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与科技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来文博会穿越广东“时空隧道”,踏入两个平行世界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11:55
文博会参展亮点 - 公司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广东馆打造 展示文化与科技融合新场景 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 [1] - 去年展示"未来之眼"大模型展项 通过AI大脑"粤智"讲解和弧形屏地面屏数字内容 成为文博会亮点 [2] - 今年推出"沉浸式交互演绎时空隧道" 采用裸眼3D 体感互动 LED沉浸空间等技术 结合五面屏设计 成为网红打卡地 [2][5] - 同时参与文化与AR/VR/MR展区打造 加入裸眼3D环节 让沉浸式体验不限于设备 [3][7] 技术升级与创新 - 今年产品在沉浸感 互动性 智能化方面显著升级 从"展示型展项"迈向"体验型场域" [8] - "时空隧道"采用五面LED大屏 设计"空间颠倒"视觉效果 结合裸眼3D 体感识别 动态反馈 实现观众动作即时影响内容 [5][7][8] - 引入AI识别+人流行为判断系统 实现智能内容触发 比传统预设播放更智能 [8][9] - 内容表达更强调故事性和情感化 通过广东历史文化与未来图景 构建"时间旅行"叙事线索 [8] 文旅项目案例 - 升级澳门《水舞间》水上汇演 引入实时控制沉浸式光影系统 动态水幕投影技术 实现机械舞台与演员动作毫秒级联动 [9][10] - 打造珠海长隆宇宙飞船 粤剧艺术博物馆 沉浸式演艺《黄埔!黄埔!》等项目 聚焦沉浸感 互动性和本地文化 [12] - 推进"文化场景+数字技术+消费业态"联动 如夜间经济 特色街区 文旅演艺产品 [12] 发展战略与规划 - 提出"AI+显示+文旅"产业生态闭环 AI用于感知判断 显示技术提供沉浸视觉 文旅作为应用场景 [13] - 目标打造可持续运营 有商业变现和文化传播力的产品 如沉浸式街区 文旅主题IP展演 夜游经济+城市更新 [13][14] - 计划将模式复制到大湾区更多城市 实现"一地一故事" "一城一体验" 形成数字文化IP [12][14] - 通过全球文旅项目输出中国传统文化 如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用科技手段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15]
首批76条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发布,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今日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0:44
活动概况 - 成都市举办"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旨在推动创新场景应用,挖掘城市文化旅游资源[1] - 活动包括数字文创政策解读、场景清单发布等环节,吸引文创及文旅产业园区、重点国企、博物馆等代表参与[1] - 首批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共76条,其中需求37条、供给39条,覆盖数字文创、旅游、音乐等重点领域[1] 场景需求与供给 - 东郊记忆西区项目计划对80亩空间改造,构建"文创IP展示中心+沉浸式科技体验馆"双核体系,引入全息投影技术[5] - 成都自然博物馆推出"自然主题类沉浸式VR体验场景",要求合作方具备文化内容制作资质和前沿VR技术能力[6] - 力方数字科技在文博领域运用新技术打造无边界活态展馆,京东方艺云科技围绕数字艺术馆等打造"文旅+科技"场景[7] - 成都星蓝星研发大型户外裸眼3D三防全息设备,专为旅游景区夜间经济提升设计[10]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成都设立总规模100亿元文创基金,发行全国首单版权资产支持票据,全市规上数字文创企业超680家[12] - 正在制定数字文创产业"1+4"系列政策,包括1个实施意见和4个细分领域政策(影视、游戏电竞、科幻、初创企业)[15] - 成都文旅新生态打破产业边界,供给能力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如XR超级直播间、元宇宙虚拟会场等技术应用[16] 技术与产品亮点 - 活动现场展示裸眼3D、VR眼镜、AI数字人等新技术,实现"产量变流量"[4] - 企业将全息投影、裸眼3D、CAV空间等数字技术融入产品,深度挖掘天府文化IP[16] - 场景清单呈现科技驱动特点,如AI剧本游系统、智能灯光调控等技术提升体验转化率[16]
超50家链主企业进驻“文化科技应用厅”,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生态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08:01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举行 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 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全市设52个分会场 [1] - 共有6280家政府展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 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 [1] - 线下主会场设8大展馆 包括3个综合馆和5个专业馆 各展馆面积2万平方米 总面积16万平方米 [1] 广东展团亮点 - 大湾区馆有500多家文化企业参展 涵盖6大千亿产业集群 展示超过两万个技术含量高、互动性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 - 全馆采用"一轴两线"布局 "产业线"设置"1+6"产业矩阵 "地区线"组织全省21个地市参展 [3] - 发布影视、演艺市场等6个领域的扶持政策"政策包" 精选1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4] - "文化科技应用厅"有50多家链主企业进驻 设置6个文化与科技融合板块 [5] - "特色文化创意厅"展示农文旅体教融合案例 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和优质民宿产品 [6] - 举办50余场交易洽谈会 上线"粤文购"专区商品超2000款 开展27场主题直播活动 [7] 创新亮点 - 新设人工智能展区 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 通过AI全应用场景呈现等方式打造创新亮点 [8] - 首次开发上线"AI会展助手:文小博" 优化多元购物渠道 实现精准供需对接 [9] - 首次打造"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演艺出海推介舞台" 汇聚11个省市的超过100个演艺项目 [9][10] - 聚橙集团在南山文体中心推出演艺精品展演 构建立体化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形式 [11] 展馆扫描 - 9号馆、11号馆展示各省市优质文化企业及产品 包括读者集团、长影集团、芒果卫视等企业 [12] - 10号馆"文创中国"展区有100余家机构和企业参展 集聚全国知名IP重量级文创产品 [13] - 12号馆重点展示工艺品、非遗产品 首次推出非遗茶会雅集和乡村文化振兴展区 [14] - 13号馆集中展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成果 腾讯、优必选等58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 [15] - 14号馆展示影视、版权、游戏电竞等领域创新成果 将举办2025亚太电子竞技大赛 [16] - 15号馆重点展示各地文化旅游资源和新型旅游消费场景项目 [17] - 16号馆打造艺术与设计展览品牌 组织知名艺术、设计机构参展 [18]
技术为骨、文化为魂,让传统制造业实现“华丽转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6:02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开幕,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全市设52个分会场,展期5天 [2] - 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展示交易 [2] 文化与科技融合亮点 - 展品涵盖敦煌非遗工艺品、文创产品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座舱、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兼具实用与美学价值的产品 [2] - 文化IP实体化推动中国制造实现"美学升级",突破传统制造业瓶颈 [2] - 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案例:游客可虚拟体验盛唐风貌、敦煌文明,人形机器人提供路线指引、实时讲解、跨语种交流等服务 [3] 产业升级逻辑 - 传统文化符号通过制造业实体化,赋予产品情绪价值,增强客户黏性 [3] - 制造业借助文化符号迎合Z世代需求,实现从使用价值到情绪价值的维度拓展 [3] - "科技+文化"新质生产力形态裂变,推动文化产业行稳致远 [3] 发展前景 - 科技与文化相互支撑是拓展科技应用场景、繁荣文化产业的核心路径 [2] - 中华文化精华与AI等技术结合,将发展出大格局、大气象、大市场的文化产业 [2]
拾级而上 向光向阳——2025「心阶讲堂」跨界启幕,共筑青少年心理韧性
经济观察报· 2025-04-27 09:54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与挑战 -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隐蔽化、复杂化"特征,主要受学业压力、家庭沟通断裂、网络依赖等因素影响 [2] - 全球范围内青少年面临物质丰裕但精神空虚的困境,急需精神文明建设 [8] - 家庭教育缺失导致青少年心理韧性不足,案例显示家庭支持可显著提升抗压能力 [8][17] 跨界解决方案与服务体系 - 「心阶讲堂」构建阶梯式成长支持体系,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形成预防-干预-赋能的立体化服务 [2] - 提出"家庭顾问"创新模式,通过专业陪伴重构家庭生态,推动文化传播、教育变革、心理学融合等跨领域联动 [8][14] - 采用"情景合一"理念设计教育场景,结合元宇宙技术复原传统文化,提升学习参与度 [15] 文化科技融合路径 - 强调科技需与传统文化结合,心理学是重要突破口,否则将陷入文化荒漠 [8] - 新三智书院提出"新文化、新家庭、新产业"框架,主张用现代科技整合传统文化资源 [11][14] -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指出数字世界构建需以"情景合一"为哲学基础,优化游戏等载体的内容导向 [15] 家庭教育方法论创新 - 青少年自驱力培养需满足归属感、胜任感、自主感三要素,家长应转型为赋能型教练 [11][17] - 提倡"勿忘勿助"教育原则,反对过度干预,强调家长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 [15][17] - 情绪管理需觉察需求本质,通过转换念头和情境实现行为改善,建立和谐家庭关系 [17][20] 行业生态与商业价值 - 家庭顾问产业被定义为神经系统式支持体系,承载学科教育向科学教育的转型 [14] - 需构建正能量传播的商业闭环,使文化科技融合产品获得可持续收益 [15] - 经观文化传媒计划将服务延伸至女性心理、组织管理等领域,打造系列课程IP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