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氢能交通:从“示范破冰”到“规模启航”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8:01
二、趋势与挑战:"从1到10"阶段的机遇与瓶颈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逐步迈向规模化应用,"十五五"氢能交通正迎来优势场景聚焦、应用领域扩容、 上下游协同联动的发展新趋势。 一是车辆应用正在向优势场景聚焦。经过4年左右示范探索,氢能在汽车领域的优势应用场景已经 基本明确,中汽中心发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京津冀、广东、河南等重 点地区,燃料电池汽车在干线运输、城际重载、冷链物流等场景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上述优 势场景预计成为"十五五"期间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二是氢能交通应用从车端向多领域快速延伸。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带动了我国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发 展,也进一步驱动氢能向轨道交通、船舶、特种装备等其他交通领域拓展。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投 运燃料电池轨道机车约20列,燃料电池船舶约6艘,叉车约500台,两轮车约10000辆,矿卡、无人机等 其他领域也已经进入试点验证阶段,覆盖海陆空的多元氢能交通场景矩阵初步成型,预计在"十五五"期 间进入示范应用期。 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推动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 体。《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 ...
十五五”氢能交通:从“示范破冰”到“规模启航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7:21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以燃料电池汽车为先导,"以点带面"推动氢能交通实现了较快发展。一是燃料电池 汽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5年7月,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万辆,较示范启动前增长3 倍多,在干线、冷链等优势场景已经形成小规模商业化应用。二是自主可控产业链基本形成。我国氢能 产业链企业超过200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超过300家,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 系统等国产化率从不到10%提升到超过85%。三是氢能供给体系持续完善。我国建成加氢站数量从2020 年不到120座增长到2025年超过560座,初步建成覆盖制储运加各环节的车用氢能供给体系。 二、趋势与挑战:"从1到10"阶段的机遇与瓶颈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逐步迈向规模化应用,"十五五"氢能交通正迎来优势场景聚焦、应用领域扩容、上下 游协同联动的发展新趋势。 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推动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引导多元应用,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 终端的能源消费转型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发展"。 交通是氢能作为能源属性应用的先导领域, ...
科技创新为石化行业“碳”未来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3:05
"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化工行业首当其冲。"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 示,未来五年石油仍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石化行业必须既能保障能源安全,又能引领绿色转 型。他分析,行业目前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产业发展与降碳矛盾突出,碳排放来源多、总量大,降碳 难;二是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加大;三是碳管理能力和低碳技术尚有差距,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高效低成本 工艺和技术装备尚未取得体系化的突破。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主题论坛——第四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 在北京首钢园举办。与会专家提出,近年来,我国积极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就显著,但仍面临 能源需求大、高耗能产业占比高等挑战,石化等领域的碳排放问题依然突出,急需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行 业实现低碳转型。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 介绍,截至今年7月,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21.7亿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规模近六成。我 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并建立起当今世界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环境基准 ...
迈向“十五五”碳达峰 “2025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发布
证券日报网· 2025-09-21 14:14
核心观点 - 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发布 反映五年双碳实践成效与区域差异化转型进展 为十五五时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评估工具与趋势洞察 [1][2][3] 指数体系 - 指数为国内首个地区碳中和潜能与实践成效综合性指标体系 连续五年迭代升级 [1] - 新增环境标志获证企业占比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数量 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等十余关键指标 提升评估颗粒度 [1] 区域表现 - 省份得分区间41至79分 平均56.32分 [2] - 浙江 广东 北京 江苏 上海连续五年领先 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经验成熟 [2] - 重点城市平均得分54.40分 较2024年提升1.89分 [2] - 深圳 广州 杭州 长沙 青岛表现突出 绿色产业 科技创新与绿色金融形成示范 [2] - 内蒙古 新疆 吉林 西藏等省区及大庆 吴忠 吐鲁番 临汾等城市发展力不足 面临能源效率低与产业结构转型压力 [2] 发展进程 -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产业链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绿色技术应用取得长足进展 [3] - 存在高碳产业路径依赖 市场化机制作用不足 关键低碳技术卡脖子等问题 [3] - 十五五时期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健全碳定价与绿色金融机制 强化政策落地与数据监管 [3]
前八个月实现外贸额近三万亿元增长百分之四点五 上海进出口保持连续增长势头
解放日报· 2025-09-21 02:33
外贸总体表现 - 上海8月单月进出口额达3874.3亿元 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1] - 8月单月出口额1830.8亿元 同比增长17.1% 创历史新高[1] - 前8个月外贸总额2.94万亿元 同比增长4.5%[1] 新兴市场出口 - 对非洲/东盟/中东/印度等新兴市场出口537.4亿元 同比增长45%[1] -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1060%[1] - 工程机械出口增长72.8%[1] 绿色产品出口 - 电动汽车出口增长37.1%[2] - 锂电池出口增长112.1%[2] - 光伏产品出口增长39%[2] 高端制造出口 - 高端机床与高端装备保持两位数增长[2] - 正泰电气变压器单批出口货值560.5万元至欧洲[2] - 正泰电气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4.5亿元 同比增长88.9%[2] 民营企业表现 - 宇瑞包装出口锂电池包装木箱4.5万余个 同比增长超3倍[2] - 政府部门组织245家企业参加38个海外展会[2] - 海外展会意向签约金额2368万美元 聚焦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绿色能源产业[2]
中信证券:预计“十五五”阶段我国政策导向仍然以财政货币双宽为主
搜狐财经· 2025-09-20 01:53
地方政府债务与政策展望 -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预计在"十四五"末期至"十五五"初期达成[1] - 地方政府杠杆率仍处于高位[1] - 地方政府收入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1] 货币政策预期 - 央行有必要维持利率低位运行[1] - 财政与货币双宽格局预计将持续[1] 政策性金融工具投向 - 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聚焦八大领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农业农村、交通和物流以及市政和产业园区[1] - 财政端增量需求保持高位[1]
信长星主持召开设区市座谈会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9-20 01:48
9月19日,省委书记信长星主持召开设区市座谈会,听取进一步做好我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高质量谋划"十五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出席座谈 会。 会上,各设区市市委书记先后发言,大家紧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党 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全省发展、立足地方实际,就"十五五"时期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谈思考、提建 议。信长星认真听取发言,不时与大家交流探讨。他说,市域在全省发展中是承上启下的枢纽、以城带 乡的引擎,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大家立足一域谋全局,着眼宏观形势谋划重点工作,提出了许多有针 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相关部门要仔细梳理、积极吸纳,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编制好我省"十五 五"规划。 信长星强调,要围绕"夯实基础、全面发力"谋划一批战略任务,务求"十五五"时期取得重大突破。 要聚焦创新策源、成果转化、产业落地、要素配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推动"一中心、一基地、 一枢纽"基本形成核心功能,着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加快绿色 ...
中信证券:预计“十五五”阶段,我国政策导向仍然财政货币双宽为主
新浪财经· 2025-09-20 01:24
地方政府债务与政策展望 -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预计在"十四五"末期至"十五五"初期达成 [1] - 当前地方政府杠杆率仍处于高位 [1] - 地方政府收入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1] 货币政策预期 - 央行有必要维持利率低位运行以应对财政压力 [1] - 财政与货币双宽格局预计将持续 [1] 政策性金融工具投资方向 - 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聚焦八大领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农业农村、交通和物流、市政和产业园区 [1] - 财政端对增量资金需求保持高位 [1]
共建韧性供应链 擘画全球新格局——2025年采购与供应管理大会点亮厦门
搜狐财经· 2025-09-20 00:22
大会概况 - 2025年采购与供应管理大会暨第六届中国供应链管理年会于9月15日在厦门开幕 主题为"链接世界 合作共赢 共同建设开放包容韧性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 [2] - 大会汇聚政府领导、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及媒体代表等三千余名嘉宾 聚焦供应链前沿趋势、创新实践与国际合作等核心议题 [2] - 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主席克里斯・沃安达出席会议并致辞 强调全球供应链面临地缘政治紧张、气候灾害干扰、技术变革加速等多重挑战 [5] 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 - 全球供应链正经历系统性变革 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2.8% 较2024年下调0.4个百分点 [18] - 供应链区域化布局加速 全球分工体系进入新调整周期 关税政策与系统性风险叠加加剧复杂性 [18] - 数智技术推动供应链大规模重组 AI、知识图谱等技术显著提升供应链弹性与响应能力 [15] - 气候危机倒逼供应链可持续转型 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核心使命 [18] 中国供应链发展现状 - 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6.16万亿美元 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 [31] - 厦门作为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 聚集超2.3万家供应链企业 年营业额突破4万亿元 [12][21] - 建发、国贸、象屿三大龙头企业占据国内头部供应链核心集团三席 大宗商品供应链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12] - 商务部培育100家左右全国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 在40个城市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 [11] 技术创新与应用 - 人工智能被视为"智能体元年" 能够代表人类进行自主推理与任务执行 [21] - 华为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物流供应链深度融合 实现全链条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智能化 [28] - 印度尼西亚开发集中式数字采购生态系统INAPROC 平台列出1226万种产品 2025年初促成17.6亿美元交易 [33] - 联想通过构建统一数字化平台与智能体 重塑端到端流程应对地缘政治及贸易合规挑战 [36] 国际合作与倡议 - 发布《全球供应链发展与稳定厦门倡议》 提出构建开放合作格局、完善协同机制、夯实发展根基等六大核心方向 [12] - 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将继续携手全球会员 共同建设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供应链生态 [5] - 2026年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世界大会将由加纳及尼日利亚联合主办 [54] 研究成果发布 - 发布《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蓝皮书(2025)》 深度洞察地缘格局重塑、技术革命突破与气候治理深化背景下的演进规律 [18] - 发布《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2025)》 采用综合报告+专题报告+行业报告+实践案例四大板块框架 [30][31] - 发布《中国供应链社会责任(ESG)报告》 系统阐述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三大维度对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7] - 发布《2025"人工智能+供应链"创新发展报告》 指出AI已从辅助工具演进为重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核心力量 [52] 企业实践案例 - 国家电网分享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及深化国际合作三方面的创新实践 [20] - 中国移动聚焦供应链韧性、数智化创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方面分享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创新实践 [25] - 厦门设立400亿元协作基金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 全力建设大宗商品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22] - 第六届全国供应链大赛吸引260余家企业、400多支队伍参与 最终120支战队进入决赛 [45]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累计近500亿元 地级市PM2.5降至29.3 | “十四五”成绩单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21:41
"我国已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9月19 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表示,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 抓手,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李高介绍,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489.61 亿元;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步显著提升。此前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交额达180亿元,创历史新高,"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 今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行业,实现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 放量的有效管控。同时,国家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先后制定30余项制度规范,初步形成多 层级、较为完备的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 碳市场被视为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一般而 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属于"强制(合规)碳市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属于"自愿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