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出海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全球短剧迎来爆发性增长 机构关注AI及出海新方向(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00:47
全球短剧应用市场增长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逼近7亿美元 增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近4倍 [1] - 2024年Q1至2025年Q1 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从1.78亿美元增至近7亿美元 市场规模扩大近4倍 [1] - 截至2025年3月 全球短剧应用累计内购收入逼近23亿美元 [2] 国内短剧行业发展 - 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504亿元 同比增长35% 规模首次超越电影票房 [2] - 商业模式从付费订阅转向广告 广告收入占比从2024年1月的11%攀升至10月的50% [2] - 2025年3月红果短剧月活1.73亿 同比增长220% 接近长视频平台规模 [2] 短剧行业竞争格局 - 《ReelShort》和《DramaBox》等具有先发优势的短剧应用继续领跑 [1] - 《DramaWave》、《NetShort》、《FlickReels》等2024年下半年上市的短剧新秀增长迅猛 [1] - 短剧行业格局难以被长视频平台颠覆 关注AI及出海新方向 [2] 短剧出海潜力 - 短剧出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国内短剧经验系统性移植出海并完成本土化适配 [3] 短剧概念相关企业 - 内容企业:阅文集团(00772)、映宇宙(03700)、柠萌影视(09857)、欢喜传媒(01003)等 [4] - 平台企业:快手-W(01024)、哔哩哔哩-W(09626)、百度集团-SW(09888)、腾讯控股(00700)、美团(03690)、携程集团-S(09961)等 [4] - 短剧认证+AI企业:阜博集团(03738) [5]
当“诈骗诱饵”盯上短剧
吴晓波频道· 2025-05-16 15:39
短剧行业现状与趋势 - 短剧行业进入"短平快"阶段,但缺乏匹配的价值筛选机制,导致"电子榨菜"与"诈骗诱饵"并存[1] - 2023年6月短剧用户规模达5.7亿人,占全国网民52%,超过网络外卖、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5] -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约504亿元,同比增长35%,首次超过内地电影425亿元的总票房[29] - 预计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未来3年年均增幅约26%[29] - 全球短剧市场规模未来10年有望突破500亿美元,其中中国150亿美元,海外超350亿美元[31] 商业模式演变 - 免费短剧占比从2023年初11%升至10月50%,2024年付费短剧成为少数派[7] - 付费模式下短剧需在短视频平台投流买广告,前10集免费后续每集0.6-1元充值观看[8] - 爆款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片方收入仅为付费金额7%,扣除成本后净利润约300万[9] - 仅2%爆款短剧带来约79%行业收入,呈现"低成本、回款快、高风险、高回报"特征[10] - 平台转向观看时长与出品方分成的模式,激励内容创作[14] 平台竞争格局 - 抖音推出"短剧卡",提供看广告解锁或付费会员两种模式[12] - 快手上线"2.8元3天看8000+部剧"会员服务体系[12] - 抖音旗下红果短剧月活用户1.73亿,同比暴涨近600%,进入在线视频APP前十[18] - 爱奇艺、优酷推出5分钟竖屏和20分钟横屏短剧场,向内容方让利70%以上分成[18] - 单平台给出品方的总分账从2023年6月1亿增长至11月3亿,20多家版权方年内分账破亿[18] 内容与制作变化 - 题材从"霸总""狗血"转向家庭、都市类,精品化趋势明显[20] - 制作成本从两年前10万/百集涨至目前60-70万,头部演员单日片酬达2-3万[22] - 2024年短剧行业直接就业岗位21.9万个,间接带动超64.7万个岗位[20] - 电视剧导演尝试800万投资精品短剧但反响平平,显示定位模糊风险[24] 行业乱象与挑战 - 部分短剧APP设置复杂付费机制诱导老年用户高额消费[26] - 诈骗分子伪装成版权方、推广商用"保本分红"等话术设局[3][26] - 短剧被用作低成本导流工具,存在植入木马窃取用户信息等风险[1][26] - AI工具降低创作门槛,但加剧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26] 跨界融合与创新 - 品牌方如星巴克、肯德基、蜜雪冰城等利用短剧进行营销[32] - 互联网大厂美团、京东、拼多多投放短剧抢占618/双11流量[34] - "微短剧+文旅"、"短剧+游戏"等跨界模式兴起[34] - 广电总局等"国家队"入场,深圳卫健委参与霸总剧拍摄[34] - AI深度介入预计将在2025下半年带来更多商业探索空间[34]
实访日本,我发现中式本土剧才是未来
创业邦· 2025-05-16 03:12
日本短剧市场概况 - 日本是北美之后中国短剧出海的第二大市场 用户规模约400-500万 2025年本土自制剧产能预计300-500部 2026年市场规模或达10亿美元(70亿元)[3] - 日本市场付费占比达全球海外短剧市场的7% 中国前30大短剧平台均已入局 出海平台占据日本应用内购收入90%以上份额[3][9] - 市场仍处蓝海阶段 本土制作团队稀缺 产业链未成熟 头部公司和雅文化当前产能仅占本土自制剧10%份额[7][15] 平台竞争格局 - 中国出海平台占据绝对优势 DramaBox、ShortMax、TopShort常居应用商店TOP10 本土平台BUMP最高仅达娱乐榜30名[9][21] - 字节跳动上线PikoShow CMC资本推出Helo 慈文传媒合作UniReel 昆仑万维运营DramaWave 吉本兴业等本土公司也相继入场[6] - 平台采取差异化策略 中式短剧每集1-2分钟强调快节奏 日式短剧每集3-5分钟保留传统日剧风格[19][20] 内容制作特点 - 爆款复制成为成功方法论 和雅文化翻拍国内剧本的《百万富翁的离婚孙女》创500万美元流水纪录[22] - 中日创作理念存在差异 日本团队注重镜头逻辑 中国团队更强调情绪调动 需通过监制角色把控拍摄标准[20][24] - 题材本土化调整显著 日本偏好婚姻双出轨、外形蜕变类爽点 排斥婆媳矛盾、霸总等中国常见设定[32] 产业链发展现状 - 拍摄成本高企 日本单部短剧成本达12-15万美元 较国内贵3倍 东京集中70%拍摄资源[34] - 和雅文化筹建秋田短剧基地 提供演员培训等服务 目标实现规模化生产 同时成立亚洲短剧协会整合行业资源[34][35] - 演员授权制度特殊 商业化使用仅限1年 需持续续约分成 但本土演员对市场接受度至关重要[35] 未来趋势 - 剧集长度向50集以上发展 付费模式受30岁以上家庭主妇支撑 广告模式接受度低[39] - 朝日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尝试通过短剧推动日本IP全球化 部分平台直接定位全球市场[15][38] - 中国出海经验将影响日本市场发展 但需克服文化差异导致的制作理念冲突[39]
最早一批出海的短剧平台,年收入已超20亿元
36氪· 2025-05-14 00:24
国内短剧市场现状 - 国内短剧市场暴富神话破灭 行业内多数从业者难以盈利 [5] - 红果短剧凭借番茄小说经验成为行业头部 占据国内短剧市场半数份额 [5] - 免费短剧模式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改写原有付费与免费模式格局 [5] 海外短剧市场格局 - 海外短剧市场仍处于高盈利阶段 成为国内从业者重要出路 [6] - 头部平台DramaBox年收入超20亿元 ReelShort母公司营收达29 1亿元 [6] - 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 海外投放短剧APP数量达231款 同比增长近4倍 [7] 领先平台竞争策略 - DramaBox通过翻译剧供给扩张实现反超 下载量达1亿+ [14] - ReelShort坚持本土化路径但面临产能瓶颈 下载量5000万+ [14] - 点众科技投流经验形成竞争优势 北美地区收入占比最高 [11][12] 本土化挑战与趋势 - 本土剧月均产量仅10-15部 成本高出国内2-3倍且合规风险高 [13][14] - 文化差异导致内容下架案例 如《修仙大佬在纽约》因争议被投诉 [16] - 点众科技计划推进完全本土化制作 包括当地团队与演员 [18] 区域市场分化 - 北美RPD达4 7美元 东南亚市场收入690万美元成第二大市场 [21][23] - 欧美拍摄成本从15万美元/部涨至20万美元 供需关系紧张 [22][23] - 字节推出东南亚免费短剧App Melolo 探索广告补贴模式 [24] 商业模式演变 - 东南亚付费能力有限推动免费模式发展 DramaBox30%下载量来自该地区 [24] - 海外市场尚未形成垄断 付费模式仍为主导 与国内发展路径存在差异 [25]
理解不了龙王和赘婿的老外,为什么对短剧上瘾?
虎嗅· 2025-05-08 07:39
行业概况 - 中国短剧App"ReelShort"2023年底下载量一度超过TikTok 登上美国iOS娱乐榜Top1 显示海外短剧市场潜力巨大 [1] - 国内点众 掌阅 昆仑万维等平台加速出海 尝试将霸总 赘婿等题材本土化输出 [1] - 行业已从拓荒阶段进入精耕细作期 内容供给增加推动市场扩容 [2] 出海模式 - 主流形式分为翻译剧(加字幕)和自制剧(原创/翻拍) 目前基于国内爆款1:1翻拍成功率最高 [3][5] - 翻译剧测试成本低 文化差异通过字幕自然化解 民国题材意外走红印证该优势 [6] - 原创剧需综合本土化能力 成本高但天花板更高 爆款《Forbidden desires》单日投放超120万美元 [14][16] 内容策略 - 早期试错阶段平台拍摄30-40部翻译剧 测出率不足10% 龙王 赘婿等题材因文化隔阂遇冷 [10][11] - 爆款内容特征:元素新奇(狼人+师生恋) 人物立体(绅士男主+自强女主) 叙事丝滑 [15] - 2 0阶段题材多元化 从雌竞转向人物成长 主角职业拓展至消防员 赛车手等 [23] - 全球通吃题材为底层身份反转 日韩偏好财阀千金 英语区接受狼人等奇幻元素 [24] 用户画像 - 核心用户为经济基础较好群体 单剧消费约300元人民币 与国内下沉市场差异显著 [19] - 2024年Q3用户覆盖面显著扩大 优质内容增加形成正向循环 [22] - 与奈飞用户存在差异化 主要吸引未被长剧服务到的爱情偶像剧需求群体 [27] 商业模型 - 海外采用App付费模式 付费短剧为主流 字节Melolo试水免费模式 [28] - 投流成本占比最高 单日可达数百万人民币 但回收周期长达数月 [29][30] - 爆款量级:普通300-500万美元 大爆款1000万+ 超级爆款3000-6000万美元 [18] 制作体系 - 拍摄成本为国内2-3倍 主演日薪从700美元涨至2000美元 [32] - 华人承制团队占比高 能更好把握短剧快节奏叙事 纯海外团队易出现节奏拖沓 [35][38] - 工业化程度提升 专业团队可实现95%剧本完成度 早期存在甩戏等乱象 [33][34] 行业影响 - 头部爆款改变行业认知 单剧日耗从5-10万美元跃升至百万级 刺激资本加码 [17] - 同质化现象显现 需持续创新突破 但标志着行业进入成熟期 [25] - 网文出海奠定用户基础 但短剧受众更广 早期IP改编价值有限 [20]
短剧出海的认知税:为什么90%团队死在Facebook投放上?
36氪· 2025-05-07 09:37
行业趋势 - 短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国内监管收紧和竞争加剧推动头部及中小玩家加速转向海外市场[1] - 2025年Q1三大头部平台月流水均破亿美元 年增长率保持在140%+[6] - 2028年全球短剧市场规模预测突破百亿美元 将诞生跨国性上市公司[6] 市场差异分析 内容文化差异 - 国内爆款短剧在海外表现分化明显 霸总题材适配指数达90% 赘婿/龙王题材仅20%[5] - 东方文化偏好"隐忍-爆发"叙事 西方更接受"持续抗争"成长路径[5] - 海外男频市场呈双轨制 东南亚适用国内模式 欧美需重新定义男性爽点[5] 用户生命周期 - 海外市场起量时间比国内慢5倍(7-14天) 但总盈利周期长达180-360天 是国内12倍[7] - 海外短剧市场渗透率仅为国内15% 竞争强度是国内的1/8[7] 合规边界 - 北美市场版权意识最强 曾出现因迪士尼玩偶入镜支付3.5万美元赔偿案例[8] - 中东市场宗教因素敏感度最高 东南亚市场对性别议题容忍度较低[8] 竞争优势 - 决策路径压缩至3小时完成付费转化 资金周转效率提升300%[10] - 素材制作成本降低60% 实现"产品即广告"闭环[10] - 海外客单价达国内10倍(周卡$9.99-19.99 vs 国内9.9-29.9元)[10] - 订阅+广告双轮驱动 付费会员贡献80-90%核心收入[10] 平台选择策略 - Facebook成为中大型厂商规模化投流首选平台 覆盖Meta生态全链路用户[11] - 北美40+用户付费能力强 周卡定价高达19.9美元 年卡超Netflix会员价[12] - Meta广告系统稳定性优于TikTok 流量分配机制更公平[13] 运营体系构建 团队配置 - 需配置投手/素材制作/产品运营/商务拓展四类核心职能 北美市场投手月消耗考核5-30w美元[15][16] - 入场北美市场需预留百万美元级预算 十万美元级仅能布局东南亚译制剧[18] 内容生产 - 本土剧制作成本不低于20w美元 需在洛杉矶等地依托专业影视工业[20] - 主流采用纯字幕翻译测剧 数据达标后跟进本土配音版[20] 数据驱动 - 核心指标CPI/ARPPU/ROI中 首日ROI低于30%需立即预警[21] - 行业领先企业投入200-1000万自建数据中台 解决W2A回传不准确等技术痛点[21] 未来发展方向 - 将形成以中国工业体系为根基的全球化输出模式 类似好莱坞文化输出策略[23] - 男频内容将成为新增长点 创作自由度提升将催生突破性创新[24]
最早一批出海的短剧平台,年收入已超20亿元
36氪· 2025-05-06 10:26
行业格局 - 海外短剧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投放短剧APP数量从2024年9月开始大幅增加 至2025年2月达到231款 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2] - 市场竞争格局由DramaBox和ReelShort主导 两者轮流占据北美地区谷歌和苹果商店出海短剧企业当日营收第一名[4] - 字节跳动旗下Melolo进入东南亚市场 主打免费模式 但初期表现未达预期[8] 头部平台表现 - 点众科技旗下DramaBox过去一年收入超20亿元 接近国内头部短剧平台收入的一半[2] - Crazy Maple Studio旗下ReelShort在2024年营收达29.1亿元[2] - DramaBox在美国市占率超过20% 下载量达1亿+ 较ReelShort的5000万+下载量领先一倍[5] 区域市场特征 - 北美市场为海外第一大付费短剧市场 RPD达4.7美元 欧洲地区RPD约2.3美元 均远高于行业2.0美元的平均水平[7] - 东南亚市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短剧市场 收入达690万美元 但RPD仅0.7美元[8] - 欧美地区拍摄成本持续攀升 从每部15万美元上涨至20万美元[7] 内容战略演进 - 早期以翻译剧为主要供给方式 DramaBox通过引进大批量翻译剧实现后来居上[4] - 本土剧产能严重不足 DramaBox月均产量仅10-15部[5] - 本土化面临多重挑战 包括高出国内2-3倍的成本 合规问题以及投流效果不确定性[5] 商业模式变革 - 免费模式在东南亚市场得到探索 点众科技计划开发广告补贴收入的免费模式[8] - DramaBox在东南亚地区下载量占比近30% 显示免费模式的潜在发展空间[8] - 文化相近且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 以及RPD较高的日韩地区成为新目标市场[8] 本土化挑战 - 文化差异导致严重合规风险 案例显示《修仙大佬在纽约》因"物化女巫群体"遭投诉下架[6] - 制作团队缺乏本地认知 出现服装文化错位 外语口音不准确等影响内容质量的问题[6] - 完全本土化成为趋势 点众科技计划采用当地人制片 拍摄和出演的方式提升内容适应性[6]
最早一批出海的短剧平台,年收入已超20亿元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06 05:19
国内短剧市场现状 - 国内短剧市场暴富神话破灭 行业多数从业者难以盈利 [5] - 红果短剧凭借番茄小说经验成为行业头部 免费模式占比达50%且持续提升 [5] 海外短剧市场格局 - 海外短剧仍为高利润业务 头部平台DramaBox年收入超20亿元 ReelShort母公司营收29.1亿元 [6] - 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海外投放短剧APP数量达231款 同比增长近4倍 [7] - 字节旗下Melolo进入东南亚市场 掌阅科技iDrama 中文在线Sereal+/UniReel等平台加速出海 [6] 头部平台竞争策略 - DramaBox通过翻译剧供给实现反超 下载量达1亿+ 超ReelShort两倍 [10][13] - ReelShort坚持本土化路线但更新慢 下载量5000万+ [13] - 北美市场RPD达4.7美元 东南亚市场收入690万美元成第二大市场 [20][21] 本土化挑战与趋势 - 海外本土剧月均产量仅10-15部 成本为国内2-3倍且合规风险高 [12][13] - 文化差异导致内容下架案例(如《修仙大佬在纽约》) 服装/口音问题影响爆款率 [15][16] - 点众科技计划提升本土剧比例 采用当地团队全流程制作 [17] 区域市场迁移 - 欧美拍摄成本从15万涨至20万美元/部 洛杉矶出现短剧拍摄产能紧张 [21] - 东南亚因文化相近/成本低受青睐 DramaBox30%下载量来自该地区 [21][23] - 字节Melolo试水东南亚免费模式 点众科技拟探索广告补贴路径 [22][23]
App暴涨四倍、付费意愿不足20%,出海短剧玩家“大调查”
36氪· 2025-04-29 23:46
海外短剧行业现状 - 海外短剧制作成本控制在15万美元左右 其中演员、设备、场景都按"性价比之王"标准打磨 [6][7] - 制作成本占总成本10-20% 以15万美元制作费计算 付费人次达到2.3万即可实现盈亏平衡 [6][7] - 相比Netflix单部剧成本几百万到上千万美元 海外短剧具有"轻制作、快变现、低门槛"优势 [7][8] - 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 海外投放短剧APP数量飙升至231款 是去年同期四倍 [10] 商业模式与用户行为 - 主流付费模式为单集解锁(0.3-0.6美元/集) 北美市场用户偏好该模式占比最高 [3][4] - 看完80集短剧需支付至少148元 比打折后爱优腾年费更高 [4] - 平台设置多种充值机制 如4.99美元500币起步 顶配年卡149.99美元 [4][5] - 主力消费群体为25-45岁中青年女性 占比超60% 其中80%同时具备网文与剧集消费习惯 [11] 内容生产策略 - 采用"将亲未亲"情绪营销手法 比直接接吻更能刺激付费转化 [1][3] - 译制剧仍占海外短剧总量80%以上 通过AI翻译系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10] - 爆款剧集可工程化复制 如《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充值收入突破1800万美元 [12] - 头部平台爆款占比超20% 欧美和日韩优势市场达30% [12] 本土化与市场竞争 - 从"东欧演员模仿美式对白"升级为直接聘用本地演员实景拍摄 [13] - 女频题材成稳定流量洼地 2024年投放榜前十中八部为女频作品 [11][12] - 本地化选角与审美贴合成为剧集氛围感保障 但存在创意同质化风险 [13] - 平台加速构建"爆款公式" 通过精准情绪节奏和快感设计剧情推进 [12] 行业挑战与趋势 - 越南广告收益仅国内1/3 日本用户付费意愿12% 欧美订阅续费率低于18% [19] - TikTok东南亚短剧日更量突破5万条 Netflix推出"10分钟剧场"补贴计划 [20] - 合规问题突出 部分国家限制题材 翻拍侵权投诉率达25%以上 [20] - 制作端面临成本压力 之桃影视拍摄成本已压至12万美元 [20]
2025出海短剧营销趋势洞察报告-广大大&HuntMobi
搜狐财经· 2025-04-29 15:45
短剧出海投放观察 - 2025年第一季度短剧应用投放活跃,北美地区是投放重点,东南亚地区也备受关注,中东和非洲地区素材量处于中游 [1] - 2024年在投短剧广告主和月均素材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5年3月达到顶峰,月均素材量达8576条 [17][18] - 短剧文案多使用英语(占比63.04%),其次是西班牙语(9.08%)和葡萄牙语(6.36%) [23][24] - iOS和Android系统创意总量占比约为45:55,iOS平台平均投放量更高,头部竞争更激烈 [26][27] 爆款短剧出海案例 - NetShort采用译制剧题海战术,高频更新男频女频内容,投放表现突出,热推剧通过吻戏等创意吸引观众 [32][35][43] - FlickReels聚焦银发市场,翻译和自制银发短剧如《True Love Waits》,在海外获得较高热度 [1][47] - DramaBox凭借精准投放和差异化内容,在欧美市场占据头部地位,双男主题材短剧出圈 [1] 短剧出海全景洞察 - 2024年短剧出海爆发,APP下载量、内购收入大幅增长,通过情绪共鸣和投流双轮驱动市场 [2] - 短剧依靠爽点、情绪钩子和快节奏吸引观众,主要通过社媒推广和Web2App投放链路触达用户 [2] - 热门题材包括女主逆袭、爱情复仇等,主流盈利模式为付费短剧,结合会员付费、广告变现和订阅 [2] 短剧出海制胜攻略 - 中国短剧出海的关键在于内容为王、投放取胜、运营护航,出海周期需全链路规划 [2] - 全漏斗营销策略可壮大用户群、提高留存率,不同阶段有不同投放重点 [2] - Meta广告账户资产规划与管理至关重要,需通过官方渠道创建,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2] AI短剧发展现状 - AI短剧目前处于技术和创意融合探索阶段,受众更关注内容质量而非制作方式 [5] - 创作端关注内容创意、制作成本、制作周期、制作效果,初期试错优势明显但长线产能面临挑战 [5] - 工具端难点在于多模态融合、模型能力和算力成本 [6] 精品原创短剧价值 - 精品原创短剧凭借紧凑剧情、精良制作和独特创意,在吸引新用户方面成效显著 [8] - 这类短剧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商业潜力,能够随时间推移不断释放价值 [8] 短剧投放平台数据 - 2025Q1短剧应用投放TOP20中,ShortMax、NetShort、DramaBox等平台表现突出 [15][16] - 2024年新增投放剧目总数超过4.6K,2025年3月新增平台HotShort投放量达5.0K [29][30] 短剧营销工具与服务 - 广大大覆盖超80个国家/地区,80+全球广告渠道,广告创意达16亿级别,保持小时级别更新 [9] - HuntMobi拥有自主研发的智能投放管理系统-Bl4Sight,信号匹配率高达9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