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丝绸苏州2025”十周年特展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8-13 00:26
行业活动与平台建设 - 丝绸苏州展览会自2016年创办已成为国家级重要平台 集中展示苏州及中国丝绸产业发展成就并促进贸易合作与行业趋势引领 [1] - 本次十周年特展由中国丝绸协会 江苏省丝绸协会 苏州丝绸行业协会共同主办 骞腾会展(苏州)有限公司承办 [1] - 展会规模达10000平方米 将吸引全球丝绸产业链上下游精英 国际买家 文化学者及爱好者参与 [1] 展览内容与形式创新 - 特展规划六大主题展区 采用展销 路演 直播 创新体验等多元形式构建沉浸式交流合作场景 [1] - 携手顶级国潮IP如黑神话悟空打造神话丝绸主题联名产品 [1] - 通过小红书时尚板块发起丝绸穿搭挑战赛 形成内容+渠道+流量生态闭环实现全链资源整合 [1] 产业服务与支持 - 首次设立丝绸产业创新加速器 为展商匹配供应链金融 跨境物流 IP授权等12类专项服务 [1]
九江银行:以专项贷款赋能有色金属产业升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2 12:30
核心观点 - 九江银行通过创新有色金属产业专项贷款和供应链金融模式 有效支持江西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发展 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并促进产业链协同 [1][2][3] 金融服务模式 - 推出"存货质押+供应链金融"组合模式 授信额度最高达存货评估价值的75% 突破传统固定资产抵押限制 [1] - 基于2754吨铜材存货为初创企业发放首笔1.3亿元专项贷款 实现从原料入库到资金到账仅需一周 [1][2] - 建立贷款资金闭环管理机制 通过下游采购商数据对接降低金融风险 保障企业生产周转 [2] 产业支持成效 - 专项贷款助力上投金叶新材料公司电解铜生产线顺利投产 推动"纸上蓝图"转化为"车间实景" [1] - 联合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开展"百企调研"行动 走访86家企业并建立包含12项指标的需求台账 [2] - 通过3场银企对接会为5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达4亿元 覆盖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及市场拓展领域 [2] 战略定位 - 有色金属产业是江西省重点培育的万亿级产业 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1] - 九江银行作为地方经济服务主力军 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1] - 未来将持续优化产品体系拓宽服务场景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3]
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供应链金融行稳致远
新华网· 2025-08-12 06:20
政策导向与行业背景 - 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 要求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提供针对性金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 具体措施包括提升信用贷款比例和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 [1] 银行供应链金融实践 - 中信银行前5个月为2万家企业提供4950亿元供应链融资 客户数和融资量同比分别增长53%和46% [2] - 中国银行前5个月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超1.8万亿元流动性支持 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超9600亿元贸易融资和票据融资 [3] - 浙商银行为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核定1.2亿元平台管控额度 为上游供应商提供1000万至3000万元专项授信 [3] - 中信银行"信e链"产品累计为三一集团10家子公司和64家供应商提供350余笔 共计3.1亿元保理融资 [4] - 农业银行围绕407家涉农核心企业 向4805家上下游企业提供50698笔融资 总金额308亿元 [5] - 天津农商银行一季度向303户产业链企业放款26.5亿元 其中新材料产业链12.8亿元 高端装备产业链3.9亿元 [6] - 浙商银行截至6月末为670余家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计划今年新增投放300亿元 [6] - 民生银行供应链融资项目将放款时间从2个月缩短至2小时 为上下游企业提供500万元以下纯信用融资 [7] 行业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金融机构通过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 加强与智能制造业合作 提升金融供需对接效率 [8] - 供应链金融发展需推动从核心企业主体信用向数据信用转变 并建立跨地区跨银行协作机制 [10] - 银行需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并鼓励保险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增信 [11] 重点行业应用 - 农业供应链金融通过"应收e贷"和"订单e贷"等产品 解决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信不足问题 [5] - 金融机构聚焦钢铁有色 电力能源 建筑施工 工程机械 数字安防 食品饮料 现代纺织 石油化工 仓储物流等细分领域 [6]
金融服务制造业举措频频 白名单、绿色通道、个性方案相继亮相
新华网· 2025-08-12 06:20
金融支持制造业政策导向 - 金融监管部门引导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规模 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 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8.5个百分点 [1] - 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要求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 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2] 制造业融资需求现状 - 2022年第二季度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达59.7% 高于基础设施、批发零售和房地产等行业 [3] - 制造业面临原材料短缺、成本上升和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 国际地缘冲突和国内疫情反复加剧压力 [2] - 企业存在应收账款账期长导致的现金流承压问题 需通过创新融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 [6] 区域与机构实践案例 - 湖南银保监局确立全年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350亿元以上 配合产业政策提供金融支持 [4] - 建设银行上半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增速均达25% 建立白名单制度和审批绿色通道 [5] - 浦发银行通过"北鸣链"保理融资服务 以应收账款转让方式解决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流动资金问题 [6] 金融服务优化方向 - 银行业需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 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7] - 建议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制造业低碳转型 探索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等产品 [7] - 推动供应链金融运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7]
“数”通上下、“链”润实体, 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助力产业能级提升
新华网· 2025-08-12 06:14
核心观点 - 浙商银行通过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创新服务模式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 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 实现全链条 全场景 全产品覆盖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1][3][6] - 公司累计投放超4100亿元 服务核心企业2200余家 延伸上下游客户超3.2万户 其中普惠小微企业占比达75% [7] 业务模式创新 - 构建"供货通 应收通 订单通 销售通"四通数智化服务模式 覆盖主流场景 实现流程重构 授信创新 技术赋能和服务跃迁 [6] - 形成政府 链主 链企 金融机构 技术公司 咨询机构六方合作模式 聚焦能源 汽车 钢铁等重点行业 [6] - 针对光伏行业终端农户推出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方案 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实现实时审批 放款流程仅需8天 [3][4] 行业应用案例 - 光伏行业案例:为正泰安能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 覆盖上游供应商采购至终端农户安装运维 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 [3][4] - 乳业案例:与蒙牛集团联合主办战略升级发布会 为奶业全产业链赋能 [7] - 电力行业案例:成为首家与中国南方电网联合召开产品发布会的金融机构 实现全产品覆盖和全链条赋能 [7] 数字化能力建设 - 建设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 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1] - 应用数字化赋能和科技化手段 形成近30大行业差异化解决方案 包括能源 汽车 钢铁 建工 通讯等领域 [7] 社会责任践行 - 配套实施光伏行业"微光计划" 对山区26县光伏贷客户进行阶段性免息返还 [5] - 作为配捐金融机构参与正泰安能"一度电"专项公益基金 促进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 [5]
六部门公开征求意见 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新华网· 2025-08-12 06:11
供应链金融政策方向 - 明确发展供应链金融应以服务实体经济 服务社会民生 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 [2] - 支持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开展信用贷款及订单贷款 存货贷款 仓单质押贷款等动产和权利质押融资业务 [2] - 推动供应链票据扩大应用 [2] 中小企业权益保障 - 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2] - 禁止核心企业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 [2] 商业银行管理规范 - 要求商业银行完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 严格控制核心企业风险敞口 [3] - 严防对核心企业多头授信 过度授信以及利用供应链金融业务加剧上下游账款拖欠 [3] - 商业银行不得将贷款调查 风险评估 授信管理 贷款资金监测等关键管理环节外包 [3] - 要求商业银行定期评估合作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情况 [3] 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规范 - 坚持信息服务本职定位 不得直接或间接归集资金 [2] - 未依法获得许可不得开展金融业务 杜绝信息中介异化为信用中介 [2] - 应对凭证转让层级 笔数进行合理管控 对异常拆分转让行为及时风险核查和提示报告 [3]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管理 - 强化贸易背景真实性管理 要求开立 转让应具备真实贸易背景 [3] - 商业银行开展相关融资业务应严格审核贸易背景材料 有效识别和防范套取银行资金和无贸易背景的资金交易行为 [3] 政策制定背景 - 为落实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要求 [1] - 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1] - 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1]
民生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客户基础不断夯实
新华网· 2025-08-12 06:10
资产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4年末集团资产总额78149.69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1400.04亿元 增幅1.82% [1]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504.80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656.03亿元 增幅1.50% [1] - 一般性贷款规模在总资产中占比54.15% 较上年末提升0.63个百分点 [1] 净息差表现 - 2024年集团净息差1.39% 同比下降7BP 但降幅同比收窄7BP [1] - 下半年净息差1.41% 较上半年提升3BP 呈现企稳回升趋势 [1] 信贷投放重点领域 - 绿色信贷增速22.41% 制造业贷款增速9.38%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8.24% 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1] - 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 福建等重点区域贷款占比达65.57% 较上年末提升0.69个百分点 [1] 负债结构优化 - 2024年末存款总额42490.95亿元 较半年末增加1843.63亿元 增幅4.54% [2] - 活期存款在存款总额中占比34.08% 较半年末提升2.61个百分点 较上年末提升3.24个百分点 [2] 战略客户经营 - 总分行级战略客户达1992户 较上年末增加303户 [2] - 战略客户牵引供应链核心客户2494户 较上年末增长1162户 [2] - 链上融资对公客户数30498户 较上年末增加15380户 [2] 中小企业业务 - 中小企业信贷余额9720.41亿元 [3] - 机构客户数39637户 较上年末增长15.96% [3] 小微金融业务 - 小微贷款余额8551.02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638.86亿元 [4]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27.18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504.49亿元 [4] - 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户51.48万户 较上年末增加0.15万户 [4] - 2024年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7150.12亿元 平均发放利率4.27% 较上年下降38BP [4] 零售业务发展 - 零售客户13429.02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5.99% [4] - 私人银行客户数6.21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12.48% [4] - 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8659.69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890.27亿元 增幅11.46% [4]
海上也能放牧!青岛金融活水滋养蓝色经济新图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04:22
这不仅是当下海洋产业的真实写照,也是金融资金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近日,21世纪 经济报道记者跟随青岛金融监管局、青岛市银行业协会进行了深入调研,看看蓝色金融是如何为这座海 洋城市增添强劲动力的。 "海上放牧这事儿,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青岛鲁海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总站在智能深水网箱 示意图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郭聪聪 大海上也能有 "牧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那片望不到边的蓝海里,正藏着一幅现代版 "海上放牧" 的新 鲜图景。 这里没有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换成了另一番热闹——一个个智能深水网箱在海里排着队,跟 着浪头轻轻晃悠,里面养着的珍贵鱼群在水里游得自在;人工鱼礁区稳稳扎在海底,海参、鲍鱼这些海 味就在这儿安了家;远处还有巨大的冷链物流船,刚从深海捞上来的海珍品,转眼就被送向了世界各地 的餐桌。 金融创新的触角正在延伸至国之重器的风险保障领域。位于青岛即墨区的国家深海基地,肩负"蛟龙 号"等重大深海装备运维重任的团队,然而,关键部件国产化和下潜频次增加提升了深潜装备作业风险 的不确定性。今年5月,在青岛金融监管局的桥梁作用下,中国人保财险青岛市 ...
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要守住赋能中小企业的初心与边界
期货日报网· 2025-08-11 00:4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国资委高度肯定中央企业通过低息贷款、延期付款及供应链金融产品为资金链紧张的市场主体提供流动性支持 特别点名鞍钢集团与交通银行联合推出的"鞍钢融信"产品作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典范[1] - 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发展受政策明确指引 要求央企释放优质资信并运用科技手段与链上中小企业共享资源 同时严禁利用优势地位进行高息套利[1][2] - 金融监管总局全面叫停财务公司"一头在外"业务 因其偏离服务集团内部的基本定位 部分企业存在通过拖欠账款与高息放贷双重获利的操作 引发重大负面社会影响[3][4] 政策导向与监管要求 - 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通知》要求央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以融促产 积极配合上下游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并主动传导信用 对链上企业融资需求负有及时确权的法定义务[1][2] - 2022年11月新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强制要求财务公司在一年内清理完毕"一头在外"存量业务 剥夺其融资租赁、债券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类业务权限 明确其仅作为服务集团成员的非银金融机构[3] - 2024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指导意见重申财务公司"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根本属性 要求严防异化为集团融资通道并压实风控主体责任[4] 产品创新与平台建设 - 鞍钢集团2024年1月联合交通银行推出全流程线上化供应链金融产品"鞍钢融信" 为下游中小钢厂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 该集团资本控股公司已搭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 上线包括鞍钢惠信、供应链票据等多款产品[1] - 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需以真实贸易数据为基础 在功能设计上清晰分割确权服务与金融服务 核心目标为纾解中小企业困境而非自身敛财套利[2] 行业影响与警示案例 - 财务公司"一头在外"业务(含票据贴现与应收账款保理)始于2014年5家试点 2016年推广至全国 终因定位偏差与扭曲实践于2024年7月被监管明确终止试点[3][4] - 监管调查显示部分企业集团以财务公司票据或延期付款替代现金结算变相占用上游资金 再通过关联财务公司提供融资收取利息 形成拖欠账款与高息放贷并行的双重获利模式[3] - 行业需以财务公司业务叫停为警示 供应链平台须将服务中小企业置于核心位置 严格恪守赋能实体边界 否则金融创新将沦为空中楼阁[4]
金融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要精准发力
证券日报· 2025-08-09 14:42
政策支持与金融创新 - 农业农村部释放促进农产品消费信号,重点推动财政金融政策创新助力冷链物流建设 [1] - 金融机构需针对冷链物流特点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支持预冷库、冷藏车、冷库信息化等关键环节 [1] - 贷款期限可延长并给予利率优惠,探索"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等灵活担保方式降低融资门槛 [1] - 对符合条件企业可通过再贷款和贴息政策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1] 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 试点"保险+信贷"组合,开发冷链物流责任险和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新型险种分散风险 [1] - 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供应链金融产品,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1] - 运用大数据、AI、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仓储温度、运输轨迹等数据,构建精准风控模型 [1] 产业协同与生态构建 - 金融机构需联合地方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构建"财政+金融+产业"协作生态圈 [2] - 多方协同有望解决冷链物流"断链"和"高损耗"问题,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2] - 政策协同与金融创新将支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