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采

搜索文档
资金连续5日加仓,医疗器械ETF回踩5日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2:33
近期医疗器械板块走出相对独立行情,相关投资标的医疗器械ETF(562600)6月23日至今37个交易 日,收出24个阳线,区间涨幅18.07%。持仓股票,赛诺医疗、利德曼、麦澜德、翔宇医疗、大博医 疗、中红医疗、热景生物表现亮眼。今日盘整,回踩5日均线。 从资金面来看,近5日资金连续流入该ETF,净流入金额达2520万元。 据国家医保局消息,近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组织医疗机构报送第十一批国家组 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需求量的通知》,于8月6日至25日开展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医疗机构需求量填报工 作。本次集采共涉及55个品种,报量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医疗机构可按厂牌报量。二是要求医疗 机构如实准确报量。三是与基本药物、儿童用药等政策保持衔接。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表示,受耗材集采、医疗合规要求提升等政策因素影响,A股申万医疗器械指数过去 4年持续下跌,2025年初至今指数有所反弹。随着政策缓和、集采出清、企业战略转型和国际业务拓 展,多家公司业绩和估值将迎来修复,预计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多家公司迎来高增长,部分低估值个 股迎来长线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 ETF(562600)为投资者提供一键把 ...
药品行业周报:关注底部资产修复投资机会-20250810
湘财证券· 2025-08-10 15:30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药品行业"买入"评级 [2][35] 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在海外授权交易及国内医疗政策改善推动下取得显著超额收益,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中期估值有望持续抬升 [2][33] - 仿制药及原料药板块受益于集采政策优化,盈利能力改善,短期关注竞争格局良好的细分领域修复机会 [4][33] - 药品制造产业链上游原料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GLP-1产品商业化有望带动多肽原料药产能释放 [4][33] - 国内医药产业步入创新成果兑现期,以基本面为内核驱动的新成长周期启动 [4][33] 市场表现 - 上周医药生物下跌0.84%,跑输万得全A 2.78个百分点,化学制剂、生物药及原料药分别下跌2%、1.41%和0.02% [7][9] - 2025年1月1日至8月10日医药生物上涨21.3%,跑赢万得全A 8.4个百分点,原料药、化学制剂及生物药涨幅居前,分别上涨40.7%、38.1%和33.5% [9][19] - 8月8日医药生物PE-TTM为30.83X,PB为2.98X,均位于负1倍标准差以上 [9][17] 集采动态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涉及55个品种,480家企业提交资料,平均每个品种15家企业竞争,3个品种企业数超40家 [32][34] - 国家医保局以"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优化集采措施 [32] 投资主线 - 创新源动力主线:关注三生制药、华东医药、奥赛康、健康元等具备技术平台和产品力优势的标的 [33] - 复苏边际改善主线:关注长春高新、卫信康、华润双鹤等底部资产 [35] 全球市场 - 全球生物科技板块分化,恒生生科上涨0.13%,A股生科和纳指生科分别下跌2.62%和0.1% [27][30] - 港股恒生医疗保健上涨0.12%,位列恒生一级行业涨幅第12位 [28]
双成药业上半年亏损扩大
中国经营报· 2025-08-08 14: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8412.21万元,同比下降11.35% [2] - 归母净利润-1846.66万元,同比下降8.97% [2] - 扣非净利润-2101.58万元,同比下降18.34% [2] - 货币资金477.8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3.59%,较年初锐减89.41% [5] 业务板块 - 多肽类产品收入4007.29万元,同比下降3.95%,占营收比重47.64% [3] - 受托业务收入1169.66万元,同比下降41.04%,占营收比重13.90% [2][4] - 多肽类产品毛利率46.5%,较去年同期下滑13.87个百分点 [3] 核心产品与市场 - 注射用胸腺法新因集采降价导致境内销售利润大幅缩水 [3]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获美国FDA批准并实现出口 [4] - 注射用比伐芦定出口收入增长,但新获批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4]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9.04万元,同比改善93.23% [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978.5万元,同比减少90.76% [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919.95万元,同比减少6297.59万元 [5] 历史亏损与退市风险 - 2016至2024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7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1846.66万元 [6] - 若2025年营收低于3亿元或净利润为负,将面临退市风险 [6] 战略与转型 - 收购宁波奥拉半导体计划终止,转型失败 [6] - 公司提出加大研发投入、拓展销售渠道、优化成本等措施 [7] - 2025年下半年需完成近2.16亿元营收才能触及3亿元门槛 [7] 信托纠纷 - 公司因中融信托理财产品逾期提起诉讼,涉及本金5000万元及未支付收益 [8][9] - 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000万元(2023年)和1000万元(2024年) [9]
医疗器械板块持续走强资金跑步入场,医疗器械 ETF(562600)收涨0.7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8:55
医疗器械板块表现 - 医疗器械ETF(562600)8月8日收涨0.76% 延续前日上涨行情[1] - 持仓股尚荣医疗及赛诺医疗强势涨停 利德曼与麦澜德涨幅超9%[1] - 资金连续两日净流入 8月6日净流入364万元 8月7日净流入464万元 市场交易活跃[1] 政策动态 - 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于8月6日至25日开展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医疗机构需求量填报工作[1] - 本次集采涉及55个品种 特点包括允许医疗机构按厂牌报量 要求准确报量 与基本药物及儿童用药政策衔接[1] 行业趋势分析 - 申万医疗器械指数过去4年持续下跌 2025年初出现反弹[1] - 政策缓和、集采出清、企业战略转型及国际业务拓展推动业绩与估值修复[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多家公司迎来高增长 低估值个股具长线投资机会[1] 产品特征 - 医疗器械ETF(562600)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 覆盖100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及医疗信息化领域上市公司[2] - 指数成分中医疗器械行业占比达89.08% 集中度突出[2]
55个品种纳入,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报量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05:57
药品集采规则变革 - 第十一批集采共涉及55个品种,包括降糖药、抗菌药物、抗过敏药物、流感药物、肾病治疗药物等,覆盖注射剂、口服液、颗粒等多种剂型 [5] - 首次允许医疗机构按厂牌报量,改变以往仅按药品通用名报量的规则,提升临床需求与中选结果的匹配度 [1][2] - 设置80%报量红线,要求医疗机构报量不得低于两年平均用量的80%,但允许临床需求减少的机构书面说明后按实际需求报量 [1][7] 质量优先导向 - 优化价差控制规则,不再单纯以最低报价作为参照,要求最低报价企业发布"低价声明",避免恶意竞争 [2] - 企业需具有2年以上同类型制剂生产经验,且生产线2年内无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记录 [7] - 加强对中标品种全周期质量监管,加大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抽检力度 [8][9] 儿童用药特殊安排 - 儿童适宜品规未过一致性评价的,医疗机构可说明后按实际需求报量 [1] - 研究调整儿童适宜小规格药品的价格折算规则,鼓励企业供应儿童适宜规格 [11] 企业影响与策略调整 - 集采明确采购量有助于企业科学安排生产,降低销售费用,如甘李药业通过胰岛素集采新增进院1.2万家 [10] - 价格压力下企业需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市场份额小的企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10] - 国产药企正根据不同层级医院用量调整报价策略,挖掘基层市场潜力 [12] 政策执行细节 - 报量工作需与基本药物政策衔接,未过一致性评价的基本药物规格可自行确定折算比例 [1] - 季节性药品允许按疾病规律调整报量,限适应证药品可在80%基础上少报,特需医疗用药不纳入报量 [11] - 报量窗口期仅20天(8月6日至25日),各省需在8月27日前完成审核 [6]
首次允许按厂牌报量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启动
北京商报· 2025-08-08 00:23
对于出现有医疗机构填报的厂牌中选或全部未中选的情况,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若医疗机构 有报量的厂牌中选,则该厂牌直接成为医疗机构的供应企业,需完成相应协议量;若医疗机构填报的厂 牌没有中选,则该厂牌的报量会由所在省份的主供企业供应。医疗机构需注意和主管部门"一品两规"等 药品配备的相关规定做好衔接,合理选择报量厂牌数量。 此外,本次报量设立了科学的报量基准,强调与基本药物、儿童用药等政策保持衔接。原则上要求每家 医疗机构每个品种的年需求量不低于2023—2024年度平均使用量的80%。同时,对于存在临床需求明显 减少、业务调整等因素导致预期用量显著减少的,医疗机构可作出书面说明后按实际需求报量。 8月7日,据国家医保局消息,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报量正式启动,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 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医疗机构报送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需求量的通知》,于8月6日—25 日开展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医疗机构需求量填报工作。本次集采共涉及55个品种,与以往相比,本次报量 规则进行多项优化,首次允许医疗机构可按厂牌报量,同时设定了科学的报量基准,并对基本药物、儿 童用药等特殊品类给予更灵活的政策空间, ...
新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报量启动,详解最新变化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08:58
国家医保局8月7日发布消息,近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通知,8月6日至25日开展第十一 批药品集采医疗机构需求量填报工作。此次集采共涉及55个品种。 针对报量过程中广受关注的厂牌、比例计算、特殊情况处理、医保定点民营机构及药店参与方式等热点 问题,国家医保局作出详细解答。 Q 此次集采报量工作呈现什么特点? A 此次报量工作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医疗机构可按厂牌报量。此次集采优化了报量规则,医疗机构可不区分厂牌、按通用名填报每个品 种的需求量,也可以细化到具体厂牌,引导医疗机构认可度高的企业积极参与。 二是要求医疗机构如实准确报量。本次集采原则上要求每家医疗机构每个品种的年需求量不低于2023— 2024年度平均使用量的80%。同时,对于存在临床需求明显减少、业务调整等因素导致预期用量显著减 少的,医疗机构可作出书面说明后按实际需求报量。 三是与基本药物、儿童用药等政策保持衔接。对于基本药物规格,报量系统中专门作出标注,如该规格 未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医疗机构可自行确定折算比例,并在报量时作出说明。对于儿童适宜品 规,如未通过一致性评价,医疗机构认为难以替代、报量无法折算的,可根据实际需要报量 ...
医疗器械ETF涨超3%,价格创近期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8-07 03:14
8月7日早盘,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科创50指数微幅上涨,医疗器械板块表现亮眼,其中医疗器械 ETF(562000)开盘后快速拉升,截至发稿上涨3.4%,价格创近期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消息面,8 月 5 日国家医保局发文指出,按照国务院关于优化药品集采措施的部署要求,国家医保局坚 持 "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 的原则,会同相关部门优化完善集采措施,指导国家组织药品 联合采购办公室积极推进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确定了 55 种药品拟纳入采购范围。这一举措对 医疗器械领域具有积极意义,实践证明,集采是治理价格虚高的有效途径,其规则的不断优化将引导包 括医疗器械企业在内的相关企业从 "低价竞争" 向 "质量竞争 + 成本控制 + 合理利润" 的方向转变,推动 产业链资源加速向研发壁垒高、临床价值突出的领域集中,进而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秩序逐步规范。 医疗器械 ETF(562600)为投资者提供一键把握医疗器械行业成长机遇的便捷工具。该ETF追踪的中证 全指医疗器械指数,精心选取 100 支覆盖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等核心医疗领域的代表性上 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从行业结构看,该指数医疗器械行业占比 ...
商业锐评丨资本游戏反噬:嘉应制药信披违规背后的治理困局
新浪财经· 2025-08-07 00:04
核心观点 - 嘉应制药因未披露2.19亿元关联交易被处罚 高管合计罚款近500万元 暴露公司治理失效和资本运作失控 [1][4] - 公司财务数据存在利润与现金流背离现象 研发投入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真实性受质疑 [5] - 借壳方养天和收购后股价浮亏超30% 高比例加盟模式和低毛利率凸显行业困境 [6] - 中成药集采政策导致核心产品降价38.6% 营收减少29.46% 行业面临合规成本上升和转型压力 [6][7] - 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2024年营收3.76亿元 但业绩连续两年双位数下滑且被立案调查 [8] 关联交易违规 - 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通过子公司向关联方药聚能进行2.19亿元资金腾挪 占净资产28.83% [4] - 交易采用"月初转出、月末转回"方式 实控人李能同时控制交易双方 [4] - 财务总监及董秘等高管在事件曝光后相继离职 反映内部管理失控 [4] 财务与研发异常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8.83% 净利润增197.23%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暴跌193.73%至-1183万元 [5] - 2024年研发投入仅675.72万元 研发强度1.8% 低于中药行业平均2.8% [5] - 核心产品接骨七厘片因集采降价38.6% 营收减少29.46% 但公司声称通过渠道拓展实现增长 [5] 借壳交易与行业困境 - 养天和2024年7月以10元/股收购7%股权 投资额3.55亿元 当前股价7元/股导致浮亏超30% [6] - 养天和90%门店为加盟店 毛利率18.9% 不足上市药房均值一半 [6] - 收购后养天和将全部股权质押融资 凸显资金链脆弱性 [6] 政策与监管影响 - 中成药集采要求企业一周内对标省内最低价降价 否则面临撤网风险 [6] - 2025年集采规则取消最低价中标 要求成本构成说明 合规成本大幅上升 [7] - 深交所规定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将触发退市警示 [8] 行业趋势警示 - 医药行业面临集采降价和线上渠道双重冲击 轻资产扩张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6][9] - 监管趋严专治"野蛮人"行为 企业需回归研发创新和产业价值深耕 [8][9]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报量工作启动:新增按厂牌报量选项 鼓励药店参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6:50
如果医疗机构按照厂牌报量,其填报的多个厂牌出现厂家全中或有厂家未中的情况,医疗机构是不是必 须完成所报的任务量? 新增加一机制:按厂牌报量选项 对于可按厂牌报量这一新机制,顾晓风表示,可供选择的厂牌均是前期已完成信息填报的医药企业,可 填报的厂牌数量不受限制。 顾晓风同时提醒,如果报量的厂牌中选,就需要完成协议量。所以,报量机构在填报过程中要和药品品 规配备数量要求等相关规定做好衔接,合理选择厂牌数量。 8月6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报量工作正式启动。为便于医药机构准确掌握此次报量的规则,当 天,国家医保局组织召开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报量规则解读活动,邀请药品联采办相关负责人进 行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本次药品集采报量工作于8月6日至8月25 日开展。在现场,药品联采办负责人解读了报量规则,演示报量系统操作流程,并与现场听众互动交 流。 每经记者注意到,本次集采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将以往的医疗机构按药品通用名报量,调整为医疗 机构可以选择按具体厂牌报量。 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顾晓风介绍:"以往的化学药品集采是按照整个品种进行报量,不区分厂 牌。本次集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