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

搜索文档
汲取精神力量 矢志创新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01 22:12
科技活动周与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 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月24日至31日举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5月30日,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1] - 活动旨在激励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心,为建设科技强国努力奋斗 [1] 科学家精神弘扬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展出10件珍贵藏品,包括侯云德院士68年前的入党志愿书手稿,讲述科学家报国故事 [2] - 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高校、企业、科技创新园区,传播榜样事迹 [2] - 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栏目邀请院士与青年科技工作者探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内涵 [2] - 福建推出音乐情景剧《八闽繁星》,全景呈现科技工作者故事 [2] 科技成果展示 - 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展示踢球机器人、多才多艺机器狗等高科技产品 [4] -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邀请中学生探秘国之重器 [4]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展示智慧医疗、脑机接口等前沿科研成果 [4] - 贵州科技馆开展"日间课堂"至"夜间奇旅"的科学探索活动 [4] 科技服务民生 - 河北农业专家服务团深入种植基地解决技术问题 [5] - 天津高校教师为社区居民科普穿衣学问、园艺技术 [5] - 宁夏科技特派员吕世文指导养殖户科学饲养并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 [5] 科技强国建设 - 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蓝图已绘就,科技界被赋予新使命 [6] -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呼吁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伟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
弘扬精神力量 矢志创新发展——聚焦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新华社· 2025-06-01 09:05
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核心内容 - 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月24日至31日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5月30日,期间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激励科技工作者为建设科技强国努力奋斗 [1]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展出包括侯云德院士68年前入党志愿书手稿在内的10件珍贵藏品,讲述科学家报国故事 [2] - 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高校、企业、科技创新园区,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栏目邀请院士与青年科技工作者探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内涵 [2] - 福建推出科学家故事大型音乐情景剧《八闽繁星》,全景呈现科技工作者在八闽大地的奋斗历程 [2] 科技成果展示与科普活动 - 重庆市科技活动周AI与机器人展区展示踢球射门机器人、多才多艺机器狗等"钢铁伙伴",吸引儿童互动 [3] -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邀请百余名中学生探秘"国之重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展示智慧医疗、脑机接口等10余项前沿科研成果 [3] - 贵州科技馆"科学之夜"将科学探索延伸至夜间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播撒创新种子 [3] 科技服务民生实践 - 河北农业专家服务团深入种植基地为农户解决技术问题,新疆科普大篷车为30余所乡村学校带去航天科普互动展 [4] - 宁夏吴忠市科技特派员吕世文指导养殖户科学饲养畜禽,并通过营养科普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 [4] -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强调科技工作者需以10年为奋斗刻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民族复兴 [4]
科技报国壮山河 ——写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七十年之际
经济日报· 2025-05-31 22:02
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国家重要的科学思想库,中国 科技发展的里程碑事件都与学部密不可分—— 编制首个国家科技规划。1955年6月,学部成立大会上,时任院长郭沫若在工作报告中就发展我国科技 事业提出了5项重要建议,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议"研究并制定我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计划"。不久,在国务 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各学部组织全国有关科学家,编制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 发展远景规划》。 组织制定"863计划"。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4位学部委员,向中央呈送《关于 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随后,"863计划"诞生,揭开了我国有计划地发展高技术研 究的序幕。 钱学森、钱三强、于敏、周光召……这些载入中国史册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科学院院 士(1993年10月前称"学部委员"),也有一个共同的"家园"——中国科学院学部。 …… 1955年6月1日,北京,中国科学院学部这个承载着共和国科技梦想的学术殿堂宣告成立。70年来,学部 全体院士胸怀祖国、矢志创新、建言献策,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学术领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举办 致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央广网· 2025-05-31 01:50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 -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北京举办 围绕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珍贵馆藏精品 展现科技工作者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 [1] - 活动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 主场活动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举行 [1] - 现场举行了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藏品捐赠入藏仪式 公开了朱光亚院士上世纪五十年代写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1]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 5月30日是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 一年来累计接待公众超17万人次 [1]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15周年 累计获得550多位科学家的资料 [1] 科学家精神与社会氛围 -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表示 活动旨在让公众感受到科学家是有血有肉的人 科研工作是生动有趣的职业 [2] - 活动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崇科学、崇尚科学家精神、尊崇创新的良好氛围 [2]
矢志报国心 砥砺创新路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见闻
经济日报· 2025-05-30 21:54
科学家博物馆及藏品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展示侯云德院士1956年手写入党志愿书、朱光亚院士2600字《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黄旭华院士《〇九战歌》曲谱、洪朝生院士手绘五星红旗等珍贵藏品 [1] - 博物馆通过藏品讲述科技工作者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精神的故事 [1] - 侯云德院士1956年入党志愿书展现其立足国情为国家人民作出的贡献 [1] 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发布《回家》《自强路上》等主题宣传精品及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剧目 [2] - 活动公布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长剧入选名单 [2]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年累计接待公众超17万人次、团体及科研单位700余个 [2] 科学家精神传承 - 戴松恩院士1978年三度撰文推动中国首部种子法制定 促成1981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及1989年《种子管理条例》颁布 [1]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15年收集550余位科学家的15.9万件实物原件、45.6万件数字化资料、50.3万分钟视频、59.6万分钟音频 [2] - 科学家精神通过藏品与采集工程融入民族血脉 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3]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丰富多样 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创新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5-30 21:53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京举行 围绕讲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藏品故事 展现科技工作者践行科学家精神的形象 [1] - 活动现场举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藏品捐赠入藏仪式 为钱七虎等科学家代表及亲属颁发捐赠证书 [1] - 活动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 由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 中央宣传部联合举办 [1] - 各地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活动 如山东省举办"两弹一星"精神图片展 展示百余张珍贵历史图片 [1] - 陕西西安高校集中展演《永怀之歌》《钱伟长》《袁隆平》等10个剧目 演绎科学家奋斗故事 [1] 科技工作者表彰与交流 - 云南省举行"云岭最美科技人"发布式 表彰10位科技工作者 [2] - 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栏目推出"创新雨林"特集 邀请曹臻 王坚等院士与青年科技工作者探讨科学家精神 [2] - 中国作物学会举办农业科普活动 近百名师生参加 周美亮研究员展示荞麦科研成果 [2] 科学家博物馆运营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 累计接待公众超17万人次 [2] - 博物馆将担当培育科学文化 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使命 助力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2]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讲述藏品背后的科学家故事
新华网· 2025-05-30 11:31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温竞华)"两弹一星"元勋在核试验基地的合影、病毒学专家侯云德的入党 志愿书手稿、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的"八一勋章"……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30日在京举行, 通过讲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生动展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践行科学家精神 的鲜活形象。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藏品捐赠入藏仪式,为钱七虎等科学家代表、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 等科学家亲属代表颁发捐赠入藏证书。"共和国的脊梁"文艺展演入选名单、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 推广行动"剧目名单等一批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宣传精品也在现场发布。 本次活动恰逢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正式启动实施15周年。一 年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累计接待公众超17万人次,策划推出14个专题展并举办巡展,展示中国科学家 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采集工程累计验收入库550余位科学家的数十万件实物原件和数字化资料、百 万分钟音视频资料,初步形成"采、藏、研、展、教、宣"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聚焦"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由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中央宣 传部联合举办。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中国科技馆举办“创新雨林”等系列活动
环球网资讯· 2025-05-30 09:44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 中国科技馆举办"全国科学家故事馆校众创展演活动"并推出《北辰对话》栏目特集"创新雨林"以致敬科技工作者 [1] - 活动前期征集到14个省500余家单位提交的五大类作品1300余件 [1] - 从征集作品中遴选出科学家故事戏剧作品进行展演 [1] 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 - "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和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推动 中国科技馆组织实施 [3] - 已建立14家省级工作办公室 [3] - 后续将联动科技场馆 学校和社会机构对征集作品进行培育孵化 并公益共享优秀作品 [3] 创新雨林特集内容 - 曹臻院士分享"海子山精神":敢为人先 精益求精 跨界协同 海纳百川 [5] - 王坚院士强调算力是未来产业变革核心 青年科研者应把科技创新当作兴趣 [5] - 郭哲馆长指出青年科技工作者需要"雨林式"科研生态以激发创新 [5] 后续活动安排 - 中国科技馆将于5月31日开展球幕天文课活动 主题为捕捉"蜘蛛脉冲星"声音 [6]
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感悟“科学家精神”
新华社· 2025-05-30 06:34
"你知道吗?1999年我国隆重表彰的'两弹一星'元勋有23位,可当年参与'两弹一星'工程的科技工作 者总共有多少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副馆长孟令耘一下子问住了记者。 "据我们了解,光中国科学院系统参与的就超过1.7万人!但即使这23位功勋科学家,大家熟知的可 能也不超过五六人。"孟令耘说。 "推开博物馆厚重的玻璃门,仿佛踏入一道时空裂隙。这里没有网红展的浮躁喧嚣,只有泛黄手稿 上的墨迹沉默翻涌,沙盘剧场的风声低吟着戈壁往事,以及一群把名字刻进星河的人,用一生写下的答 案。" 网友"媛媛不圆"在社交媒体上的这段笔记,击中了记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我们都在一个春日邂逅 了一座让人激情澎湃的博物馆,在里面找到了共和国的"国家宝藏"。 这座博物馆就是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它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北端的奥林匹克中心区,与中国科学技术 馆一街之隔、廊桥相连,是全世界首个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群体建立、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 者精神殿堂的博物馆。 走进7500平方米的展厅,宛如踏入浩瀚无垠的时空长廊: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王淦昌……这 些熟悉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功业,国人早已耳熟能详。而更多的,是一个个有些陌生的名字,但 无一 ...
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敬,科学家故事搬上舞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30 04:37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 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技馆举办全国科学家故事馆校众创展演活动,多家科技馆的原创科学家故事戏剧被搬上舞台 [1] - 展演活动前期面向全国"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征集作品,累计收到5大类作品1300余件,包括"科技馆里的思政课教案""科学家故事微剧本""科学家故事戏剧"等 [3] - "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将继续依托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动科技场馆、学校和社会机构对征集作品进行培育和孵化,并公益共享优秀作品,推选参加全国科普月展演活动 [3] 创新雨林特别节目 - 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栏目推出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别节目"创新雨林",探讨科学家精神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5][6] - 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在科研路线或商业模式上推陈出新 [6]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把科技创新当作兴趣去热爱,融入工作和生活点滴 [6] -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臻指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要勇于挑战重大科学问题,冲击世界科学前沿 [6] 后续活动安排 - 5月31日中国科技馆将开展球幕特色天文课品牌活动,带领观众了解"中国天眼"及其发现的宇宙神秘脉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