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

搜索文档
2025上半年,中国对伊拉克汽车出口同比增长71.4%
商务部网站· 2025-08-10 16:57
中国对伊拉克汽车出口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伊拉克汽车出口量达18,000辆,较2024年同期的10,500辆增长71.4% [1] - 中国汽车出口额达2.44亿美元,平均单价为13,300美元 [1] - 同期日本出口量为12,000辆(2024年同期9,300辆),韩国出口量为9,500辆(2024年同期12,700辆) [1] 主要出口国竞争格局 - 日本汽车出口额最高达4亿美元,平均单价34,500美元 [1] - 韩国汽车出口额2.52亿美元,平均单价26,500美元 [1] - 中国汽车在出口量增速和价格竞争力方面表现突出 [1] 伊拉克汽车进口结构特征 - 1,500-3,000CC排量汽车占比最高达34% [1] - 3,000CC以上排量汽车占比30% [1] - 1,500CC以下排量汽车占比20%,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占比10% [1]
乘联分会:7月乘用车厂商零售、出口、批发和生产均创当月历史新高 新能源出口创出历年各月历史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08:19
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7月乘用车厂商零售、出口、批发和生产均创当月历史新高,新能源出口创历年各月历史新高 [1] - 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82.6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下降12.4%,1-7月累计零售1,272.8万辆,同比增长10.1% [2] - 7月乘用车厂商批发222.1万辆创当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0%,环比下降10.8%,1-7月累计批发1,550.3万辆,同比增长12.4% [9] - 7月乘用车生产222.9万辆,同比增长12.1%,环比下降7.1%,1-7月累计生产1,545.8万辆,同比增长13.2% [7] 新能源车市场表现 - 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升至54.0%,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74.9%,豪华车渗透率30%,主流合资品牌渗透率仅6.7% [15] - 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渗透率53.2%,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7.4%,豪华车43.5%,主流合资品牌仅6.6% [12] - 7月纯电动零售市场同比增速24.5%,插混同比下降0.2%,增程式同比下降11.4%,新势力中纯电动占比从43%升至64% [2] - 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1.3万辆,同比增长120.4%,占乘用车出口44.7%,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65.3% [16] 品牌表现 - 7月自主品牌零售121万辆,同比增长14%,市场份额65.9%,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1-7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64%,同比增长6.9个百分点 [5] - 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同比增长1%,德系品牌份额14.5%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日系份额12.9%同比持平 [5] - 7月豪华车零售17万辆,同比下降20%,份额9.3%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5] - 比亚迪汽车7月新能源批发34.1万辆,吉利汽车13.0万辆,长安汽车7.6万辆,特斯拉中国6.8万辆 [18] 车型与细分市场 - 7月B级电动车批发23.6万辆,同比增长14%,占纯电动份额32% [13] - A00级纯电动车批发13万辆同比增长53%,A0级16.9万辆,A级18.5万辆 [13] - 7月批发超两万辆车型有17个,新能源占11个,比亚迪宋(52,648辆)、Model Y(45,838辆)、海鸥(44,989辆)等领先 [14] 库存与促销 - 7月总体乘用车厂商与渠道库存下降9万辆,新能源车库存下降6万辆 [2] - 7月新能源促销环比持平达10.2%,传统燃油车促销力度23.4% [4] - 7月有17款车型降价,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 [4] 出口表现 - 7月汽车出口(含整车与CKD)69.4万辆,出口额118.37亿美元,1-7月出口417万辆同比增长19.7% [7] - 1-7月传统燃油乘用车出口176万同比下降9%,新能源出口120万增长57%,自主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9.0% [2] - 长城汽车CKD出口占比20%,比亚迪CKD出口占比10% [17]
“内卷”降温、“淡季不淡”!乘联会上调2025年度预测:零售、出口、新能源全面增长
华夏时报· 2025-08-07 12:27
行业整体预测与表现 - 乘联会上调2025年预测:乘用车零售2435万辆同比增长6% 批发3404万辆同比增长8% 出口546万辆同比增长14% 新能源批发1548万辆同比增长27% [1] - 2025年1-7月降价车型106款 较2024年同期的147款显著减少 市场秩序改善 [2] - 2025年上半年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 前7个月出口总值5134.6亿元同比增长10.9% [9]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销量增长 反内卷行动使无序降价竞争显著降温 [1][2] - 6月汽车行业利润率达6.9%高位 同比去年6月的3.8%大幅提升 [4] - 6月行业收入9634亿元同比增长12% 利润663亿元同比增长97% [4] 车企销量表现 - 7月九家传统车企全部实现同比增长:比亚迪34.43万辆同比增0.6% 上汽集团33.76万辆同比增34.2% 中国一汽25.24万辆同比增6.5% 吉利汽车23.7万辆同比增58% 奇瑞集团22.4万辆同比增14.7% 长安汽车21万辆同比增23.4% 东风汽车20.5万辆同比增27.5% 北汽集团11.7万辆同比增2.3% 长城汽车10.4万辆同比增14.3% [4][5][6] - 吉利汽车连续5个月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5] 新能源领域 - 7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预估118万辆同比增长25% 1-7月累计763万辆同比增长35% [7] - 6月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厂商占比达91.7% [7] - 零跑汽车交付超5万辆同比增126% 小鹏汽车交付3.67万辆同比增229% 小米汽车首次月交付超3万辆 均创历史新高 [8] - 理想汽车7月交付3.07万辆同比下降近40% 调整i8车型配置与售价 [8] 出口市场 - 中国汽车出口实现四连跳:2021年201万辆 2022年300万辆 2023年500万辆 2024年641万辆 [9] - 乘用车占汽车出口总量比例约84%-85% [9] - 海外市场本土化生产将成为新趋势 [9]
发力出口业务 东风和日产豪掷10亿“二次合资”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11:01
合资公司设立 - 日产中国与东风集团股份拟在广州市新设合营企业,专注于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汽车装饰品的出口业务 [2] -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东风集团股份和日产中国分别出资4亿元和6亿元,持股比例为40%和60% [2] - 合资公司经营期限为28年 [2] 合资背景与战略意义 - 日产用60%股比换取主导权,将东风产能和渠道作为出口跳板,东风则通过40%股权锁定海外窗口 [3] - 合资公司定位为轻资产、快周转的"海外突击队",而非重资产新工厂 [3] - 日产在出口车型选择和海外渠道上保持主导,东风在制造、物流上保留话语权,形成优势互补 [3] - 日产中国对合营企业具有控制权,东风集团股份对特定事项可施加决定性影响 [3] 合资动因 - 东风日产在华销量持续下滑,2021-2024年累计销量分别为106.71万辆、91.73万辆、72.31万辆、63.12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1.04%、14.04%、21.53%、12.7% [4] - 2024年1-6月东风日产累计销量25.28万辆,同比下滑23.5% [4] - 东风日产年产能约148万辆,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43%左右 [4] - 日产汽车在2024年3月发布的"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中明确2025年开始在中国市场整车出口,第一阶段目标10万辆 [4] 产品与运营策略 - 第一款出口车型为东风日产纯电轿车N7,该车型上市45天即交付1万辆 [5] - 日产计划利用在墨西哥、中东、东盟的现有认证与网络,快速导入东风系燃油车与启辰电动车型 [6] - 若明年能实现10万辆库存车出口,可为东风日产国内新品投放提供现金流支持 [6] 行业影响与前景 - 合资出口是日产与东风在销量下滑、国内竞争白热化背景下的"二次合资",旨在将中国过剩产能和成熟供应链转化为出口基地 [5] - 合资出口可在未来2-3年内显著改善东风日产财务报表,但公司仍需完成产品、品牌和渠道在中国本土的再进化 [6]
宏观数据|2025年6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情况简析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8-06 09:12
汽车整车出口数据 - 2025年6月汽车整车出口61.9万辆,环比下降10.9%,同比增长27.7% [1] - 2025年6月汽车整车出口金额107.5亿美元,环比下降10.3%,同比增长23% [1] - 2025年1-6月汽车整车累计出口347.3万辆,同比增长18.6% [1] - 2025年1-6月汽车整车累计出口金额596.7亿美元,同比增长8.2% [1]
乘联分会:预计2025年乘用车零售2435万辆 同比增长6%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09:03
乘联会2025年汽车市场预测更新 - 2025年乘用车零售预测上调至2,435万辆 同比增长6% 较6月预测增加30万辆 [1] - 2025年乘用车出口预测上调至546万辆 同比增长14% 较年初预测提升16万辆 [1] - 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预测1,548万辆 同比增长27% 批发渗透率达56% [1] - 2025年汽车批发总量预测3,404万辆 同比增长8% 较年初预测提高5个百分点 [1] 2025年上半年市场表现 - 上半年GDP增长5.3% 经济稳健发展为车市注入稳定预期 [1] - 1-6月乘用车累计零售1,091万辆 同比增长11% [5] - 6月单月零售208万辆 同比增长18% 环比增长7.5% [5] - 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增长33.3% [1] 生产与库存状况 - 6月乘用车生产241万辆 同比增长13% 较3月生产稍低 [7] - 1-6月累计生产1,324万辆 同比增长13.6% [8] - 厂商稳生产降库存力度较大 库存压力缓解 [7][8] 出口市场表现 - 1-6月汽车出口348万辆 同比增长18% [10] - 6月单月出口62万辆 同比增长28% 环比下降10% [10] - 出口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产品竞争力提升和全球南方国家市场增长 [10] 行业地位与政策环境 - 2024年汽车产业产值规模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1] - 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出多重利好政策鼓励汽车消费 [1] - 中央会议提出整治内卷 强化质量标准引领 优化市场竞争秩序 [2]
俄罗斯又给中国汽车摆了好几道
投中网· 2025-08-04 07:04
俄罗斯市场政策变化 - 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宣布全面禁止东风、福田、一汽和中国重汽四个中国品牌的多款卡车在俄进口和销售,理由是"安全威胁" [6] - 2025年汽车报废税新规生效,需额外支付车辆在俄销售价格与海外采购价差额的50%作为附加税费 [6] - 俄罗斯汽车认证体系全面改革,所有进口车型必须通过俄罗斯本土实验室的强制性检测 [7] - 俄罗斯海关总署强化对平行进口渠道的查验力度,强制要求所有进口车辆必须配备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的证明文件 [7] 中国汽车在俄市场表现 - 中国汽车对俄出口同比下滑75%和62%,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超过六成降至45.3% [8] - 中国制造的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从最初的不足一成急速攀升至超过六成,年销售量突破116万辆 [11] - 中国品牌专卖店数量从最初的40余家激增15倍至600多间 [11] - 被禁品牌所属的中型和重型卡车在俄罗斯销量达27,966辆,占据俄罗斯卡车市场27.6%的份额 [13] 政策影响分析 - 一台采购成本为1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产皮卡,在俄罗斯市场售价约20万元的情况下,附加税部分高达5万元人民币 [15] -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综合成本增幅突破30%大关 [15] - 认证周期从6个月拉长到12个月,成本翻倍 [15] - 俄罗斯市场上六成以上的中国汽车依赖平行进口渠道,这条生命线被彻底切断 [15] 行业反馈与挑战 - 俄罗斯汽车媒体《AUTONEWS》指出中国汽车在耐腐蚀性、悬架性能及电子配件质量等方面表现不佳 [20] -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五大差评:核心技术不足、可靠性与耐久性问题、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质量稳定性问题、表面华丽实际体验不足 [20] - 中国汽车未针对当地气候和使用习惯优化设计,车身防腐蚀、底盘耐久性、电子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表现不佳 [20] 未来发展方向 - 本土化落地是重要手段,但面临西方制裁、外汇结算困难、俄本土屡遭袭击等挑战 [21] - 应将资源分散到如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形成"多极支撑"的出口格局 [21] - 深化技术研发与供应链韧性,以新能源、智能化重构产品竞争力,打造全球化品牌生态 [22]
俄罗斯又给中国汽车摆了好几道
36氪· 2025-08-03 10:32
俄罗斯市场政策变动 - 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宣布全面禁止东风、福田、一汽和中国重汽四个中国品牌的多款卡车在俄进口和销售,理由是刹车性能不足、行驶噪声超标、安全带安装缺陷、排放不达标等问题 [1] - 2025年8月1日生效的汽车报废税新规要求额外支付车辆在俄销售价格与海外采购价差额的50%作为附加税费 [1] - 俄罗斯强制要求所有进口车型必须通过本土实验室的强制性检测,包括碰撞安全和尾气排放等关键项目 [2] 中国汽车在俄市场表现 - 中国汽车对俄出口同比下滑75%(6月)和62%(上半年),市场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超过60%降至45 3% [3][5] - 中国品牌在俄卡车市场的占有率达27 6%,被禁品牌上半年销量达27,966辆 [7] - 中国汽车专卖店数量从40余家激增至600多间,年销售量突破116万辆,市占率从不足10%升至超过60% [5] 政策影响分析 - 报废税新政导致中国产皮卡附加税高达5万元人民币(以采购成本10万元、售价20万元计算),综合成本增幅突破30% [8] - 俄罗斯海关对平行进口渠道展开围堵,强制要求进口车辆配备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证明文件 [2] - OTTC认证周期从6个月拉长至12个月,成本翻倍,未通过认证的卡车将面临强制销毁 [11] 行业竞争与本土化挑战 - 俄罗斯本土车企卡玛兹(KAMAZ)抱怨中国卡车抢占市场,导致其实行四天工作制并面临破产风险 [14] - 俄罗斯政府担忧工业自主权被削弱,认为对中国汽车的过度依赖存在风险 [14] - 中国车企在俄建厂面临西方制裁、外汇结算困难、本土袭击等挑战 [16] 产品与技术问题 - 俄罗斯检测报告指出中国汽车在耐腐蚀性、悬架性能及电子配件质量等方面表现不佳,金属部件寿命仅为欧洲车的1/3 [14] - 中国SUV五年维护成本可能超过新车售价,出租车运营寿命仅15万公里(欧洲车为25万-30万公里) [14] -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五大差评包括核心技术不足、可靠性与耐久性问题、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14] 未来发展方向 - 建议中国车企将资源分散到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形成多极支撑的出口格局 [16] - 需深化技术研发与供应链韧性,以新能源、智能化重构产品竞争力,打造全球化品牌生态 [16] - 加快产品改进力度,针对当地气候和使用习惯优化设计 [15]
零跑汽车7月交付达50129台 同比增长超126%
智通财经· 2025-08-01 02:25
销量表现 - 7月全系交付量达50129台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超126% 首次突破5万台月销量 [1] - 上半年海外市场出口量达20375台 在德国市场表现突出 [1] 荣誉与排名 - 首次入围《财富》中国500强 [1] - 荣获"2025年度经销商满意度报告"最佳新品牌 在产品力、品牌形象等关键评估子项中斩获第一 [1] - 《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零跑C16、C10、T03、C01上榜 领跑细分市场榜单 [1] 产品动态 - 全新C11于7月10日焕新上市 起售价14.98万元 新增雾淞米车色 实现造型、座舱、续航、辅助驾驶、驾控、安全六大升级 [1] - B01于7月23日上市 起售价8.98万元 推出摩根粉车色 12万内搭载激光雷达与8295芯片 具备650km CLTC长续航 定位年轻人智能轿车 [1] 渠道布局 - 海外渠道总数超600家门店 覆盖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30+个国际市场 [2] - 中国大陆门店总数达951家 包括319家零跑中心、491家体验中心、141家服务中心 [2] - 全国首家S级零跑中心重庆金菱车世界店7月开业 集成销售、交付、服务功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