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所得税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称关税收入达每日30亿美元?数据揭示实际远低于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4-28 22:27
关税收入数据 - 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关税每天为政府带来30亿美元收入,但财政部数据显示实际日均收入仅为9.18亿美元,远低于宣称值 [1] - 自4月9日关税提高后,美国累计收取147亿美元关税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长135%,较2025年3月同期上涨83% [1] - 关税收入存在较大日常波动,财政部预计5月发布更详细指标以反映整体趋势 [1] 关税与其他税收对比 - 2024年联邦政府通过个人所得税日均征收66亿美元,占联邦总收入约50%,而关税收入仅占1.6% [2] - 若要完全以关税取代个人所得税,平均关税税率需达74%,但2024年实际平均税率仅为2.4% [2] - 极高关税水平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停滞,反而使关税收入下降 [2] 消费税收入情况 - 财政部每日收入中包含少量消费税(如酒精饮料税收),2024年日均收入介于3000万至5000万美元,与关税政策无关 [1] 政策可行性分析 - 特朗普提出的"以关税取代所得税"设想短期内难以实现 [3]
【涨知识】一文带您了解个人提供劳务申请代开发票如何缴纳个税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4-24 00:31
代开发票个人所得税政策 - 自然人纳税人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代开发票时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代开部门在开票环节不再统一代征个税 [1] - 个人所得税改由支付方作为扣缴义务人进行预扣预缴或代扣代缴 并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1] - 代开发票单位需在发票备注栏注明"个人所得税由支付人依法扣缴"字样 [1] 税款计算方法 - 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其中稿酬所得收入额按70%计算 [1] - 每次收入≤4000元时 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 每次收入>4000元时 减除费用按收入的20%计算 [3] - 劳务报酬适用超额累进预扣率 不超过20000元部分20% 20000-50000元部分30% 超过50000元部分40% [5] - 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统一适用20%的比例预扣率 [4] 年度汇算清缴规定 - 居民个人需在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将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并入计算 实行税款多退少补 [5]
2025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何理解开年财政个税高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3-25 07:57
财政收入情况 - 1 - 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1] - 1 - 2月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26.7%,为近10个月以来最大值,高增速受春节错位扰动[1] 税种影响分析 - 拉动财政收入的税种有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增值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正增长[2] - 拖累财政收入的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 - 10.4%)、与大宗消费相关的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与进口相关的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地产相关税(同比增速 - 11.4%),地方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速为 - 15.7%[2] 财政支出方向 - 2025年1 - 2月与基建相关的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减弱,2024年1 - 2月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为17.9%,2025年为 - 6.2%[3] - 1 - 2月科技、教育、社保和就业支出依旧录得高增速,依次为10.5%、7.7%、5.5%,2024年1 - 2月依次为10.0%、7.6%、3.7%[3] 风险提示 - 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3]
如何理解开年财政个税高增长?(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25 06:54
财政数据核心观点 - 1-2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速由正转负至-1.6%,但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大幅提升至26.7%,创近10个月新高 [1] - 财政支出结构明显变化: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17.9%转为2025年同期的-6.2%,科技、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支出保持高增长 [10][13] - 税收收入呈现明显分化:证券交易印花税(+58.7%)和增值税(+1.1%)成为拉动项,而企业所得税(-10.4%)、地产相关税(-11.4%)和车辆购置税(-32.6%)构成主要拖累 [3][7] 税收收入分析 拉动因素 - 个人所得税26.7%的高增速主要受春节错位影响(2025年春节较2024年提前),年终奖个税入库时间前移 [1] - 证券交易印花税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2月+58.7%),反映"924"政策后股市交易活跃度提升 [3] -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大增16.9%,显示出口支持政策持续发力 [14] 拖累因素 - 企业所得税同比下滑10.4%,反映企业盈利仍承压 [7] - 地产相关税整体下降11.4%,其中土地增值税(-22%)、契税(-21.7%)跌幅显著,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同步下滑15.7% [7][14] - 内需不足导致消费税(+0.3%)、车辆购置税(-32.6%)等大宗消费相关税种疲弱 [7] 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支出削减领域 - 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17.9%转为2025年同期的-6.2%,其中城乡社区事务(-6.6%)、农林水事务(-10.5%)降幅明显 [10][14] - 交通运输支出增速从2024年1-2月的4.1%放缓至2025年同期的2.4% [14] 支出增长领域 - 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0.5%(2024年同期为10%),保持双位数增速 [13][14] - 教育(+7.7%)、社会保障和就业(+5.5%)等民生支出增速较2024年同期(7.6%、3.7%)进一步提升 [13][14] - 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加19.7%,反映政府债务压力持续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