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

搜索文档
房价从5万下跌到1.5万,根本无人接盘!无房者:幸亏没买
搜狐财经· 2025-07-26 14:02
房价下跌现象 - 某业主两居室从单价5万跌至1.5万仍无人问津 反映资产大幅缩水[1] - 一线城市边缘及网红板块房价显著下跌 某地铁新盘从2020年5万/㎡降至2023年1.8万/㎡并附加促销[3] - 总价500-600万房产现缩水50%仍无接盘 开发商去库存压力显著[5] 市场信心缺失 - 购房者因担忧资产贬值而观望 从"怕涨抢购"转为"怕套延迟"[7] - 无房群体因未高位接盘反而压力更小 租房成本低于资产减值损失[9] - 刚需购房决策周期延长 反复比价压价成为新常态[13] 供需关系逆转 - 多城市出现"有价无市" 新盘库存消化周期达2-3年[11] - 炒房客退出导致交易链断裂 部分房源被贱卖求生[13] - 开发商采取打折/送车位家电等促销手段 但成交仍低迷[3][5] 房产属性转变 - 住房回归居住本质 自住需求超越投资属性成为主导[15] - 购房决策标准转向学区/通勤/配套等实用因素[15] - 市场共识形成:暴涨时代结束 需放弃投机心理[15][17] 购房策略建议 - 当前最稳健策略为"多看少动" 避免盲目抄底[19] - 购房时机比价格更重要 需等待市场充分回调[17][19] - 决策应基于实际需求与长期承受力 非市场噪音[17][19]
马云预言说对了?如果不出意外,2025年楼市将发生大变化
搜狐财经· 2025-07-25 17:07
房价走势 - 国内房价自2022年起进入下跌通道 二三线城市如天津、郑州、石家庄率先下跌 2023年一线城市上海、深圳加入下跌行列 [3] - 全国平均房价较历史高位下跌30% 环京三四线城市如涿州、廊坊跌幅超50% 部分三四线城市如鹤岗、铁岭房价跌至几万至十几万/套 [3] - 环京城市群如廊坊、燕郊房价较历史高位跌60-70% 郑州、天津、武汉等二三线城市跌幅较大 一线城市郊区及老破小房产已开始补跌 [5] 市场分化 - 未来房价将呈现明显分化 前期跌幅较快的二三线城市跌势放缓 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只涨不跌"神话将破灭 [5] - 保障房未来5年计划推出600万套 价格低于周边商品房 将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 加大房价下行压力 [10] 需求结构 - 城镇化进程进入尾声 农村居民大规模进城购房现象减少 老龄化导致年轻人继承房产 刚需购房数量持续下降 [7] - 老年人自有房产充足 年轻群体通过继承获得房产 住房"供大于求"局面将长期存在 [7] 开发商动态 - 2025年房企面临3万亿债务偿还压力 头部房企负债率高企 中小房企生存环境更为艰难 [8] - 开发商因前期激进扩张导致库存积压 资金无法回笼 预计将出现破产潮或并购重组 [8]
李嘉诚预言成真!别着急买房,2025年的房价,可能会出乎意料
搜狐财经· 2025-07-22 15:43
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58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降幅比1-5月扩大0.6个百分点 [1] - 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4241亿元同比下降5.5%降幅扩大1.7个百分点 [1] - 53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部分城市商品房挂牌价跌幅近四成仍无人问津 [3] - 全国新房待售面积达7.4亿平方米相当于828万套90平住宅积压 [4] - 13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0万套北京上海房主需降价20%才能获得看房机会 [4] 区域市场分化 - 环京廊坊燕郊区域房价较2021年峰值普遍下滑超40%部分房源挂牌2年价格从210万降至115万仍无成交 [3] - 中部某地级市学区房挂牌价腰斩后连续六个月零成交 [4] - 杭州2024年二手房成交量9.3万套首次超越新房的6.3万套 [8] - 北京西城区学区房价格较高点回落27%深圳龙华网红盘跌回三年前开盘价 [9] - 北京通州某次新盘价格较2021年峰值缩水46% [10] 供需结构失衡 - 全国房屋存量达6亿栋以每栋容纳5人计算可满足38亿人居住远超14亿人口实际需求 [4] - 城镇化率达6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河南某县城新区夜间亮灯率不足三成 [6] - 95后人均可继承1.5套房产全国住房自有率触及88% [10] 产品与政策变化 - 2025年Q1重点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微涨0.4%二手房下跌0.8%呈现分化 [7] - 上海某央企新盘通过设计优化使套内面积扩容47%隐含单价较周边二手低31% [7] - 多城市二套房利率出现倒挂二手房贷款利率低于新房 [8] - 2025年新开工项目中绿色建筑占比升至35%低密住宅容积率较五年前下降0.8 [10] - 首付比例降至1.5成房贷利率破3%契税减免至1%政策刺激刚需 [9] 行业转型与投资逻辑 - 开发商转向质量突围万科提出"做行业农民"高周转模式终结 [10] - 交通站点500米内地铁盘现房及央企期房90平三房成为市场首选 [9] - 42%城镇家庭拥有两套以上房产面临房产税试点扩大租金回报率跌破2%等压力 [9] - 李嘉诚2018年预判内地房价将迎来洗牌2025年以7.6折甩卖北京楼盘 [4]
李嘉诚预言又说中了!我国手握“2套房”的家庭,或注定3个结局
搜狐财经· 2025-07-17 23:16
房价下跌趋势 - 全国房价普遍下跌30%,部分地区跌幅高达70% [3] - 上海闵行高新花园价格从9.8万/㎡跌至4.6万/㎡,北京某学区房从10万/㎡跌至5.2万/㎡ [3] - 三四线城市房价跌幅显著,例如某县城单价从1.2万降至8000 [3] 持房成本上升 - 物业费和维修基金持续增加,北京朝阳某高端小区每月费用高达3000元 [6] - 房产税试点扩围,一线城市500万房产年税费约5-6万 [6] - 经济通缩压力下,部分企业裁员60%,家庭收入缩水加剧还贷压力 [8] 资产分化与流动性危机 - 二线城市新区二手房挂牌价从1.1万/㎡降至6500/㎡,夜间亮灯率不足30% [10] - 上海外环某盘三年跌45%,内环优质学区房仅跌15% [12] - 全国13城二手房挂牌量超10万套,北京14.7万套、上海17万套,降价15%成常态 [13] 保障房冲击租赁市场 - 住建部计划新增100万套保障房,租金仅为市场价60% [15] - 广州房东租金从6500元/月降至4800元/月,租金收入无法覆盖房贷 [15] 行业应对策略 - 非核心资产加速抛售,止损优先 [15] - 提前还贷降低杠杆压力 [15] - 利用政策红利,通过以旧换新获取补贴 [15] 市场逻辑转变 - 楼市从金融属性转向居住属性,多套房家庭面临资产缩水快于还贷速度的困境 [17]
中国房价下跌过程还没过半,将持续到2027年?有可能吗?
搜狐财经· 2025-07-11 15:25
房价下跌预测 - 高盛报告预测中国房价下跌过程仅完成40%,剩余60%调整将持续至2027年底,累计跌幅可能达30% [1][3]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5月70个大中城市中58个新房价格环比下跌,62个同比下跌,一线城市同比跌幅3-7%,二三线城市普遍超10% [3] - 调整周期参考国际经验需6-8年,中国本轮自2021年开始仅4年,预计持续至2027年 [7] 下跌驱动因素 - 人口负增长导致购房主力减少:2025年上半年出生人口376万同比降8.9%,预计2027年25-39岁人群减少4200万(占15%) [5] - 商品房库存高企:截至2025年5月待售面积6.89亿平方米,去化周期超24个月 [5] - 居民杠杆率达63.5%(2025年一季度),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12倍远超国际警戒线 [5] - 房企经营恶化:2025年前5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降29.7%,37家上市房企违约涉及债务2.7万亿元 [5] 区域分化特征 - 一线城市预计累计跌幅15-20%,2025年5月环比平均跌0.3% [9] - 强二线城市(如杭州、南京)预计跌20-25% [9] - 普通二三线城市预计跌30-35%,三四线城市可能超40%,2025年5月环比平均跌0.8% [9] 经济连锁反应 - 房地产及上下游占GDP25%,2025年一季度建筑业就业减少287万 [7] - 建材价格较峰值下跌40%以上,政策刺激效果持续不足两个月 [7] - 政策导向从"托市"转为"稳市",重点控制跌幅而非逆转趋势 [7] 行业转型判断 - 市场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短期难现大涨行情 [9][11] - 核心城市优质资产抗跌性更强,建议自住需求优先考虑一线及强二线核心区 [9] - 城镇化潜力与人口结构变化形成长期多空博弈 [11]
截止2025年6月,全国房价跌幅最高的6座城市,跌幅最高72%
搜狐财经· 2025-07-11 01:05
中国楼市寒冬:六城房价暴跌深度剖析 核心观点 - 全国平均房价跌幅达30%,部分城市跌幅更为显著[1] - 六座城市房价暴跌的核心原因包括前期泡沫破裂、人口外流及产业结构单一[11] 安徽安庆 - 迎江区房价从2019年5000-6000元/㎡跌至2025年2500-4000元/㎡,跌幅48.2%[2] - 城乡发展失衡导致工业基础薄弱,第一产业占比过高,年轻人外流至合肥及长三角[2] 内蒙古乌兰察布 - 集宁区房价从2019年6000-7000元/㎡跌至2025年1800-3000元/㎡,跌幅46.2%[3] - 农牧业主导经济缺乏新兴产业,就业机会不足加剧人口外流[3] 河北廊坊 - 房价从2017年2.8万-3.2万元/㎡跌至2025年1.2万-1.5万元/㎡,跌幅62.8%[4] - 环京限购政策及投机客撤离导致“睡城”泡沫破裂[4] 黑龙江鹤岗 - 主城区房价从2019年3500-4000元/㎡跌至2025年1000-1500元/㎡,跌幅53.7%[5] - 煤炭资源枯竭引发人口外流,工业基础薄弱制约转型[5] 甘肃兰州 - 房价从2019年1.5万-1.8万元/㎡跌至2025年5500-8000元/㎡,跌幅50.3%[8] -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限制城市扩张,重工业增长乏力导致人口净流出1.1万人(2022年)[8] 云南西双版纳 - 勐腊县房价从2019年1万-1.2万元/㎡跌至2025年3000-5000元/㎡,跌幅50.8%[9] - 旅游地产退潮及橡胶/茶叶产业单一化加剧就业不足[9] 深层原因总结 - 前期房价炒作泡沫破裂、人口净流出及产业结构单一共同导致楼市寒冬[11]
二手房跌成这样,还有必要继续割肉抛售吗?
搜狐财经· 2025-06-30 02:19
二手房市场现状 - 全国各地区二手房价格普遍下跌,跌幅基本超过30%,部分区域跌幅甚至达到50%以上 [1] - 某广场楼盘价格从开盘1.2万元/平米跌至4000-5000元/平米,跌幅超过60%,但出租率较高 [1] - 部分业主2014年购入房产至今未升值,售价仅与初始成本持平,考虑装修费用实际亏损 [4] 业主决策困境 - 业主面临两难选择:割肉出售将承受大幅亏损,持有又担心继续贬值 [7] - 换房需求业主相对容易做出出售决定,因新购房产价格同步下跌 [7] - 非换房业主更倾向持有或转出租,避免彻底退出房地产市场 [4][7] 市场情绪与预期 - 当前市场出现"膝盖折扣"等极端降价现象,反映业主抛售意愿强烈 [4] - 存在对房价持续下跌的担忧,部分观点认为可能跌至"白菜价" [7] - 市场关注焦点集中在房价支撑位及未来反弹可能性 [7]
“保楼市”还是“保孩子”?国家动真格,向生娃方向“出手”了
搜狐财经· 2025-06-29 06:30
生育率与房价的双重挑战 - 2023年全国新生儿出生人口仅为902万,较2017年的1758万锐减近一半 [1] - 2024年7月全国100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跌至14653元/平方米,连续下跌27个月,环比下跌0.74% [1] - 二三线城市100平米商品房价格普遍超过150万,对年轻人造成巨大经济压力 [1] - 2023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同比减少49.8万对 [1] 政府应对策略 - 2016年起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2021年调控次数高达650次 [2] - 各地放松限购限贷政策,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点,首付比例从3成降至2成 [2] - 计划未来五年建设600万套保障房,年均120万套,价格远低于市场价 [2] - 取消结婚登记对户口簿的要求,仅需身份证即可登记 [4] 政策目标与效果 - 稳定房地产市场有利于短期经济发展 [6] - 提升生育率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 [6] - 保障房建设既能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又能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 [2] - 降低房价压力和简化结婚流程为提升生育率创造条件 [4][6]
报价低至8万/平!74位二沙岛业主,开始跪了!
搜狐财经· 2025-06-28 23:35
二沙岛二手房市场现状 - 2023年二沙岛贝壳外网挂牌二手房仅7套 2024年增至26套 增幅271% 内网实际放盘数达74套 [2][3] - 二沙岛住宅总数1185户 当前挂牌率6.24% 远超正常流通范围3%-5% [3] - 74套挂牌房源中67.57%为2024年新增 洋房占比近9成 别墅不足1成 [3] 价格变动趋势 - 挂牌均价从2023年14.70万/平降至2024年13.33万/平 降幅9.32% [4] - 别墅报价仍坚挺 4套独栋别墅挂牌单价20.77-43.01万/平 [5] - 洋房价格下限崩塌 三房报价从10万+/平降至8万/平 个别房源7天内降价20% [8][11] 产品分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别墅抗跌性强 仅急售案例出现大幅降价 如宏城花园独栋别墅从亿元级降至8088万 [13] - 老旧洋房价格承压 云影花园(1993年建)相比高位降幅达20%-30% 花城苑因设计过时难溢价 [13][24] - 2024年集中放盘主因包括:置换需求转向天河保利天曜等新盘 行业收入下滑导致套现需求 [26][27] 区域环境变化影响 - 电鸡泛滥破坏高端居住氛围 绿地出现烧烤摊贩 削弱富人区疏离感 [16][19][21] - 广州地铁12号线即将开通 业主担忧客流涌入导致圈层纯粹性丧失 [21][24] - 步梯设计(云影花园)和外墙老化(花城苑)成为洋房硬伤 与新建住宅产品力差距显著 [13][24]
买不起住宅,单身女性盯上了廉价公寓
搜狐财经· 2025-06-26 06:27
房价下跌与公寓购买趋势 - 房价下跌已成为事实 导致购房和卖房决策成为热点话题 [2] - 部分人群选择及时止损 甚至出现"送房子 接房贷"现象 [2] - 单身女性购房成为新潮流 部分转向购买公寓而非住宅 [2] 公寓购买动机分析 - 农村出身女性购买公寓的核心动机是为母亲提供稳定住所 结束寄人篱下状态 [4][5][7][9] - 广告行业创业者将公寓同时作为居住和工作室空间 实现商业与生活需求结合 [17][19] - 部分购买者受童年理想驱动 将loft公寓视为都市精英生活象征 [23][24] 公寓购买决策因素 - 价格因素:37平复式公寓总价70万(首付50%)显著低于住宅门槛 [11] - 使用成本:民水民电带燃气配置相比商用公寓节省日常开支 [11] - 产权特性:40年产权与高转卖税费被部分购买者视为可接受代价 [11][12] 公寓居住体验差异 - 正向案例:37平公寓实现母女共同居住需求 提供生活安全感 [15] - 混合案例:市中心商住公寓存在电梯拥堵(16户共享2梯)和隔音问题 但通过管理调整缓解 [19] - 负面案例:loft公寓存在商用水电(月电费500+)、结构不便(频繁上下楼)、环境杂乱等问题 [27] 市场行为特征 - 购买决策呈现明显性别特征 单身女性占比突出 [2][30] - 部分购买者存在"公寓包装效应" 初期被概念化都市生活吸引 后期回归实用考量 [24][25][27] - 当前市场环境下 公寓成为住宅替代品 但交易流动性差(高税费+降价周期)形成持有压力 [29] 行业趋势观察 - 公寓产品出现需求分层:自住型、创业型、情感寄托型等多元购买动机 [15][19][23] - 市场教育程度提升 关于公寓缺点的公共讨论影响后续购买决策 [27][29] - 产品设计存在改进空间 特别是电梯配置、隔音、水电等基础功能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