛事 其中大运会是中国西部首次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 [5] - 世运会首次在城市中心完成火炬传递 启用27个场馆(18个改造+9个临时搭建) 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和可循环材料 [7] 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 成都提出"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方针 目标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 年办国际全国赛事50项以上 产业拉动效应超300亿元 [8] - 2023年大运会带动旅游消费126亿元 世运会刺激酒店、餐饮、旅游、零售消费 并吸引体育制造业新赛道落户 [8] - 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20年805.02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1306.8亿元 2025年目标突破1500亿元 [9]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市委发布《决定》提出引育国际体育组织、申办高能级赛事、创办新兴运动赛事 [3] - 深化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推广南方特色冰雪运动及攀岩/飞盘等潮流项目 建设国家级户外运动目的地 [10] -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重点培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传媒等服务业及智能运动装备制造业 [10]
久祺股份涨2.53%,成交额1.01亿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94.29万
新浪财经· 2025-08-05 09:03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公司是国内主要自行车产品出口商 主要从事自行车整车及其零部件和相关衍生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包括全尺寸多系列的自行车助力电动自行车及相关衍生产品 自主品牌在北美南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 销售覆盖全球五大洲8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2] - 公司婴童车产品包括推杆车平衡车学骑车脚踏车等 尺寸范围为10寸至20寸 可供各年龄段儿童骑行娱乐[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配件30.41% 儿童自行车21.78% 其他产品19.90% 成人自行车16.56% 助力电动自行车10.84% 摩托车0.51%[6] 财务表现与股东结构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0亿元 同比增长30.39% 归母净利润4084.03万元 同比增长90.01%[6]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0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98亿元[7] - 截至8月4日股东户数1.24万户 较上期减少8.42% 人均流通股9402股 较上期增加9.20%[6] 市场交易数据 - 8月5日股价涨2.53% 成交额1.01亿元 换手率4.98% 总市值40.65亿元[1] - 当日主力净流入435.70万元 占比0.04% 行业排名5/17 无连续增减仓现象 主力趋势不明显[3] - 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1.17亿元 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增仓[3] 汇率与区域市场暴露 - 2024年年报显示海外营收占比96.44% 受益于人民币贬值[2] - 公司产品在俄罗斯地区有销售[2] 技术面与筹码分布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16.61元 近期有吸筹现象但吸筹力度不强[5] - 目前股价靠近支撑位16.95元 若跌破支撑位可能开启下跌行情[5] - 主力未控盘 筹码分布非常分散 主力成交额2398.97万元 占总成交额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