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

搜索文档
我国西部,正在悄悄推进两个超级“国家工程”
虎嗅APP· 2025-09-04 00:12
中国西部超级国家工程概述 - 雅江下游水电工程和新藏铁路两大超级国家工程在西部同时推进 总投资超过1.6万亿元 相当于2024年全国GDP的1%以上 [9][10] - 两个工程位于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区 建设难度极大 但战略意义深远 [10][11] 工程规模与投资 - 雅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林芝 规划5座梯级电站 总装机容量6000万-8100万千瓦 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 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14] - 新藏铁路全长约2000公里 连接新疆和田与西藏日喀则 投资超过4000亿元 [8][15] - 包括川藏铁路 滇藏铁路 中尼铁路等西部铁路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 [19] 工程建设挑战 - 新藏铁路沿线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 最高点达5200米以上 高海拔导致施工人员面临严重高原反应 [25] - 地质条件复杂 新藏铁路穿越昆仑山 喀喇昆仑山等世界级山脉 地震活跃且冻土广布 雅江大峡谷地形险峻生态脆弱 [28] - 气候恶劣 年平均气温0度左右 最低气温零下40度 强风暴雪沙尘暴等极端天气频繁 施工窗口期有限 [30] - 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 新藏铁路建设周期12-15年 年均需投入300-400亿元 雅江水电站需15-20年 资金保障压力巨大 [32] 能源安全与结构调整 - 中国2024年消费7.56亿吨石油 72%依赖进口 其中约80%经过马六甲海峡 能源安全面临挑战 [36] - 2024年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单月首次突破万亿度 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37] - 雅江水电站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 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比重 缓解能源进口依赖 [40] - 项目建成后青藏高原可能成为影响南亚和东南亚的清洁能源基地 [41] 交通网络与区域经济 - 新藏铁路将连接新疆和田与西藏日喀则 并通过既有铁路网联通拉萨 使高原边陲融入全国铁路系统 [43] - 铁路建设显著促进西藏经济发展 2024年西藏接待游客6389万人次 同比增长15.8% 旅游总收入740多亿元 占全区GDP四分之一以上 [45] - 青藏铁路2024年运送进出藏旅客289.1万人次 运力接近饱和 新铁路将极大提升运输能力 [45] 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 -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 扎布耶盐湖为亚洲第一大锂矿盐湖 2024年实际产出锂矿5083吨 [46] - 日喀则市仲巴县已设置矿业权23个 含采矿点9个探矿点14个 资源种类包括铁铜金铅硼锂铀等 [46] - 新藏铁路经过仲巴县 将促进矿产资源高效流通 [48] - 稳定廉价的电力供应将推动西部地区发展高耗能制造业 实现资源输出向经济收益转化 [49] 地缘战略与陆权体系 - 新藏铁路连接和田喀什 通过吐尔尕特和伊尔克什坦口岸直达吉尔吉斯斯坦 [54] - 中吉乌铁路项目2025年启动 将成为中国通往欧洲和中东的最短货运路线 以及中亚油气资源进入中国的核心通道 [54] - 通过红其拉甫口岸连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缓解马六甲海峡能源运输依赖 [55] - 西藏从西部边陲转变为亚欧大陆中心 地理重构意义重大 [58] 西部发展模式转型 - 超级工程将改变西部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输血式"发展模式 形成内生增长能力 [63][64] - 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完善将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创造数十万就业岗位 吸引内地企业和人才 [67][68] -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和发展机会均等 [69]
越南位置成王牌,中国能源安全多层保障,美国布局恐落空
搜狐财经· 2025-09-03 09:03
战略资源与地缘政治重要性 - 稀土资源在现代工业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尤其在芯片制造 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发挥关键作用[1] - 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保障比单一资源更具战略价值 地缘政治视角下越南对华政策转变为中国提供战略优势[1] 中国能源安全与马六甲困境 - 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依赖度持续攀升 目前中东和非洲能源资源需经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 该海峡最窄处仅2.8公里 极易受外部控制或干扰[3] - 美国及其盟友可通过控制马六甲海峡威胁中国能源供应安全 形成"马六甲困境" 这是中国能源安全领域最突出的软肋[3] 越南的地缘战略价值 - 越南地理位置处于连接南海与印度洋的关键节点 可作为中国能源安全的天然屏障[3] - 越南海防港和岘港等战略港口扩建工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为中国能源运输提供重要备用通道[3] - 越南的地缘优势超越稀土资源重要性 能源运输通道的地理优势具有绝对唯一性 掌控关键航道就能在地区安全格局中占据主动[4] 中越合作与战略影响 - 越南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工业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 中国需要确保南海航道畅通 双方形成互利共赢关系[3] - 越南深化与华合作包括港口建设与航道安全等领域 这种合作模式一旦固化将使美国对华遏制战略失去关键支点[4][8] - 通过越南深水港进行能源转运或经由中南半岛陆路管道可构建多元化能源运输网络 彻底改变中国能源供应被动局面[7] 美国战略担忧与全球影响 - 美国希望通过"印太战略"拉拢越南构建对华包围圈 但越南不完全倒向美国导致美国战略布局面临严重挫折[4] - 美国全球领导地位依赖于对关键海上通道的控制权 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和南海水域[5] - 越南与中国合作维护南海航道安全将降低美国海军在该地区的存在感 动摇美国全球霸权根基[5][8] 区域格局变化与长期趋势 - 越南选择深化与中国港口和航道合作既能获得经济收益又能增强自身安全 标志着南海战略格局的重要转变[7]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南半岛推进 铁路网 公路系统和能源管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越南的战略价值将持续提升[8] - 地区国家在切身利益面前做出务实选择 只要中国能提供持续经济红利 越南等国家就不会完全倒向美国[7]
接力奋斗勇担当
经济日报· 2025-09-02 22:55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更加深刻地认识 到和平的宝贵。"作为革命战士的后代,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班长刘 丽从小便聆听长辈讲述一枚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老一辈革命者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让她 懂得和平来之不易,更坚定了她接过接力棒、为祖国献石油的决心。 60多年来,大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接力奋斗,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25亿多吨,如果用60吨的油罐车装 满,连接起来可绕地球赤道16圈。在刘丽看来,能源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平环境是石油工 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和平,能源发展就失去了根基,一切宏伟蓝图都无从谈起。"刘丽 说。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为国家多找油气、多产油气,把能源的饭 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石油力量,让薪火代代相 传。"刘丽说。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 豪情,仅用3年多时间就夺取了石油大会战的胜利,让中国石油工业的脊梁挺立在世界东方。刘丽 说:"作为一名 ...
“西伯利亚力量”越发强大:中俄能源合作既是生意,更超越生意
搜狐财经· 2025-09-02 08:57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 - 俄罗斯在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领域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1] -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自2019年运营以来累计向中国输送超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 [1] - 该管道全长3000公里 建设周期8年 于2022年12月实现全线贯通 [1] 项目经济效益 -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从2025年起每年将为俄罗斯带来80-100亿美元稳定收入 [4] - 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最重要最稳定的市场 [4] - 中国强大的能源消化能力缓解了俄罗斯因西方制裁面临的出口压力 [4] 战略合作意义 - 能源合作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工程 [1] - 合作体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国际环境下的强大韧性 [1] - 合作模式超越商业范畴 成为维护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支柱 [9] 地缘政治对比 - 西伯利亚力量项目在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十年间保持稳定建设进度 [1] - 与遭遇蓄意破坏的北溪管道形成鲜明对比 后者两条管线均陷入瘫痪 [2] -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且真凶仍未彻查 [2] 贸易数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俄贸易总额1064.88亿美元 同比下降9.1% [7] - 中国对俄出口471.6亿美元下降8.4% 自俄进口593.28亿美元下降9.6% [7] - 贸易下滑原因包括前期基数较高 俄罗斯经济承压 商品市场饱和等 [7] 未来合作前景 - 中国希望俄罗斯在西方制裁解除后继续保持对华供应优先地位 [6]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绿色能源消费市场 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长 [7] - 合作模式可推广至稀土等关键资源开发领域 [9]
回旋镖来了。炸毁北溪管道的凶手是乌克兰人,德国这下坐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09-02 04:46
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 2022年9月26日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遭水下炸药精准爆破 导致三条管道被毁及大量天然气泄漏[3] - 事件直接冲击俄罗斯对欧洲能源供应并引发欧洲能源安全与地缘政治讨论[3] - 西方舆论最初指控俄罗斯自导自演 但俄罗斯缺乏自毁战略能源管道的动机[3] - 美国记者西摩·赫什披露CIA在拜登授权下策划行动 美方与乌克兰均否认指控[3] 调查突破与关键发现 - 2025年8月德国联邦检察院通过欧洲逮捕令促成意大利警方抓获49岁乌克兰嫌疑人[5] - 德国检方确认被捕者为乌克兰前军官谢尔盖·库兹涅佐夫 系北溪爆炸案关键执行者[7] - 行动团队由7名乌克兰特工组成 包括老练潜水员和特种兵 租用15米帆船实施爆破[7] - 爆破作业在水下80米深度进行 耗时20分钟布置定制炸药 总成本仅30万欧元[7] 能源与经济影响 - 北溪2号管道95亿欧元投资尚未启用即报废[8] - 俄罗斯对欧天然气出口锐减 欧洲被迫转向高价美国液化天然气[8] - 德国等欧洲国家因采购高价能源每年额外支出数百亿欧元[8] - 甲烷泄漏占全球当年人为排放量的0.1% 造成严重环境影响[8] 地缘政治博弈 - 德国调查线索直指乌克兰前军方高层及美国CIA可能介入[7] - 俄罗斯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 质疑德国调查透明度[8] - 事件导致德国国内反对援助乌克兰情绪升温 选择党借机扩大政治影响力[8] - 真相揭露引发欧洲与乌克兰、美国及俄罗斯多方战略关系重构[8]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国家能源局· 2025-09-02 03:50
注意到《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领域合作构想》《〈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领域合作构想〉务实落实行动计划》《上合组织成 员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纲要》《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的声明》《上合组织成员国关于开展 新兴燃料和能源行业建模合作的联合声明》《上合组织成员国2030年前能源合作发展战略》之规定, 特此声明如下: 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成员国呼吁进一步扩大以下方面的合作: 一是促进务实合作。按照互利条件提出并实施能源领域联合项目,包括新建能源基础设施及升级现有能源基础设施的项 目。根据各方优先发展方向促进投资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我们,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 认为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 强调有必要维护能源安全,保障能源市场稳定,促进各国按照本国国情和优先发展方向推进公正能源转型,提升上合组织 成员国人民福祉和保护生态环境, 重申致力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7,即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可靠、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成员国注意到,中方倡议各方在2030年前在能源领域实施高水平联合研究项目,举办研讨会,开展培训计划。 成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新华网· 2025-09-01 17:30
能源合作框架 - 扩大能源领域联合项目投资合作 包括新建和升级能源基础设施 [2] - 推动能源资源勘探开发贸易及设备供应等具体合作 [3] -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经验知识交流的能力建设 [3] 科技创新方向 - 开发运用先进能源技术并吸引科研机构开展研究 [3] - 开展新兴燃料和能源行业建模合作 [2] - 2030年前实施高水平能源联合研究项目及培训计划 [3] 战略目标 - 维护能源安全并保障能源市场稳定 [2] - 促进各国按照国情推进公正能源转型 [2] - 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7(可负担可靠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2]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新华社· 2025-09-01 17:03
能源合作框架 - 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 需维护能源安全和市场稳定 [1] - 按照各国国情推进公正能源转型 提升人民福祉和生态保护 [1] - 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7(可负担、可靠、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1] 合作实施路径 - 促进能源领域联合项目 包括新建及升级能源基础设施 [1] - 根据优先发展方向促进投资合作 按互利条件实施项目 [1] - 开展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维护、贸易、投资建设运营、设备供应合作 [2] - 加强技术交流与能力建设 吸引科研机构参与先进能源技术研究 [2] 能力建设与中长期规划 -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创建经验知识及科技成就交流机制 [2] - 中方倡议2030年前实施高水平联合研究项目及培训计划 [2] - 通过高效能源合作解决全球能源议程问题 形成公平可持续发展模式 [2]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胡明:规划引领“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电力报· 2025-09-01 09:39
能源供应链安全水平提升 - 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增幅超过22% 2024年达到49.8亿吨标准煤[2][3] - 油气产量稳步增长 原油年产量达2.13亿吨 天然气年均增产超130亿立方米[3] - 电力装机容量快速扩张 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电力总装机达36.7亿千瓦[3] - 非常规资源开发取得突破 页岩油气和煤层气成为重要增产来源[3]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9.8% 较2020年提高3.9个百分点[5] - 风光发电装机容量达16.8亿千瓦 核电在运在建规模1.13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一[5] - 非化石能源发电增量超1.3万亿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亿吨[5] -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53.2% 能耗强度累计降低11.6%[5] 区域能源协调发展 - 西电东送能力超3亿千瓦 支撑东中部地区约20%用电需求[8] - 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突破20万公里 能源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高[8] - 海上风电装机达4420万千瓦 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8] - 建成全球最大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设施总数达1670万个为2020年底10倍[8] 能源产业链现代化 - 全面掌握三代压水堆和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10] - 新能源全产业链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贡献全球80%光伏组件和70%风电零部件[10] -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创世界纪录 氢能及新型储能技术快速突破[10] - 实施四批次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10] 能源市场化改革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建设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60%[12] - 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正式建立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12] - 油气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持续完善[12] - 涌现构网型储能、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12] 能源国际合作 - 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绿色能源合作 建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标志性工程[14] - 与周边7个国家实现电力互联 四大油气进口通道持续巩固[14] - 成功打造"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等主场外交机制[14] - 建立六大区域能源合作平台 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14]
中国石化驻鄂企业“十四五”累计实现营收2.1万亿元
经济日报· 2025-09-01 08:33
能源安全与产量提升 - 江汉油田新增探明石油储量3628万吨[3] - 原油产量达580万吨[3] - 天然气累计产量365亿立方米[3] 炼化产能与产业地位 - 中韩石化和荆门石化炼油能力共计提升至1500万吨[3] - 稳居华中地区最大炼化一体化企业[3] 科技创新与研发成果 - 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多项[3] - 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多项[3] - 申请国家专利13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430多件)[3] 绿色转型与社会责任 - 16家驻鄂企业联合启动"清净守护长江"社会责任行动第二阶段[3] - 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资源降耗、绿色转型提速、生物多样性守护及区域协同五大行动[3] 区域战略布局 - 湖北省是中国石化企业最密集、产业链最齐全、发展潜力最大的省份之一[3] - 驻鄂企业涵盖油田、炼化、销售、工程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