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

搜索文档
郑州加快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加速产业集群成势
郑州日报· 2025-08-18 02:34
郑州市制造业头雁企业申报情况 - 郑州市工信局公示23家拟推荐申报2025年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名单 包括超聚变 安图生物 中创智领 宇通客车 太龙药业 中铁装备 汉威科技等领军企业 [1] - 申报企业需为郑州市产业链"链主"企业 属于钢铁等八大优势产业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新兴产业 优势产业企业2024年营收不低于30亿元 新兴产业企业2024年营收不低于10亿元 [3] - 郑州市累计获评省头雁企业55家次 其中2022年17家 2023年17家 2024年21家 [3] 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企业 - 安图生物创立于1998年 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制造 产品涵盖免疫 微生物 生化 分子 凝血等检测领域 是国内第一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体外诊断企业 产品全国三级医院覆盖率近60% 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太龙药业是集科研 种植 生产 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 以中药产品为主 拥有口服液 片剂 胶囊 输液 原料等多种剂型共100多个产品 是河南省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6] 装备制造行业全球领先企业 - 中铁装备盾构机市场占有率连续13年保持国内第一 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 隧道专用设备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方阵 产品出口全球六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 中创智领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郑煤机集团 是A+H股上市公司 业务涉及煤矿机械 汽车零部件 工业智能等多个板块 拥有28个生产研发销售基地遍布全球17个国家 员工17000余名 从1964年新中国第一架煤矿液压支架研制生产到第30万台液压支架正式下线 [8] 汽车制造行业突破性发展 - 郑州市汽车产量占全省80%以上 拥有宇通客车 东风日产郑州工厂 郑州日产 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 海马汽车 少林客车 比亚迪等7家整车企业 形成客车 乘用车 新能源汽车三大整车生产格局 2024年郑州市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到112万辆 [9] - 宇通客车2025年7月以919辆的月度出口销量 同比增长45.18% 市场份额14.99%的成绩蝉联中国客车出口销量冠军 上半年累计销售各类车辆21321辆同比增长3.73% 市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 电子信息产业核心企业 - 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占国内气体传感器市场数量70%以上 产品广泛应用于新风系统 空气质量检测仪 空气净化器等相关产品 2023年3月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位列河南第一 [11] -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11月5日正式落地河南 仅用时55天郑州产线首台服务器正式下线形成规模量产 [11] 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 郑州市编制出台《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郑州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规划》《郑州市实施换道领跑战略行动计划方案》等总体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 [12] - 实施创新驱动 强基提链 数字赋能 企业培育 项目建设 品质提升 集聚提质 绿色发展八个专项行动 建设"1566"现代工业体系 市级重点推进智能终端 汽车制造等2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 [12]
雄安新区建设提速!央企分支机构超300家,疏解模式持续革新
华夏时报· 2025-08-13 09:51
央企疏解进展 - 雄安新区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13.5% [1] - 央企已设立各类分支机构超300家 [1][2] - 首批疏解央企总部项目加速推进 中国星网办公楼2024年10月投用 中国中化和中国华能总部预计2024年搬迁到位 [2]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雄安总部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 计划2026年9月竣工 [2] - 第二批疏解央企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诚通、中国农发集团总部已确定选址并启动建设 [2][3] 产业集群发展 - 中国星网带动60家空天信息企业注册落地 形成卫星互联网/时空信息/商业卫星智造/空天飞行器4大赛道 [2] - 中国大唐总部规划30万平方米建筑群 聚焦能源数字化与绿色低碳技术 2025年全面开工 [3] - 中国华电总部打造智慧能源创新中心 同步推进氢能研发中心建设 [3] - 中国诚通总部布局绿色金融与供应链管理 2025年完成土地出让 [3] - 中国农发总部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 2025年完成概念设计 [3] 疏解模式创新 - 中国中铁实施"1+6+N"产业集群导入方案 涵盖基建投资/智能建造/勘察设计/高端制造等领域 [6] - 中国中铁已设立区域总部及16家三级子公司、17家分公司 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及院士工作站 [6] - 链式集群式疏解成为主流 从物理空间转移转向产业链创新链生态迁移 [5][7] - 中铁雄安科创中心作为集群式疏解战略承载地 推动全产业链协同与产学研合作 [7]
不起眼的芦苇秆,年卖百亿!揭秘临湘“鱼漂霸主”背后的财富密码
新消费智库· 2025-08-12 13:04
临湘浮标产业发展历程 -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以芦苇秆制作浮标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黄盖将其发扬光大,清朝时期工艺传入台湾[10] - 1991年台湾刘氏后裔回临湘投资建厂,成立中国大陆首家浮标生产厂家"名昶",带动当地小作坊式生产,一支浮标售价5元(当时月工资不足300元)[10] - 2014年"临湘浮标"获中国地理证明商标,2016年被授予"中国浮标之乡",2021年制作技艺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11][12][13][14]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临湘浮标全国市场占有率超80%,拥有3100多家企业(其中5家产值过亿),年产量超2亿支,产品远销30多国[14] - 产值从2021年30亿元飙升至2024年85亿元,2025年目标冲击百亿元,计划打造中国钓具第一股[14] - 拥有专利540项,研发新技术20余项,9家企业进入国家"行业领跑者"名单,主导制定全国浮标行业标准[31] 产品技术演进路径 - **材料创新**:从芦苇秆升级至纳米材料(提升灵敏度)、碳纤维(增强坚固性)、孔雀羽(特殊浮力表现),满足不同场景需求[22][24][25] - **工艺革新**:引入数控加工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采用3D打印技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26][27] - **功能细分**:开发抗水流型、高可视型、智能传感型(监测水温/水深/鱼群)等4000多种产品,覆盖不同鱼种和垂钓场景[28][29] 商业模式升级 - 构建"产品+直播+展会+赛事+旅游"生态:抖音电商60%浮标订单来自临湘,培育川泽、小凤仙等头部商家[33] - 2019年建成湖南省首批轻工业特色小镇,举办超50场浮标文化节/垂钓赛事(如"临湘浮标杯"双11金秋垂钓大赛)[33][34] - 发展游钓产业打造文旅IP,带动酒店、餐饮、景区等周边业态增长[35] 用户需求洞察 - 竞技钓手推动产品性能升级(如池海黄金眼系列单价达上百元),情绪消费催化产业升级(用户愿为特殊材质/场景标签支付溢价)[17][31] - 智能浮标通过蓝牙传输数据至手机APP,满足年轻群体科技偏好;个性化定制满足身份彰显需求[29][26] - 产业成功捕捉用户从实用需求(早期5元/支)到情感价值(科技感/圈层认同)的消费心理变迁[37]
济南莱芜布局多元产业集群 推动工业高质量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11:03
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莱芜区2024年工业总产值达1307亿元人民币 总量位居济南市第二位 [2] - 锚定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精准谋划3+2重点产业 加速布局一城一谷一园一基地 [1] - 推动产业链上成长和集群发展 形成多元协同产业格局 [1] 传统产业升级 - 汽车产业以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为引擎实现全链崛起 [2] - 重汽济卡2024年产量规模突破10万辆大关 [2] - 带动30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2] - 钢铁等传统产业持续升级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3] 新兴产业发展 - 现代医药产业以鲁中国际生物谷为平台深耕中医药细分领域 [2] - 现代医药产业2024年产值实现翻番 [2] - 新能源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 [1] - 引导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并拓展应用场景 [3] 招商引资与产业链建设 - 3年来招引落地491个优质项目包括飞龙医药等 [3] - 项目填补关键环节并提升链条韧性 [3] - 靶向开展以链招商 以商招商和园区招商 [3] - 公司聚焦高附加值零部件领域强化产业集群效应 [2] 未来发展规划 - 预计2025年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超10% [2] - 全力构建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全产业链战略高地 [2] - 精准培育新兴产业持续提升产业能级与发展韧性 [3] - 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积蓄产业长远发展后劲 [2][3]
走进民企看发展|五金机电“南皮制造”“破圈”出海
新华网· 2025-08-12 05:44
行业概况 -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历史悠久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颇具盛名 [1] - 当前产业集群规模显著 拥有生产企业超4000家 年产值突破340亿元 [1] - 五金机电产业占南皮县经济总量比重超60% 成为区域支柱产业 [1] 全球化发展 - 产业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 产品出口覆盖欧洲 北美及东南亚市场 [1] - 从规上企业到小微企业均积极参与国际化 "南皮制造"海外销路持续拓展 [1] 产业升级 - 五金机电产业持续提档升级 推动产品从基础零部件向高端装备领域延伸 [1]
8月9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9 12:41
生态文明建设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浙江安吉作为发源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1][4] -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最大光伏电站发电突破3亿度 采用"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生态模式 占地面积超3300亩[15] 经济数据与产业动态 - 7月CPI环比上涨0.4% 核心CPI同比上涨0.8%且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11] - 全国已累计培育超千家特色产业集群 通过产学研合作与政策扶持推动高质量发展[12] - 西部陆海新通道6年累计进出口4.06万亿元 通达127个国家574个港口[14]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汇聚447家科技企业 1.5万余名科研人才[16] 金融与农业 - 6月末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94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8.34% 新发放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13] - 全国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5.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3.5%[13] 文旅产业 - 西藏推动文旅融合带动百姓致富 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9] - 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超82亿元 《南京照相馆》以20亿元领跑 年度总票房突破355亿元[20] 国际贸易与冲突 - 世贸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0.9% 亚洲继续成为最大增长引擎[26] - 巴西总统誓言保护出口应对美国加征关税 强调不牺牲农业渔业利益[27] - 也门胡塞武装持续袭击以色列目标 包括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等[28] 能源与基建 - 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若尔盖隧道贯通 全长2177米 全线预计2029年通车[17] - 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旅客量突破100万人次 同比增长超45%[18]
产业破局,需求涌动:长三角第四城合肥的消费与住房活力密码
财经网· 2025-08-08 12:36
产业与城市发展 - 产业强则经济兴,经济兴则城市旺,城市旺则人才聚,形成产业与人口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循环" [1] - 安徽GDP同比增长5.6%,合肥GDP同比增长6%,增幅位居万亿GDP城市之首 [1][2] - 合肥已成为长三角第四座"双万"城市(万亿GDP与千万人口),经济活力突出 [1] 产业集群布局 - 合肥打造"6+5+X"产业集群,包括6大主导产业、5大先导产业及若干前沿技术方向 [5] - 6大主导产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等,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37.6万辆,全国第二 [5] - 5大先导产业包括量子信息、空天技术等,合肥量子信息领域全球排名第二、全国首位 [6] 工业与新兴产业发展 - 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连续2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0.8% [7]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6%,创近24个月新高 [4] - 引入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等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集聚 [4] 人口与消费市场 - 合肥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2020年以来累计增加63.2万人,城镇化率86.38% [2][8]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3.25亿元,同比增长4.8%,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8] - 芯片产业从业人员3.2万,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业人员超15万,其中研发人员4万 [8] 房地产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4%,住宅投资增长9.7% [10] - 合肥房地产投资吸引力全国排名第11位,房企销售表现稳健,合肥城建销售额35.27亿元居首 [10] - 核心区域土地成交活跃,包河区为成交大户,国央企主导拿地,平均地价1106.29万元/亩 [11] 城市竞争力与未来展望 - 合肥通过产业升级与人才政策形成良性循环,成为"安居乐业"的优选之城 [12] - 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如量子信息、低空经济,已集聚60余家低空经济企业 [6] - 工业立市战略成效显著,从2000年GDP 325亿元增长至2024年13507.7亿元,全国排名跃升前20 [2][3]
2024年玉溪市钢铁产业实现产值818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8-08 01:26
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中老铁路沿线的玉溪市大化产业园区仙福钢铁厂铁路 专用线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站"与"厂"的无缝衔接,每年可减少大量短驳运输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同 时,通过铁路运输的低排放优势,能够显著减少碳足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专用线的建 成,不仅能为公司的产品及原材料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输保障,更能激活沿线物流网络的联动效应,助力 企业探索面向东南亚市场的合作新路径。 玉溪市因产业而立、因工业而兴。钢铁产业作为玉溪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全市钢铁产业实 现产值8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5.6%。近年来,玉溪市生产的棒线材等建筑用钢占比下降, 中高端板材占比上升,为钢铁产品精深加工、延伸钢材制造产业链提供了原料保障。 资讯编辑:祝蓉 021-66896654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跃进 021-26093100 自中老铁路通车以来,玉溪钢铁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产业布局和结构持续优化。依托中老铁路研和 站、峨山站、化念站等站点,玉溪市形成以绿色钢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有效带动装备制造、物流等配 套产业发展。大化铁路专用线建成通 ...
准万亿产业,驱动“智造名城”加速跑
新华日报· 2025-08-07 23:0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新能源汽车规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超4700亿元 同比增长9.4% [1] - 整车产量达39.1万辆 同比增长42.3% [1] - 新能源产业规模2024年突破8500亿元 整车产量接近80万辆 [7] - 产业集聚度位居全国第三 预计年底明年初跃升为万亿级产业 [7] 产业链协同 - 常州聚集9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动力电池配套企业超90家 [3] - 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 配套产品可实现1小时内运抵 [3] - 理想汽车"4小时产业圈"集聚500余家零部件企业 [2] - 供应商核心圈半径控制在100公里 实现2小时内高效响应 [7] 企业合作与技术创新 - 优谷科技成为维斯塔斯精密焊接机全球最大零部件供货商 [2] - 优谷科技就地零差价采买配件业务占全年销售15%以上 [2] - 九号公司研发投入8.26亿元 同比增长34.13% [4] - 研发人员占比超32% 主导从需求定义到测试验证全流程 [4] 重点项目与产能 - 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二期项目充电一次可储存280万千瓦时电量 [1] - 项目满足1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实现核心设备100%国产化 [4][5] - 屹锂新能源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生产线能量密度提升50% 年产能达30万吨 [6] - 溧阳动力电池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430.5亿元 同比增长21.5% [7] 区域经济影响 - 新能源产业支撑常州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 [1]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6亿元 增长1.8% [1] - 税收增长3.3%位列苏南第一 税收占比84.8%位列全省第一 [1] - 工业用电量增长4.2%位列苏南第一 [1]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吉林丨吉林产业跃迁:龙头企业领航 工业集群崛起
搜狐财经· 2025-08-06 16:30
中国一汽产业集群发展 -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第一支柱产业,中国一汽作为核心引擎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形成完整汽车产业链条[4] - 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依托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区位优势,与中国一汽合作日益紧密[4] - 富奥智慧能源科技开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运营,储能系统结合光伏应用推进绿电进程[4][5] - 公主岭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通过"1369"战略深度融入长春汽车产业带[5] - 红旗繁荣厂区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100%,单辆车数据采集量达5-6万条,数字化水平行业领先[21][22] 中车长客轨道交通创新 - 搭建9大产品平台30个主型产品,复兴号动车组成为中国高铁标志性产品[8] - 智能列车配备自动驾驶系统和智能运维系统,实现故障预测和维护成本降低[8] - 供应链管理平台打通近60家企业数据交互,实现上下游协同生产[9] - 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从"制造"向"智造"升级[9][10] 吉林化纤集团新材料突破 - 碳纤维强度达钢的7-9倍,35K规格可拉动4吨重物,实现进口替代[12] - 2006年组建研发团队,2012年实现国产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12] - 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高校开发高性能纤维材料,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13] - 产品应用于风电叶片、无人机螺旋桨等工业领域及体育器材[12][15] 区域产业协同升级 - 长春市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4] - 奥迪一汽新能源工厂焊装自动化率100%,规划年产能超15万辆[22] - 生产基地采用100%绿色能源和废弃物回收,实现近零碳排放[23] - 龙头企业推动吉林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效跃升转型[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