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全球化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8-05 03:15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类长远利益。当前,我国正在 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 身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加强科技创新离不开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习近平 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多篇著作都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作出深刻论述。比如, 《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指出:"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 能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 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指出:"要坚持开放 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指出:"科技进步是世界性、 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 的开放创新生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家安 全概念泛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增多 ...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 2025-08-05 00:57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1]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3] - 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3] 前沿科技领域发展 -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4]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的关键力量 [4] - 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 [4] 国际竞争格局 - 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5] - 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对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5] -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传统国际市场竞争格局提出挑战 [5]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 通过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6] -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本,引领其快速健康发展 [6] - 通过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6] 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 - 经济全球化面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规则碎片化等挑战 [7] - 一些西方国家内部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等矛盾更加突出 [8] - 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科技交流受限 [8] 制度型开放与新质生产力 - 制度型开放旨在通过健全完善相关规则、制度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3]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能够更好适应创新需求,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的自由流动 [14] - 通过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14]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网· 2025-08-04 22:25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1] -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3] - 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3]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与商业模式变革的结晶,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5] - 通过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够培育发展新动能 [6] - 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前沿科技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4]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 [4] - 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大都通过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国际竞争与全球创新网络 - 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5] - 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5] - 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来源越来越依靠各种形式的创新,既包括科技创新、业态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5]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经济全球化面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规则碎片化等特点 [8] - 一些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了国际产业链大多数产业的高端部分,从中获取巨大利益 [9] - 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科技交流受限,限制了生产力发展 [9] 制度型开放与创新环境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4] - 制度型开放旨在通过健全完善相关规则、制度等,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5] - 发挥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要求以产权制度明晰创新收益、以分配制度激励技术研发 [16]
与世界交融共赢 ——柬埔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8-03 07:09
入世20年的总体表现 - 柬埔寨全面履行WTO承诺,农产品和非农产品平均税率从28.1%和17.7%降至2023年的9.4%,贸易加权平均关税预计为7.9% [4] - 实行关税豁免,以非歧视方式征收国内税,履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检疫措施 [5] - 在WTO分类的12大类服务部门中,对94个分部门作出具体承诺,2018年全面开放商业服务、计算机服务、证券等领域 [5] - 颁布《新海关法》及25项配套条例,实施世界海关组织安全标准框架,加入《经修订的京都公约》 [5] - 修订《商品原产地法》《电子商务法》《竞争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对接国际标准 [6] - 实施AEO计划,履行《贸易便利化协定》承诺占比92.9%,已落实33项贸易便利化措施 [6] 入世20年的主要成就 - GDP从2004年53亿美元增至2023年321.7亿美元,增长6倍,人均GDP从464美元增至1917美元 [14] - 国际贸易进出口额从45亿美元增至468.2亿美元,出口额从27.98亿美元增至234.7亿美元,年均增长12% [14] - 出口目的国扩至177个,主要市场为中国、美国、欧洲,产品涵盖纺织品、电子元件、汽车零部件等 [14] - 外国投资额从2000年1.1亿美元增至2023年49亿美元,制衣厂从10家增至近1200家 [15] - 贫困率从2000年60%降至2023年16%,2029年将脱离最不发达国家行列 [15] - 签署8项自贸协定涉及17个国家或地区,12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27个投资保护协定 [13][14] 后入世时代的挑战与策略 - WTO争端解决机制运行受阻,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规则存在冲突 [18] - 主要贸易伙伴经济放缓影响进出口和外资流入,关键行业依赖国际市场 [18] - 需制定匹配《五角战略》的国际贸易规划,完善数字经济、绿色贸易规则 [18] - 推动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能密集型转型,拓展出口产品多元化和高端化 [20] - 实施《2022—2035年柬埔寨数字政府政策》,发展电商、智慧城市、5G示范项目 [20] - 加强国际数字经济合作,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20]
“我们共享世界,也共担责任”
人民日报· 2025-07-30 00:09
历史纪念与国际合作 -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研讨会,德国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1] - 德国汉学家罗梅君指出中国在二战期间与盟国并肩作战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并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1] - 中国在二战期间接纳了来自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两万多名犹太难民,为他们提供生存与工作机会[1] - 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恰普克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1] -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舒曼认为《波茨坦公告》标志着以规则取代武力的新国际秩序[1] 多极化世界与全球责任 - 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董事会主席比尔鲍姆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地缘政治变革,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 - 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执行院长田亚明呼吁不同国家和地区从共同目标出发创造更美好世界[2] - 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主席拉鲁什主张各国应尊重差异,坚持包容与合作维护全球秩序[2] - 中国驻德国大使邓洪波表示中德、中欧应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2]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会见何立峰
券商中国· 2025-07-28 23:28
中瑞双边关系 - 中瑞建交75周年 两国领导人5月互致贺电体现战略引领作用[1] - 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各领域合作呈现拓展态势[1] - 中方提出加强互尊互信 支持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1] - 瑞方表态重视对华合作 将建交周年作为深化合作契机[1] 经贸合作动态 - 瑞典明确支持经济全球化立场 愿推动务实合作[1] - 中美经贸会谈进展被作为重要背景信息提及[1]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会见何立峰
快讯· 2025-07-28 20:41
中瑞双边关系发展 - 今年是中瑞建交75周年 两国领导人习近平主席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于5月互致贺电 [1] - 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 中瑞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经贸往来日益紧密 发展前景广阔 [1] - 中方愿同瑞方在互尊互信 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沟通 深化合作 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1] 瑞典对华合作态度 - 瑞典始终高度重视开展对华合作 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 [1] - 瑞方愿以瑞中建交75周年为契机 深化两国多领域务实合作 [1] - 瑞方希望推动瑞中关系取得更多积极成果 [1]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研讨会在德国举行
新华网· 2025-07-27 01:4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和历史议题,与公司和行业无关。因此,按照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不输出相关内容。
新华时评丨正确把握中欧关系前行方向
新华社· 2025-07-25 15:04
中欧关系发展 - 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提出三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定位、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 [1] - 50年来中欧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重要经验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1] - 双方就深化中欧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释放加强战略沟通、坚持对话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积极信号 [1] 中欧合作基础 - 中欧是伙伴而不是对手 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 [2] - 中方视欧洲为多极世界重要一极 支持欧洲一体化 欧盟应尊重中国发展道路和核心利益 [2] - 双方应坚持建交初心 通过高层对话机制加强战略沟通 增进战略互信 [2] 中欧经贸合作成果 - 中欧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 双向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 [3] - 比雷埃夫斯港、匈塞铁路、中欧班列等项目成为合作典范 [3] - 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3] 中欧多边合作 - 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 应携手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 [4] - 共同发表《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展现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决心 [4] - 中欧加强团结协调可成为动荡世界中的稳定性力量 [4]
170家企业、60个海外代表团确认参展,进博会魅力依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4:35
进博会筹备进展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5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1] - 展览签约面积已超过33万平方米 [2] - 170家企业和27家机构连续八年参展 [2] - 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海外代表团确认参展 [2] - 加拿大、马来西亚、新西兰、挪威、秘鲁等国参展企业规模创历史新高 [2] 展会主题与意义 -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主题为"开放共创新机遇合作共享新未来" [1] - 进博会体现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承诺 [1] - 中国通过进博会向全球释放欢迎各国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信号 [2] - 进博会是中国实现贸易平衡、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 [2] - 进博会为全球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新渠道 [2] 参展企业动态 - 乐斯福连续八届参展并帮助对接重要潜在客户 [3] - 艾默生通过进博会深耕中国市场并建立完整本土化价值链 [3] - CASETiFY将首次参展并计划与中国本土艺术家合作 [3] - 马来西亚将携百余家企业参展其中80%为食品展 [4] - 马来西亚重点展示猫山王榴莲等特色食品及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