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搜索文档
朱明荣:传承饶斌精神 点燃中国汽车新引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3 01:24
中国汽车产业2024年成就 - 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100万辆创历史新高 [1] - 全年汽车出口量达641万辆巩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 [1] - 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47.6% 乘用车智能驾驶装配率超65% [1] 饶斌行业贡献 - 1956年主持建成中国首个汽车制造厂并下线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4] - 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红旗牌高级轿车 [4] - 1966年制定《第二汽车制造厂建厂方针十四条》提出创中国式汽车工业发展道路 [6] - 改革开放后创建北京吉普车厂、上海大众等中外合资企业 [6] - 主持将291家企业和45万职工组成7个联营公司解决低产分散问题 [6] - 1955年创办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前身) [7] - 1972年创办二汽工人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前身) [7] - 1986年推动德国大众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办汽车专业 [7] - 主导建设至少6所中专和15家技工学校 [7] - 一汽建设期间培养80%技术工人(万名技术工人中建厂后培养超8000人) [7] 行业精神传承 - 一汽"八字精神"(学习、创新、抗争、自强)延续开拓者基因 [15] - 东风"马灯精神"与奇瑞"小草房精神"延续奋斗初心 [15] - 比亚迪零部件"认领包制"与二汽"老厂包建新厂"模式呼应 [15] - 蔚来在智能化变革中重现一汽二汽建设者韧性 [15] 行业发展方向 - 坚定走电动化、智能化、AI化、低碳化、全球化发展道路 [16] - 需突破供应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技术 [16] - 聚焦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核心技术实现从0到1创新 [16][17] - 通过组织变革构建灵活高效体系激发创新活力 [17] - 发挥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红利优势 [18] - 加强汽车文化建设提升产业软实力 [19]
丁点儿董事长任康:让世界爱上川菜 让美味触手可及|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
搜狐财经· 2025-05-07 09:50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任康1996年从四川工业学院食品工程专业毕业,1999年创立丁点儿食品厂,启动资金3万元[3] - 初期围绕火锅食材嫩化系列产品生产,后转型复合调味料研发[3][9] - 2003年在汉源开启花椒油加工项目,现拥有近万亩花椒基地[4] - 公司保有"干锅酱开创者"及"干锅酱全国销量第一"双项认证[10]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包括椒麻鸡汁、青花椒麻辣酱、干锅酱等川味复合调味料[6][9] - 采用纯物理榨油技术研发鲜花椒榨油,拒绝人工合成[7] - 首创椒麻鸡汁调味料,融合鸡肉风味与花椒水溶技术[7] - 形成以川味复合调味料、川味特色花椒油为主导的产品体系[10] 行业定位与理念 - 公司定位为"高品质特色川调创领者",推动川菜标准化调味[1][10] - 创业理念为"让世界爱上川菜,让美味触手可及"[7][9] - 行业核心是味道与健康,坚持"吃自己做的,卖自己吃的"食品安全原则[10] - 认为川味差异化优势在于麻香复合味型,椒麻香气是融合菜系重要底味[10] 创始人特质 - 任康拥有年轻开放心态,注重与员工互动(摘果喂鹅、年会跳舞、掼蛋比赛)[1] - 强调"守正创新",既坚守麻香特色又挖掘新风味组合[10] - 获得四川省食品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川菜调味大师等30余项荣誉[11]
“两个结合”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
中国青年报· 2025-05-04 01:12
文章核心观点 “两个结合”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是方法论的推进,构成求是创新的综合方法论,能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1][5][9] “第二个结合”的意义 - “第二个结合”巩固道路根基、文化主体性并打开创新空间,成就文明、文化与创造的主体性,是树立文化创造主体性的方法和途径 [2] “两个结合”的关系 - “第一个结合”是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理论教条的思想解放,解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方法,是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3][4] - “第二个结合”是在实践客观性前提下进一步解放实践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产物,破除多种教条,是守正创新的方法论 [5] - 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是从实事求是到守正创新的方法论推进,“两个结合”构成求是创新的综合方法论 [5] “两个结合”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表明其是实践真理,“两个结合”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 [7][8][9] -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实践的真理体系,是关于实践客观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实践总体的知识,是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知识论 [8]
涪陵榨菜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
环球网· 2025-04-14 03:48
行业地位与品牌价值 - 涪陵榨菜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凭借"非遗密码+现代智造"双重基因成为区域品牌代表 [2] - 公司产品与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4][5] - 涪陵榨菜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获全国调味品十大产业基地称号,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6] 生产工艺与技术革新 - 传统工艺采用"三腌三榨"17道工序,核心环节保留人工技艺,如"把作师傅"手工感知盐分渗透 [2][3] - 创新技术包括智能剥筋设备、栅栏保鲜技术(取消苯甲酸钠)、多头称秤系统,实现计量精准化 [3] - 风脱水工艺利用长江气候优势,使青菜头自然脱水60%,形成独特柔韧口感 [3] 产业链布局与经济效益 - 上游73.5万亩青菜头种植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亩均增收1200元 [4] - 中游20家龙头企业构建垂直链条,2023年产销成品榨菜51.28万吨,销售收入53.14亿元 [4] - 下游覆盖全国3000家经销商,电商渠道增速显著,并拓展榨菜酒、榨菜酱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4][5] 品种研发与供给优势 - 自主研发"渝早100""涪优928"等品种,优化成熟期布局(10月至次年4月),实现半年持续供给 [4] - 早市品种"渝早100"10月底上市,加工用品种2月成熟,晚熟品种延至3-4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4] 文化赋能与全球化战略 - 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1.5万平方米)成为文化传承与产业中枢,推动标准输出和跨境贸易 [6] - 公司通过跨境电商渠道拓展国际市场,计划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强化全产业链 [6]
从门店到零售:满记甜品30年的“守正创新”
华尔街见闻· 2025-03-03 11:37
公司发展历程 - 2025年是满记甜品成立的三十周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于中国香港,凭借榴莲班戟、杨枝甘露、双皮奶等产品风靡一时[1] - 近年来公司不断迎合消费者需求变化,提升外卖业务占比,扩充菜单至传统滋补品和烘焙产品[1] - 大举入局新零售业务,将便携甜品带进电商、便利店和山姆等渠道[2] 财务表现 - 2022-2024财年GMV分别为4.74亿元、6.03亿元、8.77亿元,近两年同比增速27%、45%[3] - 对应净收入3.92亿元、4.75亿元、5.78亿元,同比增速21%、22%[3] - 2024年新零售业务GMV达2.4亿元、净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395%,占总净营收17%[4][21] - 2024年传统门店业务总净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5%,GMV达6.35亿元,同比增长14%[12] 业务转型与创新 - 2021年底被安达富资本并购后,在供应链、产品、运营等方面进行改革[8] - 将四个中央厨房精简升级为三个配备ISO、SC证照的中央工厂[9] - 菜单更新频率提升至每月1-2次,形成"矩阵式上新"方法论[9] - 从糖水扩展到甜品、饮品、手作点心等多元业态[10] - 与52TOYS、B.DUCK等知名IP联名合作,提升年轻消费者互动[11] 门店运营 - 线下门店从2023年底193家增至2024年底243家,增幅27%[13] - 2024年推出68元"冰室自助",带动10%-15%客流量和营业额增长[14][15] - 2024年同店同比销售增长105%,会员累计数超1000万[16] - 单店盈利能力大幅改善,自助活动吸引年轻消费者社交场景[15] 新零售战略 - 36个月内将零售业务GMV从零做到2.4亿元[17] - 截至2024年底覆盖12000个零售终端,包括盒马、奥乐齐、罗森等渠道[19] - 目标打造超级大标品,未来计划拓展至全渠道[24] - 未来三年目标将新零售业务做到10亿净营收体量[41] 国际化布局 - 海外门店已覆盖多伦多、伦敦和曼谷,进行本土化产品创新[29] - 未来将以联营及加盟模式探索海外市场[31] - 跟随中国制造业出海节奏进行网络布局[32] 产品战略 - 坚持使用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甜味,不使用0卡代糖[33] - 新增桃胶、银耳、燕窝等药食同源食材[34] - 物流体系按"当日配"搭建,甜品产品储备超1200个[35] - 依据时令推出节令限定系列,如青团融合潮流口味[36] 未来规划 - 2025年直营门店目标增长30-50家[39] - 推出更轻、更简单的加盟门店模型,单店投入降低30%-40%[40] - 未来三年加盟门店规模目标2000家以上,对应10亿净营收[41] - 直营标准门店规模目标500家左右,覆盖一线和新一线城市[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