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CUS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日程发布!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邀您共襄盛举!
DT新材料· 2025-04-20 15:19
气体分离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量产突破及全球碳市场启动背景下的产业发展[1] - 大会设置全体论坛、应用专题、青年科学家论坛等板块,涵盖CCUS技术、多孔材料创制、膜分离工艺等前沿议题[1][3] - 参会阵容包括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机构的顶级专家,以及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等龙头企业代表[3][16][17] 技术前沿进展 - 青年科学家论坛将展示碳分子筛气体分离膜、MOF基混合基质膜等13项创新成果,涉及CO2/N2分离、天然气提氦等应用[2] - 主论坛重点探讨CCUS技术趋势、"双碳"目标下的多孔材料研发,含氟特气吸附分离等方向[3] - 膜分离专题涵盖聚酰亚胺基膜材料、中空纤维膜等突破性技术,部分已实现商业化应用[4][5] 产业化实践 - 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亚洲最大5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并启动万吨级吸附碳捕集示范[34][35] - 企业展示MOF吨级量产、低能耗CO2捕集等工业化成果,如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室温常压MOF量产[45] - EPC企业分享催化裂化烟气碳捕集、天然气闪蒸气分离等工程案例[36][38][39] 行业生态构建 - 活动设置展位交流、需求对接等环节,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协同[1][58] - 往届参会者反馈会议有效连接产业与学术端,推动气体分离产业化[58] - 支持单位涵盖高校、研究院所及能源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参与格局[6][7]
碳中和产业招商清单:三峡能源、隆基股份、长江电力等最新投资动向
前瞻网· 2025-03-30 03:05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将碳中和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碳中和产业潜力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国内有众多企业参与,还分析了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策略 [1][2] 国家政策举措 - 2024年国务院出台《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节能降碳目标和路径 [1] - 202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相关文件 [1] 碳中和产业链架构 - 前端调整能源结构,用低碳替代高碳、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1] - 中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等 [1] 碳交易作用 - 合同一方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用于减缓温室效应实现减排目标 [2] 碳中和产业发展意义 - 催生新能源、节能环保、碳捕获与封存等新兴产业 [2] - 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绿色可持续增长,增强国家竞争力 [2] 地方政府招商举措 - 武汉举办碳招商推介大会,吸引众多涉碳企业签约 [2] 国内碳中和产业主要企业 -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参与,各企业注册资本、成立时间、企业标签、布局城市不同 [2][3] 三峡能源情况 - 是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战略实施主体,成立于1985年9月5日,注册资金286.2522亿元 [4] - 是全球最大水电开发运营商,管理长江干流90%以上水电装机容量,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年减标煤消耗超2亿吨 [5] - 2022年6月13日在内蒙古蒙西基地建设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 [6] - 2024年12月31日联合江苏能投打造首个“碳中和”风电场,通过碳信用额注销和绿证交易抵消温室气体 [6] 我国碳排放情况 - 2023年工业和电力领域二氧化碳产量分别为42.1亿吨和52.7亿吨,合计占当年中国碳排放产量的84%以上 [7] 实现碳中和路径 - 可避免排放方面,优先解决电力生产过程碳排放,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应用,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8] - 不可避免排放方面,通过碳捕捉、利用、封存技术(CCUS)处理,利用森林、海洋等自然系统吸收 [8] 我国“碳中和”策略 - 2030年完成碳达峰 [9] - 2045年前快速降低碳排放 [9] 专家观点 - 贺克斌指出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产业竞争的需求 [10] - 鲁政委认为积极推进“碳中和”有利于我国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 [10]