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藏粮于技
icon
搜索文档
麦收不弯腰 丰收有底气(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6-17 22:10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 - 小型收割机、联合收割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如今北斗导航系统已实现收割机田间精准作业[1] - 无人驾驶农机在示范田投入应用,农民可远程实时监控作业轨迹和面积[1]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54.5%提升至2022年62.4%[2]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 - 农业无人机、"虫脸识别"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田间管理[2] - 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智能植物工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新型农业设施普及[2] - 良种培育技术使单位土地产出显著提升,农民反馈"地还是那块地,产出大不一样"[2] 智慧农业发展挑战 - 智慧农业企业面临前期高投入和运营成本压力,存在融资障碍[2] - 农民数字素养不足,对新设备接受度和应用能力需提升[2] - 需建立产学研结合体系,鼓励农业科研与田间实践结合[2] 农业人才培育方向 - 重点培养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电商带头人等"新农人"群体[2] - "新农人"可带动传统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2] - 人才培育是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的核心动力[2][3]
新品种新技术齐上阵 多地一片好“丰”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4 01:42
小麦收割进度与盐碱地治理 - 全国小麦收获进度已超过七成 联合收割机工作重心分布在河北东南部、山东西北部及陕西中部 新疆甘肃收割机数量逐步增多[1] - 东营区20.45万亩小麦进入收获季 目前已收割1万余亩 预计6月底全部完成[11] - 金丰农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 采用大水漫灌压碱、深挖排碱沟等措施 使土壤盐分从0.3%降至0.1% 实现小麦种植[5][7] - 该农场今年种植4300多亩小麦 预计亩产超1000斤 计划两年内实现小麦亩产1200斤 玉米1300斤 大豆300斤[5][9]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河北邯郸推广北斗导航智能播种机 实现厘米级精准作业 千米误差仅两厘米[15][17] - 使用新型气吹高效射播机可使100亩地多种7亩 种植密度增加每亩1000株[15] - 种粮大户700多亩地5天完成播种 相比传统方式效率显著提升[13] - 邯郸玉米播种进度已超六成 结合水肥一体化和精准化控技术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17] 蔬菜产业升级与产销对接 - 罗甸县冬春蔬菜种植面积28.65万亩 累计上市56.29万吨 产值达17.9亿元[29] - 引进蔬菜嫁接苗新品种使亩产达2万斤以上 是普通品种的两倍 每月可采摘十多次[23] - 建成贵阳贵安保供蔬菜基地1800多亩 带动周边种植7500亩 设立27个销售网点和15家商超专柜[25][29] - 采用"订单+保单"模式 与163个村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 保障产销顺畅[27][29]
坚决打赢“三夏”攻坚战丨休眠模式+勿扰模式 绿色优储让粮食“冻龄”保鲜
河南日报· 2025-06-13 00:07
粮食仓储技术升级 - 公司采用低温存储技术保持粮食品质 将温度维持在10℃至15℃以抑制营养物质活动和病虫害 减少化学药剂使用 [1] - 公司运用在线监测和电子测温等高科技手段确保粮食储存环境稳定 特别是在6-8月高温季节 [1] - 公司采用环流熏蒸杀虫技术保护存储粮食免受虫害侵扰 [1] 智能化粮库管理 - 粮库配备100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电缆 实时监测粮仓和粮堆内的湿度温度 数据同步显示到线上平台 [2] - 公司实现从"人管粮"到"云管粮"的转变 提升储粮效率并实现科学储粮与绿色储粮双重目标 [2] - 新型制冷设备正在安装 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仓储技术水平 [3] 基础设施升级 - 公司拥有12个高大平房仓库 单个粮堆高度达6.95米 重量达8000吨 [1] - 河南省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 包括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等技术 [2] - 省内新建或改造升级大批现代化高标准粮仓 包括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和楼房仓等类型 [2] 收储准备工作 - 公司于6月5日开仓收粮 已完成腾仓、清理和设备检修维护工作 [3] - 公司统筹做好人员、资金等保障措施 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3]
河南把农机具搬到“云”上
人民日报· 2025-06-12 22:10
农业信息化平台应用 - 河南濮阳县推广"河南农机云"平台,实现农机线上调度,用户可通过平台发布作业信息并快速匹配机手,解决传统农机调度难题 [1] - 濮阳县接入农机云平台后,政府端可实时监测22个乡镇农机分布、小麦收割进度及气象预警,并掌握每台农机位置状态和作业轨迹 [1] - 河南省"三夏"期间投入联合收割机超20万台,农机云平台监测接入农机达12.6万辆,其中谷物联合收割机日活量超过7万辆 [1][2] 智慧农业技术推广 - 新乡市延津县采用微喷带和自走式喷灌机等智能灌溉设备,实现精准灌溉,较传统方式节水65%并节省80%人工 [2] - 河南农田广泛应用智能灌溉设备、水肥一体化系统和病虫害监测仪等高科技手段,提升抗旱稳产能力 [2] - 濮阳县作为农业大县拥有粮食种植面积230万亩以上,农机总动力达139万千瓦,为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提供基础 [1] 农业基础设施改善 - 新乡市开展沟渠连通工程,保障干、支渠畅通,形成水系网络,有效应对持续干旱天气 [2] - 种植大户在干旱条件下通过增加灌溉频次(从常规2次增至5次)结合智能设备,保持小麦亩产稳定在1300斤以上 [2]
河南麦收基本结束 算算今年“三夏”账
河南日报· 2025-06-11 23:41
资源账 - 河南省8500多万亩小麦抢收基本结束,历时22天,投入联合收割机约21万台,累计收获小麦8464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9.4%,机收率达99.8% [2] - 河南以不足全国1/16的耕地贡献了全国近1/10的粮食产量,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6] - 全省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数量位居全国第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4次获国务院激励表彰 [6] - 深耕技术使小麦增产10%以上,通过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提升土地肥力 [5] - 河南推行耕地保护网格化田长制,近23万名"田长"认领"责任田",守护耕地红线 [3] 生产账 - 河南省财政提前下达资金3.86亿元支持小麦"一喷三防",3000万元用于赤霉病防控,5000万元用于抗旱 [8] - 全省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53347万元,较上年增加15827万元,重点补贴高性能播种机、智能高速插秧机等 [13] - 全省12.7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全链条服务,包括耕种、植保、施肥、灌溉、收获等 [11] - 智能灌溉系统和传感器在高标准农田中的应用,实现减水、减人工,提升生产效率 [6] 收益账 - 河南麦客多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精深加工将小麦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产品,2024年营业收入达6.16亿元 [15] - 新乡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的油条单品日销量峰值达328万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17] - 河南省计划到2025年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18] - 延津县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精深加工实现小麦价值倍增,农民获得收购溢价 [18] - 河南生产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7/10的速冻水饺,拥有"三全"、"思念"等知名品牌 [18]
沉甸甸的收获——2025年夏季粮油收获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6-09 12:42
农业丰收情况 - 麦收总体进度过半、冬油菜收获完毕,农民克服旱情等不利因素实现丰收 [1] - 河南省新乡县农户马文昌预计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更高,种子粮价格比普通小麦每斤贵一毛钱 [2] - 邯郸市农业农村部门估产显示今年夏粮将实现增产 [2] - 湖北省油菜种植面积1910多万亩,平均单产接近160公斤,高产田测产超300公斤,2024年总产量292万吨,今年有望突破300万吨 [4] 农业技术创新 - 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四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2] - 邱县组织217名技术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搭建"线上+线下"服务网络推送气象预警和病虫害防治信息 [3] - 湖北省加大精量播种、'一促四防'、机收减损等专业种植技术指导力度 [4] - 汶上县使用配备北斗系统的联合收割机,4分钟可收割一亩地,规划最优路线不重割不漏割 [7] 农业机械化 - 农业农村部预计全国将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跨区作业超20万台 [7] - 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更多智能化联合收割机投入生产 [7] - 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3400多个,高速公路开通农机绿色通道4800多个,设立农机优先优惠加油通道5800多个 [8] - 江苏省推广新型低损高效收获机械,开展机收减损培训434场次,设立损失率监测点位数579个 [8] 应对极端天气 - 山西省出现严重干旱,近80天无有效降雨,政府指导农户利用引黄水浇灌避免小麦大幅减产 [5] - 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支持6省抗旱救灾 [5] - 湖南省益阳市农技专家指导农户防治倒伏油菜霉烂感染病害,建议利用清晨和傍晚机收减少损失 [6] 社会化服务 - 盱眙县创新投用农机调度平台,发放机手联系手册实现农机手与种植户精准对接 [8] - 江苏省淮安市种植大户通过农机调度平台快速找到收割机,收割效率大大提高 [8] - 各地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力量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 [8]
庄稼地里的“新品发布会”
辽宁日报· 2025-06-07 00:54
新品种发布与试种表现 - 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发布"甘露16"和"甘露20"两款薄皮甜瓜新品种,发布会选择在试种农户杨勇的大棚举行[1] - "甘露16"平均每株坐果7到8个,单果平均重520克,含糖量普遍达到15%以上,是干瓤瓜且耐贮存[1] - 新品种采用轻简化栽培模式,亩栽瓜秧仅需1000株,比传统2500株以上节省70%种苗,同时节省约70%人工[1] - 杨勇试种50米棚的秋茬产量比其他品种多1/3,春茬扩大到200米棚,行价达到每斤12元[2] 种植户反馈与行业影响 - 杨勇种植香瓜20年,认为新品种"好侍弄",具有甜度高、产量高、抗病性强特点,结合蜜蜂授粉可大幅节省用工成本[2] - 前"香瓜状元"吕文家因病虫害和品质问题改种西瓜8年后,表示要重新学习先进种植技术[2] - 新品种已申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为全省香瓜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2] 推广策略与行业趋势 - 省农科院首次在田间举办新品发布会,直接面向种子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进行示范推广[2] - 所长刘爱群表示未来将常态化举办此类田间发布会,通过实物展示和种植户交流增强新品种认知度[2]
麦子熟了·麦田“守护者”
郑州日报· 2025-05-28 02:06
黄河岸边麦子黄 5月26日,黄浮路附近的麦田一片金黄,最早成熟的地块已经开始收割。 本报记者 马健 摄 警车带道通行 接力护送过境 交警全力做好"三夏"道路交通安全保障 当前正是夏粮生产关键期,农机作业时间集中,跨区收割作业机具数量庞大,郑州交警强化路面管控, 强化部门协作,强化便民服务,强化应急处置,全力做好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确保"三夏"工作顺利举 行。 针对"三夏"期间道路机收车辆流量大幅增加,农村地区面包车、低速载货汽车相对集中等情况,郑州交 警组织警力深入农机及转运农机车辆通行集中的重点路段,强化路面管控,加大巡逻力度,最大限度地 把装备、警力放在路面上。加强高速公路上下站口、机收车辆通行频繁路段交通秩序维护,提示抗旱浇 麦、"三夏"机收车辆合理选择路线,全力保障畅通高效通行;对农民在公路上打场晒粮问题,及时发 现,及时制止,及时处理,确保国道、省道及主干公路安全畅通。 记者 张玉东 通讯员 邢红军 文/图 "移动能源站"开进麦田 为夏粮颗粒归仓提供能源保障 "中原熟,天下足"。正值"三夏"时节,在郑州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指导下,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河南分公 司充分发挥能源保供"主力军"作用,通过统筹调度、 ...
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
中国证券报· 2025-05-19 21:23
农业科技应用 - 北大荒农业生产已实现智能化标配,包括田间小型气象站、智能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育秧大棚监测系统、北斗导航插秧机和无人机喷洒底肥 [1] - 循环立体育秧设备从"二维平面育秧"升级为"三维立体模式",提升效率、精准管护、资源利用和综合效益 [1] - 科技贯穿粮食从种到收全过程,每一步操作都有数据支撑,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 [2] 农业生产转型 - 种地从"会种田"转向"慧种田",从靠经验转向靠数据,精准高效成为发展方向 [2] - 科技进步解放人力并带来巨大效益,种地过程变得更精细且具有更高附加值 [1] 公司战略定位 - 北大荒作为农业战线排头兵,通过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探索耕地资源潜力增长 [2] - 公司在农业科技领域持续实践,响应时代发展要求 [2]
金融赋能 助力“湘米”更“香” 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南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向恒
金融时报· 2025-05-19 01:48
粮食安全与金融支持 - 湖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10亿斤左右,水稻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1] - 湖南监管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截至2024年末湖南银行机构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535.3亿元,同比增长20.7% [1] - 2024年湖南水稻保险金额460.1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湖南银行机构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余额413.6亿元,同比增加94亿元 [2] - 创新"高标准农田+"多种模式,解决抵(质)押不足问题 [2] - 探索开展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险、农业工程安责险等保险服务 [2] 农业科技装备支持 - 2024年湖南银行机构累计向1.1万户次经营主体发放农机贷款52.6亿元 [2] - 鼓励发展农机装备融资租赁,促进先进农机装备推广应用 [2] - 满足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农机研发、智能化技术改造的合理融资需求 [2] 农业保险创新 - 建立湖南省大宗农产品生产地域风险地图,划分14个市州为5类风险区域 [3] - 全面推行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创新水稻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等产品 [3] - 建立保险、气象与应急等多元信息共享机制,提升气象灾害风险减量服务水平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 - 湖南辖内有信贷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建档评级全覆盖 [3] - 开展"百行联万户"融资对接,组织银行机构进村上门提供融资服务 [3] - 2025年一季度发放春耕备耕贷款205亿元 [3] 种业振兴支持 - 2024年湖南银行机构累计向4.2万户次经营主体发放种业贷款124.3亿元 [4] - 建立差异化评估体系,将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作为信贷准入重要参考因素 [4] - 支持优质种业领军型企业和优势特色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4] 未来工作重点 - 持续加大金融支农资源投入,保障粮食生产信贷资金和保险保障需求 [5] - 加快产品服务创新,推出更多"接地气"的产品 [5] - 推动信贷与担保、保险形成合力,完善地方风险补偿机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