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搜索文档
2025年西安铁路局旅客发送量已突破一亿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08:45
客运量表现 - 2025年西安铁路局旅客发送量突破1亿人次达10024.8万人次创同期历史新高 [1] - 春运、清明假期、"五一"假期等重点假期客运成效突出旅客发送大幅增长 [3] - 西安北站、汉中站等16个车站33次打破本站旅客发送量纪录 [3] 运输网络拓展 - 新增西安至郑州夜间动车组加开北京、上海、武汉等方向夜间动车组25对 [3] - 首开西安北至香港西九龙高铁截至8月底累计发送旅客超136万人次 [3] - 增开西安北至长沙高铁并首次直达武隆、张家界、常德等景区 [3] - 借助乌大、大西高铁全线贯通将动车组辐射范围扩大至张家口、乌兰察布 [3] - 新增西安北至日照高铁较既有线路节省44分钟至1.5小时 [3] - 将西安北至宝鸡南、彬州东列车分别延长至天水南、庆阳 [3] 服务优化措施 - 实行"一日一图"动态调度机制精准匹配客流变化 [3] - 西安站投用数字客流预警系统AI智能判图系统违禁品识别率超99% [4] - 单个安检口日均通行能力提升至5万人次腿部安检仪使单人次安检耗时缩短至8秒效率提升30% [4] - 宝鸡南站"客流热力预警系统"使大客流时段进站排队时长减少40% [4] - 全局服务重点旅客超4.7万人开行"点对点"专列 [5] - 宣汉至上海务工专列连续27年开行累计输送超160万人次 [5] - 全年累计开行银发旅游专列59列服务旅客超3.3万人次 [5] 战略发展方向 - 持续优化"一日一图"调度机制通过12306渠道实时更新列车信息 [5] - 深化"铁路+文旅"融合打造"环秦岭""三秦四季·清凉铜川"等专列产品 [5] - 采用"多地收客、一线串联"模式将服务延伸至陕北、陕南等地 [5]
地产诞生了“新物种”
华尔街见闻· 2025-09-04 08:03
行业转型趋势 - 房地产行业评判标准从规模、土储和杠杆转向经营性现金流、未来盈利能力与新业务成长性 [2] - 行业处于艰难探底阶段 大面积亏损仍是主流 [3] - 行业需从重资产开发商向能力驱动服务商转型 重构商业模式与增长逻辑 [3][4] 龙湖集团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实现正向盈利 含资本性支出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超20亿元 [3] - 龙湖龙智造业务上半年营收达7.0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5% [3][6] - 代建项目实现销售额84亿元 多个项目在当地市场热销 [6] 龙湖龙智造业务模式 - 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城市营造解决方案" 包含五大产品服务 [4] - 采用轻资产服务模式 不直接承担土地和主要投资风险 [4] - 新增代建项目62个 新增建筑面积852万平方米 规模居行业第一梯队 [6] 客户结构与项目案例 - 央国企及政府类代建项目建筑面积占比达63.3% [6] - 成都西璟台项目通过"共益债+代建"模式 4个月内实现实景开放 连续4个月蝉联区域销售冠军 [6][7] - 为行业处置存量不良资产探索出新路径 [7] 科技赋能实践 - 运用BIM和VR技术使上海陆家嘴金穗大厦项目设计时间缩短50% 实景复原率超95% [8] - AI巡检系统自动识别施工隐患 AI冷站智控技术实现单方能耗降低30% 已在60余个项目应用 [8] - 科技驱动业务成为地产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体现 [3][8] 价值重构与行业启示 - 为委托方实现降本增效与价值提升 为购房者提供品质可靠的好房子 [9] - 成功为蚂蚁集团打造零碳建筑总部基地 为小米集团建造总部公寓 [9] - 证明房地产企业能力可超越传统开发边界 在城市营造服务领域找到新增长点 [9][11]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以来累计进出口货值超3万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04:31
如果说制度创新让产业发展"破壁提速",而科技赋能则实现惠企政策的"精准滴灌"。在苏州片区,"慧 关通"——智慧报关厅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开启通关申报"AI时代"。南京海关所属苏州工业园区海关 构建"互联网接入—在线互动—互联网反馈"智能通关体系,自今年4月25日上线以来,已经服务企业565 家次,解决问题超2000个。 "海关政策一键查询、系统辅助申报、关企实时交互、AI及时响应……这些功能使用起来体验感非常 好。"作为首家"尝鲜"新科技的试点企业,苏州工业园区报关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孙丽娟说,"新平台支持 PC端、移动端双线登录,我们可以多渠道办理业务。特别是在原产地预判及优惠协定税率适用方面实 现智能判断,为我们提供了精准信息,大幅减少申报差错。" 9月3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南京海关获悉,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9年8月挂牌以来,6年间累计 进出口货值3.17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近3%,贡献了江苏全省十分之一外贸进出口额。目前,自贸试验 区内海关备案企业近9400家,较2019年设立之初增长1.22倍。今年前7个月,江苏自贸试验区进出口 3365.44亿元,同比增长17.15%。 在南京片区,制度创新与 ...
贝壳整装新叙事:科技赋能的“全案整装服务商”
钛媒体APP· 2025-09-02 11:07
核心观点 - 贝壳作为一站式新居住服务平台 在家装家居领域实现逆周期增长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93亿元 同比增长24.1% 其中家装业务贡献净收入75亿元 同比增长16.5% Q2利润率高达32.1% [1] - 公司通过科技赋能与战略升级 从"组装厂商"转型为"整机厂商" 以全案整装服务商定位重构行业生态 [1][5] - 家装业务已成为公司新增长极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0.47亿元/109亿元/148亿元 占总营收比例从8.3%提升至15.8%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93亿元 同比增长24.1% [1] - 家装业务净收入75亿元 同比增长16.5% Q2利润率贡献达32.1% [1] - 2022-2024年家装业务营收持续增长:50.47亿元(2022年)/109亿元(2023年)/148亿元(2024年) [4] - 2024年贝壳整装交易额169亿元 同比增长27% 2023年133亿元 同比增长145% [20]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3年19.37亿元/2024年22.83亿元/2025H1 12.17亿元 [14] 战略发展 - 公司实施"一体三翼"战略 以房产交易为体 整装/租赁/贝好家为翼 [4] - 2025年启动"全案整装服务商"战略 打通设计/施工/供应链/售后全链条 [5] - 通过收购圣都家装100%股权强化华东市场布局 [4] - 完成全国60多个城市战略布局 累计20万余个工地家装环节 [18] - 入选北京市"十四五"智能建造领军企业名单 为唯一家装企业 [1] 科技创新 - 开发Home SaaS家装数字平台 实现30余角色/16万服务者线上协同 [9] - AI设牛累计服务250万用户 生成效果图超7000万张 赋能1万+设计师和10万+经纪人 [19] - 全案整装BIM模型覆盖96%订单 设计时效缩短36% 材料损耗率降至3.2%(行业平均8%) [19] - 智能量房工具实现100㎡房屋4分钟自动量房 15分钟点云直出CAD [11] - 贝刻云视覆盖50+城市 服务20万家庭 AI巡检降低安全事故42% 减少材料浪费18% [19] - 组建800余人技术团队 近40%成员拥有顶尖高校工程学背景 [14] 产品与服务 - 推出七大产品系统:硬装/收纳/家居/健康/门窗/智慧/照明系统 [20] - 建立产品化样板房模式 实现"所见即交付" 覆盖北京/天津/成都/杭州等城市 [20] - 装修资金存管服务通过三阶段付款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16] - 平均工期从2023年111天缩短至2024年94天 [18] 行业背景 - 中国家居行业零售规模预计2026年达4.89万亿元 [4] - "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政策推动家居家装行业黄金发展期 [4][5] - 行业存在预算失控/材料以次充好/设计落地难等痛点 [8]
通力电梯“组局”,深铁、万科加深科技底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0:09
战略合作框架 - 深铁 万科与通力电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设立通力电梯大湾区智慧物流中心 配套电扶梯产品装配中心与展示中心 [1] - 万科提供定制化仓储运营服务 依托智能化物流系统与区域配送网络优化大湾区供应链 [1] - 深铁依托轨道交通网络优势支撑物资流转 [1] 合作效益与区域影响 - 智慧物流中心作为通力南方供应链核心枢纽 辐射大湾区城市群 预计香港更新改造方案配送时间缩短20% [1] - 通力在深圳前海建立南方总部 2026年初投用 形成中国"双总部、协同联动"格局 提升本地化响应速度 [2] 业务协同拓展 - 通力与万科强化住宅及商业领域新梯业务合作 深化数字化维保与更新改造业务 提供定制化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1] - 合作延伸至海外协同 强化供应链协同提升项目交付效率 [1] 科技能力应用 - 深铁运用万科科技储备能力 合作运营"轨道交通+机器人配送"项目 利用地铁平峰时段完成零售门店末端配送 [3] - 万科旗下万纬物流集成研发配送机器人及智能调度系统 [3] - 万物云推行H类真人 R类机器人 A类智能体三类员工协作模式 首批6名AI员工转正上岗 GC平台升级2.0版本实现多AI代理协作 [4] 战略转型方向 - 万科推动多元场景与复合业态融合发展 在物流 商业运营 公共基础设施维护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2] - 万科与各地政府 龙头企业 产业投资机构协同创新 完善生态圈建设 [2]
上市银行2025年中报:银行业绩迎来关键回暖|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02 09:18
核心观点 - 银行业绩企稳回升 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回暖 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且略有下行 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拨备覆盖率逐步企稳 呈现盈利与资产质量同步向好趋势 [2] 盈利能力 - 42家上市银行中 26家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正增长 占比超过六成 其中2家银行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 [4] - 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29% 降幅较前期收窄 非息收入同比增长6.97% 自一季度以来重回正增长 [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06%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0.68% 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下降96.85% 但第二季度单季实现20.27%正增长 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3.46% [4] - 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3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1.8万亿元略有提升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25.24亿元 略低于去年同期6833.88亿元 [4] - 六大行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三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股份制银行中仅有两家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4] - 六大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32万亿元 同比下降约2% 除交通银行实现同比增长外 其余国有大行利息净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5] - 手续费及其他非息收入增速明显回升 对营业收入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四家大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正增长 两家同比降幅显著收窄 [5] - 部分股份行在低基数与代销业务回暖推动下 手续费净收入增速提升 其他非息收入普遍大幅提升 主要得益于二季度债券利率下行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负转正 [5] - 民生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大幅增长25% 浦发银行在较高基数上仍实现6%增长 [5] 风险控制 - 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23% 与上一季度末持平 [8] - 对公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 主要得益于房地产相关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不同产品线个人贷款的不良率均出现不同幅度上升 风险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领域 [8]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最低为0.92% 是国有行中唯一一家控制在1%以下的银行 但其不良率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实现同比与环比双降 中国银行同比持平环比下降10个基点 [8] - 股份制银行整体资产质量管控良好 九家上市股份行不良贷款比率均维持在1.5%以内 招商银行不良率长期处于行业最低水平为0.93% 是股份制银行中唯一一家不良率低于1%的机构 [8] - 除民生银行不良率小幅上升外 其余股份制银行均未出现不良率增长 [8] - 六家国有行的拨备覆盖率表现有所分化 交通银行环比显著提升9个百分点 邮储银行环比再度下降 由去年国有行首位降至第二 农业银行虽出现小幅下滑但仍持续保持国有行领先地位 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最低延续平稳下行趋势降至197.39% [9] - 股份制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总体波动有限 招商银行保持行业最高水平环比上升至410.93% 民生银行仅为145.06%处于股份行最低位 其余股份行环比变动幅度较小整体保持稳定略低于国有行 [9] 数据表格摘要 - 工商银行利息收入3135.76亿元同比下降0.1%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70.2亿元同比下降0.6% 其他非息收入1135.16亿元同比增长6.5% [6] - 建设银行利息收入2867.09亿元同比下降3.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2.18亿元同比增长4.0% 其他非息收入1075.64亿元同比增长19.6% [6] - 农业银行利息收入2824.73亿元同比下降2.9%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14.41亿元同比增长10.1% 其他非息收入874.64亿元同比增长15.1% [6] - 中国银行利息收入2148.16亿元同比下降5.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7.91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他非息收入1141.87亿元同比增长26.4% [6] - 邮储银行利息收入1390.58亿元同比下降2.7%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69.18亿元同比增长11.6% 其他非息收入403.88亿元同比增长19.1% [6] - 交通银行利息收入852.47亿元同比增长1.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4.58亿元同比下降2.6% 其他非息收入481.21亿元同比变化0.0%至-6.7% [6] - 招商银行利息收入1699.69亿元同比增长1.8%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76.02亿元同比下降1.9% [6] - 兴业银行利息收入1104.58亿元同比增长2.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0.75亿元同比增长2.6% 其他非息收入367.03亿元同比下降3.8% [6] - 中信银行利息收入1057.62亿元同比增长3.1%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69.06亿元同比增长3.4% 其他非息收入345.61亿元同比下降5.1% [6] - 浦发银行利息收入905.59亿元同比下降2.6%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1.57亿元同比下降1.0% 其他非息收入322.52亿元同比增长6.8% [6] - 民生银行利息收入723.84亿元同比下降7.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同比增长0.4% 其他非息收入231.81亿元同比增长25.0% [6] - 平安银行利息收入693.85亿元同比增长11.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7.39亿元同比下降2.0% 其他非息收入248.78亿元同比下降11.3% [6] - 光大银行利息收入659.18亿元同比增长5.9%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43亿元同比下降0.9% 其他非息收入204.86亿元同比下降5.6% [6] - 华夏银行利息收入455.22亿元同比增长6.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0.95亿元同比增长2.6% 其他非息收入149.48亿元同比下降10.2% [6] - 浙商银行利息收入332.48亿元同比增长6.1%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93亿元同比下降17.6% 其他非息收入102.02亿元同比下降12.3% [6] - 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3% 拨备覆盖率217.71% [11] - 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33% 拨备覆盖率239.4% [11]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拨备覆盖率295% [11] -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24% 拨备覆盖率197.39% [11]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2% 拨备覆盖率260.35% [11]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拨备覆盖率209.56% [11] - 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0.93% 拨备覆盖率410.93% [11] - 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 拨备覆盖率228.54% [11] - 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1.16% 拨备覆盖率207.53% [11] - 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1.31% 拨备覆盖率193.97% [11] -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1.48% 拨备覆盖率145.06% [11] - 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05% 拨备覆盖率238.48% [11] - 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1.25% 拨备覆盖率172.47% [11] - 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1.6% 拨备覆盖率156.67% [11] - 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6% 拨备覆盖率169.78% [11]
毕马威发布《银行业转型:新的议程》报告,揭示通过降本增效实现成功转型的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9-02 02:40
行业背景与转型动因 - 商业银行面临利润空间收窄、监管趋严及客户期望演变等压力 正积极部署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转型战略[1][10] - 53%的银行计划在2030年前削减至少10%成本 近三分之一银行目标成本降幅超20%[10] 核心转型举措 - AI技术应用成为首要战略重点 38%银行将其融入新工作方式[12] - 33%银行聚焦网络安全与欺诈问题处理 29%银行持续提升数据分析能力[12] - 科技赋能被视为主要驱动力 38%银行通过流程自动化降本 37%银行推动关键业务职能数字化转型[14] - 具体技术落地方面:50%银行实施数字采购平台改善供应链 52%银行在欺诈检测与文档处理中应用AI与自动化 50%银行采用智能客服优化客户互动[16] 转型成效与挑战 - 大型银行(年营收超50亿美元)中仅24%显著实现成本削减目标 仅18%达到"高度成功"转型[20] - 主要障碍包括:缺乏企业级协同(仅31%银行成本与转型目标完全一致)[24]、治理架构低效(53%银行难以对变革项目优先级排序)[26]、43%领导层对转型内涵理解不清[26] - 资源调配困难影响近半数银行转型进展[26] 成功实践关键要素 - 56%成功银行制定明确成本削减目标 49%具备清晰记录的成本降低策略[32] - 集中化治理模式成效显著:领先银行采用集中化战略概率比普通银行高2.5倍 但仅38%银行实际采用此模式[34] - 跨职能工作组、充足预算及领导层责任制(通过更新高管绩效指标反映转型优先级)构成关键成功要素[9][34] - "枢纽与辐射模式"获54%受访者认可[29] 方法论与实施框架 - 采用端到端企业视角重构价值流 而非零散单点解决方案[35] - 四阶段实施框架:明确财务基准与业务映射→设计结果导向行动方案→分阶段价值交付→持续跟踪监测与变革管理[36][38] - 十二维度价值模型涵盖战略定位(放弃低效市场/产品)、运营优化(数字化效率提升、组织简化)及技术支持(云迁移、供应链整合)等全链路杠杆[39] 案例实证 - 某国际银行通过流程重构与智能自动化实现35%可持续生产力提升 具体措施包括数字化输入、智能路由及直通处理自动化[18][19] - 某跨国银行通过全球运营流程优化(涵盖联络中心/分支机构/后台)节省超4亿美元成本 组织架构评估后制定18个月转型路线图[31]
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科技+专家”双驱发力 筑牢农险风险防线
央视网· 2025-09-02 00:53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科技赋能和专家服务双引擎模式 将农业保险从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和灾中减损延伸 为水稻生产提供全周期风险保障 [1][5][6] 专家服务模式 - 组建专家+查勘员服务专班 联动农业权威资源提供田间技术指导 如盐城针对制种水稻花期难题制定水肥调控+花期微调个性化方案 [2] - 创新田间服务+线上传播模式 淮安中支邀请专家指导高温灌溉技术和水产养殖管理 并通过短视频推送触达超万人次农户 [4] - 建立气象预警直通机制 与气象局合作针对高温台风强降雨等灾害提前发送精准预警信息 [4] 科技应用体系 -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承保核验 通过高分卫星影像精准识别种植地块地理位置实际面积作物类型种植密度 建立天空地一体化核验体系 [5] - 搭建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田间监测点三级监测网络 通过卫星生成水稻长势热力图标记异常地块 并调配无人机巡查病虫害迹象 [5][6] - 利用手持GIS定位设备和高清拍照仪逐地块记录田块信息 同步解答农户问题并指导灾害报案流程 [2] 服务成效与定位 - 作为江苏省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核心承办机构 破解承保核验难风险监测难定损精准难三大痛点 [5] - 将农业保险从风险兜底升级为全周期风险管家 持续优化科技+专家模式并深化与农业科研机构气象部门合作 [6]
顺丰控股半年送件78.5亿票赚57亿 二季度1094只基金加仓陆股通跟进
长江商报· 2025-09-02 00:09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8.58亿元,同比增长9.26% [2][3] - 归母净利润57.38亿元,同比增长19.37%,创同期历史新高 [2][3][5] - 扣非净利润45.51亿元,同比增长9.72% [3] - 总业务量78.5亿票,同比增长25.7%,增速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2][7] 季度业绩分析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70.08亿元,环比增长11.50% [3]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5.04亿元,环比增长21.02% [3] - 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25.77亿元,环比增长3.46% [3] - 非经常性损益11.87亿元,主要来自物业子公司转让至REIT的税后收益5.9亿元 [5] 业务结构表现 - 速运物流业务收入1093亿元,同比增长10.4%,第二季度增速加快 [7] -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9.7% [7] - 其他非物流业务收入33亿元,主要来自供应链服务中的购销业务 [7] 财务与资本状况 - 资产负债率51.35%,较2024年末下降0.79个百分点 [2][10] - 自由现金流入87.4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与结构性存款总额476.7亿元 [10] - 中期分红方案每10股派4.6元,合计派发23.18亿元,占净利润40.4% [10] 成本控制与科技投入 - 通过聚合大型场地、精简网络和科技赋能实现结构性降本 [9]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4.83亿元,近年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在30亿元以上规模 [9] 资本市场认可度 - 1130只基金合计持股4.88亿股,创近五年新高 [2][10] - 第二季度1094只基金增持约2.5亿股,陆股通连续三个季度增持 [10]
顺丰中期业绩再验证:慢牛行情里最硬的物流核心资产
格隆汇APP· 2025-09-01 13:18
市场行情与行业背景 - 2025年以来港、A股呈现慢牛行情 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5.1% 深证成指上涨21.91% 创业板上涨34.95% 恒生指数上涨25.1% [1][2] - 物流行业处于反内卷与科技创新双轨驱动交叉点 2025年上半年快递业务量达956.4亿件 同比增长19.3% [3] - 行业单票价格降幅收窄 上市快递龙头份额环比提升 7月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3] 顺丰控股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68.58亿元 同比增长9.26% 归母净利润57.38亿元 同比增长19.37% 净利润率提升0.3个百分点至3.9% [5] - 速运物流业务件量达78.5亿票 同比增长25.7% 超越行业19.3%的平均增速 且呈现逐月提速态势 6月单月增速达31.77% [9][10] - 快运业务收入195.7亿元 同比增长11.5%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342.3亿元 同比增长9.7% 国际业务实际净利润同比大增178% [11][19] 业务战略与竞争优势 - 时效快递收入632.3亿元 同比增长6.8% 业务量增长18.6% 在消费品、汽车、工业设备等行业物流收入增长超20% [11][15] - 鄂州货运枢纽开通国内航线59条、国际航线19条 服务国际头部3C品牌和高端制造企业 [15] - 国内业务覆盖339个地级行政区(100%) 国际业务覆盖95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小包覆盖200个国家和地区 [17] - 95%的《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与顺丰合作 60%使用其国际服务 [19] 科技赋能与运营效率 - 上半年增投超120套自动化设备及380台AGV无人叉车 小件中转操作效能提升12.5% 单票中转成本持续下降 [20] - 小哥智能机器人累计解决350万次提问 小件收派效能提升13.7% 大件收派效能提升19% [20] - 通过REITs发行盘活32.9亿元物流产业园资产 提升资金循环效率 [22] 资本市场认可度 - 二季度公募主动基金增持顺丰A股市值24.25亿元 持股总市值111.59亿元 持股流通股比4.77% [25][26] - 社保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 持股市值12.67亿元 摩根士丹利、Citadel等头部机构增持 [26][27] - 90天内18家机构给出评级 其中16家为买入 2家为增持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