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icon
搜索文档
老城古建焕新颜,北京历史文化地标解锁新玩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03:38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陈小雨)去年7月,贯穿北京老城的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文 化传承注入新动力。一年多来,北京在文物古建保护、老城活力激活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多元举措让历 史遗存与现代生活交融,让千年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2021年重新开放以来,白塔寺游客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曾经的年均8万至10万人次,跃升至去年的30 余万人次。 常态化文化活动是吸引客流的核心动力,"白塔之夜"夜间专场已累计举办40多期,电影放映会、民乐演 奏会、尼泊尔文化分享会、非遗演出等主题活动轮番上演,活动结束后点亮的白塔,更成为夜间独特景 观。 白塔寺:夜经济激活古建活力,消费季点亮老城烟火 夜幕下的白塔寺东西岔街区,流光溢彩、人流涌动,自今年7月12日开街以来,这里已成为京城夜生活 的热门打卡地。街区引入1家北京首店、10家西城首店,搭配3条主题打卡线路,市民游客在感受古建之 美的同时,可体验多元消费场景。 晚,北京西城白塔寺宫门口东西岔开街暨首届"迎新生·白塔新韵"消费季之夜举行。图为开街演出。 中 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在钟楼举办的"百年视界——东西方视角下的北京脊梁"展览中,逾百件展品融合史料并搭配数字 ...
白塔寺文创破圈、先农坛开放区域扩大,“活态”文化长卷徐徐铺开
新京报· 2025-08-26 03:33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文化活化成果 -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后 文化遗产通过文创开发、科技体验和腾退开放实现活态传承 [1] 白塔寺文创发展战略 - 白塔寺拥有700余年历史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 [2] - 文创产品高频迭代 每月推出新品 包括元代元素冰箱贴、白塔香薰、毛绒类和实用型产品如手机背带与零钱包 [2] - 未来将突破同质化 减少对冰箱贴单一品类的依赖 为毛绒白塔增加互动功能 [2] 钟鼓楼科技赋能与研学增长 - 鼓楼"时间的故事"展览通过动态画面和互动触屏数字化复原古代计时仪器 [3] - 申遗成功后研学团队显著增加 每日有大小团队参观学习 [3] - 开展春季音乐会等活动丰富体验 引导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内涵 [3] 先农坛腾退开放与商业成效 - 申遗促进神仓院落和庆成宫院落开放 填补560多年来的开放空白 [4][5] - 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爆款 一年内带动文创销售51万多件 总额达4600多万元 [5] - 开展农耕体验活动如麦收收割 结合古建特色开展研学 [5] 文化遗产活化未来规划 - 先农坛将打造为文化休闲地 通过国际表达展示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和中华礼仪文明 [6] - 目标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和城市会客厅 [6]
新华全媒头条丨中华文明瑰宝 民族交融画卷——布达拉宫保护见证文化传承之路
新华社· 2025-08-18 10:23
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应用 - 采用无人机拍摄、三维激光扫描和多视角影像重建技术完成全面精准测绘并构建完整数字化模型 [4] - 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建筑结构 录入每个木构件、墙体、开关线路及佛像壁画唐卡等文物信息 [4] - 安装1000多个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墙体与柱子倾斜角度 为评估木结构墙体和地垄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撑 [4] 文物保护修复工程 - 贝叶经实验性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国内找到符合要求的贝叶材料并在黏合剂调制与颜色修复加固方面突破 [8] - 2018年底启动10年期计划投资约3亿元的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 [9] - 2025-2028年将完成465函贝叶经和39752函古籍的保护修复工作 [9] 文化传承与推广 - 精选100余件体现民族团结的文物珍品举办主题展 通过实物图片影像展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5][6] - 与江苏扬州、天津、四川等地合作推动宫藏文物"走出去"搭建展示平台 [9] - 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合作研发哈达、藏香、瓷器等400余类1000余件文创产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9] 历史价值实证 - 红宫建造时康熙皇帝专派汉族、满族和蒙古族工匠百余人进藏协助修建 [7] - 珍藏明清时期历朝皇帝赐予的经卷、造像、册封诏书、印玺、匾额和牌位等文物实证西藏自古属于中国 [7] - 壁画详细记录五世达赖喇嘛1652年进京觐见清顺治皇帝全过程 以连环画形式生动还原历史 [7]
【商洛】秦岭小城的文化焕新
陕西日报· 2025-06-30 22:39
历史文化保护与修复 - 商州故城墙遗址公园完成240米城墙及1.5万平方米遗址公园修复工程,遵循"修旧如旧"原则 [1] - 山阳县漫川古镇实施18个景区建设项目,包括楚街文化街区铺装,并举办戏剧节、过大年等活动带动周边农家乐等业态发展 [1] - 商洛市累计完成16处历史建筑修缮、39株古树名木保护,设立商於古道等多处文化标识 [1]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商洛拥有国家级非遗4项、省级42项、市县级690项,建成16家省级非遗工坊及42个传习所 [3] - 东龙山狗娃咪泥哨传承人陈五斤创作超10万件作品,家族技艺传承三代 [2] - 商洛市通过非遗进景区、校园、社区活动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3] 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 秦岭博物馆精选1500件文物,采用情景还原与多媒体科技展示秦岭人文自然脉络 [2] - 玉牙璋等文物通过创新展陈方式(如灯光互动)增强观众沉浸式体验 [2] - 漫川古镇文旅活动直接促进特色小吃、农家乐等配套产业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