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搜索文档
中远海科:2025年继续保持战略定力 提供有价值的数字化赋能产品和数据服务
全景网· 2025-05-22 10:11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2025年公司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主动对接服务市场,积极跟踪航运物流产业和行业需求,发挥在技术积累、产品质量、品牌声誉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提供有价值的数字化赋能产品和数据服务 [1] - 通过加大产品化、平台化业务的营销力度(如船视宝、航安宝、i航运等核心产品和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升高质量业务占比和毛利水平 [2] - 设立大客户经营中心,加大对于集团内外大客户的经营力度 [2] - 进一步清晰核心主业,聚焦围绕赋能航运行业上下游做大做强数字航运与供应链业务 [2] - 依托服务中远海运集团的丰富应用场景,构建核心竞争力并拓展业务,加快航运物流数字化产品向外部市场开拓 [2] 智能航运与数字业务发展 - 发展智能航运产业,包括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运服务、智能运营以及智能监管等领域 [2] - 加快数字城市与交通业务的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数据应用等方向的平台和产品 [2] - 围绕客户关注的稽查、治超、降本增效、维护保养、节能减排方面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2] - 提升公司整体收入和利润水平,加大数字孪生、视频中台等底层技术研发 [2]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要从事数字航运与供应链、数字城市与交通等业务 [2] - 持续推进创新转型,通过数智技术和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面向行业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和产品 [2] - 为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2]
财经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如何打造未来“超级工厂”?
新华社· 2025-05-22 09:21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成效 - 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1] - 机械臂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工作参数 生产线由"数字大脑"精准控制 工业大模型实现生产环节与供应链联动 [1]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生产逻辑 制造业加速步入"智造时代" [1] 工业机器人技术升级 - 中国一拖总装线涂装间的机械臂可自动生成喷涂路径 漆膜厚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能根据温湿度调整参数 [4] - 珞石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协作机器人搭载力觉与视觉传感器 实现微米级精密装配 可实时感知接触力并动态调整 [5] - 工业机器人通过多模态交互技术获取语音、手势、表情等信息 更准确理解人类意图 适应复杂生产场景 [5] - 埃夫特智能装备开发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 支撑不同工业场景开发工艺包 实现"通用+个性"需求 [6] 数字化生产线升级 - 洛轴集团风电齿轮箱轴承智能工厂实现数字孪生系统 实时展示设备运行信息 与生产执行系统衔接优化资源配置 [9][10] - 中国船舶采用生成式设计压缩新船设计周期约40% 重庆美的工厂智能排产降低运营成本15% [10] - 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3.5%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6.2% [10] 超级工厂发展趋势 - 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集成AI、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53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10] - 攀升科技智能工厂实现24小时内交付高性能电脑定制订单 柔性制造增强产业链韧性 [11] - 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通过AI优化工艺参数 单台设备能耗降低25% 单位产品组用水量下降56% [11]
金融百家|激活演旅融合动能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3:52
演艺经济市场概况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超60% [2] - 演唱会经济形成"以演促旅"新潮流,带动场馆租赁、票务销售、设备供应及餐饮住宿交通等周边产业 [2] - 城市间形成差异化竞争:大城市依赖明星资源吸引游客,小城市依托特色文化打造独特演出 [2] 演旅融合驱动因素 - 消费升级推动精神需求增长,观众追求现场体验、情感共鸣及社交分享价值 [3] - 技术革新赋能行业,数字孪生实现虚拟场地预览,AI算法精准推荐演出内容 [3] - 政府将演艺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通过政策优惠、基建优化及特色IP开发(如"印象"系列、《长恨歌》)推动产业 [4] 行业发展现存问题 - 供需失衡导致热门演出"一票难求",票价体系不合理削弱市场普惠性 [4] - 区域资源分布不均,一线城市集中度高,中小城市演出机会稀缺 [4] - 技术双刃剑效应显现,线上演唱会沉浸感不足,难以替代现场体验 [4] 政策与创新解决方案 - 国家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优化演出审批流程,推行"一次审批全国巡演"机制 [5] - 通过弹性场次、引进国际项目、开发城市"微空间"及5G/VR技术拓展供给形式 [5][6] - 财政补贴降低票价成本,实名制购票打击黄牛,政策引导资源向中小城市倾斜 [6] 行业规范与价值观建设 - 明星需承担社会责任,在作品中融入红色经典与民族元素传递正能量 [6] - 监管部门重构明星评估体系,加强行业监管,管控粉丝不良行为,推动理性追星 [6] 战略定位与发展前景 - 演艺经济被定位为文化强国建设核心引擎,需通过政策与技术创新提升演旅融合质量 [7] - 行业目标成为点亮城市文化名片、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7]
智造苏州 向“新”而跃
苏州日报· 2025-05-21 22:37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苏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1465.19亿元,增速12.5% [2] - 苏州出台《"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创新提升行动(2023-2025)》,目标到2025年实现阶段性跃升 [2] - 苏州提出"苏州智造十大行动",打造全球领先的"智造之城" [4] 基础设施与生态优势 - 苏州累计建成5G基站6.1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46个,实现5G网络和千兆光网全覆盖 [3] - 苏州拥有17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日化、汽车零部件、医药等多个优势产业 [3] - 16家国家级双跨平台落户苏州,培育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和52个省级重点平台 [3]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福莱盈电子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智能生产,2023年产值增长30% [4] - 普达迪泰科技将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精密测量设备,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如FAST射电望远镜 [4] - 天瞳威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覆盖超3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技术出海 [5]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 苏州维伟思医疗的AI心电监测仪实时识别异常心律,服务数万患者 [5] - 苏州厨芯科技为全国近4万家餐饮门店提供智能清洁和烹饪服务 [5] - 苏州目标到2026年打造四大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目标5万亿 [6] 安全与人才建设 - 苏州同维电子、苏州联通等3家企业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安全典型案例 [6] - 苏州拥有157家省级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和7家省级工业信息安全服务支撑机构 [6] - 苏州构建多层次人才供给链,包括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和国家级实训基地 [6] 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 苏州推广"龙头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协同发展模式 [7] - 苏州作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打造省内领先的5G工厂项目 [7]
【IPO前哨】AI厂商诺比侃的“铁路霸权”与现金流困局
金融界· 2025-05-21 12:40
公司概况 - 诺比侃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在AI+交通、AI+能源及AI+城市治理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客户主要为铁路部、电网公司及石化企业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自2018年起布局三大核心业务,通过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提供软硬件一体化AI+解决方案 [2] - 成立以来共获得5轮融资,累计融资约3.55亿元人民币,2024年6月D+轮融资后估值达21.3亿元,投资者包括雅艺科技、赛伦生物主席范志和、博将资本等,其中成渝基金、成都武发具有国资背景 [3] 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3亿元、3.64亿元、4.03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6316.1万元、8856.6万元、1.15亿元,呈逐年增长态势 [4] - AI+交通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88.7%至2.09亿元,抵消了AI+城市治理业务收入下降的影响,公司在中国AI+供电巡检系统市场份额为6.9%(行业第二),轨道交通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为1.3%(行业第七) [2][4] - AI+能源业务涉及储能及电网领域,截至2024年底已为超过100个分布式储能数字机房提供IT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并协助客户检测超过2万公里输配电线路 [5] 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 - 国内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产业预计2024-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7%,其中AI+交通和AI+能源解决方案增速分别为17.7%和19% [2] - 公司在铁路行业具有垄断性优势,2024年底已向中国超过80%的铁路局提供接触网悬挂状态缺陷识别解决方案,累计应用里程约42万公里,检测超过23万个缺陷 [4] 财务风险 - 2024年底贸易应收款项总额达5.4亿元,较2022年激增172%,占资产净额6.4亿元的84.4%,主要来自公共部门客户 [6] - 平均贸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192天增至2024年352天,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67亿元 [6][7] 资本运作 - 公司曾于2023年2月启动A股科创板IPO辅导,2024年撤回后转战港股,计划募资用于核心技术研发、研发中心建设及潜在并购 [1]
海尔资本:AI算法产业化破局之道——从冠军训练系统看智能时代投资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05-21 08:46
智能科技与体育训练 - 中国乒乓球实验室采用高速摄像机、SIMI动作捕捉系统、红外动作捕捉系统等设备,实时采集百余项数据并生成三维运动轨迹,推动训练模式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智能" [3] - 竞技体育的算法革命通过多模态传感器阵列和激光扫描系统,将运动员的"直觉天赋"转化为可量化、可迁移、可迭代的智能资产 [3] - AI技术正在解构顶尖运动员的直觉能力,并可能重构制造业、医疗、农业等产业的升级路径 [3] 技术应用与行业融合 - 智能训练系统的200余项数据建模技术逻辑与康复医疗领域高度契合,例如外骨骼机器人需根据患者个性化数据制定康复方案 [4] - 工业质检更依赖静态视觉识别,而医疗康复要求更高的动态数据交互,未来可通过提升数据精度与全流程闭环优化推动AI深度渗透 [5] - "传感器阵列+边缘计算+数字孪生"技术组合正在重塑汽车行业(自动驾驶)、制造业(设备预测性维护)、农业(作物生长模拟)等领域的智能化路径 [6] AI产业化竞争逻辑 - AI产业化向"端到端交付能力"进化,乒乓球训练系统的设备层、平台层、服务层三重架构反映了这一趋势 [7] - 下游客户更倾向一站式解决方案,头部企业通过"数据中台+行业模型"模式降低应用门槛,垂直领域企业则依托全栈能力构建壁垒 [7] - 未来竞争将聚焦"技术深度"与"场景贴合度"的双重优势 [7] AI商业化路径 - AI商业化需在"行业专精"与"泛化能力"间权衡,医疗领域通过行业知识+AI技术融合可开发出诊断级应用 [8] - 垂直场景做透路径更受青睐,因细分领域数据壁垒高且行业痛点多需定制化方案 [8] - 横向拓展依赖生态整合(如跨行业数据平台),但短期难成主流 [8] 行业大模型发展趋势 - 未来三年制造业、医疗等行业将涌现专用模型,驱动力包括场景强需求(工业质检、医疗诊断)和数据安全性 [9] - 中长期跨域智能体或出现于相近行业(如智慧城市整合交通、环保数据),但通用智能体受限于数据壁垒与算力成本 [9] - AI产业化正从技术突破走向生态竞合,行业大模型将率先打开商业化闸门 [9]
最新北京app开发公司大全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5-20 22:08
垂直领域的场景解构者 - 锐智互动的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已覆盖全国37所重点中学 将师生互动延迟压缩至200ms的无感区间 并开发鸿蒙系统多端适配框架实现电子班牌、教师Pad和学生终端的像素级一致性 [1] - 该公司零售团队自主研发的生鲜供应链库存动态预测算法 通过分析冷链货车GPS轨迹与社区团购订单的时空关系 使某连锁超市损耗率同比下降21% [1] 基础设施的技术赋能者 - 百度语音交互实验室开发的手语识别模型能准确识别"胸是炒鸡蛋"等地域性表达 其AI中台意图识别模块使金融类APP客服响应速度提升3.8倍 [4] - 京东供应链数字孪生系统为医疗器械商实现手术器械配送路径实时优化 每年节省运输里程相当于绕故宫8920圈 [4] - 腾讯社交裂变工具包通过LBS+AR试衣间组合玩法 使某潮牌店周末进店转化率提升至47% 其轻量化SDK让中小商户15天完成APP全流程开发 [4] 胡同里的技术人类学 - 某微型工作室为史家胡同博物馆开发AR导览APP 通过识别砖雕纹样自动播放匠人口述史 实现数字代码与传统营造技艺结合 [5] - 文艺类APP开发者与行为艺术家合作 根据用户阅读时长调整消息推送频率 成为国内首个引入读者呼吸律动算法的内容产品 [5]
凡拓数创(301313) - 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12:05
业务布局 - 公司加入广州机器人协会,正推进AI 3D数字孪生产 品开发及一体化服务,为多行业提供软件产品服务和数字化转型服务,涉及机器人等IOT物联设备 [2][3] - 公司产品服务矩阵包括3D数字创意产品、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AI 3D数字孪生产品及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重点发展AI 3D数字孪生产品及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 [5]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受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影响,订单进度放缓、交付时间延长,营业成本与运营费用刚性,毛利下降;拓展新业务使期间费用增加;项目资金回笼慢,减值损失计提增加,导致业绩亏损 [3]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337.09万元,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14% [3] 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AI 3D”总体发展战略,以AI与3D融合为技术路线,通过“技术筑基、产品创新、模式变革、资本赋能”四维战略布局,构建发展新生态 [3] - 2025年公司持续稳定研发投入,以AI、3D数字孪生为底座打造核心技术矩阵,融合多种技术,夯实相关平台能力 [3] 产品相关 - 数字孪生技术是未来新型智能工厂建设重要方向,AI 3D数字孪生平台等是新型智能工厂重要智能化产品,凡拓数字孪生平台以自研FTE引擎为底座,相关业务与智能制造客户合作在推进 [5][6] -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线产出一系列标杆案例,如华南理工大学智慧校园数字孪生IOC平台等 [4]
湖南娄底构建统一城市数字时空底座,赋能自然资源事业数智化转型——实景三维“智”进之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0 04:32
数字技术应用 - 湖南省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构建统一城市数字时空底座,将实景三维、规划管控、不动产登记等深度融合,实现实景三维应用从"看风景"到"写剧情"的转变 [1] - 已建成全市8109平方千米内优于1米格网的DEM和0.5米DOM的地形级实景三维数据库、800平方千米的优于5厘米的城市级实景三维、中心城区30平方千米实体三维模型 [1] - 中心城区6个无人机巢对实景三维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赋能自然资源事业数智化转型 [1] 算力基础建设 - 自2020年开始,娄底市以实景三维数据库为基准,以智慧娄底时空大数据平台为主体,建成8个应用平台,包括实景三维规委会平台、土地超市大数据平台等 [3] - 土地超市采用线上虚拟店和线下实体店相结合的模式,线上用户可随时掌握要素市场情况,线下体验店提供专业土地推介、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服务 [3] 自然资源管理赋能 - 实景三维技术深度赋能自然资源管理,与12家单位签订平台共建共享合作协议,为天网系统、智慧城管、智慧水务等提供时空数据服务支撑 [5] - 通过实景三维数据辅助调研铁路规划、道路建设等项目,节约现场调研时间,市本级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城市规划85个、土地出让120宗,平均每个项目节约审批时间4天 [5] - 审批时限从80多天压缩至20多天,不动产登记模块与20多家银行对接,实现查册、登记、评估、贷款一站式服务 [5] 创新应用场景 - 不动产可视化查询系统已查询8万余次,市民可立体直观了解房屋周边配套情况 [7] - 以娄星区村级为起点,为数字乡村提供实景三维数据服务,助力大气治理风场分析监测、公安三实普查利用 [7] - 未来将加强实景三维地下、地表、地上及室内三维一体化建设,加大在数字乡村、智慧公安、智慧城市大脑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7]
深度|一颗螺丝钉的数字化之旅:长虹AI如何守护“零缺陷”制造
中金在线· 2025-05-20 01:22
核心观点 - 长虹控股集团通过数字孪生、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技术,实现从螺丝钉微观元件到全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透明化和高效化变革 [1][4][12] 数字编码系统 - ISRM系统实现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注册、筛选、准入、审核、协议签订、报价、库存及质量管控等全流程 [2] - 系统通过钢卷号、批次号或合同号锁定问题来源,供应商可即时提供材质书及生产记录,快速分析并整改质量问题 [2] - 区块链技术确保质量管理记录不可篡改,实现责任清晰可溯 [2] - "一物一码,一码到底"模式提升生产质检效率,帮助供应商提高原材料质量稳定性和研发创新速度 [3] 数字孪生技术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设备实时数据、工艺参数和质检判定依据,构建透明化数字镜像,使生产过程完全可视化 [4] - 数字孪生与区块链融合应用:在采购阶段构建动态供应商评分模型,在合同阶段形成不可篡改记录,在管理阶段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 [5] - 技术整合使供应链从"黑箱"转为"透明化",减少浪费并提升管理效率,例如通过质量评分推动供应商改进或更换 [6] - 中小企业可借鉴建立供应链风险监测体系,提前识别风险并制定应急预案 [7] 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 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覆盖八大行业九大领域,赋能多个工业园区,形成60多个可复制应用场景,包括制造执行、仓储物流和供应链协同 [8] - 平台创新构建"1+3+N"服务体系:1个数实融合底座、3类定制化"智改数转"方案、N个典型场景,提供可快速复制的成功经验 [9] - 对内贯通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到售后服务全生命周期,推动智能工厂转型;对外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方案,打造"销研产供服"一体化生态 [10] - 数字化转型使质量管控从抽检变为全检,缺陷率数量级下降;生产响应速度从分钟级跃升至毫秒级;跨行业价值网络加速形成新协作范式 [10] 制造业转型本质 - 智能制造通过数据穿透和融合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重构,使工业元件具备可追溯、可诊断、可预测能力 [11] - 制造业思维根本转变:元件拥有"数字身份证"、产线构建"数字孪生体"、供应链运行于"数字账本",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即资产"模式 [12] - 产业升级始于微小元件的透明化,成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数字共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