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搜索文档
2025国际机场博览会迎来开幕倒计时100天
广州日报· 2025-05-31 01:30
博览会概况 - 2025国际机场博览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在广交会展馆举办,主题为"创新枢纽,全球机遇",是广州继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后又一全球性航空盛会 [2] - 博览会采用"三会五展"模式,联动ACI全球大会等三大会议,设置五大主题展,全面展示中国民航强国建设成果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活力 [5] - 组委会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推进综合保障、展览策划及宣传推广等工作 [3] 活动亮点 - 会标融合白云机场LOGO与莫比乌斯环,吉祥物"羊羊通"寓意高效、便捷的航空服务理念 [3] - 现场展示数字孪生机场平台、智慧机场3D可视化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在航空调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5] -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与白云机场签署合作备忘录,白云机场与广交会签署会展服务协议,各展区招展负责人与参展商现场签约 [4] 白云机场发展 - 白云机场拥有约80家客货运航司运营,连接全球近100个目的地,形成国内4小时、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 [6] - 依托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和顺丰华南航空枢纽,构建高效的地空网络体系,为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产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7] - T3航站楼投运后将形成5条跑道+两个航站区格局,2030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达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380万吨 [7]
杭港科技大厦元宇宙体验馆成研学热门基地
杭州日报· 2025-05-30 02:47
元宇宙应用场景体验馆概况 - 体验馆位于上城区杭港科技大厦,面积达1100平方米,汇聚二十余家头部企业尖端成果,展示包括0.3秒全身扫描AI建模、传统文化遗产数字化、3D柔性仿真技术等"黑科技"应用 [1] - 今年以来吸引120余批研学团队、超6000人次参观,成为产教融合与科技创新地标 [1] - 作为杭州市首批"新质生产力科普馆",通过虚实融合场景帮助参观者理解元宇宙产业逻辑 [1] 园区产业生态布局 - 杭港科技大厦采用"1+5+N"模式:1个元宇宙主题,覆盖AI、数字孪生、Web3、云服务、元文娱5大核心赛道,延伸至工业、文化、旅游等N个应用场景 [1] - 创新"基金+基地"双轮驱动模式,通过产业投资、孵化服务与场景展示联动,已培育招引一批优质项目 [1] 产学研协同功能 - 体验馆提供"全周期培育"服务,涵盖政策申报、融资对接等专项支持,并举办论坛、研讨会与企业深度对话 [2] - 支持定制企业发布会、产品路演,突破物理空间限制的科技会展形式 [2] - 上城资本集团正搭建"研学—孵化—应用"全链条生态,计划推出创客大赛、行业论坛、训练营等活动,配套优惠政策支持科创项目孵化 [2] 技术应用亮点 - 0.3秒全身扫描结合AI建模技术可生成数字分身 [1] - AI算法使传统图案焕发新生,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化 [1] - "数字样衣"技术(基于3D柔性仿真与面料数字化)大幅缩短服装样衣开发周期 [1]
从“制造基地”到“研发热土” 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提质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5-05-29 20:46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趋势 - 1-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832家,同比增长12.1%,显示外资加速在华战略布局[1] - 瓦克集团亚洲销售额占比37%,其中中国贡献约一半,张家港生产基地完成15年来最大单项投资[2] - 中国丹麦商会披露超500家丹麦公司在华运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将中国视为重要市场[2] 外资战略转型方向 - 外资企业从"在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研发",75%德国商会成员推进本地化战略[5] - 霍尼韦尔加速本地化以应对关税波动,英伟达借助中国AI应用场景提升全球技术能力[3][5] - 书赞桉诺在华木浆出口量从1993年2万吨增至2024年500万吨,基于"双碳"战略开发生物基新材料[5] 新兴产业合作机遇 - 中国在绿色能源、新能源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全球领先,自动化生产具备效率优势[3] - 德国商会提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驾驶为汽车行业合作蓝海[4] - 国家级经开区优先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外资项目[6] 政策与营商环境优化 - 中国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拓展提升便利化水平[2]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新增155条服务业开放任务[6] - 商务部推动数智供应链国际合作,西屋交通借"一带一路"实现中国供应链全球输出[5] 投资质量提升路径 - 实际使用外资下降背景下,需推动高技术领域重点项目落地,设立正面清单引导投资[7] - 专家建议优化国家级经开区投资结构,强化产业链对接与投资者保护[7] - 大众汽车等企业强调需提升合作水平,建立AI驱动的智能供应链[4][5]
智洋创新:5月27日召开分析师会议,民生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29 10:41
主营业务与技术体系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及具身智能技术的企业,通过构建"算法-软件-硬件"产品体系,面向电力、水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行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2] - 已形成六大基础技术平台:一站式I平台、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平台、智洋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I智能体技术平台、I终端技术平台、具身智能无人机技术平台 [3] - 采用算法、软件及硬件的协同设计模式,实现物联网连接、多模态数据感知、数字孪生交互、智能分析决策和行业场景应用 [3] 经营业绩与业务分布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21.62%,其中轨道交通行业收入9,300.67万元(同比增长484.79%),水利行业收入7,267.05万元(同比增长47.81%) [2]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37亿元(同比上升26.54%),归母净利润-1,111.92万元(同比下降343.2%),毛利率28.94% [9] - 业务覆盖除港澳台外的所有省级区划,区域分布受客户投资节奏、经济发展水平和项目周期影响 [9] 研发体系与人才布局 - 研发团队规模达39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7.07%),构建济南、淄博、广州、北京四地协同研发体系 [4] - 济南研发中心主导核心战略技术及算法,北京聚焦人工智能算法,淄博和广州参与智能感知终端及无人机产品研发 [4] - 在上海成立子公司以吸引高端人才,提升研发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5] 行业拓展与商业化能力 - 发展战略为"人工智能+行业",早期以电力行业切入,逐步拓展至水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 [2][6] - 商业化能力体现在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前沿技术快速吸收、客户痛点解决导向,技术落地带来实际经济效益 [8] - 计划通过技术投入、行业场景深化、外延并购(围绕数据、算法和算力)拓展新行业 [6][7] 机构预测与市场数据 - 东北证券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8,100万元、1.24亿元、1.83亿元 [10]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51亿元,融券净流入0元 [10] - 90天内1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9]
中国的工业元宇宙:数位分身与本地制造的融合
搜狐财经· 2025-05-29 08:40
工业元宇宙市场概况 - 全球工业元宇宙市场2024年估值287亿美元,预计2029年达2,2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51.5% [3] - 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将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受益于数字化转型和政府支持 [3] - 数字孪生市场2024年估值211亿美元,预计2029年达1,19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41.6% [3] 技术进展与应用 - AI与数字孪生结合实现实时数据分析,上海汽车齿轮厂引入数字孪生后设备利用率提升20%,检查成本降低40% [3] - AR/VR技术应用于员工培训与远程协作,提升操作安全性和技能发展 [4] - 腾讯整合数字孪生、AI与云计算,实现预测性维护和高效产线管理 [4] 企业案例 - 腾讯与ZainTECH合作推出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提升产业监控与模拟能力 [4] - 宝钢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工厂,设计效率提升60%,施工期缩短21% [5] - 蔚来利用虚拟原型模拟车辆设计,降低传统原型制造成本,并整合AI驱动的虚拟助手NOMI GPT [5] 政府政策与未来展望 - 中国政府计划2025年前建立3至5个产业发展集群,推动元宇宙核心技术突破 [5] - 预计2035年全球工业元宇宙市场超1,500亿美元,中国将成为领域领导者 [6] - 腾讯、宝钢、蔚来等企业结合政策扶持,推动工业效率与创新提升 [6]
维谛技术(Vertiv)APT2.0荣膺“2024年度用户满意产品”,树立数据中心电力系统新标杆
财富在线· 2025-05-29 03:15
产品荣誉与行业认可 - Vertiv™ APT2.0预制式电力模组荣获"2024年度用户满意产品"荣誉,体现行业权威认可和客户真实满意度[1] - 评选基于"项目建设、技术创新、运维效率及用户口碑"等多维度,采用问卷调研与专家评审双重机制,含金量高[3] 产品核心优势 - "安"全不断电:外置断路器+智能监控双保险,实现业务实时在线和全生命周期电力保障[3] - "易"装易维:预制化设计实现1天部署,交付效率提升90%+[3] - "省"能节碳:系统效率高达98%,显著降低供电系统PUE因子和TCO[3] - "芯"智驱动:数字孪生+全链路监控,构建可预测、可视化运维闭环[3] 市场应用与客户反馈 - 产品已应用于电信、教育、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代表性项目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天津朝亚数据中心等[3] - 客户对产品参数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情况、运维方式及技术服务给予高度好评[4] 行业影响与公司定位 - 产品推动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从"工程时代"迈向"产品时代",开启模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2.0阶段[4]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覆盖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商业&工业、新能源等领域[6] - 在中国拥有3大研发中心、2大生产基地、30+办事处和100+城市业务支持中心,服务网络覆盖全国[6]
三大行业协会代表赴长春调研文创数字化与青少年数字教育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5-28 22:34
行业考察与调研 - 三大行业协会核心代表赴长春开展专项考察 聚焦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和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的实践成果 [1] - 调研深入探索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 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模式 [1] - 长春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标杆城市 在数字文创与教育科技领域形成独特竞争力 [4] 数字教育实践体系 - 长春构建"基地 + 学校 + 企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数字教育培育体系 [7] - 建议整合区块链技术构建青少年数字素养评价体系 将实践成果上链存证 形成全国性教育认证标准 [7] - 采用"产教融合 虚实共生"创新模式冲刺教育部2025-2028学年白名单赛事 [8] 教育科技赛事规划 - 赛事聚焦AIGC 数字孪生 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 [8] - 设置AI基础能力 元宇宙开发 数据科学与区块链等12大核心赛道 [8] - 覆盖虚拟场景搭建 数字人创作 数据要素模型构建等方向 [8]
郑州机场“数据货运”经验走向全国
中国民航网· 2025-05-28 12:46
民航科技创新展 - 第三届民航科技创新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中豫航空集团展台荣获最佳设计奖 [1] - 展会期间中国民航报推出"民航智见特别节目"直播 中豫航空集团通过视频 图片 飞机模型等多角度展示空中丝绸之路和郑州机场航空枢纽建设成果 直播时长近15分钟 [1] 机场技术创新会议 - "创新技术构建机场新未来"主题会议召开 聚焦航空5G AI大模型 数字孪生等技术在机场建设中的应用 10多家知名企业参与研讨 [3] - 中豫航空集团发表《数字赋能 流程重塑:郑州机场货运转型升级之路》主题演讲 引发与会者高度关注 会后多地代表进行深入交流 [3] 郑州机场货运数字化 - 郑州机场研发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 2020年5月获批电子货运试点 2023年7月入选国家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5] - 电子货运平台已覆盖420家航空物流企业 年均节省纸质单证150万份以上 提升数据传输时效20% [5]
速递|破解3D生成取代CAD?SpAItial获1300万美金种子资金,前Synthesia联创集结Meta谷歌豪华技术团队
Z Potentials· 2025-05-28 02:43
行业概况 - 当前AI基础模型领域已广泛存在文本生成逼真图像的技术,但文本生成完整连贯3D在线环境的基础模型仍处于早期阶段[1] - 该领域被称为"万亿美元机遇",潜在应用场景包括电子游戏开发、娱乐产业、建筑可视化及机器人训练等[4] - 行业竞争格局相对温和,主要竞争者包括融资2700万美元的Odyssey和估值超10亿美元的World Labs[3] 公司核心团队与技术 - SpAItial由慕尼黑工业大学AI专家Matthias Niessner创立,其曾联合创办估值21亿美元的Synthesia[1][2] - 技术团队包含谷歌3D远程会议平台开发者Ricardo Martin-Brualla和Meta文本转3D项目主导者David Novotny[2] - 公司致力于实现3D环境的物理交互性,如模拟玻璃破碎等真实物理效果,目标让用户通过文本10分钟内生成可交互电子游戏[6] 融资与商业模式 - 完成1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领投方为Earlybird Venture Capital,参与方包括Speedinvest和多位天使投资人[2] - 采用基础模型授权模式,计划筛选早期合作伙伴测试API接口,优先考虑营收而非单纯扩张规模[4][5] - 商业策略聚焦高质量人才招募和算力投入,明确避免快速扩张至数百人团队[5] 产品发展路径 - 当前仅发布文本生成3D房间的概念视频,但已规划区分不同质量版本的模型应用场景[2][4] - 长期目标包括取代CAD软件,推动3D生成技术进入新阶段[7] - 差异化定位在于实现"动态3D世界",突破现有平台对第三方内容的限制[3][6]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文化科技齐飞 创作传播共赢
科技日报· 2025-05-28 01:49
数字文化创新 - 敦煌研究院推出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采用游戏引擎和高清扫描技术1∶1复原藏经洞,支持多语言沉浸式体验以促进敦煌文化全球传播[1] -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为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开辟新空间[1] AIGC技术应用 - AIGC技术可赋能艺术创作全流程,实现提质增效降本,未来可能形成颠覆性生产能力[3] - 大模型技术带来三重范式革命:创作大众化(如Suno实现3分钟音乐创作)、生产智能化(跨模态转换重构工作流程)、生态普惠化("AI平权"推动全民创作)[4] - 单个创作者借助AI工具可具备专业团队生产力,例如影视领域通过Agent系统完成剧本构思至后期制作全流程[4] 文化传播技术革新 - 多语言智能系统需具备情感识别、语义推理和文化迁移能力,从"翻译准确"升级为"触达文化意蕴"[6] - 小红书整合自然语言处理、OCR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从文字转换到文化解码的跨越,例如解析表情包谐音梗[7] - 多模态AI模型推动技术成为文化桥梁,使中国声音以更自然准确的方式传播全球[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